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差不多是見不得人好,感覺自已有點太噁心了


那我來回答一個我覺得比較典型:受虐性格吧

先分享一個案例:

有這樣一個女性,她常常陷入遠距離、不可能的戀愛之中;萬般艱難地離開了一個虐待她的男朋友,她又輕而易舉地把自己的新朋友變成不斷批評和指責她的人。其中更有一個細節,她熱愛SM(施虐-被虐)的性遊戲。她描述說,只有當她的身體感受到疼痛的時候,她才覺得自己全身心地被愛。

SM的名字是由奧地利作家 Leopold von Sacher-Masoch 來命名的,他們通過羞辱和虐待來達到性高潮。故事中的女性追根溯源到她的早年生活,她在和父母的關係中,每一次「被愛的感受」都和「痛苦感」緊緊相連。

「我從未得到過沒有痛苦的愛。我以為痛苦才是愛的感覺。」

後來我發現,有一種被學術上稱為受虐性格(masochistic character)的人: 甘願受苦、抱怨、不斷自我傷害和自我貶低,其伴隨的潛意識願望是:以自己飽受痛苦去折磨別人。

自我挫敗型人格障礙(Self-defeating personality disorder)

先講講學術上的。自虐者有一種奇異的、一種被動的、自我挫敗的行為模式。

這種行為模式大多是從成年的早期開始,呈現的形式多種多樣。這個人可能會對享受、愉悅感避之不及(躲著好事走),卻常被讓他們深感痛苦的事情或者人際關係所深深吸引;同時還會有意無意地阻止其他人來幫助自己:

曾經的診斷標準是這麼定義的(在DSM-IV的時候被剔除了,但是還是挺有道理的……):

  • 在多種選擇面前,專門挑選那種會令自己失望的人、或者(註定失敗)事情。哪怕是更好的選擇就放在眼前;
  • 努力使得別人的幫助都變成徒勞;
  • 好事發生的時候(比如說有成就),Ta的反應是覺得沮喪、愧疚或者搞出點什麼行為來,讓自己感到痛苦
  • 有意激怒他人,或者有意使別人拒絕自己,而後自己感到受傷、挫敗、或者被羞辱 (比如在公共場合開自己伴侶的不恰當玩笑,伴侶很憤怒,然後自己覺得很受傷)

  • 拒絕享樂、或者很不願意承認自己挺高興的(儘管自己是值得享受,也有能力享受)
  • 把自己人生重要的事情搞砸,儘管自己是有能力做好的。(比如說幫別人寫論文,自己的卻怎麼也寫不出來)。
  • 對於對自己好的人,毫無興趣或者乾脆拒絕別人。
  • 別人沒對Ta有要求,Ta不請自來地為了他人過度自我犧牲。

需注意的是:以上這些行為不是在身體、性、或者心理上被施虐時候做出的反應;不是在抑鬱狀態下的非正常反應。

人們自虐的兩種方式

  • 關係自虐

常見的是:不計代價地維持情感依戀關係,需要通過和人的關係來界定自我。

我可以改變我自己,犧牲我自己,讓我做什麼都可以,我怎樣的痛苦割肉都可以,求求你不要離開我,求求你喜歡我。只有你不離開我,我才覺得自己是存在的。

  • 道德自虐

更普遍低存在於內攝型人格的個體,他們認為自己的自尊感,是由「忍受痛苦和自我犧牲」的能力來建構的。只有我足夠隱忍,吃了足夠的苦頭,犧牲得足夠慘烈,我才覺得自己是個「值得被愛的好人」。

(想想看,我國的電視劇裡面,塑造的「大嫂」、「中國好媳婦」是不是都是這樣的形象:就算我被你們排擠拋棄了,就算你們全家對我冷眼漠視,我也要捨棄我好容易迎來的新生活,不管我的兒女,不管我的工作,忍辱負重給惡意欺負我的婆婆養老送終。)

活得好好的,為什麼會自虐?

榮格學派認為,自虐這件事情在人類發展史上由來以久。極端的群體行為中,人類原始崇拜的背面就是「自虐」。將對方理想化,將自己貶入泥土,祈求對方的憐憫、觀照和拯救。

而心理學家Gabriel和Beratis則認為自虐和早年的創傷有關。Cooper認為,人們發展出受虐的模式,是為了修復自己早年在自戀形成期所遭遇的創傷記憶。在人長大的過程中,由於這種自戀的損傷會對人的精神產生極大的影響,這種自戀的病理性會愈加顯現。

Dorpat的研究說,自虐型人格多有這些經歷:

  • 他們都曾遭遇過未經處理的喪失
  • 養育者都比較挑剔或常常使他們感到內疚
  • 兒童常感到要為父母負責(角色反轉)
  • 都具有創傷或虐待性事件
  • 有抑鬱的家族史

在這些狀況下,兒童會逐漸習得痛苦是為獲得親密關係而付出的代價;更有很多人形成受虐人格,是因為在早年經歷中曾因受磨難而受過嘉獎。比如你流血流淚堅持下來了一場超越你能力的馬拉松(而別的小朋友都去玩遊戲了),被大肆表彰和讚揚;你咽下吐沫餓著肚子把最好吃的東西讓給了已經飽飽的妹妹,被家人稱讚「好懂事的小朋友!」。

並不是其中的「堅持」和「忍讓」不值得讚揚,而是兒童理應被教育先懂得照顧好自己,再照顧他人。幫助他人,不應建立在(喪心病狂地)犧牲和傷害自我的基礎之上。

而有研究發現,兒童期遭受虐待的女孩傾向於發展出自虐行為,而受虐的男孩則更傾向於對攻擊者產生認同,而變成施虐者。小男孩更會效仿攻擊者,而女孩們則更傾向於在受虐過程中形成「堅韌不拔、自我犧牲的性格」,以軀體受虐來贏得道德的勝利——弱者屢試不爽的武器。

而精神分析中所說的「自虐」並不意味著「熱愛痛苦」。有受虐行為的人之所以承受痛苦,是因為他們總是有意無意地希望事情變得更好。他們希望通過自己對於痛苦的承受和隱忍,終於獲得他人的同情和讚賞,事情慢慢好起來。

「自虐」不一定是病態的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自虐」不一定是病態的。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之下,它是我們的生存策略。

比如在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之中,父母常要為了孩子捨棄自己的利益。中國的傳統文化裡面,也充滿著「孔融讓梨」,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樣的故事。我們被教導、被榜樣,應犧牲自己去保全他人。

這對於個體來講是挫敗的,但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下,它卻為了集體和社會的繁衍和存在做出了貢獻。

而另外一種情況是:為了達成一定的目的,任何人都會在特定的情況下表現出自虐的特質。比如說,為了完成工作你捨棄了老婆孩子;當你要去上班的時候,女兒哭得撕心裂肺(超過了她平均傷心的範圍),並且威脅你說她要把自己的玩具扔掉。

「自虐」本身有時候是我們用來存活和生存的一個工具。

自虐者的特點

然而,實際上自虐型人格更容易不計風險地衝動行動。為了得到親密感,他們預期一定會有痛苦發生,而被動地這麼等待,不如自己來掌握這個過程。讓痛苦來得更早一些。而相比抑鬱者,他們也會更加積極主動,活躍能夠使他們暫時抵消抑鬱的感受。

Reki認為他們擅長於:

  • 挑釁(provocation)別等了,快來虐我,我要向你證明我承受得了
  • 姑息(appeasement)我已經在受苦了,不要再來懲罰我
  • 示弱(exhibitionism)快看我,我現在這麼痛苦!
  • 內疚轉移(deflection of guilt)都是你,讓我變成現在這樣!

其實以上這些形式我們都會使用。比如說在公司做報告前,先說我做的不好;你做錯了事情,你滿臉淚水地和老師說:真的,我太差了,你懲罰我吧。我們在生活中的小事中,常用自虐策略來保全自己。這是健康的(小聰明)啦!

但是自虐者,當你想要幫助他們的時候,你會感受到風暴一般地無助感。當他們向你哭訴他們是多麼地可憐,你提出解決方案的時候,你發現他們並不真的在意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他們更關注道德上誰高誰低(當然全是別人的錯)。

他們需要自己永遠地站在道德制高點上,並不真的打算改變自己的痛苦。「我害怕如果我不痛苦了,不再因為你而遭受折磨,我就失去了被你愛的理由。」

自虐者的關係模式

值得提出的是,對於自虐者,早年的創傷體驗並沒有嚴重到讓他們喪失被愛的希望。他們的信念是:儘管自己遭到拋棄,但是如果自己遭受的苦難足夠深重,還是有可能有機會得到一些關愛。

你可以折磨我,但不要拋棄我。只要能充分地讓大家覺得我需要同情和關心,我就不會被你全然的情感遺棄。

請你不要離開我,如果你離開,我就會傷害我自己。

放棄「拯救幻想」,提供真正的幫助

當你和自虐者相處的時候,你的「拯救幻想」會被激活。他那麼可憐,那麼善良,又那麼無助。你忍不住想要幫助他。你想要傾盡全力去幫助他。

但其實這只是個陷阱。現實層面的幫助對於他們是個威脅,甚至如果現實生活中一切都好起來了,那麼他還是否覺得自己值得被愛?這令他們恐懼。同時你強化了Ta不為自己承擔責任的行為模式:當我傷害我自己,你就會額外地來照顧我。

自虐者真正需要什麼?

一個會照顧自己的榜樣。當你拒絕他,並告訴他:我已經提供了我能夠提供的幫助,我現在必須回家休息了(我需要照顧好我自己)。你向他傳遞的信息是:我是個值得被尊重的人,你也一樣。我不會因為你虐待自己,而給你更多的觀照。

鼓勵他為自己承擔責任。

問他:「你是如何把自己弄到這個地步的?」 讓他們意識到,不總是環境和他人的錯誤;他持續不斷展現的「無助感」,也不是獲得被愛的唯一方式;

接納他們的「自私」。你願意和那個會照顧自己,不被他人情緒左右,懂得照顧自己需求的他相處(他不會因為照顧自己而被拋棄,亦不會因為傷害自己而得到更多關注)。

承認他們感受到的痛苦,但並不為他的處境感到焦慮。表達你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但除非他開始對自己的狀況有所行動,你並不會像一個萬能的拯救者一樣,替他去行動。他需要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鼓勵他們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心理諮詢師被訓練這麼多年,就是為了在專業、私密的關係中,處理這其中隱藏的深深創傷。

參考文獻:
Reich, J., (1987). Prevalence of DSM-III-R self defeating (masoch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in normal and outpatient populations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s, 175, 52-54.

McWilliams,N. (2011). Psychoanalytic Dagnosis,: Understanding Personality Structure in the Clinical Process (2nd Edition). Guilford Publications.

Miller,T.(1995). Disorders of personality: DSM-IV and beyond. New York: Wiley.

Gabriel, J., Beratis, S. (1997). Early Truam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sochism and depression. International Forum of Psychoanalysis,6,231-236.
Blatt,S.J., (2008). Polarities of experence: Relatedness and self-definition in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psychopathology, and the therapeutic peocess.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Cooper, A.M. (1988). The narcissistic-masochistic character. In R.A.Glick D.I.Meyers (Eds.), Masochism: Current psychoanalytic perspectives (pp. 189-204). Hillsdale, NJ: Analytic Press.

圖片來源:Illustrator - Henn Kim


最後,動動手指點個讚唄,一門學了就能用的心理諮詢實操應用課程免費贈送給你~

關注公眾號:簡單心理uni(ID:jdxl-uni),回復「365」即可獲得《每天學點心理諮詢》課程。課程學習你將收穫:
  • 掌握理解情緒,識別自我情緒、正確對待情緒甚至「雙向情感障礙」的方法
  • 了解人格障礙、抑鬱症、進食障礙等常見心理疾病的識別與治療
  • 學習團體諮詢、藝術治療、曼陀羅彩繪心理治療等心理技術的實操和應用
  • 懂得像諮詢師一樣建立關係、理解情緒、打開胸懷接納更美好的世界
  • ……

尋求心理幫助請直接添加簡單心理諮詢助理微信:jdxlzxzl,給你最溫暖的心理支持。


這種心理挺正常的,在我看來不是病態。很多人都有,只是他們不察覺或者不承認而已。但是?他們會通過攀比來體現,比長相、比消費、比學歷、比房比車、比老公比孩子……

這是低自尊導致的嫉妒、挫敗、屈辱感、憤怒感等心理體驗。

看到別人好=自己不好,這種自戀受傷的認知和感覺,多半源於小時候經常被父母否定、打擊、貶低,積壓了很多負面情緒。

藥方:

1、允許自己不夠好,接納自己不夠好

2、允許別人優秀(也相信自己優秀)

3、改變「別人好=我不好」的錯誤認知,調整為—>「別人好,我也好」或者「他在這點很好,我在另一點也很好呀」

4、察覺、感受這些負面情緒,去觀察它們,接納它們。嫉妒是人性,只要不傷天害理,接納這個陰暗面就好。

5、寬恕小時候自尊受到傷害的場景,重建自尊。多想自己好的地方,多跟接納和認可自己的人做朋友。


法醫繼續掀開白布單,血腥味猛然濃烈,半身赤裸的屍體上,左側乳房被完全切割,鮮血還在零星向下滴落。比對指紋後,大家確定兇手就是柳河那個家喻戶曉的「變態」:半年來他接連十幾次,趁午夜潛入獨身女人家中,專門持刀捅傷女性的下體、臀部、大腿等私密處。

男人都喜歡看「小電影」,警察也不例外。


馬三是一名重案組刑警,家中影碟櫃里,珍藏了不少「小電影」大作。


周圍人也理解他,畢竟小夥子 24 年來,連姑娘的手都沒碰過,不僅沒工夫找對象,還整天要往命案現場鑽。


這天一早,馬三和往常一樣,睡眼惺忪來到現場。沒想到,在一具血肉模糊的女屍身上,見證了一起特大連環殺人案開端,更沒想到,自己這愛看「小電影」的不良嗜好,竟成破獲驚天大案的關鍵。


1、


1996 年,吉林柳河縣城一片老舊居民樓外,響起長串警笛聲,三五輛警車風馳電掣,開進院里,迅速包圍整棟樓。馬三打著哈欠從車裡下來,剛走進樓道,就聽到好事者嘰嘰喳喳議論個不停。


「這麼漂亮一姑娘,可惜了」


踏入現場,屍體已被白布單蓋住,兩個法醫正圍著打轉。見重案組的人進來,法醫掀開布單,講解被害人死因。馬三本打算例行公事,按流程檢查了事,但看到姑娘面容清秀,脖頸雪白肌膚上,被划出一道碩大血痕,忍不住痛罵兇手混蛋。法醫繼續掀開白布單,血腥味猛然濃烈,半身赤裸的屍體上,左側乳房被完全切割,鮮血還在零星向下滴落。


雖是這兩年,馬三遇過不少命案,對充滿血腥味的場面司空見慣。可眼前這幅場景,還是讓他打心裡不適,狠狠啐出:


「靠!啥變態能幹出這事!」


馬三不忍再看死者胸口,趕緊扯住白布單,將姑娘重新蓋住。


痕迹科同事報告稱,在廚房地面,發現一排男人腳印,並在窗檯提取出數枚指紋,推斷出兇手是從這裡進入現場。


馬三仔細觀察指紋拓片,心裡一緊,趕緊喊來重案組同事。眾人看完,均默不作聲,從年初到現在,重案組每個人,對這枚指紋都太過熟悉。


現如今,柳河縣老老少少都知道,縣裡出了個變態,半年中接連十幾次,趁午夜潛入獨身女人家中,既不謀財也不害命,卻專門持刀捅傷女性的下體、臀部、大腿等私密處。


雖然他作案多起,但從未留下自己血跡。按照被害人陳述,這人就像幽靈,持刀作案後,立即全身而退,幾乎沒有給人搏鬥反抗的空間。


整個柳河縣因為他,鬧得人心惶惶,警方一再增設警力,可這行如鬼魅的變態,卻視若無物。


「現在,這傢伙開始殺人了?」


馬三回看向那名被割乳的漂亮姑娘,心裡一陣發毛。


馬三將頭伸出廚房窗外,現場位處三樓,想要攀爬到這,必須先要經過二樓的公共樓台。他順著窗沿下到樓台處,發現此地除兇手腳印外,還有一盤未拆封的「小電影」。


所有人目光盯向了馬三,馬三也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警隊里沒人記得馬三真名,只因他在十八歲成年那天,花費巨資,買了大量綠色健康的「有碼三級片」,成了朋友們口中永遠笑柄,從此碼和三成了他的名號。以至現在,從局裡領導到食堂大媽,所有人都對他馬三、馬三的叫著,也沒人覺得奇怪。


既然是「小電影」收藏名家,馬三也責無旁貸,拆開仔細研究。這片源並不難找,縣城街邊那些音像店,只要跟老闆對上號,基本上都能買到。只是看著這些片子封面上,充滿施虐性質的圖片,著實讓馬三眉頭緊皺。


「馬三,看出什麼來了?」同事焦急問道。


「別提了,這小子口味太重,連看片都以殘害姑娘為樂,他這個玩意,我是從來欣賞不來。」


回到警局,隊里將本案調查資料匯總。


死者名叫孫倩(化名),9 月 27 日當晚,加完班回到家,在十一點左右上床睡覺。兇手沿窗外攀爬至三樓,翻越進廚房。在角落蹲伏大概半小時後,去到卧室,持刀將被害人割喉殺害,最後割下被害人左側乳房離開。


腳印和指紋,都指向那名幽靈變態。雖不得而知,他為何突然從入室傷人,轉變成入室殺人,但這些變態行徑,著實讓一些經驗豐富的老刑警,開始傷透腦筋。


「俗話說,賭生盜、奸生殺;往往變態殺手,在瞄準女性獵物時,是以性為最初出發點,在姦淫得手後,殺人掩罪。但只做出割乳、捅傷性器官這種性變態行為,又不實施性侵的兇手,在以往案例中並不常見!」


眾人對案情七嘴八舌討論激烈,但又實在聊不出個所以然來,直到馬三回想起半年來,從第一起案子到現在,所有被害人的面貌,提出了一句:


「這幽靈變態,下手的目標好像都是美女。」


大夥對馬三能從這個角度提出問題,一點也不覺得奇怪;可這也確實提供新思路,幽靈變態不是隨機作案,而是他看中目標之後,再尋可乘之機。


散會後已是深夜,馬三躺在床上難以入眠。他暗下決心,就算掘地三尺也得把這孫子找出來。


2、


柳河縣裡,幽靈變態殺人的消息不脛而走。一時間,城內風聲鶴唳,各家各戶鎖好門窗,深夜街道、衚衕里,開始出現身著便衣的警察。


幾乎所有居民,大白天都不敢開窗,生怕一不留神,這變態就提刀鑽進來。


馬三帶著現場兇手遺留下的「小電影」,明察暗訪跑遍了全縣所有音像店,均沒有得到任何線索。同事們拿著指紋,對全縣大規模排查,也是一無所獲。


就這麼過了兩年,大家都以為幽靈變態要銷聲匿跡的時候,新案件卻突然連環出現。


自 5 月 29 日,北四平鄉鄉花劉娟(化名)被害開始,幽靈變態在短短一個月內,犯下四宗命案,被害人不僅包括女性,也連帶其家人親屬,但凡所去之地,無一不血肉橫飛。馬三和他所在重案組,幾乎整日被兇犯牽著鼻子走,人手嚴重告急。


直至 6 月 24 日,一所居民樓內,馬三匆忙趕到案發現場後發現,吳家兩夫妻已被開膛破肚,部分腸體甚至被拉出到門口,一整個月的疲勞,加上眼前慘目忍睹的場面,讓馬三心態嚴重爆炸。他甚至開始懷疑,是不是這變態要把縣裡人全屠了,才肯真正罷休。


兇手的瘋狂,與案件係數不斷升級,引起公安部高度重視。在警界,名震東三省的神探徐利民,接到上峰指令,被緊急調往吉林柳河縣,指導當地警方查破此案。


馬三第一次見到徐利民時,是在全體工作動員大會上。一位大腹便便中年同志,站在台前,大談思想方針、指導戰略,讓忙了一整月的刑警們昏昏欲睡。馬三心中焦急無比,這幽靈變態在外邊都殺瘋了,誰還有閑工夫聽這些空話。


會後,馬三憋了一肚子火,原以為上邊支援來救星,現在看,不給裹亂就謝天謝地。正在馬三和同事們大肆吐槽時,支隊政委叫住馬三,讓他去見徐利民一趟。


警局檔案室,徐利民將二十多本案卷材料依次鋪開,手握保溫杯,正仔細研讀。馬三來到後,徐利民將門反鎖,小心翼翼問馬三:


「小夥子,聽說你挺喜歡看那些違禁的片子?」


馬三火冒三丈,噌地站起來,新領導剛上任,就有人在背後打他小報告?


徐利民擺擺手,掏出當初在案發現場找到的「小電影」,問道:


「你知道整個柳河縣,哪能找到這地方嗎?」


馬三長出一口氣。


「兩年前,我拿這玩意,去各家音像店找遍了,沒一個老闆願意承認賣過這個。」


徐利民搖頭


「我說的,是能玩這個的地方。」


馬三看著「小電影」充滿施虐性質的封面,各種小皮鞭、小蠟燭,終於理解了這位領導意思。


「應該賣片的哥們知道有這地,好像價格不便宜,我打聽打聽。」


馬三雖不去煙柳之地,但畢竟作為「小電影」名收藏者,圈內人還是熟悉幾個。多方打聽後,他帶著徐利民去到城鄉結合部一家歌廳門前。


歌廳內煙霧繚繞,身著奇裝異服的姑娘們,來來回回穿梭其中;包房內傳出宏亮的土嗨音樂,配上頭頂閃爍的七彩霓虹燈,讓馬三有唐長老剛進盤絲洞的感覺。


馬三一顆小心臟撲撲直跳,顫著聲音向徐利民問道


「領導,接下來得幹嘛……」


徐利民略顯尷尬看著他「你不是行家裡手嗎?」


馬三偷偷將徐利民拉到一角,儘可能壓低聲音:


「我平時就圖個嘴痛快,其實……」


「你還是個處男?」


徐利民這話,讓馬三迅速漲紅臉,微微點了幾下腦袋。


一位面黃肌瘦,眼袋頗深的中年男子,湊到兩人面前,低聲問哥倆要玩點什麼?


徐利民向馬三使了個眼色,以示鼓勵。馬三深呼一口氣,拿出了那張「小電影」的封面,問道:


「我想玩這個,你們有嗎?」


男老鴇拿出一疊卡片,給馬三挑選。馬三看著圖片各式美女,咬住後牙槽,選了個可愛清純的女生。


馬三和徐利民被安排進一家豪華包房,短短几分鐘的等待時間裡,馬三感覺口乾舌燥,自己心臟都快要掙出來,做夢也沒想過,有朝一日,自己能用公款干這事。沒多久,一個打扮妖嬈,年齡 50 歲上下的大姐,端著各種器具進門。


「你是卡片上那位姑娘?」


大姐隨意應了一聲,剛想上手,便被馬三死死攔下,掏出了張嫌疑人畫像。


「阿姨,這人你見過嗎?」


「叫誰阿姨!姐還年輕著呢!」


大姐憋著氣,奪過馬三手中畫像,燈光灰暗房間里,好不容易找到能看清的地方,尖著嗓子喊道:


「這不是那變態嗎!」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11 篇內容

鹽選專欄

中國神探:1988-2020特大案件研究筆記

劉宇 柳緯銍 等 著名夫妻檔懸疑編劇

¥19.90 會員免費


其實病態心裡分很多種,只是現在人們用自己的標準給病態心理下了一個定義,也就是一個標準,舉個通俗易懂的例子,同樣是殺人犯罪,有些人殺不得已,但都只是一瞬間,而病態心理,他總會帶有一種獨特的性質,很簡單,這就好像個性,每個人有自己獨特的病態心理,只不過沒被發現,自己都不知道,就像漢尼拔里,他的病態心理就是因為他小時候的經歷造成,殺人,食人,偽裝,演技精湛,心理素質極高,殺人在他眼裡,在他心裡更像一場人性的升華,一場華麗的盛宴,讓他產生高人一等的優越。 這點或許很多人不能理解吧,因為大多數病態心理都能從小時候或者某件事找出影子。

他自己不認為這是殺人, 而常人的我們,認為不可置信,病態。為什麼呢?因為它超過了我們對正常事物的認識限制過程,因為這種事情,它所需要的心理,來做這種事。也就是說超出了一個人們對一件事物認識的標準,對心理的一個標準,一定程度就可以稱之為病態。這只是我個人認識,並不是說病態心理有哪些,很多種都可以成為病態,其實是在反映你對一種事物它超極強的表現,作出的反映。並且有的會用大眾所限定給它的範圍,標準,人便覺得稱之為病態。

畢竟還是第一次回答這種問題。。尷尬。。


這是一個人人皆焦慮的時代。焦慮,已經成了現代人的通病。

你可以想想,你多久沒有全情投入做過事情了?

你,是不是越來越無法集中注意力在當下的任務上?

你的腦海里,是不是只想趕緊結束這件事,好開始下一件事?

你,是不是每一件事都淺嘗輒止,永遠急得像火燒眉毛一樣?

你,是不是越焦慮,越做不好事情?

你,到底為何會焦慮?你的焦慮情緒是如何形成的?你該如何處理焦慮情緒,提升學習和工作的效率?

——劉語絲Angela


若你有任何人生困惑,歡迎私信我進行諮詢。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我的圍脖/公主號/投調:劉語絲Angela

感謝您喜歡我的文字,么么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