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幾周的文章和視頻了,剛剛接觸攝影對尼康的50mmf/1.8d莫名其妙的心動了,然後就開始看相機,然後就發現了d780,然後又喜歡上了無反,於是z6就成為了最合適的相機。隨著對攝影和器材的瞭解,也認識到了很多牌子。

索尼打動我的是對焦和鏡頭羣,痛點是屏幕和直出。

尼康打動我的是z卡口和水桶機,痛點就是單卡槽和z卡口鏡頭的價錢……雖然套頭也不錯。

富士打動我的是膠片模擬,翻轉屏,還有外置的幾個波輪,痛點也很明顯,也是最讓我糾結的一點,半畫幅

前任相機是佳能的sx240hs

人生第一臺相機,請多多指教


首先要說明一件事:NIKKOR AF 50mm 1:1.8D在Z系列機身上並不能自動對焦,只能當作和更早的AI-S/AI/Auto鏡頭一樣手動操作(並且對焦環手感極差、畫質糟糕)

既然沒有現存鏡頭羣,選系統自由度還是挺高的,X-T4的產品力偏科視頻,拍照上其實留心尋找一下是能找到做的很好的膠片模擬LUT,後期並不算特別難,如果花了2萬的錢在器材上但仍然是直出流,請忽略這一段直接買富士好了。另外富士的外置撥輪,我不知道是我的人品問題還是啥,反正用久了就不是很順滑,尤其是快門速度那個盤,基本上我都是選T門然後直接用隱藏撥輪控制或者光圈優先,以我的使用習慣,這玩意挺華而不實的。

Z6和A7 III,鏡頭都選原廠的話是推薦Z6的,因為24-70/4S的素質顯著更強,或者不妨等等看Z5降價之後配個24-200、24-50這種輕便向的旅遊頭,加上50 1.8S,簡單拍照的話完全足夠,還省錢(誰會和預算過不去呢)當然FTZ轉接F卡口鏡頭就有各種便宜量足的1.8G系列可選

索尼的話其實鏡頭搭上適馬24-70Art日常用也還可以了,或者騰龍28-200。定焦似乎也只有55/1.8可選,也不差。

拍靜態照片的工況索尼和尼康對焦體驗上差距不顯著,當然了索尼演算法迭代優勢還是存在的,尤其是追蹤之類的場景,但是日常需要複雜追蹤的其實挺少的,這點可以去實體店自己試試看就知道。

最後說一點卡的問題,XQD的可靠性我認為是值得信賴的。我手上D850配的XQD卡基於過去幾年連續滿負荷寫入讀出(棚內拍一天差不多1500張全尺寸RAW,拍到最後用UHS-II的SD續個命)然後用HD Tune Pro測試,性能上衰減基本可以認為是測試誤差。對快閃記憶體比較瞭解的話應該知道這種滿寫滿清是壓力最大的用法了,普通用戶日常用上五年想來問題不大(如果非要有人槓那種「恰好小概率事件發生的時候我拍的東西很重要」那確實沒話說,老老實實買A7 III或者等Z5就是了)


我主拍人像,以下是z6拍的:

尼康z6 轉接35 1.8vc

尼康z6 轉接85 1.8g

以下是索尼a7m3:


你要問我a7m3和z6 在前期拍攝,後期有區別嗎

沒有...

優秀的對焦體驗

優秀的寬容度

在80%的場景下,這兩個相機都不影響你出圖

有一些很小的區別

比如z6在暗光情況下,可以開啟對焦加強,還是能對上,只不過速度慢了很多很多,a7m3有點兒拉風箱,拉幾次就對上了(不嚴謹 畢竟都是轉接)

人臉識別也是見仁見智,兩個不同的演算法,z6升級了3.0固件對睫毛的情況改善了,只要不是角度太奇葩和m3一樣咬住眼睛。

追焦a7m3強,基本都能追上,z6會有一點點脫,不過問題不大,光線合適的情況下基本也咬住了。你非得打鳥,當我沒說...

有一說一索尼的白平衡,還真是一言難盡。

這兩臺機器最大的區別就是使用體驗和後續投入。

a7m3 讓我最不爽的就是糟糕的evf 屏幕和握持感 無處安放的小拇指 非常嚴重影響拍攝體驗 雖然可以看直方圖 ,但不一定每拍一張都要回放去看一下吧?小拇指也可以加防護底板改善 重量不就上去了? 想體驗讓人舒服的evf 屏幕 握持請上a7r4(菜單邏輯還好 可以通過自定義按鍵來設置 熟練以後無需進入二三級菜單找功能)

z6 evf和屏幕都很棒,不爽則是貴出天際的xqd,而且這卡還需要專門的讀卡器!固件升級後可以用cfexpress存儲卡,也特麼貴出天際,讀卡器還不通用!比如你拍完了,沒帶讀卡器,只能找一根usb-c的線連相機才能進行拷貝!

當然 使用了xqd的好處就是,你一頓連拍後,用z6進行查看回放很舒服,放大縮小都是如手機一樣的操作流程。如果使用a7m3會有幾秒鐘假死機的狀態,期間你啥也不能幹,即時換了高速卡都無濟於事。

在鏡頭上,z6可以轉接市面上的任何鏡頭 人類光學精華升級頭50 1.8s告訴了各大廠家如何做好50入門標頭,索尼則有騰龍 適馬 等等許多副廠加持,可選擇也很多,避免轉接帶來的損失。

鏡頭羣都不是最擔心的, 佳能rf卡口那麼強,你見1.2那幾顆有幾個人買了?

-「佳能有1.2 你沒有 我能整一顆 佳能鏡頭就是比你強」

-「尼康還有0.95呢 索尼還有135gm呢 你咋不整一顆」

推薦r6的,你是打算讓題主明年這個時期1w2 1w3才入佳能嗎?

r6要降價到和a7m3 z6相同的價位 差不多要1年的時間,可能還不止,佳能的價格渠道一向都很嚴。

富士?

我對這個品牌沒什麼好說的,半幅頭賣全幅價真沒什麼好說的。


這三臺裏最不容易後悔的就是尼康Z6了,理由你應該也清楚,我再總結一下:

如果是富士XT4。顯然第一個問題就是全畫幅,每個人稍微入門攝影的人都會有一個全幅情節,哪怕後面頓悟了回來半幅甚至m43,但沒擁有過就會是永遠的疙瘩。

同時富士的鏡頭價格說實話和Z6的1.8軍團也差不了多少了,而且裡面還有一些有些年頭了,素質肯定也和剛出1-2年的Z口鏡頭沒得比。

最後是握持手感,富士為了復古,手柄部分都很淺,拿著不踏實,雖然輕便一些,但握感和握持耐久是成正比的。

如果是索尼A73,性能是沒問題的,甚至習慣了以後可以說沒什麼大毛病,但據說A73的品控問題還是存在的,特別麥克風介面的問題時不時會出現。

當然,在習慣之前的問題就比較頭疼了,屏幕的素質、菜單的邏輯,這沒個一兩個月還真不容易當做沒事,等你習慣了以後,再試一下其他家的,特別是佳能、松下之類的菜單屏幕,肯定心態會崩的。

鏡頭羣確實是E口的優勢,自家的、副廠的,甚至轉接佳能的,但實際上普通愛好者和專業攝影師都不會沒事收集鏡頭玩的,3-5個鏡頭,覆蓋大多數場景也就夠了。只有壕們會出一個買一個,家裡有一個房間放鏡頭,所以鏡頭羣雖然豐富,最後會買的也就那麼幾個大熱門。

那尼康就沒問題嗎?肯定有啊,買卡的那個瞬間你就會問自己300遍,真的要買尼康嗎?這個卡為什麼就特喵的這麼貴。但只要你能過了這一關,後續就一定會香起來的。

不過這個時間點,你其實是可以選擇Z5的啊,除了你用不到的視頻功能倍閹割,連拍很慢外,雙SD卡槽它來了,防抖還在,還是那個卡口,還是那個全畫幅啊。

沒什麼理由不買Z5吧,剩下1w預算你可以買2個1.8軍團,或者一個定焦一個24-70,美滋滋的。


先說我的建議:Z6+套頭24-70/4+狗王Z50/1.8s。這套帶卡下來大概兩萬夠了。臨時有其他需要可以租,後面自己熟悉之後再考慮更換。

這套是我們羣內大佬們比較同意的窮玩全幅無反的入門套了,常用焦段足夠,一變一定,適合新手沒有專門題材的拍攝。

Z24-70/4可能是目前素質最好的套頭了。

Z50/1.8的素質極高色散極低,幾乎是一個自動版的50apo,雖無apo之名,抗色散情況比很多標了apo的鏡頭還要好,戰鬥痰盂無愧於狗王之名。這玩意個人覺得最大的缺點是在這樣的體積重量下僅有1.8光圈。另外提一句這個鏡頭有活動時候似乎很便宜,購買前建議查詢smzdm。

旅遊時圖方便可以租一個Z24-200/4-6.3 搭配狗王。

至於卡的問題,索索給喂的屎,康康要用CMOS只能被迫喫了。但是單卡槽不接單商拍的話不是什麼問題,甚至有些商業攝影師也在使用單卡的機器(說的就是你eos r)。另外正牌的XQD卡理論上比SD卡穩定。


接下來說說題主提出的另兩個選擇,首先我認為應該排除XT4,這個預算買APS-C如果不圖富士的外觀/4k60p我想不出什麼理由了。(這個預算隔壁EF-M系統都幾乎能包圓了)

A73確實是不錯的選擇,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如題主所言,屏幕和直出確實是問題,尤其這個屏幕很影響拍攝時的成就感,此外沒提到的菜單邏輯也是頗為詬病。直出優秀可以省下很多功夫,但題主如果打算認真玩還是建議研究一下後期,直出的優先順序可以往後放一放。我個人認為a73的一大問題恰恰是題主眼裡的優點——鏡頭羣。索尼的鏡頭羣確實十分豐富,原廠副廠數量龐大,但到後期如果追求較高時就會發現,索尼的頂級鏡頭GM系列需要抽獎。這即是說,你如果運氣不好買到的鏡頭畫質很可能不如別人,而且這個差距十分顯著,肉眼可見。比如著名的1635GM、35/1.4ZA,尤其是35/1.4ZA的SSR爆率極低,幾乎只存在於對線期精神股東的鍵盤中。至於副廠鏡頭也有相對的代價,適馬騰龍的色彩問題等。我認識的一些朋友在鹹魚買索尼鏡頭都要先找對方要幾十張樣片來判斷一下這個鏡頭是N還是SR。如果你覺得會被以上的事情困擾,請不要選擇e卡口。我覺得在e卡口就選擇性價比鏡頭,如55za、85/1.8、35/1.8這類原廠,夠用就行。


尼康Z6

evf比索尼好很多,索尼比富士又好很多。

尼康Z口鏡頭不多但是都不錯,比如50 1.8S,非常頂的鏡頭只要3k多。

尼康Z6問題也不是沒有,比如只能使用xqd卡,雖然這個卡非常好用,但是業餘玩票沒必要用,不過馬上出的Z5就可以用cfe這種卡了。

至於富士,xt4價格太貴了,七八千還是能考慮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