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發現了。知乎的數碼排行,除了手機就是手機。貌似知乎所有人都是青少年,對手機有著很大的需求。

對於其他數碼產品,幾乎沒有任何討論,也沒人討論。

對於bat,美團餓了么一類的,根本沒人討論。

手機的話題,你能獲取什麼知識?天文地理還是歷史?

再看看熱帖排行。一大堆沒有用的話題。有些熱點時事,因為敏感,寫回答就會被刪。

有本事 有知識的大v,一波一波地走。沒知識的小白,一波一波的來。

再看看廣告的回答,大量商業特邀,充值感滿滿。

效果類廣告,全是植髮。

今天,你掉頭髮了么?Bhu,吃棗藥丸!


以前刷知乎是為了獲取知識,這上面確實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乾貨,但是最近隨手一翻全是評價關於明星的種種,然後下面評論各種diss加杠精,不得不說戾氣真的很重,越來越像微博了,最後說一句,別人怎麼樣,管你們屁事?


因為知乎也搞微博那套了,帶節奏什麼的,和自己提問目的不統一的回答會被刪除,呵呵


我也感覺到商業化和大眾化了

越來越多的收費文章

越來越多廣告推廣

討論問題越來越多歪曲事實,諷刺,很少正經回答


風氣差也不影響上市啊,甚至可以說為了上市,就得提高流量,為了提高流量最好粗野的辦法是不控制風氣。


大概就是這樣某些app被下架之後開始的。

他們似乎覺得刷知乎比較有逼格?


因為它沒有門檻,誰都可以用


知乎居然毫無節操的推廣告,在宣傳野生保護的回答中有提到捕鳥網對小鳥的危害,知乎就推出了2018新型捕鳥網的廣告


因為知乎er人均985畢業 是我不配了


作為知乎老用戶,還是有資格回答的。我是16年開始關注的,那時候的回答大多是講自己的親身經歷,有的人的文字還沒有邏輯,甚至錯別字會引起歧義,沒有太多長文,言簡意賅,不啰嗦。長文的回答也少有講故事的,很多是引用,或者科普。因為對幾個答主的事感同身受還加了他們的微博,有的還私聊了,發現他們的在生活中有回答內容的影子。我用實踐考證了他們講的事是真實的,這是無心之舉。

從19年開始吧,好像風氣有點變了,那會我正讀研,正苦惱讀了一個普通一本是不是沒啥價值的時候,我發現知乎上好多自稱985的碩博,還有和國外聯繫密切的人,我驚呆了,我覺得我置身牛人的海洋,不敢輕易反駁和回復。後來我又發現,知乎上講的事越來越朦朧,不接底氣,語言漏洞越來越少,說事的人邏輯好嚴謹,思路好清晰,就像專業的作家,用詞很考究,經常讓我我看的入迷。舉個例子就是,普通人用錯標點是很正常的,就像在非正式地方寫字,我會一句話用好幾個逗號,一逗到底,但是在現在的知乎,就少見了。仔細想想,知乎不對勁了,因為我至少做過公眾號,學習過寫作的手法和套路,還有怎麼吸引讀者要求。有一天我突然就意識到了知乎上的博人眼球的寫法的套路我用過,害,一瞬間很失望,過一段時間又發現了其他的套路,慢慢的我開始真的失望了,也慢慢能察覺到哪些回答是添油加醋寫的,哪些是基本可信的。

後來因為特別喜歡有些大牛就加了他們的公眾號,開始的時候內容還是特別吸引我的,每次發的我都看。也就在這次疫情期間,我回顧了我的知乎收藏夾,驚奇的發現,我原來沒有那麼喜歡以前的收藏,現在覺得就是在販賣焦慮,這就說明,那一刻感覺很好,因為對我口味了,垃圾食品好吃,但是傷身體啊。

知乎上有明顯的鄙視鏈,大家都知道,而且是自己稍微有點成就就大說特說,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

大概就這些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