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門的書籍嗎


何為心理描寫?百度百科上是這麼解釋的,

心理描寫就是指在文章中,對人物在一定的環境中的心理狀態、精神面貌和內心活動進行的描寫。

為什麼寫文章、寫小說需要心理描寫呢?

作品本身的角度看,其目的更多還是為了塑造人物。沒有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人物形象只是一具空殼,這樣的人物便無法深入人心。相對於外貌與語言描寫,心理描寫能夠直接敘寫人物的七情六慾,把單靠外部形象難以表現出的人物內心感受揭示出來,從而使人物更加飽滿立體真實。

而從讀者的角度來說,適當的心理描寫,是讓讀者與小說中的人物產生共情,這也是一部作品能打動人的重要因素。

那麼在我們在了解了心理描寫的定義及其作用後,接下來的重點就是,要如何描寫人物心理?甚至說,如何生動的描寫人物心理?

1、直接描寫

顧名思義,直接描寫就是對人物的內心活動進行直接敘述、交代和說明。這是最為常見也是運用最廣泛的一種人物心理描寫法。

它的標誌通常就是句子中包含一些關鍵字眼,諸如「想」「尋思」「暗嘆」「嘀咕」「盤算」等明顯的心理動詞。

夫人抬起頭來,冷冷看了他一眼,心想從窮鄉僻壤來的破落少年,居然不被京都盛景所吸引,直接來到府上談婚事,實在可笑。——《擇天記》

「想」這個詞是被用的最多的,如果文中的心理描寫全部是「xx想」,這樣看來確實是十分單調乏味的,因而建議大家使用「想」的一些近義詞,我上面說的尋思、暗嘆、盤算等辭彙都是可以的。

2、內心獨白

所謂內心獨白,就是指人物以自思、自語的方式,在心裡(內心)自己對自己(獨)說話(白)。

從形式上來說,有第一人稱的內心獨白,比如

我思忖著,他這時辰還不睡,卻專程來我居處要同我說個秘密,顯見得十分苦悶。我若不聽,委實不夠兄弟。便憋屈著點了一回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也有第三人稱的內心獨白,這種就是有作者介入的人物獨白,比如

陳長生很不理解今天發生的事情。明明自己是來退婚的,怎麼最後卻變成了這種局面,他更想不明白,神將府明明有很多方法可以解決這場婚約,為什麼看著很精明的徐夫人卻選擇了這種最愚笨的法子?——《擇天記》

從內容上看,內心獨白又可分為

1)人物自己跟自己說話。

比如:

他看了看兩隻顯得蒼白的手,片刻,才在桌椅前坐下,解開身上的衣服,這具身體...沒有彈孔。開什麼玩笑?自己明明記得那麼多子彈對著自己射過來的,前前後後都有啊,難不成是做了整形手術?不對,這具身體都不是自己的,所有的特徵都在表現出這個跡象,特別是在他照了銅鏡之後,看見鏡子里的那個影像,就能更加確認這一點。——《贅婿》

2)人物心裡和別人說話

比如:

他吸了一口氣,隨後吐出來。大手筆啊,唐明遠你弄這個得花多少錢才行?——《贅婿》

3)多角度呈現

從人物的神態、外貌、動作、語言等多種細節角度來襯托,傳神的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

以《甄嬛傳》華妃之死的片段舉例:

她見我只帶了小連子進來,只道:你膽子挺大的,冷宮也敢一個人就進來。

我泰然微笑:這個地方,我比你來得多,當初余氏,我就是在這裡看著她死的。她的嘴角輕輕向上揚了揚,你也要看著我死么?她本是丹鳳眼,斜著看人愈加嫵媚凌厲:你這身打扮,不像是來送行,倒像是沒見過世面的村野婦人趕著去辦喜事。

我不以為忤,笑道:能親眼見你去西方極樂世界,怎能不算是大喜事呢。何況活著的村野婦人總比死了的人好些。

她冷笑,你有什麼好得意的,不過是設計陷害我!她暴怒起來,我從沒指使過肅喜放火!她喘息:他雖是我宮裡的人卻不是我的心腹,我怎會這樣去指使他!她狂怒之下,猱身就要撲上來掐住我的脖子。我也不避,在她快要接近我的一剎那,小連子反擰了她的雙手,將她抵在牆上。

這一段,華妃還未知曉真相,刻薄的語言、凌厲的眼神,甚至撲上去掐甄嬛的脖子皆表達出她對甄嬛的憤怒心理。

她的臉孔因憤怒和驚懼而扭曲得讓人覺得可怖:你信口雌黃!那香是皇上賜給我的,怎麼會……

我連連冷笑:怎麼不會?!要不是皇上的意思,怎麼會沒有太醫告訴你你身體里含有麝香!且不說你不孕,你以為你當時小產是端妃的安胎藥么?端妃不過是替皇上擔了虛名而已,你灌她再多的紅花,也灌不回你的孩子了。她整個人怔在了當地,手中緊緊攥了那枚香囊,似要捏碎了它一般。良久,狂笑出聲,痴痴問道:為什麼?為什麼?心中有一瞬的不忍,很快卻剛硬了心腸,一字一字道:因為你是慕容家的女兒、汝南王的人,若你生子,他們挾幼子而廢皇上……我沒有說下去,其中的利害她自然知道。華妃的衣襟皆是淚水。過得片刻,她沒有再哭,臉頰淚水乾涸,只仰天大笑,身子劇烈地顫抖:皇上——皇上他害得我好苦!笑音未落,只聽得砰地一聲響,溫熱的血倏然濺到我臉上。我迅速閉目連連後退兩步。再睜開眼時她的頭正撞在牆上,整個人軟軟倒在地上,手中只攥住了那枚盛著歡宜香的香囊,至死,未曾放開。

這一段,華妃知曉真相後,又哭又笑的神態,簡短的悲鳴之詞,直至最後撞牆而死的行為,深刻地表現出了人物的絕望心理。

4.環境襯托

好的環境描寫,絕不單純只是為了描寫環境,景與情一般有著直接的關係,以樂景寫樂情,以樂景寫哀情,景物對所抒之情起著重要的渲染烘托作用。

而這種情,既可以是一種氣氛,也可以就是人物的心理。

黑的牛,黃的馬,白的羊,浩浩蕩蕩賓士在藍山綠草間,正如十萬大軍長驅挺進!小魚兒遠遠地瞧著,臉上閃動著興奮的光,眸子里也閃著光,這是何等偉大的景象!這是何等偉大的天地!由薄暮,至黃昏,由黃昏,至黑夜,他就那樣獃獃地站在那裡,他的心胸己似突然開闊了許多。——《絕代雙嬌》

以上,大概介紹四種心理描寫的角度供大家參考。


個人不建議寫心理活動,因為會很尬

如果想要很好的描述的話,可以讀讀心理學行為學之類的書籍

以上


「他高興地說道」不如「他說」,這是最簡單卻最好的法子


我覺得你這個問題提的就挺好,因為在塑造人物的時候,基本上就靠神情動作和心理活動這兩種。

不過這個還比較基礎。

從簡單的開始說,心理活動。通過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是最簡單塑造人物的方法。作為寫作者,你就是一本書的「上帝」。你可以通過「上帝視角」察覺到書中每個人物的心理活動。而且你還可以選擇給予主角多大的這種察覺別人想法的能力。

窺視欲,探聽別人的內心想法。如果主角塑造的好,情節描寫的好,讀者有代入感,那這個就爽了。

不過一般這種「上帝視角」的心理描寫,比較直白,低頭一想,腦筋一轉,眼睛一閉。

腦海十分鐘,現實一瞬間,文章十萬字,一月一本書。哈哈,有時間我一定要試試這種純心理的寫作方式。

然後就是你說的神情動作。那這個就稍微高級點了。因為這個需要你對生活有很好的洞察力。結合身邊人物的行為動作語言習慣,來摸清楚不同性格,不同語境下,一個人會有什麼樣的神情動作。

比如皺眉表示什麼,眼珠一轉表示什麼。摸了一把鬍子,抹了一把臉,摸了摸鼻子。嘴角翹了翹,眼角動了動。手指無意識抬起,腳尖不自覺轉向什麼方向。不停的抖腿,搓手,摸後腦勺,腦門。

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舉了。相信提到這些,你的腦海中應該就大概明白這些代表人物怎樣的心理活動了。

當然,這些神情動作,還要結合具體的情節語境,這個就需要你自己在寫的時候學會運用了。

所謂語感很多時候就是這個。

最後,高級點的方式其實不是神情動作,心理活動這些塑造方式,而是傳說中的側面描寫。(當然也並沒有那麼傳說,上學語文老師講了不知道多少次,哈哈)

但是在塑造人物的時候,很多經典人物,基本上都是通過側面描寫的方式把人物塑造成功的。

比如《三國演義》裡面很多經典人物。呂布厲害吧,但是我們是怎麼有這個印象的?三英戰呂布,轅門射戟,最後的白門樓。很多時候,作者描寫呂布自己的時候,讓他的動作,語言,都是表現輕浮狂傲寡恩,但是卻又通過別人的嘴,不停的給我們灌輸,呂布很厲害,很多人怕他,忌憚他,想得到他,很想得到他,甚至想到明知道呂布不是個能輕易臣服的人還想得到他。

這種側面描寫當時我認為已經牛叉到不行了。因為即使幾百年後的今天,我們每個人,幾乎都成為羅貫中側面描寫呂布的一份子,以至於很多寫三國意淫小說的作者,讓主角穿越回三國的時候依然願意被羅先生「指引」著,想得到呂布。(思維定式,哈哈,我覺得應該會有人改變這種被羅先生確定的思維定式。也確實有很多人想這樣的突破,不過想成功,很難。不過,孫悟空都能被重新定義,憑什麼呂布不能呢?是不是?哈哈)

先說描寫徐庶厲害,然後徐庶說諸葛亮比自己厲害,然後三顧茅廬,然後三分天下,然後小戰兩三場,然後就是協助大型戰役赤壁之戰。然後幫助定鼎巴蜀,中間還通過龐統的冒進側面表現亮哥的穩。這個還不夠,後面還要用劉備這麼重要的人物的「因怒興兵」繼續表現亮哥穩,而且還不會去死諫的那種穩。當然,反面人物不死諫,肯定要表現他的心機。而正面人物的不死諫,則是要表現他的無奈,以及理解。

寫的多了,人物也太多了,不可能一一列舉。但要想學塑造人物,真的,我推薦你好好研讀《三國演義》。

先全看一遍,然後選故事情節精讀。最後原則關於某個人物的所有段落,記記筆記,看看這個人物究竟是怎麼樹立起來的。

還有網上看一些專門解析三國人物塑造的視頻,他們比我厲害。我也就是個《三國演義》的讀者而已。哈哈


emmm......我也不是很專業,但是我在看小說的時候通常會被以下這樣的精細的描寫戳中,希望能對你有點啟發。

(多圖)

(以上文字都來自priest的小說)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