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回答的人也不知道怎麼想,這張照片從技術角度來說,無論是用光還是怎麼樣都是很普通?搞不好人家就是隨便一拍順手照片,各種構圖用光的分析,

說的難聽點就是一張老照片,再難聽一點,就是一個科學家,換成一個普通人,這就不是一張好照片,不然你們也不會這麼給高分。 然後你們就會批評這光線這長相。

其實這就是很普通的照片,隨手一拍擺了。


你要反向思考,首先這類肖像作品怎麼拍,拍肖像之前要了解人物生平,性格,以及現階段處於什麼狀態,再選擇燈法,光質,可以了解一下布希的憤怒的丘吉爾是怎麼拍出來的


感覺拍的非常完美!

腦門的亮部,與整體暗調產生對比,表現愛因斯坦的智慧。

眼部的眼白顯灰,表現出愛因斯坦的悲哀,深重的民族矛盾與不想牽於政治中的痛苦。

眼睛向上斜視,光影的恰到其分表現出愛因斯坦對於科學的追求,一心只想為科學進步作貢獻。

看完實在震撼!

但是如果這不是愛因斯坦,那就是一個普通的照片


就一張標準的肖像照有什麼想法,不一樣就不一樣在他是愛因斯坦,好好拍照不要過度解讀


基本沒在知乎上好好回答過問題,看到說隨手拍實在忍不住說幾句,避免題主因為這些答非所問的問題丟掉一些東西。

先補充一下背景。

這張照片的攝影師是尤素福·卡什(Yousuf Karsh,題主感興趣可以搜一搜了解一下)在1948年給愛因斯坦拍的,這位大哥16歲接觸攝影,20歲開始跟著專業的攝影師學習了,一般是用8x10拍這類肖像,

對大畫幅有一點了解的都知道,8x10那麼大的設備,換個片盒就夠折騰的了,測光對焦哪一個步驟都得折騰半天,遠不是像現在一樣拿個數碼「隨手拍」。拍之前是肯定有構思與想法的,再貼幾張卡什拍的其他的名人。

赫本

海明威

丘吉爾

丘吉爾這張背景故事比較多,這裡就不貼了,感興趣自己搜

說回到題主的這張愛因斯坦,我們現在看到的也就是個小圖,遠遠體現不出大畫幅的魅力,17年在北京有個卡什的原作展,這張還是海報。

1967年出版的《卡什攝影作品集》中,卡什寫道:「我深知每個人物內心深處都隱藏著一個秘密,作為攝影師,我的任務就是儘可能地去揭示這一秘密。儘管所有的人都會用面具極力掩飾,然而,人們內在的自我意識,有時會在一瞬之間,通過他無意識的手勢、眼神以及短暫的失態流露出來。」

圖片分析這種事情,仁者見仁,每個人審美不一樣,其他幾位答主也都說了一些各自的看法,但是別人的看法總是自己對這幅照片的理解和感受,你也應該自問一下為什麼會被這張吸引,那些引起你興趣的點,就是你應該學習的。

以下只說一些我個人的感受拋磚引玉好了

構圖這塊實在沒什麼好說的,卡什這種構圖什麼基本的早有自己的習慣了,他們可能會更關注凝固的是哪一個瞬間。硬要說構圖的話,眼睛在上三分線上,處在一個視覺舒適且突出的位置,讓人第一眼能夠注意到眼睛,還有眼神光。

說一下影調(應該是你基調想說的意思吧),當時主流的攝影都是黑白的,專業攝影師那會還看不上彩色,新彩色是幾十年以後的事。畫面中的比較吸引的高光部分就是左側的那一縷不羈的白髮(其實挺煩解讀照片的,因為真的很扯,這時候扯蛋一點還可以過度解讀說因為愛因斯坦是科學家,左腦發達,所以光得從左半邊給,體現左腦那耀眼的智慧),看圖分析的話,側方偏後的位置一個主光,面部給了補光和眼神光,攝影師應該也是想體現那顆智慧的大腦。光慢慢過度過來到整個臉,讓人第一眼就注意到臉部,接下來你會注意到偏硬的光線凸顯的臉上和手背的皺紋,畢竟老人已經六七十歲了,你能看到什麼,一個牛逼的科學家,還是一個眼神深邃向上的智者,或者一個沉默的老人?

攝影凝固了一個短暫的瞬間,按照卡什自述的話,他可能更想通過這一個瞬間,體現一位科學家內心從眼神中流露出來的自我吧,但這也是愛因斯坦在那麼多年歲月中流露出的短暫一瞬而已。

扯蛋結束,你如果能拍到愛因斯坦,拍的再普通相信也能分析出一堆,只是想說這張還真不是隨手拍的,不是很了解這張的拍攝背景,不過肯定也不會只拍這一張,攝影師既然選出了這一張,那肯定是他滿意的,我們這些看客,看看覺得喜歡,記住那些喜歡的點,想學學一學也就夠了,入戲太深會迷失自己的。


構圖:

影調:

優點:拍的是愛因斯坦

思想:愛因斯坦是個智慧的人

(這種肖像在技術上沒有太大的難度,單燈打個倫勃朗光,三分構圖也中規中矩,眼睛向上找到眼神光順便體現一下思考的感覺,拍肖像,拍得怎麼樣不重要,拍的是誰更重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