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小說家,但我真的真的很想安利一下。李娟。不出名,寫散文。但高考之前做了她幾篇閱讀理解就真香了。阿勒泰的角落啊,走夜路請放聲歌唱都是很棒的書!而且她的散文和小說一樣精彩!


博爾赫斯

海明威

汪曾祺

雷布拉德伯里

喜歡某位作家的文筆,完全是因為投緣,文無第一,可能因為某天下午陽光正好,你讀到一句嵌入你心裡的句子,便愛上某位作家。

這四位正是在許多不經意的巧合中走進我的世界。


挺喜歡東野圭吾的。構思、文筆乃至內核都相當出彩。《白夜行》眾所周知,是東野圭吾的封神之作。男主亮司和女主雪穗因為一場犯罪,生命從此聯繫在一起。一個在明,一個在暗。一個身,一個影。小說中的精彩處在於他們從始至終沒有過對話,亮司只是在黑暗中默默守護著雪穗。所以才有了那句「我的天空里沒有太陽,總是黑夜,但並不暗,因為有東西代替了太陽。雖然沒有太陽那麼明亮,但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憑藉著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當成白天。我從來就沒有太陽,所以不怕失去。」


喜歡的很多啊,不過大多數是西方的作家。因為我看的是中譯本,所以體現文筆的應該是翻譯者。但我真的很喜歡西方作家的世界觀,尤其是一些奇幻魔幻類的故事,比如《冰與火之歌》系列、《哈利波特》系列等。

國內作家的話,偏向於用詞樸素的老一輩作家,老舍、余秋雨等。

新生代作家中基本上就是買來看個熱鬧。

其實比起文筆,我還是比較喜歡探究作家在作品中所傳達的思想,以及他們對人物和情節的塑造。


這個沒有固定。

此一時彼一時也。

當然我說的是當代的作家,不包括古典文學和白話文小說作家。

現代作家,說實話喜歡的人有限,也可以直接說真的不多,少到鳳毛麟角,屈指可數。要說當代作家印象最深的一位,應該是賈平凹。

還有一位是他的前任,已然故去的陳忠實。

還有一位是阿城。

可我對古典的作家卻喜歡的很多,不知道算不算在問題以內。

還有外國的,我喜歡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開篇的陳述,有一種欲言又止的語言張力,很適合我的胃口。

而最讓我沉迷的,還是古典白話文小說的作者。一個是施耐庵,一個是曹雪芹。

施耐庵是我第一個接觸到的白話文小說作者,也是我第一個五體投地的崇拜者,是他開啟了我個人白話文小說認識的先河──我接觸白話文小說的時間是八九歲的時候,能夠完整的看完一本書的時候實在十三四歲的時候,當然也有很多字需要藉助字典來完成。

小時候家裡就有古裝本的《紅樓夢》。是那種豎版、繁體的線裝書,好像是宣紙上寫的,不厚的小冊子,一共很多本,也沒仔細數過,就是感覺輕飄飄的,沒什麼份量,打開看了兩眼,就感覺莫測高深,也索然無味,不像水滸英雄們打家劫舍仗義疏財,所以也不愛看,就撂下再也沒看。

二度撿起來讀的時候,已經到了陪讀的時候。那時候電視不敢開,呆著也無聊,乾脆就重拾舊業,還是看書為上。

《紅樓夢》就成了被選取的對象。還是想著再難看也要看完,閑著也是閑著,下雨天打孩子,方正也沒事兒干。

沒想這一讀就上了癮,一讀,二讀,三讀……目前為止,記不清讀了多少遍,總概在十遍左右了吧。有一種被吸引而欲罷不能的感覺,越看越喜歡,越看越愛看,從粗讀、細讀、精讀到研讀,我已經經過了好幾個階段,每一次閱讀都感覺是一遍重新的認識,又像是一個久違的老朋友,解不開化不開的,濃到膩,濃到甜,濃到齁。

沒來由,就是喜歡曹雪芹的筆觸,這是沒法改變或者扭轉的事兒,恐怕這一輩子也不會有什麼其他的改弦易轍了。

就瞄上它了,它就是所有,它就是全部,它就是它,它就是我,它中有我,我中有它。

圖片來自網路


沈從文,他的小說把我自己的文章里里外外從小說人物設定到文筆都影響了個遍。就喜歡那種世外桃源,沒有壞人的感覺。


鄭淵潔吧,嚴格來說不算小說家,但無論是他的童話還是長篇小說,我都很喜歡他的敘述方式。簡單來說就是文筆異常簡潔,絕不拖泥帶水,每次僅用寥寥數筆就可以勾勒出眾多人物的心裡狀態,情景對話。讓人讀起來頗有一氣呵成之感。有時還附帶簡潔深刻的道理。

簡單舉個例子,

他的文字簡簡單單,沒有多餘廢話。看似直白荒誕的言論卻能讓人遐想連篇。多是:人物+動詞+語言,他的作品裡很少有複雜環境描寫,對人物的心理描寫大都也只是成語一筆帶過。

以前他在《童話大王》里談到過,大抵是他認為寫作最重要的是留白,寫七分留三分,空白讓讀者留有想像餘地,他的作品也是如此。

有時候也用大段對話,行文流暢,所用字詞也極為樸實,這樣的大段對話讀起來頗有快刀斬亂麻之勢。個人非常喜歡這種一瀉千里的筆風。

其實我覺得青少年在初高中應當多接觸這類文學作品,少一點嬌柔做作無病呻吟。畢竟太多的文藝范容易使人營養不良。


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谷崎潤一郎


余華、蘇童、白先勇、劉索拉


這段時間偏愛村上春樹,至於「最」喜歡的作家我想是沒有的。「最」這個字太極致了。幸好提問者沒有問喜歡的理由,我想我會回答不上來。倒是可以貼一些句子或者段落上來,如若喜歡的話,可以多去了解。


《海邊的卡夫卡》

1、摘下耳機,可以聽到沉默。沉默是可以用耳朵聽到的,這我知道。

2、閉眼睛是怯懦的表現,把眼睛從現實移開是膽小鬼的行為。即使在你閉眼捂耳之時,時間也照樣挺進,喀、喀、喀

3、不是人選擇命運,而是命運選擇人。

4、「星野君,您的腰骨多少有點兒錯位。」

「人生都錯位了那麼久,腰骨錯位也是可能的。」

5、所謂怪異的世界,乃是我們本身的心的黑暗

6、我們之所以都在毀滅都在喪失,是因為世界本身就是建立在毀滅與喪失之上的,我們的存在不過是其原理的剪影而已。

7、田村卡夫卡君,或許世上幾乎所有人都不追求什麼自由,不過自以為追求罷了。一切都是幻想。假如真給予自由,人們十有八九不知所措。這點記住好了:人們實際上喜歡不自由

8、「假定一隻鳥落在細樹枝上,」佐伯說,「樹枝被風吹得劇烈搖擺。那一來,鳥的視野也將跟著劇烈搖擺,是吧?」

我點頭。

「那種時候鳥是怎樣穩定視覺信息的呢?」

我搖頭:「不知道。」

「讓腦袋隨著樹枝的搖擺上上下下,一下一下的。下次風大的日子你好好觀察一下鳥,我時常從這窗口往外看。你不認為這樣的人生很累——隨著自己所落的樹枝一次次搖頭晃腦的人生?

9、你的心如久雨催漲的大河。地面標識一無所剩地被河流淹沒,並沖往一個黑暗的地方。而雨仍在河面急劇傾瀉不止。每當在電視新聞里看見那樣的洪水,你便這樣想道:是的,一點不錯,那就是我的心。

10、缺乏想像力的狹隘、苛刻、自以為是的命題、空洞的術語、被篡奪的理想、僵化的思想體系——對我來說,真正可怕是這些東西。我從心底畏懼和憎惡這些東西。何為正確何為不正確——這當然是十分重要的問題。但這種個別判斷失誤,在很多情況下事後不是不可以糾正。只要有主動承認錯誤的勇氣,一般都可以挽回。然而缺乏想像力的狹隘和苛刻卻同寄生蟲無異,它們改變賴以寄生的主體、改變自身形狀而無限繁衍下去。


《挪威的森林》

1、死並非生的對立面,死潛伏在我們的生之中。

2、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

3、「最最喜歡你,綠子。」

「什麼程度?」

「像喜歡春天的熊一樣。」

「春天的熊?」

綠子再次揚起臉,「什麼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里,你一個人正走著,對面走來一隻可愛的小熊,渾身的毛活像天鵝絨,眼睛圓鼓鼓的,它這麼對你說到:『你好,小姐,和我一塊打滾玩好么?』接著,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順著長滿三葉草的山坡咕嚕咕嚕滾下去,整整玩了一大天,你說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這麼喜歡你。」

4、「也沒什麼,反正我是大閑人,時間多得不行。」

「真那麼閑?」

「真想把我的時間分出些來,讓你在裡邊好好睡上一覺。」

5、紳士就是:所做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之事,而是自己應做之事。


《1973年的彈子球》

1、有進口必有出口,事物大多如此:郵筒、電動吸塵器、動物園、醬油壺。當然也不盡然,如捕鼠器。

2、然而彈子球機不會將你帶去任何地方,唯獨「重來」的指示燈閃亮而已。重來、重來、重來……甚至使人覺得彈子球遊戲存在本身即是為了某種永恆性。

關於永恆性我們所知無多,但可以推測其投影。

彈子球的目的不在於自我表現,而在於自我變革;不在於擴張自己,而在於縮小自己;不在於分析,而在於綜合。

假如你想表現自我和擴張自己,那麼你恐怕將受到警示燈的無情報復。

3、不過,世上兩相對立的想法不下一百二十萬。不,說不定更多。」

「就是說差不多跟誰都成不了朋友?」209道。

「可能。」我說,「差不多跟誰都成不了朋友。」

這就是我七十年代的生活方式。陀思妥耶夫斯基預言,我付諸實施。

4、惟獨風聲涌滿四周。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一個季節死去而已。

5、或多或少,任何人都已開始按自己的模式活著。別人的若與自己的差別太大,未免氣惱;而若一模一樣,又不由悲哀。如此而已。

6、黑乎乎的田地上,殘存的積雪如水窪一般到處閃著白亮亮的光。最後的寒流留下的最後的雪。

7、假如我在兩個耳孔插上梔子花並在兩手的指頭安上腳蹼,說不定會有幾個人回頭。但也不過爾爾。走上兩三步就都忘個精光。他們的眼睛什麼也沒看,包括我的眼睛。我覺得自己徹底成了空殼,說不定再不可能給任何人以任何東西了。

8、雨下得很靜很靜,音量也就是把細細撕開的報紙屑撒在厚地毯上的那個程度。

9、田納西·威廉斯這樣寫道:過去與現在已一目了然,而未來則是「或許」。

然而當我們回頭看自己走過來的暗路時,所看到的仍似乎只是依稀莫辨的「或許」。我們所能明確認知的僅僅是現在這一瞬間,而這也只是與我們擦肩而過。

10、月光下,一切都顯得蒼白,任何東西都好像沒有價值沒有意義沒有方向。影子都若有若無。我把煙在洗滌槽里碾死,緊接著點燃第二支。


《且聽風吟》

1、當然嘍,要當上有錢人是要多少多動動腦筋,但只要還是有錢人,就什麼也不需要想,就像人造衛星不需要汽油,只消繞著一個地方團團轉就行。可我不是那樣,你也不同。要活著,就必須想個不停,從明天的天氣想到浴盆活塞的尺寸。對吧?

2、「文明就是傳達。」 他說,「假如不能表達什麼,就等於並不存在,懂嗎?就是零。」

3、那些日子裡,我當真以為這種將一切換算成數值的做法也許能向別人傳達什麼。並且深信只要有什麼東西向別人傳達,我便可以確確實實的存在。然而無須說,任何人都不會對我吸煙的支數、所上樓梯的級數以及陽物的尺寸懷有半點興緻。我感到自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只落得顧盼自憐。

4、說謊是非常今人討厭的勾當。不妨說,說謊與沉默是現代人類社會中流行的兩大罪過。實際上我們又經常說謊,也往往沉默不語。

5、「人為什麼要死?」

「由於進化。個體無法承受進化的能量,周而必然換代。」

「為什麼進化?」

「對此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確切無疑的,即宇宙本身在不斷進化。至於是否有某種方向性或意志介入其中,可以暫且不論,總之宇宙是在進化。而我們,歸根結底不過是其中一部分罷了。」


言情小說的話我喜歡尤四姐,twentine的文筆。

國外短篇小說的話,我喜歡莫泊桑、契訶夫的文筆。

恐怖小說的話,我喜歡斯蒂芬金的文筆。

小h文的話,我喜歡棄吳鉤的文筆。

歷史小說的話,我喜歡沈復、當年明月的文筆。

玄幻小說的話,我喜歡滄月的文筆。

不知道怎麼歸類難道說青春文學小說的話,我喜歡韓寒的文筆,順便很不喜歡郭敬明的文筆。

科幻小說的話,火星救援作者叫啥來著忘了挺不錯的,劉慈欣也挺不錯的

日本小說(這什麼怪怪的分類啊哈哈哈哈),我中學時代特別迷戀日本文學裡的物哀之美,這一直到大學我看了一本《菊與刀》才通透了解些。三島由紀夫,他的《金閣寺》是我看過次數最多的小說,都翻爛了一本書,也是我沉溺其中的起點;川端康成,凌晨四點半的海棠花是什麼樣子呢?;芥川龍之介,很有武士道風味的小說,羅生門裡收錄的小說每一個都引起我浮想聯翩;村上春樹,南方人從來沒念對過他的名字卻看了他幾乎全部的書哈哈哈…

耽美小說的話,童子的文筆我比較欣賞。

俺們專業相關心理學小說,當然是我最愛的斯金納哈哈哈哈,不過老師要是知道我把他偶像為數不多的專著說成小說要鯊了我吧


西方的話就是馬爾克斯,古代的就是曹雪芹,現代的話是汪曾祺。

我答的夠水了吧


李碧華和白先勇


小白略抒愚見,夏目漱石吧!

首先日本的文化和中國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所以相較於西洋文學,日本一些作家的小說里的人物角色行為對於中國人還是比較好理解的。

再者是夏目漱石本人極高的漢學功底,漱石的漢語言功底絕對是你想像不到的,甚至可以這麼說,這方面夏目漱石不比很多近現代的中國作家遜色多少。

第三,從時代背景來看。夏目漱石筆下的日本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當時的日本經濟處於高速發展的狀態,但是另一方面來看,其國民整體素質,受教育程度與其經濟發展是不對等的。經濟的高速發展,生活節奏的悄然加快讓很多人茫然無措(這點在其小說中有很多描寫,尤其是在描寫一些主人公的時候),這些與今日的中國都有不少相似之處。對於生活節奏空前加快的當代,越來越感到窒息的你我,百年之後,夏目漱石的小說依然是最合適的慰藉之作。

再來說最後一點吧,夏目漱石最擅長的是人物心裡的描寫,說的通俗點,他打的牌是「人物細膩的心裡描寫」。他的小說不像東野圭吾那樣大開大合,主打「人性+邏輯推理牌」;也不像村上春樹那樣有的時候描寫過於h,讓部分中國人感到難以入目。

總之這就是我推薦夏目漱石的幾點理由,希望看到這個回答的你可以嘗試著和我一樣去閱讀漱石的文章。不過本人「閱歷」有限,回答當中若有不妥之處,歡迎留言並批評指正!


汪曾祺,馮驥才,季宇,還有那個作家,名字不記得了,我就記得他寫的小白菜,誒,記性被狗吃了。還有尼羅。


汪曾祺老先生!!!我最近的一段時間,都在看他的書,大概看了六七本,在汪曾祺筆下的人物太單純,可愛了(具體可見受戒,聊齋新義)還有他的語言,單獨拆開看沒有什麼波瀾起伏,但是和在一起就有了一股獨屬於他的味兒,水水的。


三毛!!!樸實無華的文字里情緒渲染特棒,看她的書像是跟風載著憂愁去了很遠的地方。

馬克李維,就是寫《偷影子的人》那一位,忘了為什麼這麼喜歡,可能是故事很對胃口吧,劇情精彩帶懸念,很喜歡他的構思。

張愛玲,喜歡不久,看它的故事好像看到了一個時期、一個年代的故事,一個年代的愛恨情仇。

林海音,不要懷疑,我就是喜歡她的《城南舊事》,深深打動了當時還初中的我。不大起大落的人生,何嘗不是想要追尋的一種安穩?像晨曦裡帶著少女的嬌羞,細碎的情節中何嘗不是一種感同身受?

琦君,也許大家有點陌生,她是寫散文的。有人說她是第二個林海音,寫活了杭州。有一段日子很喜歡這樣的散文:領著童年與回憶,漫步在那桂花香的街道里。


中國作家:魯迅、郭沫若、笛安、殘雪、賈平凹、劉慈欣、莫言、韓少功、韓寒。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芥川龍之介、坂口安吾、村上春樹、谷崎潤一郎、石黑一雄(英籍)。

西方作家:馬爾克斯、海明威、加繆、帕慕克、漢德克、赫胥黎。


郁達夫

成熟華麗又不做作的風格 是從學他的 故都的秋 開始對他有興趣

後來看了他的沉淪 釣台的春晝 以及一系列散文 對他的無論在政治思想或者文化創作上的成就感到敬佩 同樣也很欣賞他的為人 在抗日戰爭的那段歷史上 不可謂貢獻微略

他的文章並不十分晦澀 風格有點偏向純新感覺派(主觀感受可能不準確)但是又不乏幽默與調侃 頗有深意 至少是我幾年來沒有變過的之最


說文筆的話就談國內吧,畢竟翻譯的也不好比較。

畢飛宇,鐵凝。這兩人的文筆我挺喜歡的。

盛可以的文字也很有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