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有世界城市存在的最高密度,如纽约、东京、首尔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计算。


其实纽约、东京、首尔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恐怕都没有上海中心城区大,手头只有东京和上海的数据,简单对比下

上海2009

东京都心23区,2011

显然上海的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是远大于东京中心城区的。

而使用【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这个说法其实也可能产生偏差,因为一个城市的行政区域范围内如果包含了大量的非城市建成区用地,比如北京,那么在计算【整个城市】的人口密度的时候,这些非建成区会大量「分摊」中心城区的人口数量,直观来看

北京市和「东京圈」(包括一都三县——东京都、千叶县、埼玉县、神奈川县),二者面积相仿,分别为1.6万km2和1.3万km2。

下图是google earth上北京市的卫星图像,轮廓画的不明显但是可以辨认。建成区主要是中央最大的的灰色区域(中心城区)和平原其他区域零星散布的灰白色区域(主要为村镇),山地区域的建成区面积很小,人口密度大的区域以中央的一大片建成区为主。

相同比例尺下的东京圈:

可以发现相较于北京市,东京圈的平原占比更大、建成区占比更大,并且这个与北京面积相当的区域不仅包括了日本第一大城市东京,还包括了第二大城市横滨。

目前北京市的常住人口是2100多万出头,东京圈是3700多万,东京圈的面积比北京市还小0.3万km2,如果按整个区域来算,人口密度必然是【北京市&(插一句:还有个惊人的数字,东京圈1.3万km2、3600万人的GDP高达1.8万亿美元,超过1700万km2、1.5亿人的俄罗斯,2008年数据)

下表也可以明显的说明这个问题:

来源:中外大都市人口密度的数据比较 (经知友点山评论指正,广州「黄浦区」应为「黄埔区」)

可以看到,北京、上海,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其实非常大,但是包括越多的非中心区,计算出的密度就越减小的厉害。

并且拿上海和东京对比,同样在2000平方公里出头的面积之下,东京和上海的人口密度分别是6027和7638,显然上海已经超过东京,向中心城区缩减到600平方公里出头的面积时(为了和东京对比面积保持大致相同,制作者将此级别数据包括了闵行区),东京和上海分别为14538和14258,相差无几,但是继续向中心城区缩小,缩小到80左右的面积的时候,东京和上海分别是,13333和32500,差距一下就出来了。

==================以上只是澄清一下计算人口密度容易出现的误区================

极限可以住多少人呢?

如果考虑基本的人居环境,显然不能拿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或区域)的人口密度来乘上海市的总面积(否则以九龙城寨的人口密度,上海市可以把几乎全世界的人都装进去了),因为要解决两个问题:

(1)上海的【建成区】能扩展到【整个上海市行政区范围】的多大比例。(2)高人口密度区域可以蔓延到多大范围。

那么,问题也就转化为——

寻找一个定义在地理坐标(x,y)上的人口密度函数[公式],使其在全市区域上的二重积分值达到最大

(当然,上海也可能扩展到其行政边界之外,此处姑且不考虑这种情况)

一定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之下,城市也有「最优规模」和「最优密度」,大城市、高等级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可以承受更高的人口密度,地铁、通勤铁路也可以将城市的通勤圈扩展到很大,所以这些市的「最优规模」和「最优密度「会相对较大,技术、科技水平的提高也会扩大「最优规模」和「最优密度」。

当然最优未必是极限,【极限】的标准也不明确,如果像九龙城寨那种密度,最多可以扩展到多大面积?如果是上海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呢?所以,我认为这个问题很难给出准确的回答,因为首先【极限】的标准不甚明确。

但是【最优】的标准是相对容易给出的,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之下(当然制约条件有很多,我认为这两点是最重要的),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密度的提升往往可以带来效率的提升,而一旦超过了一个临界值,效率会下降,那么使得效率函数取得最大值的「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就是【最优】。

但这也仅仅是考虑到效率最大化,如果把人居环境、污染成本等等诸多因素考虑进去,函数会变得更复杂。所以由于水平太低,我没能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谈了谈自己思考这个问题的思路,如果将来学术水平得以提升到能回答的程度,再来补充吧。

人类史上最高居住密度是香港九龙城寨,每平方公里190万人——对,你没看错,就是每平方公里190万。

如果你能接受这种居住环境,那么,打个折计算,每平方公里100万,即每平方米一个人。那么,上海6000平方公里可以住60亿人,基本上可以把全世界人口塞进来。我猜地狱大概就是这个样吧,毕竟历史上死了那么多人都挤在那里。人口密度最高的三不管地带:九龙城寨 铁血网


第一名分析的很好。中国城市辖区面积很大,但是真正的建成市区面积却不大,所以城市很拥挤。所以城市拥挤的主要问题不是城市面积小,而是城市建设太慢,适应不了城市化进程的需求。

扯远了。那么上海极限能容纳多少人,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计算下:1.按照大部分人住别墅的松散城市密度,比如美国洛杉矶,一般是5000人/平方公里计算。上海可以住3150万人。(上海还没有这么多人,却很拥挤,原因就是第一名分析的,建成市区太小)

2.按照1万人1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城市平均人口密度,上海可以住6300万人。

3.按照2万人1平方公里的中国城市规划标准,上海可以住1.26亿人。4.按照广州石牌村的10万/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上海可以住12.6亿人,几乎是全中国的人口了。5.按照九龙城寨190万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上海可以住120亿人,全世界人口的2倍。当然看上去很夸张,但是九龙城寨是城建水平很低的村落,如果按照现代化的超高层建筑建设,也不一会像地狱那么糟糕。一般城市人需要的空间平均是200平方米就很舒适了。如果按照100万人/平方公里计算,那么需要的城市面积是100万*200= 2亿平方米,容积率按0.5计算,那么城市主体是400~500层的摩天大楼的立体城市即可达到,现有技术水平还是可以办到的。

结论:

如果上海50%的面积,建成500层的摩天大楼,中间以立体道路连接,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容纳全世界70亿人较为舒适的居住,这应该是现有技术的极限了。

---------------

我们再把问题延伸下,中国能居住多少人?中国宜居面积500万平方公里,如果30%用来建设城市,剩下的工业农业。那么就是150万平方公里。按照100万人/平方公里的龙寨密度,建成500层以上的立体城市,总共可以住:150万*100万=15000亿人。也就是1.5万亿人。几乎是现在中国人口的1000倍。

那么1.5万亿中国人的地球是什么样子?

中国人如果可以维持20%的地球人口比例,那么全球那时应该有7.5万亿人。中国人均GDP现在是7000美金左右,按1万美金计算。经济增长一般是人口增长的平方,人口增长1000倍,经济会增长1000*1000 =100万倍。到那时中国人人均gpd可能达到100亿美金,国民生产总值则可能高达1500万亿亿美金,这种生产力不敢说可以征服银河系,但是改造太阳系估计都够了。那时每人可能都有一辆太空穿梭机,当然也可能是一家有一辆太空穿梭机,火星已经改造成大花园或者殖民地,没事就去火星土星旅游下,就像现在自驾去西藏新疆一样平常。

上海辖8个中心城区、8个郊区以及1个县,面积6340平方公里。

按照现有城市(印度孟买)最高密度30000人/平方千米计算,可住190 200 000人,即19020万人;

按照纽约曼哈顿区人口密度为27627人/平方千米计算,可住175 155 180人,即17515万人;

按照东京特别区(23区)14538人/平方千米,可住92 170 920人,即9217万人。

其中,东京的人口密度数据是十分具有可比性的。

结论就是,上海再住四五千万人,没有问题。如果这个密度城市就崩溃,东京巴黎早死机了。


第一名虽然数据比对密度,但是漏了一个重要的方面,京沪等特大城市外来者是为了追求更好生活的,和九龙城寨不可比较,因为如果是这种生活外来者肯定卷包袱走人回老家了

京沪房价著所以连年攀升说明一大部分外来者都是为了追求更好生活质量 而来的 而这个目标势必要配套教育医疗娱乐交通等等

而目前京沪这类资源已经接近饱和 医院排队4-5小时 交通堵2-3小时 学区房优质资源一位难求,所以这次政策是开始要限制京沪人口 个人感觉和人口普查给屁民看的统计数据相比 赵家人手里的实际数据可能更为惊人

《从亭子间说起》

也许你觉得这一切读起来无关痛痒,也许你即将要过这样的生活,也许你已经经历过,也许,也许。这都不重要,我们只是来谈谈。

谈谈在上海租房。

1,

「亭子间,可以说是石库门房子里最差的房间。它位于灶披间之上、晒台之下的空间,高度2米左右,面积6、7平方米,朝向北面,大多用作堆放杂物,或者居住佣人。」

这是百度百科对亭子间的释意,简单明了。

没错,就是这么个不能称之为房的窝成了我这个外地人在上海的第四个住所。 顺带著点了下百度图片儿,还未来得及点下一页,就看到我所住的弄堂的墙面,土红色的砖墙,和那个绿油油的拐角。

百度百科里有一点没有提到,老房子里的亭子间都有一个绝配的楼梯,这个楼梯多为百年木质,上等品质,只是这楼梯喜欢和人脸对脸玩儿亲亲。

一个字:陡。

再来一个字:窄。

如果我在上海打工也算佣人的话,那描述的真是相当到位分毫不差。

事实上我也是才知道这个词儿的。上个月外出,高铁上邻座的阿姨摆弄著她的相机,跟同行的人聊著,她在评鉴上海的各类建筑,说到我住的街道名的时候瞟了一眼她的相机,哟,刚巧是我住的弄堂,原来它还有这么个专有名称。

在统称为石库门的老房子里,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有亭子间亭亭玉立著。老一辈上海人很多即使有了新房子依然住在这里,几十年的老邻居,几十年的友情提示"下雨了咯,阿不收衣服咯",弄堂里的一句话,大家都听得到,热情的嗓门飘荡。

休息日不出门,听著弄堂里的叮叮当当的锅碗瓢盆儿一阵儿畅快,饭菜香悠悠前进了我的门窗,好香。于是我带著略微的惆怅登陆饿了么,点了份食不知味的外卖,留著飘来的饭香像猫一样糯糯的吃著属于自己的食粮。

亭子间不是承上启下,也没有那么重要,它完全是可以被忽视的。而凡事体面,事无巨细的上海人将这一小片儿自留地儿充分利用,张罗的像模像样,干净清爽,成了个独居室。

如果你是个异乡人,来上海生活,却没住过老弄堂,那不算来过这儿。

2,

我在上海,体验著命运里该有的或临时加进来各种悲喜,五味杂陈。

这第三个本命年里,我换了三份工作,换了三个窝,换了三块iPhone屏幕,唯一庆幸的是还好没有换三个男朋友。

「我宁愿像你一样遇到各种问题只要没有感情问题」穿一条裤,智商颇高的老八失恋后这样说。

「你活得真刺激啊,每天都不重样的。」亦师亦友的老师聚会时这样说。

那你们可愿意在上海找个房子搬个家体验一下刺激的感觉?

买四只大箱子,挨个敞开排在地上,等待著我把百斤重的书装进去,被子真空抽气后放进去,锅碗瓢盆各种杂物整理堆放,这里完这些几乎直不起腰来,最后,两个行李箱专门放衣服,我感恩自己是个懒得买衣服悦人悦己的朴实姑娘。

终于在最后一次搬家后,也就是搬到现在的亭子间后,听到了学生的感叹:你怎么又搬家了。。

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像目睹大坝泄洪的爽快。

这世界上是存在感同身受的,只要「也」经历过。所以看到「换」这个字眉头一蹙或是心里叹了口气,那么握握手,我们有过相同的经历,算是知己。

3,

事实上,于我而言每一个「换」字都是一种无奈,疲惫,无奈和无法避免的折腾。

单就换窝举个真实的例子,曾有风水大师来看过我家里,他收了钱,怎么著也得折腾出点事儿来,折腾我们,让我和父母的房间互换,我住他们的大房间,他们住我的小房间,很搞笑的「理由」之一是,我的小房间对著花园里的喷泉,有水,有助于爸爸的事业。

这里就存在三个换。第一个「换」,因为一个不知哪里来的人的一句「换」,将原本平静的生活换成一个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略有忧心的日子,因为他说要避灾,没有人希望自己家里有灾难。这也是心态的变换。

其次,是父母的换和自己的换,收拾东西哪怕两个房间是对门,这都是一件极其麻烦的事,一折腾就是一下午。毕竟谁家里都不是酒店房间,我们都是在生活的。

这样想想,从家里换房间都是「怎一个累字了得」,何况在上海这样一个诺大的城市,我换了三个窝。地址从黄浦到浦东,从浦东到长宁,从长宁到黄埔。租金以每次涨200块,面积以每次降4平方为发展趋势。

期间因为找不到房子的问题险些要放弃一切打道回府。

庆幸的是这是我自己现实中最现实的选择,而非风水大师的开口是非。

第一个房子和一位因缘相识的姐姐合租,愉快的生活在浦东的滨江大道附近,遇到她是我的福气。可突如其来的一天,房东来消息说一周内让我们搬走,他要把房子卖掉,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晚,她在她的房间打电话打到很晚,在找房,我在我的房间眼睛一眨不眨的翻著网页,一连开了二十多个租房的信息,一夜无眠。

至今还记得那一晚的焦急不安。在上海都是押一付三,按房租2000来算(当时刚好是应届毕业生找房的时候,房价是一年中最高),按当时的能力一次支付4个月的房租,那么后面的生活会很吃力。

原本平静的湖面丢了颗石子进去,水花不大,却足够刺激。

我们在搬家后一直没有见过,终于在前不久,她出国前我们见了一面,在约定的地点,大老远看到她冲我招手,我也甩著我胳膊上的瞟回应著。

那天风很大,眼角有些润润的。

第二个是一种新的生活模式,合租在一个房间里,几乎连同时间都要一起共用, 室友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她的一切都是顺风顺水的发展著,感情事业一切如意,房间里有两张床,她决定省一半房租用在更值得的地方,于是我幸运的入住这里。 我发现自己是个习惯独来独往的人,即使室友貌美如花性格温柔如水思想经济独立聊得来是我欣赏且投缘的那类姑娘,可我依然觉得我应该有自己的空间。

在上海两人合租一间的情况很普遍,一个两室一厅的房间里住著五个人,相互之前都认识,还算是好的。还有在各大轨道交通的重点站,有很多隔断间出租给刚刚来沪还没断奶的年轻人或是想要省房租的小白领们一群人什么身份的都有,房租从500到2000一个月不等,男女都有,厨房卫浴共用,鱼龙混杂。

与此相比,我再一感到自己的幸运。

第三个则是现在的这个八平米的小窝,也是让我觉得在上海有了真正想要拼搏的心的亭子间。一条街的老房子,都是四层小楼,楼梯踩上去咯吱响,就这样悄悄的隐匿于闹市中。出了大门左转右转都是世界顶级名牌。在上海可以用星巴克直观看区域经济实力,比如我住的这条街,方圆一公里内九家星巴克。

第一眼看到这个房子的时候用震惊来形容都是不够的。我来自一个二线城市,不是二代,至少自小衣食无忧有自己的房间,在家里我的房间已足够小,可当我看到这个亭子间的时候,为它的迷你和精致所折服。上海人的精打细算,充分利用空间,算是深刻体会到了。

它虽然面积小,却五脏俱全。独立房间,独立卫浴,独立厨房,独自的空间。

之前是房东的女儿住,所以墙壁是粉色的,尽管是我不喜欢的颜色,却格外温馨。中介带我来看房的时候就说,「这个房东是你想像不到的好」,当时没表态,寻思著他不过是担心我这个外地人觉得上海老太太难伺候毛病多。当我见到房东的时候,确实很吃惊,她人如同这房间的格局一样的精致,十分合理的精致,并不是妆容。

更让我讶异的是,她见到我之后在合同上加了一条包水费煤气费。直到这时才算明白中介对房东的高评价是发自肺腑的。

不要觉得水费没费一个月加起来不过五六十,没什么大不了,可这是上海,在本地的房东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痛苦如我,幸运一如我。

搬家非我所愿,该承受的苦闷都自个儿吞了,而意外得来这些好运却足够让我感恩一辈子。感恩生命中帮助过我的所有人。

4,

这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国际化大都市,丧权辱国时洋鬼子侵占的租界,时下旅游必到的著名街道,出门是连条内裤都要三位数起价的百年老街,一水儿的名牌,而自己对于这个社会的价值却什么都不是。

这是自从搬到这里后数度失眠的原因。一旦迈入上海这片足下沾金,空气里每时每刻都是重生的希望。 你知道机会很多,甚至就在眼前,却无从入手。

因为自己的无能。

我说过我曾因为租房的事儿打过退堂鼓,为什么?答案就两个字:无能。

在我看来,上海是充满机会的,只要自己是块儿材,好好利用她给的机会,一起都会如果有能力,我就会有钱,有钱我就能租房子不需要房比多家,不用扒翻著各大租房网站最低价位连个图片都没有的独立出租房,顺利租到房子可以让身心安定才有能力对付事业上遇到的各种问题,事业顺利赚到相得益彰的人民币,才有能力供养我的理想。

一位93年出生的小妹妹在做淘宝生意,她说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赚钱养理想打根基。

在上海,想要开始执行理想的计划,想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首先,就要有个舒服的窝。

一旦迈入上海这片足下沾金,空气里每时每刻都是重生的希望。

经历过三次换窝的经历,我更加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之后的大大小小的困难。至少目前在上海,我需要更清晰的听到自己的声音。

自从搬到这个小房子里,从不迷信的我开始相信命运,开始变得知足,每天固定投资两元,因为我坚信投入就会有回报。会有集齐七龙珠的那一天。

明年要换一个房子

楼层不要高 朝南 床前有树 春赏新意 夏闻蝉鸣 秋看落叶 冬望雪 新浪微博@熊猫de世界你不懂
不用极端的推算,用现实一点的方法, 用上海的土地面积 乘以香港(除新界以外),每平方公里的居住人口

睡前占坑。

楼上很多人提到了九龙城寨,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九龙城寨的面积容纳的人数已经是地狱了,如果相同人口密度扩大到闵行区(不用到全上海的程度)的面积,可能相比之下九龙城寨就是天堂了。

原因很简单 如此大面积的高密度人口的日常消耗和废物排放根本不是九龙城寨能比的。现有条件来讲,老早就垮了。

这个问题牵涉到人口容量的问题,收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地区开放程度,科技水平,资源情况,城市规划管理,人均消费等等。没干货,没能力回答,求折叠。
新闻里听一社科院专家说是5000万
技术在发展,可以容纳的人口数量会越来越多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