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每天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知乎和微博,刷最新的疫情數據和動態。晚上睡覺前也會忍不住再刷一遍,已經連續5天失眠了。早上沒什麼事乾的時候,會到10半,11點才起床,我媽就會開始嘮叨我不愛惜自己身體每天不吃早餐,為了睡覺不吃早餐。。。

我很清楚地知道,這樣的場景,是現在很多人不能擁有的。

有太多太多與我年齡相近的人,他們負重前行,走在最前線。而自己,現在唯一能做的,也只有不給社會添亂,保護好自己和家人。

很多時刻比較強烈的感受是,真希望自己也是一名醫護人員。

前幾天也在網上看到一位父親的分享,讀高一的兒子突然在家認真的學習起來,因為這次疫情,決心想要當一名醫生,所以要好好讀書,將來報考醫學院。

看到時覺得很感動,如今醫患嚴重,很多人擔心未來會不會越來越少人想當醫生了,其實我仍然樂觀地堅信,不會的。這種擔憂也是沒有必要的。

因為無論在哪一個年代,亂世也好盛世也好,都存在很多真正想要救死扶傷,懸壺濟世的人。

而這些人中,不乏有很多90後的身影。

比如,25歲的護士劉蕊,剛結婚不久的她今年是第一次在婆婆家過年,那天婆婆為她準備好了一桌子菜,但當時劉蕊就要奔赴武漢了,婆婆當時就哭了。

在回去的路上,她特意回了趟家,爸爸看起來很擔心,但最後還是表示支持:

「為了祖國的安康,閨女爸爸支持你,凱旋歸來。」

在抖音上,我還看到了這樣的一幕。

一位母親送自己的女兒出發去支援武漢,待車輛緩緩開走後,突然情緒崩潰大哭起來。

其實很難想像,那些走在一線的人,他們父母該有多擔心,該承受多大的心理對抗。

就說我自己吧,原本公司10號復工,我媽從6號開始緊張,一直勸我先別去廣州上班。

在我準備去廣州的前一天晚上,我媽失眠了,她說想了很久,覺得我這個時候絕對不能去廣州。

為此我們差點吵了一架,我鬧脾氣的說:我不去上班別人不去上班,那國家的經濟怎麼運轉,總得有人做事吧,再說,我也總得賺錢吧!

我媽急著說:我不管這些,命最重要,辭職不幹都別去上班,你沒錢我給你。

看我媽這樣,又氣又好笑,沒過一會當我拿起手機,便看到公司發通知說延遲復工了。

後來我問爸媽,如果我是醫護人員,那是不是也要我辭職不幹了?

他們的回答很統一:如果是醫護人員,就做你該做的事,國家需要你,我們也是會支持你去做的。

最美的逆行者,一定要平安歸來!

2020年,第一批90後30歲了。

逐漸地,這一代人成為了社會的「頂樑柱」。

今年30歲的付文傑,賣房賣車籌300萬物資,從年三十開始每天都會到武漢各大醫院送物資。

在捐贈物資時,他還成立了「敢死隊」,幫助需要運送的病患和醫護,在運送的過程中,幾名司機不幸被感染,而自己也被感染了。

看到這樣善良的人卻也遇到「不幸」,難免讓人覺得難過。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還有那些一個個逝去的生命,和那些原本應該在過年團圓的日子裡,卻失去了重要的親人的人。

我理解親人突然離世的痛苦,當年爺爺是車禍走的,我用了將近十年的時間才慢慢地走出來。而這次疫情的發生,我不知道,又將會是多少個家庭的破碎,多少人因為失去親人需要走出來的十年。

所以,即便現在在疫情面前我們顯得有些無力,但仍然還有會很多人在努力,不僅是90後,整個中國都在努力,希望可以讓疫情可以早點過去,讓更少的人受到傷害。

而作為一名90後,非醫護人員,家在廣東非疫情重災區,感受比較深的是,因為這次疫情,我的5個高中最好的好朋友都離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其中2個是醫護人員,今年的休假都取消了,從年底到現在一直在醫院工作,有個今天開始輪流在高速和客運站上測體溫,另一個在市區定點收治醫院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其實還蠻擔心的。

另外3個是公職人員,在家呆了幾天就被召回去上班了,有個現在被安排的工作是每天給鐵路列車員測體溫,單位沒有發穿防護服。她說其實自己怕的要死,家裡就她一個女兒,也不敢告訴爸媽,每天都懷疑自己是不是感染了,晚上自己呆在宿舍里哭,祈求自己沒事,希望疫情能夠快點控制下來。

現在到處封路,我們村的入口有好幾個,每天需要人去值班,測體溫,禁止外來人進入。我在大學時入了黨,也加入了值班隊伍中。前幾天值班時,我爸媽看起來挺高興的,覺得我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其實我能做到的也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村裡的老黨員都非常積極,有些大晚上還堅守在村口。

說實話,大難當前,除了疫情帶去的生命而難受,更多還感受到了眾志成城,中國人一條心的溫暖。

我也發現,其實90後很怕死,真的很怕,但在責任面前,仍然會選擇承擔。

這些,都是90後成長起來了的體現吧。


在武漢,有這樣一群90後:從除夕至今仍堅守在崗保障訂單必達的快遞小哥、自願報名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的志願者、發起海外募捐為醫院提供口罩的買手、線上為醫護人員和患者提供心理諮詢的心理醫生……

2003年非典,90後們還只是被保護的孩子;2020年,他們勇往直前爭當逆行者,活躍在抗疫最前線。此時此刻,他們自豪而堅定地說:「這是90後的擔當!」

1、良品鋪子淘寶主播,武漢

噠噠,94年

有人擔心武漢產的食品可能會有病毒,不敢下單。噠噠總會耐心解釋,現在淘寶上越來越多的吃貨買家,自發給武漢美食打氣——「武漢美食,加油鴨!「

2、盒馬鮮生配送員,武漢

胡博,93年

最遠的訂單送到要2小時,送到半夜成為他們的日常。為了保障武漢人民足不出戶就能吃上新鮮飯菜,1月22日,盒馬公開承諾,全力保障不打烊,不漲價。

3、心理諮詢師,武漢

筱筠,92年

1月31日,阿里巴巴上線面向醫護人員及患者的「心理援助專線」,筱筠成為首批公益心理諮詢師,她的服務對象,除了患者及家屬,還有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

4、高德醫務志願者,武漢

王永鵬,96年

用高德醫護專車免費接送醫生護士,晚上在醫院附近等訂單,最晚到晚上12點左右才收工。他希望,讓每個奮戰前線的醫生護士,都有車坐。

5、雲客服,湖北咸寧

陳詩,98年

小時候得了類風濕,如今得藉助輪椅走路,去年開始在阿里雲客服工作。今年春節,每天就在家上班,幫網友解答疫情、口罩類的急需諮詢。她說,收到好評是一天最開心的時候

6、菜鳥快遞員,武漢

黃傑,90年

武漢的菜鳥快遞小哥,從初六開始,就一直在外面當義工,穿梭於各大醫院送補給,跑到外地拉口罩,送醫護人員上下班,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做。

90後快遞小哥、90後志願者司機……這樣的90後還有很多,他們都在盡自己最大的一份力,以自己的方式抗擊疫情。

可能你所謂「無聊」的家,正是他們想回卻回不去的地方。

加油90後,武漢加油,中國加油!致敬每一個默默付出的人,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生在中國是一件既幸運又幸福的事情,無論發生多大的事情,總會有人為普羅大眾「逆行」。

九寨溝地震,武警不顧危險逆行。

四川森林火災,消防員朝著熊熊烈火前行。

在這些逆行者里,90後佔了很大的比例。在四川的森林火災殉職的30名消防員里,就有24名90後。他們發的最後一條朋友圈,可能只是為多休息了兩天而開心。

而這次新型肺炎的逆行者,很多就是正值青年的90後,Ta們可能是醫生,是護士,是警察,是人民子弟兵,是記者,是建築工人,也可能是志願者。

其實在當下的社會,90後已經成為了許多領域的主力軍。#90後已經禿頭了#、#90後中年危機#、#90後已經開始養生了#,各種喪話題層出不窮,但正是這些「垮掉」的90後一代,正在拚命的奉獻自己的力量。

不論是在疫情時期,還是在平日生活里,我們都可以看到許多90後為建設社會所做出的努力。

90後的年齡分布在20-30歲之間,正值邁入社會的黃金年齡段,於是,90後自然而然的成了租房主力軍,雙十一等大型消費活動的消費主力軍,觀影主力軍,創業主力軍……

當疫情來臨,90後更是奮不顧身的沖往一線。

火神山醫院,這座只用10天就建成的醫院,冒雨建設的員工有90%以上都是90後。

在上海中山醫院支援武漢的隊伍里,有半數是90後。

新冠肺炎期間,疫區里那些年輕的醫生護士們為了武漢市,為了全中國人的安危,沒有一句怨言,夜以繼日的奮戰在最前線。

身在一線,和死神搶人的,只是一個個年輕的肉體凡胎。

面對疫情的90後,雙手被浸的發白腫脹。

武漢市中心醫院的護士王濤下了夜班,脫下了防護服和口罩,但是一天下來,她的雙手早就已經被汗水浸的發白腫脹。

面對疫情的90後,顧不上出生幾個月的孩子,照顧重症病人,第一次穿上了成人紙尿褲。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組建的第一批支援武漢的醫療隊里,90後張明軒主動請纓加入一線。

他顧不上去看去年9月才剛剛出生的孩子,就匆匆趕去疫情一線。

他說:「雖然現在沒有給孩子一個很好的陪伴,但我相信等他長大了得知這件事的時候,能夠給予理解。」

張明軒加入到了武漢市第七醫院的重症監護團隊,在他們團隊中,有60-70%的人都是90後。

他上的是夜班,要獨自一人面對ICU內三位重症病人。在厚重的防護下,他的眼鏡和防護面罩上不到半個小時就會起霧,只能費勁的睜大眼睛,透過霧氣的朦朧核對藥品信息。

有一天夜班結束後,他甚至沒有趕上回駐地的最後一班車,只能獨自步行在凌晨兩點的武漢街頭。

在帶來武漢的行李當中,他還帶了一大包成人紙尿褲。

他說:

「中午吃完飯休息的時間特別短,喝水之後怕上廁所,所以使用了成人紙尿褲。第一次給自己穿紙尿褲,有點不舒服,但是防護服資源緊缺,為了減少出來的次數,自己能克服的困難一定要克服。」

面對疫情的90後,情願剃成光頭。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神經內科護士單霞,為了避免交叉感染,也為了節約穿防護服的時間,毅然決然的剃掉了及腰的長髮。

她說:

「剪個光頭沒什麼,頭髮沒了可以再長,只是為了帶好帽子,穿好防護服,好保護自己,保護同事。」

面對疫情的90後,車都從武漢開走了又硬生生回來了。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病理科醫生吳小艷,回老家過年的列車剛剛離開武漢,在她看到了醫院發布了醫療支援的號召之後,又在下一站下車,從天門南返回了武漢。

甚至還有90後醫生,連續十天奮力工作,卻在這場疫情中去世。

還有無數身處一線的的醫護人員,有的人為了這場疫情取消了自己的婚約,有的人隱瞞父母自己去武漢支援的消息,有的人臨近回家卻又申請加班,有的人困了直接睡在地上稍作休息。

或許我們沒有辦法一一知曉他們的名字,但我們清楚的知道,Ta們是90後。

Ta們平時也許會被長輩呵護,會被長輩寵溺,會和朋友撒嬌自稱「寶寶」,但是只要祖國需要,就會第一時間赴湯蹈火,絕不認慫。

十七年前,最大的90後13歲,Ta們還只是在學校讀書的孩子,眼裡看到的是無數的醫生護士叔叔阿姨們奔赴在最前線。

十七年後,年近30 的90後,肩上扛起了守護世界的重責,也成為了00後眼中奔赴在最前線的叔叔阿姨。

而無論是奔赴在前線的90後,80後,還是70後,誰都曾經只是一個小小的孩子。只不過現在他們長大了,接替了前輩們傳遞過來的任務棒,又重新守護起這個世界。

武漢市中心醫院的護士長唐莎發的朋友圈被廣為流傳:

「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

那些在前輩的保護下長大的90後,現在已經頂起了大梁。

而多年以後,又將是00後肩負起責任。

2月7號,在武漢市第八醫院,一個拎著藍色袋子的小男孩突然出現在了支助中心窗口。

他叫了聲「護士姐姐」,就把一個藍色袋子遞給了護士。值班的護士打開一看,發現裡面裝滿了零碎的現金和糖果,還有一張字跡工整乾淨的小字條。

「這個袋子里有我所有的零花錢,雖然很少,但是我覺得對你們還是有幫助的。」

「希望祝護士醫生們都平平安安。」

90後做出的努力,全都被更年幼的00後看在眼裡,又被他們用一種溫柔的方式回饋。

2003年非典時期,全世界守護90後,2020年,換90後守護這個世界。

這幾年總能感受到身邊的愛國情懷越來越濃烈,或許是因為從小接受愛國教育的孩子都長大了,90後也成為了社會的中堅力量。在未來,守護世界的人也會慢慢變成00後,10後。

薪盡火傳,守護世界的主力軍一直在變,但永遠不變的,是這群一線的愛國者,永遠都會在生命中最好的年華挺身而出。


曾經我們說90後有無底洞一般的消費慾望,但是這一次疫情我沒看到一個年輕人去商場閑逛。

曾經有人說90後沉迷放縱娛樂聲色犬馬,但是這一次疫情我沒看到一個年輕人出現在被舉報的麻將館裡。

曾經有人說90後叛逆乖張聽不進勸導,但是這一次疫情我沒看到一個年輕人外出時不佩戴口罩。

曾經有人說90後不思進取荒廢消極,但是這一次疫情我沒看到一個年輕人不在為控制預防而奔走呼號。

曾經有人說90後是垮掉的一代,是迷茫的一代,但是這一次疫情我看到的90後他們無比的團結,無比的智慧,無比的堅韌。

曾經和父母三句話就要爭吵的他們,不遺餘力的向家人長輩進行科普宣傳,教他們如何佩戴口罩,監督他們不要出門走街串巷。

曾經沉迷八卦與緋聞的他們,不爭晝夜的追問疫情的起源與真相,他們關心治療的藥物和手段,他們也關心政府的響應與作為。

今年也恰好是2020年,想到第一批90後也邁入三十歲的門檻,我想這是最好的而立之年也是最好的成長。


這是曾經認為被「寵壞」的一代。

90後伴隨著中國高速發展長大,成長的環境相對優越。如今大多邁入工作崗位的90後,也總是在網上被人詬病。不服管教,不願加班,頻繁跳槽彷彿是他們的形容詞。

老一輩總說這是活得太好了,沒吃過苦,沒受過罪。是沒有拖家帶口家庭負擔,還在父母庇護下瀟洒隨意的一群人。

然而就是這一群人,在疫情到來的時候,卻爭先恐後地請求去做最危險的事。

現在醫院裡都是強制性各科室抽調支援一線。然而我的醫院朋友告訴我,抽調前的自願請願中,大部分都是90後。

他們說,我們沒孩子沒自己家庭,心理負擔小。

他們說,這個病毒年輕人癥狀輕,就算萬一感染了肯定也比年紀大的醫生好得快。

他們說,非典的時候我父母就上了前線,現在換我們啦。

他們說,先不要告訴我媽媽呀。

「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他們真的還是那些躲在父母屋檐下避雨的孩子嗎?

他們早就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不是了。安穩時代,好像一副這個社會跟我事不關己的樣子。出事的時候,卻能自然而然地拿過上一輩的接力棒。穿上隔離服,帶上護目鏡,擺擺手走進負壓病房。留下父母在身後擔心地哭泣。

全國大部分醫院都面臨物資短缺的問題。於是一線的醫生們為了節約防護用品,一個隔離服至少要穿八小時,期間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很多地方甚至要自備紙尿褲。

這些天在看了太多太多的故事,無不為之動容。


猝死的90後醫生:想等疫情結束去看姐姐

這是第一個在抗疫工作中猝死的90後,實在是令人惋惜。

宋英傑從大年初一開始,連續多日在岳臨高速東湖高速路口做排查和檢測體溫的工作。

高速路口風很大,又正值正月初,最大的感覺就是冷。宋英傑從開工之後就沒有正常休息過,除了臨時的值班,他還是醫院藥劑組副組長。除了高速值班以外,除了睡覺時間他就在醫院的藥房里負責藥劑的管理等工作。

2月2日下午四點接班到12點下班,宋英傑的同事並沒有發現他有什麼異常,凌晨交班後,他與同事兩人各自回到宿舍休息。

2月3日,同事給宋英傑電話卻沒人接聽,中午招呼大家吃飯也沒有得到宋英傑的回復。大家都以為他一直睡覺休息。直到下午五點左右,同事依然聯繫不到他。來到宋英傑的宿舍踹開大門,發現他早已沒了脈搏。

28歲的宋英傑最後被診斷為因勞累過度引發心源性猝死,因公殉職。

宋英傑曾跟同事楊艷說,希望這場戰役早點結束,一定要去看一下定居在湖北的姐姐,因為疫情他很擔心,天天都和姐姐視頻。

同事們得知這個消息當天幾乎徹夜未眠。同事陽丹說,宋英傑是個「很重情義的小夥子」。「他做事都很認真踏實,不會偷懶,從不抱怨,自己又上進,我們院長很器重他,他本來是很有前途的」。另一名同事曹樺講「他好積極的,好陽光的,好正能量的,從來沒有抱怨過,是很不錯的小夥子」。

各大官媒都轉發報道了此事。然而人們第一次認識他,就只有這個工牌,和穿著隔離服,看不清表情的樣子。


一個身邊最真實的例子

她是我的一個朋友,也是離我最近的一個一線醫護人員。她喜歡在微信上念念叨叨,通過她的朋友圈讓了解到她這段時間的生活,也由此帶給我很大觸動。

她是個90後小姑娘,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從調到發熱門診就開始了沒法回家的日子。剛調過去的時候她還挺期待的,覺得能給醫院幫得上忙併且還沒覺得這次疫情有多嚴重。然而很快繁重的任務就讓她忙的喘不過氣,更難受的是見不到家人的心酸。

偶爾她也會發一些有點搞笑的事情。

每天只能自己空落落地回家,還不能見孩子。有一天她實在想孩子想得不行,就買了點零食去了婆婆家,站在門口朝里看了看倆兒子,把零食放在門口,走的時候怕有病毒還收走了塑料袋。這是我看了最難受的一條。

隔離負壓病房的醫護一星期就可以調出來,但發熱門診呆的時間就會長很多,目測她已經上了半個月了。幾天前,她的老公也收到了單位的消息,要封閉工作一個月。

最近的好消息是,她馬上就可以被換出來了,然而任何一線下來的人,醫院會再安排賓館或者宿舍隔離十四天才能回家。所以她至少還有半個多月才能見到孩子。

這只是一個確診人數不多城市的定點醫院的小小縮影。

而這是全國現在數十萬醫護人員的生活現狀。

他們每個人都是戰士,都是英雄。

幾乎我認識的所有人,總能找到身邊有認識的在一線的醫護朋友或親人。就算不是醫護,也可能是海關,警察,軍人等等,很多人已經連軸轉半個月了。災難到來的時候,大家才意識到幾乎沒人能夠置之度外。

網上看起來天天喪喪的,沒有生活鬥志的90後,這場疫情以來,卻是反應最快,防護做的最好,並且自發的到處遊說其他中老年人的人。

他們自嘲說,可以熬夜短命,也不能讓瘟疫把自己打倒。

我命由我不由天。

他們不是垮掉的一代,正相反的是,他們是要開始支撐這個社會的一代。老一輩的擔子在慢慢轉移到年輕人身上,這次疫情中90後的表現就是很好的體現。他們的熱血,激情,活力和責任感,終將撐起一片天。


@歐文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