如题

问题语言粗糙,请宽容,勿计较谢答


江西曾出现过一位黄明琦先生,也就是后来倍受李可染推崇的黄秋园。黄老生前只是一个银行小职员,默默无闻,去世后在南京举办个展,轰动一世。李可染曾题: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 黄老山水人物具佳,尤精界画。画山水使用积墨法,独创秋园皴。是当代食古化今的风流人物。个人觉得这样挺像一个真正艺术家应有的样子。


现在全世界的人口是20世纪初的几倍,传媒也要发达许多许多,因而人的群体也不断的形成各种信息孤岛,所以这样的情况只会多不会少,比如现在谁谁谁去世了朋友圈上就各种惋惜,但大多数人可能一个字都没读过,有些人甚至没听过名字。

但这不妨碍大家惋惜。

但也有另一种情况:塑造神话。大学时在图书馆翻到一本尤无曲画集,哈哈没人听过吧,抄一段百度百科的介绍:

尤无曲(1910-2006),名其侃,字无曲,晚年自署钝翁、钝老人等。斋号有古素室、后素斋、光朗堂等。江苏南通人。国画家。1929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中国画科,直插二年级学习,得黄宾虹、郑午昌等亲授。后转入中国文艺学院学习。诗书画印兼擅,且精通园艺。晚年创立「笔墨水融」说。著有《荣宝斋画谱·尤无曲绘山水部分》《尤无曲画集》《近现代篆刻名家印谱丛书·尤无曲》等。

履历看起来还是挺辉煌的,毕竟也是美专毕业生,而且依靠家庭,与民国众多文化名人有交往。这里没有提到的是他1944年进入中南银行做文书,1952年回到南通,在南通医学院画医疗教学插图,直到退休。所以尤无曲的本职工作是画细胞、人体、大脑、心脏什么的,他的艺术创作埋没,因此需要发掘。另外一篇介绍在这里 此曲只应天上有——画坛奇观尤无曲——中国文学网

哇是不是觉得更牛逼了,为了端出尤无曲,作者引用薛永年的文章,提到了一个「从边缘进入主流」的概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继「八五」新潮之后,中国画坛出现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这就是一些湮没不彰的传统派画家受到空前关注,先是两位已故的传统大家陈子 庄和黄秋园被德高望重的画坛师首与学界名流郑重推出,接著另几位艺高而运蹇的传统派画家被陆续发现,其中包括天津的梁崎、江西的陶博吾、安徽的黄叶村、南通的尤无曲等等。

看起来挺像那么回事是吧,可惜你最多听过陈子庄、黄秋园,里面提到的其他人呢?就知名度而言,尤无曲仍然还没有进入主流,我们来看看他的画:

1933年作品

医学绘图

2005年作品

可以说,他的早年作品还是很有灵气的,是一个优秀的好学生。至于晚年绘画,薛永年老师是这么评价的:

我发现尤无曲大器晚成的艺术,特别是其天人合一的境界与笔墨水融的创造,提供的宝贵启示是无可替代的。

尤无曲山水画追求的境界,是艺术的高境界,是一种虚静空明洞悉内美的境界,是一种淡泊宁静而心底光明的境界,是一种人的精神与自然气韵和谐的境界。这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摆脱一切物欲的人品情操和精诚之至的真性灵,二是在艺术上综合众善以为己有本领,独出心裁,心手相应,若庖丁解牛。这是一种通过自我修持以融入大化的人文境界,是品格、格调与技艺和创造的同行,是道与艺的统一。

说得没有错,但是我不同意。尤无曲老先生年轻时候是好学生,晚年也仍然只是止步于此,我们2005年的这幅,画的氤氲之气很好,但他能够和其他画家拉开距离吗?我们看傅抱石:

张大千:

总之,这种简率的山水风格不算是很特别,老先生有功力,但要进入推进艺术风格演变的艺术史还显不足,远没有那几篇文章写得那么夸张。这一点,我们还可以看看他今年的拍卖数据:

可以说没什么市场。他成交价格最高的一件作品是1978年与范曾合作的,2010年在北京荣宝卖出33.6万,约6平尺,每平尺5万多。范曾称南通范家与尤家是世交,1978年范曾尚未成名,刚刚调入中央工艺美院,这可能是他回乡时两个人合作的。

另外一个推动尤无曲的人是薛永年老师,我们来看一下他评论尤无曲的文章发表在《荣宝斋》2009年第3期,除了尤无曲的评论,还有刘大为、程大利等等,在一个集中评价画家的栏目里

这一期另外还有一篇尤无曲篆刻的评论文章:

看到这里大家就应该都明白怎么回事了。薛老师是令人敬重的学者,艺术史学者做做艺术批评也很正常,薛老师就很喜欢干这活:

推广尤无曲的主要是他的儿子尤世璜和孙子尤灿,二人为老人建了一个尤无曲艺术馆

父子俩的拳拳之心令人敬佩,但一个艺术家的地位不是靠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推广就可以青史留名的,有些人因为实力、机遇等等原因,注定要消失在历史中,很难阻挡。我们应该正视。声明:我还是很喜欢老先生的画的,绝无批评。


这种问题只能后人来答
无论哪个时代,这样的情况都会出现的。因为总有某些主流之外,眼界超前的大神得不到认同,他们等不到同时代的知音,惟有等未来。
审美总是不停变化的,谁也不能保证制作出来的艺术品受当世人喜欢,当世人也不能保证未来该艺术家不会受后人追捧…

歌德说过,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冲击主流价值观的最容易成为下一个主流,例如当年的苹果冲击IBM,所以可能会出现!同样,因为一些时代原因蹿红的艺术家/作品在下一个时代可能被贬得一文不值。这个规律不仅在艺术界适用。

但知道这个历史演进规律对我们活在当下的人又有何意义?

坚持自己的眼光和爱好!说白了,这其中也有一些和时间、机会博弈的成分,管不了那么多,只好过好当下!

在当今这个时代如果真的还会出现这种人的话,那只能说明这个人要么是山顶洞人要么就是他是个脑残要么他就是个傻逼现在这个网路信息化时代,真正艺术才华的人是不可能,也没有机会被埋没的。被埋没只能说明,这哥们儿还真的挺菜的,趁早该干嘛干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