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說的是正史,那就不說演義了。(笑)這個問題,可以分開來分析。(正文2800多個字,好累鴨,還是用流量寫的,求一波贊。)

首先說關二爺吧。在劉備擔任平原相的時期,這個時期雙方對位的是差不多對等的,都是為別部司馬,統領先主的部曲。(估計就幾千人左右。),興平元年,劉備和關羽率軍前往救援陶謙。曹操兵退後,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關羽與劉備屯兵於小沛。數年後,劉備襲殺車胄,令關公守下邳,自己返回小沛,成犄角之勢。建安五年,劉備被曹操擊敗,關公被俘虜,被任命為偏將軍。後,於萬軍之中斬殺顏良,解白馬之圍,被封為漢壽亭候。(東漢朝廷給的爵位)建安十三年,在曹操率領大軍南下以後,劉備選擇南逃,另遣關羽乘數百艘船駛向江陵,過程較為兇險,但最後成功會合。(先主自樊將南渡江,別遣羽乘船數百艘會江陵。曹公追至當陽長阪,先主斜趣漢津,適與羽船相值,共至夏口。)再之後,就是比較有爭議的「絕北道」,(《三國志·魏書·李通傳》:劉備與周瑜圍曹仁於江陵,別遣關羽絕北道。通率眾擊之,下馬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以迎仁軍,勇冠諸將。通道得病薨,時年四十二。),但是比較奇怪的是,本傳中沒有關於這件事情的記載,但是他人傳記中既然有,那就默認為是真實的。在劉備拿下荊南四郡後,封拜元勛 ,任命關羽為襄陽太守(有爭議,有說法襄陽有一部分在劉備手裡,另外一種說是遙領),蕩寇將軍,駐江北(在此期間重修了江陵城,此城有多厲害,朱然知道。)。建安十九年,龐統戰死,劉備召張飛、趙雲、諸葛亮入川支援,便讓關羽鎮守荊州,此時關羽實際管轄的區域,為荊州五郡(南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在劉備拿下西川以後,以關羽董督荊州事,(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 。),還獲得了大量的賞賜。(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其餘頒賜各有差。)(西川這麼有錢的嗎。(笑)),(在知道馬超投降以後,關公寫信給諸葛亮,問他可以和誰相比,諸葛亮是這麼回的: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羣也。」從關羽的反應來看(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應該是相當滿意的。(怎麼感覺和孩子一樣),關張的地位差距可見一斑。湘水劃界後,劉備方失去長沙,桂陽,關羽實際鎮守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為漢中王,任命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此後,關羽便發動了襄樊之城,(漢中之戰的時候,曹操的後方也出了不少的問題,但是關羽沒有出手,可能是因為他當時沒有自主出兵的權利。)前期戰果相當驚人,除去最近頗有爭議的「曹仁是否經歷過很大的損失才剩下幾千人,還是原本只有幾千人」這個問題以外(本人比較傾向於前者),水淹七軍也足夠了不起了,憑藉天時地利,以比較小的損失,生擒了對方三萬壯軍,抓了對方的假節之臣于禁,斬殺了馬超原先手下的勇將龐德,「威震華夏」,「幾欲遷都以避其鋒」,但是後期兵力實在不足,面對徐晃的幾萬人,只能拿出五千人來對戰,最終戰敗,但依然對襄陽處於包圍的狀態。(關羽圍頭有屯,又別屯四冢,晃乃揚聲當攻圍頭屯面密攻四冢。欲壞,自將步騎五千出戰;晃擊之,退走。羽圍塹鹿角十重,晃追羽,與俱入圍中,破之,傅方、胡修皆死,羽遂撤圍退,然舟船猶據沔水,襄陽隔絕不通。),最終死於盟友的背叛 和己方的不作為(糜芳士仁投降,宜都太守樊友直接跑了)。實在令人嘆息。

總結一下,關羽深受劉備的信任,一分兵,必定讓關羽分領一軍。主要的功績為以下幾個,絕北道,在孔明張飛趙雲入川後鎮守荊州數年,保一方平安無事,對曹操的反方起到一定的煽動叛亂作用。(侯音,以及建安二十三年的幾次曹操後方出事),以三萬人北伐,先是重創曹仁,又是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地位而言,劉備集團的軍方二號人物(不是整體的二號,是軍方的),一方諸侯,擁有自主選擇發動戰爭的權利,還是季漢政權極其少數的水軍統領,擅長多兵種作戰。(這也是孫權非要把他弄死的原因,表現的太可怕了,如果他活著,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再說張飛。與關二爺一樣,都是先主的兄弟,與關羽在劉備手下任別部司馬,分統劉備部曲。孔融(對,就是那位讓梨的先生)被管亥圍困,張飛與劉備一起前往帶兵增援。後,隨劉備屯於小沛。公元196年,袁術攻打劉備,爭奪徐州。劉備派張飛守下邳,自己則將兵在盱眙、淮陰抵抗袁術,雙方僵持了月餘,互有勝負。袁術寫信讓呂布襲擊下邳,再加上帶路黨,最終「佈於門上坐,步騎放火,大破益德兵,獲備妻子軍資及部曲將吏士家口。」,後「備聞之,引兵還,比至下邳,兵潰。收散卒東取廣陵,與袁術戰,又敗。」,甚至慘到了人喫人的地步。後,劉備、張飛跟從曹操進攻呂布。呂布敗亡後,張飛被任命為中郎將。建安十三年,曹操揮師南下,劉表病死,劉備軍被擊潰,只率領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逃走,曹操大獲人馬輜重。慌亂間又不見了趙雲,劉備乃派張飛去斷後,張飛召集二十餘騎立於當陽橋上,曹軍大眾至,張飛據水斷橋,曹操軍都害怕張飛的勇猛,雖然看見張飛人少,但也沒有人敢上,劉備軍因此安全。(張飛帶領二十騎拒後,張飛斷橋、立於河邊,大叫:「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這段真的牛比,就是一個帥字。)在劉備佔領荊州後任命張飛為宜都太守、徵虜將軍,封新亭侯,後轉到南郡。建安十七年,在劉備前往西川以後,東吳趁機派大船來接孫夫人回吳,孫夫人趁機將劉禪一同帶走,張飛得知後,與趙雲一起截住孫夫人,奪回劉禪。建安十八年,龐統戰死,諸葛亮張飛趙雲入川增援,成功佔領了江州,俘虜了嚴顏,最後義釋嚴顏,還平定了巴郡和巴西兩郡,劉璋投降後,獲得大量賞賜,被任命為巴西太守。(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飛所過戰克,與先主會於成都。益州既平,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其餘頒賜各有差,以飛領巴西太守。)建安二十年,率領精兵萬餘重創張郃,(與飛相拒五十餘日。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問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使巴西安定。張郃兵力未知,應不少於五千(太祖從散關入漢中,又先遣郃督步卒五千於前通路,至陽平)。建安二十三年,與馬超奉命攻打武都,並率領吳蘭、雷銅兵臨沮水,想要藉此攻打武都、陰平兩郡,但被曹休識破計謀,最終被曹洪、曹休、曹真、張既等人聯手擊破,蜀軍作戰失利,吳蘭、雷銅、任夔等將領先後戰死。劉備自稱漢中王后,升張飛為右將軍,假節。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張飛被封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最終以短取敗,被其麾下將領謀殺。

總結一下,張飛的主要功績有以下幾個,據水斷橋,保證了劉備集團一大批人的安全。很可能參與了圍攻曹仁的共同行動。義釋嚴顏,拿下了江州,巴西,巴郡,大破張郃,地位方面,最終官至車騎將軍,司隸校尉,西鄉侯,兩個女兒都嫁給了劉禪當皇后。和關羽一樣,都是劉備早期的重要成員。但是地位和功績方面不如關羽。對比結果就一目瞭然了。

這裡補一下關張二人的職業生涯巔峯,關二爺的巔峯是前將軍,假節鉞,督荊州事,漢壽亭侯,劉備稱帝以後沒有立大將軍,或許就是留給二爺的吧。(哭)張飛的巔峯是車騎將軍,西鄉侯,司隸校尉,(可能還兼任巴西太守,此處存疑。)。

陳壽對關張二人如此評價:「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皆乃萬人敵,最終卻因短喪命,一個死在了盟友的背叛和不善於處理關係,一個死在了自己的手下手上。實在是令人嘆息。

完畢。


既然要談歷史的話,這就是個有些意思的問題了。

對比歷史上兩人的地位和功績,結論其實很明顯的,即關羽的地位和功績比張飛要高一級。

劉備較早擁有地盤的徐州時期。陶謙去世,劉備第一次「領徐州」,遭到袁術攻打,劉備留下張飛駐守下邳,自己率軍於盱眙、淮陰對抗袁術,互有勝負,結果:

先主與術相持經月,呂布乘虛襲下邳。下邳守將曹豹反,間迎布。(《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張飛並沒能守住徐州。後來劉備離開曹操:

先主之襲殺徐州刺史車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魏書雲:以羽領徐州。】而身還小沛。(《三國志·蜀書·關羽傳》)

張飛、關羽先後都曾守下邳,最後也都沒能守住。不過張飛是激化了自己和曹豹之間的矛盾,導致丹陽兵兵變,關羽則是在劉備已經敗給曹操的情況下戰敗,暫時歸降曹操,本質還是有較大不同的。如果說守徐州時兩人的地位差距還不那麼明顯的話,這之後差距就出來了。

此後,關羽在劉備手下就逐漸獲得了獨領一軍執行任務的地位,張飛則沒有這種權力。比如劉琮歸降曹操後,劉備敗走:

先主自樊將南渡江,別遣羽乘船數百艘會江陵。曹公追至當陽長阪,先主斜趣漢津,適與羽船相值,共至夏口。(《三國志·蜀書·關羽傳》)

張飛則是:

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三國志·蜀書·張飛傳》)

關羽在危機存亡關頭,劉備仍舊放心讓他獨立率領所部水軍行動作為一支生力軍,足見他對關羽能力的信任,張飛則留在劉備身邊擔任斷後的任務。張飛的作用當然也很重要,他也利用地形很好完成了這一任務,但是地位比關羽差點也是很明顯的。

赤壁之戰後到劉備入川前,「先主收江南諸郡,乃封拜元勛,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駐江北」,張飛則是「先主既定江南,以飛為宜都太守、徵虜將軍,封新亭侯,後轉在南郡」。關羽遙領襄陽太守,爵位則保留曹操代表東漢朝廷授予的漢壽亭侯爵位,駐江北,擔任「絕北道」的任務,配合周瑜、劉備兩方面攻打江陵的戰役。張飛此時雖然為宜都太守,但後來轉在南郡,這是劉備在荊州的治所,以張飛駐此足以說明劉備對張飛的重視,將他留在身邊,但也能看出他在劉備陣營軍事將領中的地位也是僅次於關羽。

這裡談談關羽的「絕北道」,這件事情,《三國志》關羽的本傳裏幾乎沒有記載,不過我們能在不少曹魏方面將領的傳記中看到與關羽作戰獲得功勛的記載,《樂進傳》提到「後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南郡諸郡山谷蠻夷詣進降」,《徐晃傳》提到「又與滿寵討關羽於漢津,與曹仁擊周瑜於江陵」,《李通傳》記載:「劉備與周瑜圍曹仁於江陵,別遣關羽絕北道。通率眾擊之,下馬拔鹿角入圍,且戰且前,以迎仁軍,勇冠諸將。通道得病薨,時年四十二」,《文聘傳》記載:「與樂進討關羽於尋口,有功,進封延壽亭侯,加討逆將軍。又攻羽輜重於漢津,燒其船於荊城」。

似乎關羽是個經驗包,曹魏方面叫得上名字的將領都要打一打關羽,刷一刷戰績。然而我們應該看到,劉備當時主力在與周瑜一同攻打江陵,關羽手頭絕北道的兵力並不充足,在這種條件下,曹魏方面仍舊沒能阻止周瑜、劉備最終奪取了江陵,可見關羽的行動是卓有成效的,期間的敗仗未必沒有,但並未對戰局產生決定性影響。相對而言,張飛這一時期則是一度借調周瑜手下作戰,《吳書·周瑜傳》注引《吳錄》記載:

備謂瑜雲:「(曹)仁守江陵城,城中糧多,足為疾害。使張益德將千人隨卿,卿分二千人追我,相為從夏水截仁後,仁聞吾入必走。」瑜以二千人益之。

張飛這一時期與周瑜有所接觸,這也纔有了周瑜後來給孫權上疏稱張飛與關羽皆為「熊虎之將」,建議孫權軟禁去見他的劉備,將他和關羽、張飛分開。關羽是獨領一軍執行戰略任務,張飛則是借調出去負責實際作戰,雖然都受重視,但關羽仍舊壓過張飛一些。

等到劉備入川,這種差距就更明顯了。無疑,入川之戰張飛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也是其人生高光時刻之一,故而先說說張飛。劉備自己先期入川,張飛、諸葛亮、趙雲則是第二批入蜀:

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飛呵顏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飛怒,令左右牽去斫頭,顏色不變,曰:「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華陽國志曰:初,先主入蜀,至巴郡,顏拊心嘆曰:「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也!」)飛所過戰克,與先主會於成都。

張飛本傳中關於張飛入蜀的記載突出他分領一軍和義釋嚴顏兩件事,但張飛究竟是如何進軍的卻不甚明瞭。《先主傳》提到「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也沒說明具體如何分兵。《諸葛亮傳》提到「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除了最後的「共圍成都」,也不知道過程。幸運的是,《華陽國志·劉璋志》中有一段記載可為補充:

十九年,關羽統荊州事,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溯江降下巴東,入巴郡。巴郡太守巴西趙筰拒守,飛攻破之,獲將軍嚴顏,謂曰:「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逆戰?」顏對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也!」飛怒曰:「牽去斫頭!」顏正色曰:「斫頭便斫,何為怒也!」飛義之,引為賓客。趙雲自江州分定江陽、犍為,飛攻巴西,亮定德陽。巴西功曹龔諶迎飛。璋帳下司馬蜀郡張裔距亮,敗於陌下,裔退還。

首先,我們先看看益州北部地圖:

益州北部地圖

從這段記載結合地圖來看,諸葛亮、張飛、趙雲溯長江西進,奪取巴郡後分兵,趙雲自江州繼續西進奪取江陽、犍為,張飛、諸葛亮由巴水北上,在墊江(今合川)二次分兵,張飛繼續北上奪取巴西,諸葛亮轉而向西奪取德陽(今遂寧)。不過關於這段記載,也不是全無分歧,《蜀書·張裔傳》記載:

張飛自荊州由墊江入,璋授裔兵,拒張飛於德陽陌下,軍敗,還成都。

雖然佐證了張飛確實由墊江而入,但張飛在這裡不是北上奪取巴西,而是西進與張裔戰於德陽,這與《華陽國志》中諸葛亮與張裔戰於德陽相矛盾。不過從此後張飛領巴西太守來看,無疑《華陽國志》的分兵記載更為可靠。

張飛在入蜀作戰中,無論是合兵時期在巴郡義釋嚴顏,還是分兵後北上奪取巴西郡,都證明瞭張飛具有獨自領軍攻取州郡的能力,是一位能夠獨當一面的方鎮大將。

張飛奪取巴西郡後,轉而向西,「夏,劉主克雒城,與飛等合圍成都」,劉璋在成都開城投降後:

益州既平,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金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其餘頒賜各有差,以飛領巴西太守。

張飛與諸葛亮、法正、關羽均為第一規格的賞賜,關羽獨鎮荊州,諸葛亮是第二階段入蜀的核心,法正作為內應為劉備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幫助,張飛與三人並列一檔足見這一階段張飛北定巴西、共圍成都的功勞是相當重要的。而張飛隨即擔任巴西太守,治閬中,鎮守益州東北這一衝要之處。這與張飛荊州時期雖然為宜都太守,但仍舊統軍駐南郡不同,他正式成為實領一郡的方面大員。鎮守巴西,除了可能的作戰外,內政治理也是題中應有之義,故而說張飛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也是沒有大問題的。

可見,張飛在入川作戰中具備了分領一軍攻取州郡的地位,劉備得到益州後,他則得到了巴西太守的位置,成為了實領一郡的方鎮大員。然而關羽這一時期之所以記載不多,乃是因為他獨鎮荊州的緣故,「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將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荊州」,「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荊州事」,這個「董督荊州事」相當於「代理荊州牧」,實際領有劉備在荊州的控制區。一個領一州,一個領一郡,地位還是差了一級。

下面有一個問題值得談一談,就是張飛沒有被劉備委任漢中太守這件事。《魏延傳》記載:

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

此事「一軍盡驚」的關鍵點不在沒有選張飛,而在劉備破格提拔「牙門將軍」魏延擔任此職。換句話說,這件事不代表劉備對張飛能力的質疑,而代表他對魏延能力的肯定。張飛此前已經擔任巴西太守,治閬中,鎮守益州東部這一衝要之處,倘若劉備真的如有的答主所言對張飛鎮守州郡的能力不甚放心,則這一任命就難以理解了。張飛鎮守巴西的重要性我們能夠從他後來擊退張郃一戰看出。《張飛傳》記載:

曹公破張魯,留夏侯淵、張郃守漢川。郃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蒙頭、盪石,與飛相拒五十餘日。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迮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間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

《先主傳》記載:

曹公使夏侯淵、張郃屯漢中,數數犯暴巴界。先主令張飛進兵宕渠,與郃等戰於瓦口,破郃等,收兵還南鄭。先主亦還成都。

《華陽國志·劉先主志》記載:

公留徵西將軍夏侯淵、益州刺史趙顒及張郃守漢中,公東還。郃數犯掠巴界,先主令張飛等進軍宕渠之蒙頭拒郃,相持五十餘日。飛從他道邀郃戰於陽石,遂大破郃軍。郃失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間道還南鄭也。

《魏書·張郃傳》的記載雖然偏向張郃,但也不諱言他沒有獲勝:

太祖還,留郃與夏侯淵等守漢中,拒劉備。郃別督諸軍,降巴東、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為備將張飛所拒,引還南鄭。

「陽石」、「盪石」當為同一地點。當時的背景是建安二十年,劉備正在與孫權爭奪荊州,孫權襲取長沙、桂陽、零陵,劉備親自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雙方相持不下,而在這整個期間,張飛並沒有跟隨東進,而是始終鎮守閬中,可見此處地位之重要,也可看出劉備對張飛能力的信任。此時曹操奪取漢中,張魯投降,益州北部門戶洞開。劉備立即與孫權達成協議,雙方沿湘水平分荊州,劉備保留半個南郡、零陵、武陵,孫權保留半個江夏、長沙、桂陽。劉備回至江州(今重慶),作為張飛的後盾,張飛則在前方對抗已經進至宕渠一帶的張郃。

從之前的地圖可以看出,宕渠所在的位置已經深入益州,張郃當時進至宕渠,可以說再往南一步,就打入益州腹地了,張飛此戰的責任絕不僅僅是驅逐張郃的騷擾,而是阻攔曹軍深入益州的重要一戰。在這一戰中,張飛再度利用自己鎮守巴西,熟悉當地地理的優勢,一面在正面阻擊張郃,一面親率精銳萬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利用「山道迮狹」的地形,讓張郃前後不得相顧,最終取得了勝利,迫使張郃退回南鄭,保全了巴西地區,幫助劉備穩定了益州的局勢。劉備也正是在張飛取勝後才返回成都,積蓄力量,為北取漢中做準備。

巴西郡為益州東部衝要之處,漢中郡為益州北部門戶,都是緊要處所,劉備以張飛繼續鎮守巴西而沒有讓他鎮守漢中,可以說劉備識人,提拔魏延,卻不能說他不信任張飛的能力。

當然,張飛的能力也不是沒有缺陷,漢中之戰初期,他還是玩脫過一次。建安二十三年,劉備開始攻取漢中的戰爭,張飛本傳中沒有記載他在這一戰爭中的表現,然而這並不說明張飛沒有參與這一戰爭。《先主傳》記載:

二十三年,先主率諸將進兵漢中。分遣將軍吳蘭、雷銅等入武都,皆為曹公軍所沒。先主次於陽平關,與淵、郃等相拒。

然而根據《魏書·武帝紀》,入武都的並非只有吳蘭、雷銅,還有張飛、馬超:

劉備遣張飛、馬超、吳蘭等屯下辯;遣曹洪拒之。

而關於張飛的具體表現,則在《曹休傳》中:

備遣張飛屯固山,欲斷軍後。眾議狐疑,休曰:「賊實斷道者,當伏兵潛行。今乃先張聲勢,此其不能也。宜及其未集,促擊蘭,蘭破則飛自走矣。」洪從之,進兵擊蘭,大破之,飛果走。

張飛在這一階段並不是作為主力作戰,而是配合吳蘭、雷銅,率軍斷曹軍之後,然而因為曹洪正面擊破吳蘭,《武帝紀》記載:

曹洪破吳蘭,斬其將任夔等。三月,張飛、馬超走漢中,陰平氐強端斬吳蘭,傳其首。

正面吳蘭被擊破,張飛、馬超斷其後的作戰也就沒有了意義,只能退走。無疑,此次作戰並不成功,張飛、馬超最後能保住己部退走,也算是挽回了一些面子。張飛本傳中為傳主諱,不寫這段也可以理解。不過,這一作戰張飛的玩脫雖然說明張飛能力有一定侷限性,但卻不能證明張飛能力就言過其實,因為他本就不是此次的主力,而是斷後的奇兵。

劉備進位漢中王后,「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拜飛為右將軍、假節」,馬超為「拜超為左將軍,假節」,爵位保留此前的前都亭侯,黃忠僅為後將軍並賜爵關內侯。能夠看出,關羽此時以「董督荊州事」身份鎮守荊州,實際領有荊州劉備控制區,劉備給予他符節、斧鉞,享有最高的臨機專斷之權,張飛鎮守巴西,實領一郡,劉備給予他符節,也有一定的臨機專斷之權,馬超的政治地位頗高,雖然此時僅為「督臨沮」,但該給的待遇還是都給了。就實質上來說,張飛此時在劉備陣營軍事將領中的地位仍舊僅次於關羽。

劉備奪取漢中後又打通了上庸等處,接下來就是關羽「威震華夏」的襄樊戰爭了:

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漢水汎溢,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梁、郟、陸渾羣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

如果說張飛在巴西擊退張郃是保衛了益州東部門戶,關羽則是真的對曹魏構成了威脅,《曹仁傳》記載:「關羽攻樊,時漢水暴溢,于禁等七軍皆沒,禁降羽。仁人馬數千人守城,城不沒者數板。羽乘船臨城,圍數重,外內斷絕,糧食慾盡,救兵不至。仁激厲將士,示以必死,將士感之皆無二。徐晃救至,水亦稍減,晃從外擊羽,仁得潰圍出,羽退走」。事實上,當時曹魏比起擔心孫權攻打合肥,更擔心關羽攻打襄樊,《溫恢傳》提到:「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攻合肥,是時諸州皆屯戍。恢謂兗州刺史裴潛曰:"此間雖有賊,不足憂,而畏徵南方有變。今水生而子孝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於是有樊城之事」。甚至曹丕時期曹魏方面還有蜀中名將只有關羽的說法,如《劉曄傳》記載:

黃初元年,以曄為侍中,賜爵關內侯。詔問羣臣令料劉備當為關羽出報吳不。眾議鹹雲:"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破,國內憂懼,無緣復出。"曄獨曰:"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其有餘。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後備果出兵擊吳。

「蜀,小國耳,名將唯羽」這樣的「眾議」很能說明襄樊戰爭給曹魏造成的影響。倒是劉曄知道張飛的實力,他在曹操奪取漢中後勸他乘勝奪取益州的話中提到,「今破漢中,蜀人震恐,其勢自傾。以公之神明,因其傾而壓之,無不克也。若小緩之,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險守要,則不可犯矣。今不取,必為後憂」,肯定了張飛實力是可以比肩關羽的。

最後,關羽的敗亡直接斷送了諸葛亮規劃的跨有荊益,兩路進軍的隆中對方案,堪稱劉備集團的一個轉折點。張飛被害則是影響到了劉備伐吳,《三國志集解·蜀書·張飛傳》下面引胡三省評論提到:「胡三省曰:表當自飛上,而都督越次上之,故知其必死也。凡 用兵必觀人事,既失關羽,又喪張飛,兵可以無出矣」,讓劉備損失了一員大將,但影響之嚴重還沒到關羽那種地步。事實上,即使在關羽敗亡後,我們仍能從劉備的官職設置上看出張飛是比關羽低一些的。

章武元年,劉備稱帝,張飛「遷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漢制,最高為大將軍,次驃騎將軍,次車騎將軍。劉備空大將軍未設,顯然是留給關羽的,但是關羽此時已經被東吳所殺,因此空而未設。馬超政治地位高,此時為驃騎將軍,遙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相比起來,張飛雖然是第三位的車騎將軍,但同時兼任了糾察百官的司隸校尉,這個職務在張飛被害後由諸葛亮繼承,可見其重要,同時仍舊實領巴西一郡,鎮守閬中,在實權上無疑是高過馬超的。

這個空而未設的「大將軍」就是最明顯的了。最後總結一下,關羽、張飛均為劉備手下重要軍事將領,但關羽無論在地位還是功績上均高張飛一級,即使如此,也不能說劉備不信任張飛的能力,不過是根據其才能的大小,量才而用罷了。


張飛略遜,但差距不很大,是屬於同一級別中的差距。

讀關張馬黃趙傳,關羽最帥的一幕是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張飛最風騷的場景是:飛將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真不愧是熊虎之將,令後人無限神往。

二人的巔峯,關羽是襄樊之戰幹翻于禁:羽威震華夏。曹公議徙許都以避其銳。

張飛則是巴西之戰擊破張郃: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間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

無論是個人勇武,還是帶兵能力,都是當時一線名將的陣營,放在武俠小說裏就是東邪西毒,北喬峯南慕容,胡一刀苗人鳳這種人人知道他們很厲害,他們之間可能略有差距但這是他們高手之間的事情,普通的小魚小蝦只能仰望,只能像評論李連杰甄子丹誰的功夫片更好看這種角度茶餘飯後聊一聊。

一聽他們要出馬,對手都會神經緊張,比如對關羽,有點聚賢莊對付喬峯的感覺,要調來各門派高手羣毆,還要聯合孫權這樣的邪派人士,再拉上臥底。孫權對張飛,也只能想到用陰謀詭計,手段類似於暗器或者下毒(因為張飛死得時間點太巧),不敢堂堂正正。


題主問正史中的地位大概是想排除掉演義。

所謂正史中的地位其實有三個方面。

一是自己人的看法。

二是他人的看法。

三是史官的看法。

一、自己人的看法。

選幾個有代表性的。

官方的:

先主於鄉裏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牀,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先主之襲殺徐州刺史車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還小沛

《三國志 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

1,早期。兩個人的級別是一樣的,都是先主的別部司馬。但是關羽守下邳,行太守事,說明關羽獨當一面的能力或許更強一些。以後的記載也可以看出來分兵的話基本是劉備一路,關羽一路。關羽地位略高。

2、漢中王前後。

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長史領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臣射援、軍師將軍臣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臣關羽、徵虜將軍新亭侯臣張飛、徵西將軍臣黃忠、鎮遠將軍臣賴恭、揚武將軍臣法正、興業將軍臣李嚴等一百二十人上言

《三國志 蜀書二·先主傳》

漢中王勸進表的排序可以看出兩人依然是並列的,蕩寇、徵虜;關羽在前。

進漢中王后,關羽拜前將軍,假節鉞;張飛右將軍,假節。依然差不多,關羽在前。

之後,二爺就沒有之後了。

3、先主登基之後

張飛 遷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可以說位極人臣。

私人的:

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羣也。"

《三國志 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

不知道亮哥是不是說著玩兒,但是二爺能拿著給賓客們顯擺,自然是覺得自己比張飛高一丟丟。

二、他人的看法。

這個他人可以是對手,也可以是盟友。

詔問羣臣令料劉備當為關羽出報吳不。眾議鹹雲:「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破,國內憂懼,無緣復出。」曄獨曰:「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其有餘。且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後備果出兵擊吳。

《三國志 魏書十四 程郭董劉蔣劉傳》

看來曹魏這幫人沒太把三爺當回事兒啊。當陽橋一聲吼這麼快就忘了。

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三國志 吳書九 周瑜魯肅呂蒙傳》

還是大都督看得起大家。半斤八倆,都很牛逼的意思吧。

三、史官的看法

初,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魏謀臣程昱等鹹稱羽、飛萬人之敵也。

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三爺還是三爺,二爺還是二爺。位置相當穩定。列傳也是先寫二爺,再寫三爺。所以地位上講都是核心,平級,二爺座次靠前。新聞聯播先給二爺特寫,下一個就是三爺。

功績其實可以從職務、評價下反推,相差也不大。

二爺鎮守荊州多年,還有一個威震華夏,給季漢消化益州和漢中爭取了充足的時間。奈何兵敗身死。

但是三爺也有擊敗五子良將的記錄,平定益州,奪取漢中戰績彪炳。

怎麼說呢?親兄弟之中可能也會有一個始終活在另外一個人的光環之下,因此而顯得黯淡一些。


幾乎是並列的,或者關羽稍強一點,但是一個檔次,也就是勉強進武廟的程度,而且因為關羽張飛都是兵敗身死,還都被請出過武廟

歷史上的論述:

漢以後稱勇者必推關張。

其見於二公本傳者:

袁紹遣顏良攻劉延於白馬。曹操使張遼、關羽救延。羽望見良麾蓋,即策馬刺良於萬人之中,斬其首還,紹將莫能當者。

當陽之役,先主棄妻、子走,使張飛以二十騎拒後。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

二公之勇,見於傳記者止此。而當其時無有不震其威名者。

魏程昱曰「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之敵。(魏志昱傳)

劉奕勸曹操乘取漢中之勢進取蜀,曰「若小緩之,諸葛亮明於治國而為相,關羽、張飛勇冠三軍而為將,則不可犯矣!」(魏志奕傳)

此魏人之服其勇也。

周瑜密疏孫權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吳志瑜傳)

此吳人之服其勇也。

不特此也。

晉劉遐每擊賊,陷堅摧鋒,冀方比之關羽、張飛。(晉書遐傳)

符秦遣閻負殊使於張元靚,誇其本國將帥有王飛、鄧羌者,關張之流,萬人之敵。

禿髮辱檀求人才於宋敞,敞曰「梁崧、趙昌,武同飛、羽。」

李庠膂力過人,趙廞器之曰「李元序,一時之關張也。」(皆晉書載記)

宋檀道濟有勇力,時以比關羽、張飛。(宋書道濟傳)

魯爽反,沈慶之使薛安都攻之。安都望見爽,即躍馬大呼直刺之,應手而倒。時人謂關羽之斬顏良,不是過也。(南史安都傳)

齊垣歷生拳勇獨出,時人以比關羽、張飛。(齊書文惠太子傳)

魏楊大眼驍果,世以為關張弗之過也。(魏書大眼傳)

崔延伯討莫折念生,既勝,蕭寶寅曰「崔公,古之關張也。」(魏書延伯傳)

陳吳明徹北伐高齊尉,破胡等十萬眾,來拒有西域人,矢無虛發,明徹謂蕭摩訶曰「若殪此胡,則彼軍奪氣,君有關張之名,可斬顏良矣!」摩訶即出陣,擲銑殺之。(陳書摩訶傳)

以上皆見於各史者。

可見二公之名,不惟同時之人望而畏之,身後數百年,亦無人不震而驚之。威聲所垂,至今不朽,天生神勇,固不虛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