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農改場長楊宏瑛、柳營區農會四健會指導員謝翠玲展示竹炭粒、蝦蟹殼粉等有機資材及栽種出的新鮮蔬果,鼓勵農民學習新技術。(記者李嘉祥攝)

▲臺南農改場長楊宏瑛、柳營區農會四健會指導員謝翠玲展示竹炭粒、蝦蟹殼粉等有機資材及栽種出的新鮮蔬果,鼓勵農民學習新技術。(記者李嘉祥攝)


為落實循環農業觀念,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於柳營太康有機農業專區實施多項循環技術,有效提升地力與省工,昨(二十一)日並舉辦「循環農業成果觀摩會」,展示品種、栽種、輪作、循環、液肥等五大循環技術,透過有機蔬菜生產實地觀摩與解說,讓農民、農民團體及有機農業愛好者瞭解與學習循環農業技術與知識,藉由循環資材再利用降低人力及生產成本,並提高生產效能效益。

觀摩會展示有機栽培熱水澆灌雜草防治,青花菜省工高鉀有機肥搭配畦內一次施肥肥料減量,早春種植米豆與二期作種植水稻水旱田輪作,有機短期葉菜栽培添加適量生物炭應用達成資源再利用及增加收益,以及利用在地材料製作有機堆、液肥等五大技術,各農會均派人員出席。

臺南農改場長楊宏瑛表示,農業廢棄物若能回歸田間,可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但目前利用率低於四成九,尤其臺南為黏壤土缺水易硬化,需要有機質,自然資源循環使用及有效利用仍有待強化,農改場在太康有機專區實施多項農業循環技術,目前已有成效,技術研發只是開端,能落實於田間纔有效,因此配合農委會推動循環農業及「循環農業計畫成果露出系列活動」發表五大技術,希望讓農友帶回施用。

農糧署南區分署指出,農糧署積極推廣有機農業,目前全臺面積約一萬五千餘公頃,並以補助方式鼓勵農民使用國產有機質肥料,希望透過示範場域亮點及成果觀摩帶動農民學習健康農業生產,提升對環境保育概念。農業局農務科長蘇信姿鼓勵農友學習新技術,透過農業資源循環產業創新計畫方案導入,促使臺灣有機、友善農業發展有好的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