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肩負的責任

聽過沈從文先生說過的那句話嗎?「一生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似乎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有的人就是差那麼一點緣分沒有在一起。「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也許你不知道的是,我曾經愛過一個人,用我的命我的信仰我的人格去愛他,原來,他也是。

《向海深處》是呂亦涵的又一部全新作品,在以前的作品中包括《阮陳恩靜》和《倫敦的星光不散場》都受到了得高分好評,這次在一段甜蜜的感情中加入社會現實題材,讓我們認識那些無名的英雄,為了他人的幸福而默默付出,人民是不會看不見的。

隻身來到異國他鄉來求學的許連心,其實她本可以有更好的選擇,但是她堅持自己的選擇到羅馬學習基因檢測專業。當她的老師提出一項為失蹤孩子匹配基因的公益項目時,她毫不猶豫的加入,因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找到當年的羅馬失散的姐姐棠心。來自原生家庭的責問,媽媽把丟失大女兒的責任全都怪到連心身上,雖然連心明白媽媽只是無法原諒自己找了連心這個發泄口。

讓我同樣敬佩的是姐姐棠心,不和親人相認,一直潛伏在倒賣兒童團伙身邊,搜集證據,義無反顧的等待正義的來臨。曾經她也是被拐賣兒童殘害的人,因為經歷家庭破碎的痛苦,她更堅定自己的信仰,她歷經黑暗,在黑暗中破繭而出,她是我心中的女英雄。

情不知所起,傅宇軸和連心的相遇是一場陰謀的安排,可阻擋不來了兩個善良真心相愛的人明白真相。既然知道他們是男女主角,對於他們之間的感情我沒有太多想說的,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我更在意的是另一對,我心中的意難平。

在我看來連心的小舅周延見和老師袁遇安這一對,就像是開始提到的沈從文那句話「一生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經歷過歲月的流轉,他們成了我心中的遺憾,可能作為當事人的兩個人已經看開了吧。袁老師曾經和連心說過「男人和女人的愛情是不一樣的,她不想連心也走自己的老路。女人會帶著無奈和不甘嫁人,男人會接下來找的每一個人都像初戀。」雖然他們還愛著彼此,但也是真的無法再在一起了,或許這才是現實吧。

看完這本書,讓我想起了曾經有一部關於「打拐」的現實題材電影《親愛的》,一對夫妻在尋找自己丟失孩子的過程中,遇見了許許多多跟他們一樣尋找失蹤孩子的人。在過了很多年以後,終於找到孩子的時候,孩子已經和他新的家人深情難分,而孩子面對的是養育自己的父母和一直尋找他的親生父母。這兩對父母都沒錯,錯的是那些可恨的人販子,造成了多少家庭的災難。在這本小說中又一次沉重的體會到,那些默默付出的人堅持的意義。


希望每一個小孩都能平安健康地長大,希望每一個流浪的小孩,都能完好無損地回家。

這是我第一次讀呂亦涵的小說,在此之前之間對這名作者很陌生沒什麼印象,但在讀完這部《向海深處》之後,在我欣賞的作者之中應該會留下這個名字一呂亦涵。《向海深處》看似是一部言情小說,但它卻有一個沉重的主題「兒童拐賣」而作者筆下的主角就是這樣生活在這樣一個失去親人支離破碎的家庭。

許連心她原本也有一個非常好的家庭,父母有穩定且體面的工作,她還有一個愛她的孿生姐姐,一家人其樂融融。一次媽媽帶著姐姐和她出國遊玩,任性的她突然想吃棒棒糖,饞的鬧著要姐姐為她買,姐姐吩咐她原地等待,為他買糖果,但從此沒在回來……

全家人為了尋找姐姐,父親三天兩頭請假丟掉了上升的機會,母親患上了輕微的狂躁症受不了刺激。每次有人說,看到一個女孩和你家閨女好像啊。不管國內國外都奮不顧身的過去……但換來的永遠是失望、痛苦。

「買棒棒糖?買什麼棒棒糖。都是你,姐姐弄丟了懂不懂。為什麼要讓姐姐帶你去買糖?為什麼不合大人說?出去別讓我在看到你!為什麼抱走的不是你?你留下了幹什麼啊!」

找不到姐姐,母親的情緒無人可發泄排解,她只能默默承受,她明白母親是無法面對自己沒盡到一個母親的責任丟失了姐姐,如果她去反駁埋怨,母親可能一分鐘都堅持不下去。只有找到姐姐才能再次讓這個家完整。

而這也成為她的心結,為此她放棄了她最喜歡的專業,不遠萬里來到羅馬,攻讀法醫學,只為尋找幼時走失被拐的姐姐。

不知道大家看過中央台2014年起推出的一檔公益尋親節目《等著我》其中有很多尋親講述丟失孩子和尋找孩子的事件對我觸動很大,所以當我拿起這本《向海深處》是非常明白連心為了帶姐姐回家,和在Dr.Smith公益項目的堅持努力,還有她的母親,可能有很多人都不明白連心都如此努力了,為啥母親還是把一切都怪罪到她頭上,去打罵她,讓她從小就承受她不改背負的痛苦,其實想想她真的很可憐,丟失女兒她心裡的苦是她無法承受的和面對的,她對連心的怪罪,是她對自己責任的逃避,也有這樣她才不會垮下去的尋找女兒,連心也明白母親對他的打罵並非出於真心,所有她才默默忍受,把所有責任都背負下來。(連心作者刻畫的非常豐滿,我非常滿意這個角色。)

當然了除了連心尋找姐姐這條線她和傅宇軸之間的感情糾葛,也是很大的看點。他們的相遇是命中注定的嗎?而隨著劇情的發展傅宇軸所調查父親失蹤的案件與連心姐姐走失案都指向了一個人。這個人究竟做了什麼?


我對呂亦涵這個作者的了解只限於聽說過這個名字和她的作品,但是一直沒有真正去讀過她的作品,而這次看到她出版了新書,《向海深處》,我光速的買了回來,收到書之後,我抱有一種很高的期待,第一次接觸這個作者的書,莫名的有一點忐忑的心情,書名叫做向海深處,而書的封面也是一片深邃的大海圖片。但是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的心情很壓抑,因為這是一本關於人販子的書籍,男女主的感情沒有很坎坷,但是也沒有很順利,二人最後還能重新在一起,真的完全取決於男主對女主的無限信任,在看到他們二人產生誤會分手的時候,我都有種看不下去的感覺,因為這個套路,實在是太常見了,而每一次見,我都覺得很討厭。故事的開始源於傅宇軸對女主的追求,許連心這個女主,有著一個很正的三觀,雖然她命運多舛,有一對很不合格的父母,說起這裡,我還是很感謝作者最終沒有對許連心的父母進行一個洗白,大概真的是因為我沒有親身經歷過,所以我可能不會理解徐媽媽將所有的過錯全部推給許連心究竟是一種什麼錯誤心態,並且還能說出為什麼被拐走的不是你這種混賬話語,總之如果是我,我的女兒被拐走,我是絕對不會說出這樣的話的。對於許連心的姐姐,我一開始就沒有抱有多大的期待,十五年,足夠改變一個人了,況且還是一個因為妹妹而被拐走遭受了很多難以想像的痛苦的姐姐,所以說我一直懷疑棠心對連心究竟是抱有著一種怎樣的狀態的,雖然後面的發展並沒有如同我的所料,但卻是按照一個最圓滿的劇情在發展。 二人的感覺雖說沒有占這本書里很大的篇幅,但是短短的文字之間,卻足以展示兩人的情深似海,短短三個月的愛戀,到後來三年,兩個人共同經歷了很多。在這裡,我看到了許連心的勇敢,也看到了傅宇軸的深情與機智。這本書很正能量,並且十分的觸動人心,這本書,獻給每一個被拐賣的兒童,未來是孩子的,孩子是明媚的,獻給那些從來沒對命運屈服的女子,未來是我們的,未來是明媚的。我看到了這世上很多人為人販子,為了更多的家庭而做出的努力。


這是一本不一樣的言情小說,他有一個很深遠的意義,也非常觸動人心。因為它是一個關於兒童拐賣的故事。

故事中的女主角許連心,在幼年時期曾到義大利旅遊,但是在義大利旅遊的時候,她的雙胞胎姐姐棠心不見了,其實是被人販子拐走了。長大之後許連心發誓要找到姐姐,所以一個人考上了義大利的大學,並且學習了基因專業,也是為了去幫助更多的孩子和父母走散的家庭。也因如此,他遇到了男主角傅宇軸,宇是一位華人商人,在義大利也很有地位,兩個人的相遇是因為連心是宇表弟的同學,而沒想到連心和宇遇到過的人販子的女朋友一模一樣的因為這點宇才接近連心,最後卻被連心的真誠和努力打動,愛上連心,可以兩個人產生誤會而分開…當然最後的結局是一個開放性的結局,需要我們去想像,當然我希望他們兩個能過上我們讀者希望的生活。

這樣的一個故事看起來還是以言情為主,但是穿扎著許多Dna鑒定,也是為了讓讀者感受到被拐兒童家庭的悲痛。就像女主角小時候,因為姐姐走失,她也遭受了父母的責備,儘管如此,他還是一心想要找到走失的姐姐。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找到了。我覺得作者在這個故事想要表達給我們的就是這樣一個正能量的故事。

其實關於這樣的事情,在很多城市也可能會發生,前幾年有一部電影《親愛的》也是講述被拐兒童的故事,在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也淚流滿面,雖然那時候我還沒有孩子,但我仍然被電影里的情節所震撼,對於人販子的所作所為也深惡痛絕。這麼多年過去了,我也結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都有這樣的罪惡更加難以接受。我也一直一樣不要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每一個家庭都可以美滿幸福。

對於作者我不是非常了解,第1次看她的書,覺得他的故事構思很不錯,整個故事的情節也很完整。只是對於女主角的性格,我並不是十分喜歡。可能是因為她在幫助男主角抓住罪犯的時候,一些情景讀起來有些尷尬,不過這並不影響整個故事。整體來說作為一部不一樣的言情小說,還是可以去讀一讀,也希望書里的正能量能帶給我們每一個人。


《向海深處》讀後感

雖然刑法上早就規定了拐賣婦女兒童罪,但是當案件發生,一個個家庭支離破碎,父母親人幾乎癲狂。那種痛苦的事例觸目驚心,每次看《找到你》,觀眾們都是淚流滿面,恨不能恢復十大酷刑,將人販子千刀萬剮。我們一直都在感嘆怎麼樣才能保護婦女和兒童,尤其是那些還很稚嫩的孩子,讓他們免受傷害,在陽光下快樂的成長?

《向海深處》講述了法醫學專家連心和她的姐姐棠心的故事,她和雙胞胎姐姐棠心在父母的帶領下,去義大利玩耍。因為她的緣故,姐姐棠心在義大利被人販子拐走,並賣給一個中國籍的戀童癖。而這個戀童癖罪行累累,還加害了男主父親等人。連心因此去義大利苦讀法醫學,成為基因鑒定專家。在義大利留學期間,她遇到男主,併產生誤會等等,後來又重逢相愛等等。而

棠心的非人遭遇可想而知,後來,她逃離魔抓後被人收養。長大之後,她經過艱難的過程,居然為了拿到犯罪證據回到小時候殘害過她的戀童癖身邊。最後,正義終於戰勝邪惡,實現了「好人好報,壞人惡報」。圍繞找犯罪證據這個線路展開的故事,以及各種人物為達成這個目標而展開的活動都有跡可尋。這個公益故事,從題材上來講,非常動人心弦。然而,很多被拐賣的故事中,很多的受害者根本走不出過去的陰影,一輩子鬱鬱寡歡,或者一直在心理醫生的輔導下勉強生存,很少有人能像故事中的這位一樣去回到罪犯身邊找證據,然後將罪犯繩之以法。個人不喜歡這個故事的原因還在於為什麼要回到罪犯的身邊?這種二次傷害有必要嗎?公益故事只是故事,對於這方面的違法犯罪行為,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做才能更好的保護孩子們免受這種傷害?

現在是一個大數據的時代,從出生開始就建立DNA血樣資料庫,這樣的基礎性工作有利於尋找和匹配工作的開展。針對拐賣婦女兒童罪刑罰過輕的問題,應該提請研究修改相關法律法規,提升刑罰檔次和幅度。

關於書中幾段感情的描寫,我不太理解作者那樣的安排。用當下最流行的話來說,「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把心思或者精力用在哪裡,就應該算是哪裡就得到收穫的吧?對於周導演和袁遇安,番外看得實在來火,怎麼就男的一路換女友?而女的就一直要等待在原地?又不是什麼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悲劇故事,也沒什麼橫亘在他們之間的不可調和,用一字來說,就是「作」。大概是不太欣賞「作精」,既然紅塵滾滾,那該來的來著,該去的就去吧。袁遇安那樣的女子實在沒必要留戀什麼,搞出來「我愛你,與你無關」的姿態實在不太適合她。棠心雖然一次次飛去羅馬,在她自己而言,是聽信醫生所謂「只有正視,才能得到救贖」的理論,其實並沒有這種必要。對於棠心,過去的就已經過去,沒必要再回首,一往無前,才會有更明媚的未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