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好人做到底」就一定要承擔無限的責任嗎?

原創 維舟 維舟

如果你想喝酒,最好獨酌,聚眾飲酒很可能一不小心就坑了朋友。

廣東東莞一男子在酒醉后被朋友送回到住所附近,據這位朋友事後回憶,對方當晚坐在副駕駛座上意識清醒,下車后還招手說自己可以走,但未曾想,此人在分手后自殺身亡。近日法院判決這位送他回家的朋友擔責,賠償死者家屬7萬元,理由是他沒有盡義務。

這個判例引起了巨大的爭議,因為這樣的情形在我們的生活中太普遍了,甚至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不小心踩雷。只要是喝醉了,不送也會被判賠,因為你沒有盡義務;而只送到他住所附近也不行,你有責任將他安全送到他監護人手裡,醉酒者和未成年人一樣,說的話都是不算數的。

雖然當事人的回憶現在可能死無對證,但同桌的人證實,當晚並沒有勸酒,那死者在下車時「意識清醒」說不要人送確有可能,何況他既然自殺,恐怕也能證明他當時是有自我意志的——但這個判決成立的前提,卻是認為他酒醉后已喪失自主行為能力。

現在讓我們假設一下,如果此人搖搖晃晃自己走回家了,那還會有糾紛嗎?顯然,那恐怕什麼事都沒了。也就是說,這個判罰與其說是因為當事人在程序上的問題,倒不如說是從特定結果倒推出來的——只要結果很糟,你就得負責(或更確切地說,「就得有人為此負責」),而不是說,只要你程序沒做錯,即便出現了預料之外的壞結果,你也沒責任。

如我之前曾談到過的,這其實是一種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要求人「好人做到底」,不僅要負責,而且得負責到底,導致的任何結果都唯你是問。

追溯起來,這一思想的基底源於中國家族制的頑強傳統:由於超家族的社會組織(行會、教會等等)不發達,中國人往往只能依賴關係極為緊密的「自家人」。家庭成員之間負有無限責任,孩子無論出什麼事,都是家長的責任。

這種無限責任的邏輯還可以推演出一系列假定:父母做什麼都是為你好;即便孩子成年,父母兄弟仍不能放任不管,甚至幫他還賭債;親族對彼此的行為負有責任,故一人有罪,株連九族。

漢學家卜德曾在《北京日記:革命的一年》中談到他所觀察到的這種特性:

從社會方面講,中國人對家庭的依賴性是這麼強,以至於一旦發生什麼事情,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向自己的親屬和朋友伸手求助,而不是向社會、向政府機關求助、所以,許多在西方國家都是由政府部門負責的事情,在中國都落在了家庭和朋友的身上。[……]中國政府和中國社會的這種家庭式結構,也導致了個人負責和團體負責的概念。由於每一個家庭都要對本家庭的成員負責,因此,這個家庭外的任何人,一旦跨進了這個責任圈,他就要對這個家庭今後發生的任何事情負起責任。

這樣的做法有問題嗎?客觀地說,近四十年中國社會展現出的巨大活力,也有賴於此,因為「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只要結果沒問題,規則可以給人巨大的靈活空間;但常常為人所忽視的是,這種結果導向的思維也給人施加了極大的壓力,扭曲了規則,與法治精神其實是格格不入的。

現在出現這樣的判例,恐怕不是偶然的。近幾年來社會治理中隱然可見的一個思路便是:在不同領域,都層層落實責任制,分片包干,一旦出事都有人可以問責。無論是樓長、河長,還是微信群的群主,都是這樣的全權負責的無限責任制,一旦出什麼事,就唯你是問了。送朋友回家的案例,也具體而微地體現出同樣的思路。

在社會治理上,這是歷代都常有的事,因為這麼做有兩大好處:一是將非正式渠道納入全能的政治掌控之下,二是將社會治理成本分攤給個體。明代糧長制度便是如此,在每個地方都任命一個糧長,地方上的糧食徵收等事宜,一律由他負責,至於他用什麼辦法搞定,在所不論,朝廷只要結果。

本來,這些都屬於社會上自相協商解決的事務,但地方自治能力的弱化又遭遇由上而下的權力垂直滲透整合,其結果正如歷史學者王建革所言,這些制度傷害了民間共同體的獨立性:「為這些小事乞求於官方管理,恰恰是地方共同體社會功能失效的表現。官僚總在追求分散化、平均化,同事表現得似乎在進行細緻入微的管理,實是一種削弱基層共同體權力方法。」最終,當鄉村頭面人物為代表的社會力量節節敗退,糧長、塘長也成了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糧長制也就走向了崩潰。

在這樣的局面下,人們會如何選擇?簡言之,任何制度不能違背人性,而人性的特點之一便是趨利避害。

既然這樣的全權責任不得不按領域細分,那最終出現的必然情況就是中國人所熟悉的「條塊分割」,用卜德的話說,「從結構上講,政府機關就像一個放大了的家庭,在這個家庭中,每一個部門都有自己的職責範圍,每一個部門的職責範圍都是不同的。」這是一個彼此缺乏有機聯繫、而只向上垂直負責的體系,每個人只掃自己門前雪,並且只要達到特定結果就好,很難再有主動性去做超出這一範圍的事,因為那都和自己無關了。

這樣的一套管理體制很容易給人感覺是冷漠的、彼此缺乏溝通的,由於將非正式活動都納入垂直管理而欠缺彈性,往往也懼怕創新,因為身在其中的人害怕結果不可控,而寧可要「安全」。我一個朋友就曾說過,她的客戶很懼怕真正的創意,因為擔心萬一反響不好,無法向老闆交代,因而此人的口頭禪便是:「出什麼事你要負責!」——也許這句無意識中流露的平常話,正是我們這個社會中所有人的真實處境。

原標題:《出什麼事你要負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