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再次將「禁吃野生動物」的話題推到了風口浪尖,微博上滿是聲討吃野味的人,直到如今,依然有很多人覺得這是危言聳聽,小編查了些資料,真的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先說說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其病毒具體情況還沒有公開,不過參考其冠狀病毒的家族來看:

冠狀病毒屬:外套膜(envelope)的正鏈單股RNA病毒

感染群體:人、鼠、豬、貓、犬、禽類脊椎動物

傳播途徑:經口液、噴嚏空氣飛沫、接觸傳播

潛伏期:一般3-7天,不超過14天,潛伏期有傳染性

致死率:約為2%到4%,不排除後期上升的可能性

來源:蝙蝠

這次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是目前已知的第7種冠狀病毒。(wc都tm第七個了?)


有人會問了,就這麼一個病毒就不讓人吃野味了?

且慢,下面來回味一下其他傳染病毒的近代史。

SARS病毒(非典,冠狀病毒)

來源:中華菊頭蝠,中間宿主(果子狸)

感染群體:人類

基因組:RNA

傳播方式:飛沫及密切接觸、其他可能傳播方式:糞便、尿液、血液

致死率:約15%

生物安全等級:3級


MERS病毒(冠狀病毒)

來源:埃及墓蝠

感染群體:人類

基因組:RNA

傳播方式:未知

潛伏期:2-14天

死亡率:約40%


埃博拉病毒(EBOLA,絲狀病毒)

來源:非洲果蝠

感染群體:人類

基因組:RNA

傳播方式:體液、血液

潛伏期:2-21天

死亡率:50% - 90%

生物安全等級:4級(最高級)


馬爾堡病毒(絲狀病毒)

來源:果蝠

感染群體:人類

基因組:RNA

傳播方式:密切接觸傳播

致死率:20%-100%

生物安全等級:4級(最高級)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bbr: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

來源:喀麥隆的黑猩猩及大猩猩

感染群體:人類

基因組:RNA

潛伏期:平均8-9年不等

傳播方式:性接觸、血液和血製品、母嬰傳播等體液血液傳播

生物安全等級:3級


馬丘波病毒(沙粒病毒)

來源:玻利維亞田鼠

感染群體:人類和其他靈長類

基因組:RNA

傳播方式:排泄物分泌物接觸

潛伏期:2周左右

致死率:20%-30%


拉沙病毒(沙粒病毒)

來源:多乳鼠

感染群體:人類和其他靈長類

基因組:RNA

傳播方式:血液、尿、糞便或其它身體分泌物

潛伏期:6-21天

病死率:36%-67%

生物安全等級:4級(最高級)


這裡有人對生物安全等級表示不解,這裡簡單科普一下:

BSL-1(生物安全等級1)

代表病原體: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

已知的所有特性都已清楚並且已證明不會導致疾病的多種微生物物質。

BSL-2(生物安全等級2)

代表病原體:流感病毒

已知的中等程度危險性的並且與人類某些常見疾病相關的物質。

BSL-3(生物安全等級3)

代表病原體:炭疽芽孢桿菌、鼠疫桿菌、結核分枝桿菌、狂犬病毒

本土或者外來的有通過呼吸傳染使人們致病或者有生命危險可能的物質。

BSL-4(生物安全等級4)

代表病原體:埃博拉病毒、馬爾堡病毒、拉沙病毒

極高危險性並且可以致命的有毒物質,可以通過空氣傳播並且現今並沒有有效的疫苗或者治療方法來處理。

上面的病毒看完之後有沒有點 心驚膽顫?(把我字都嚇歪了)而且有一些規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62.5%的病毒根源來自於蝙蝠25%的病毒來自於12.5%來自於靈長類的猩猩,所以你還會覺得吃野生動物安全嗎?更有各種病毒變異抗藥性增強等等等等,你還敢吃野生動物嗎?

肯定有人已經懵了,哪些算是野生動物,哪些不算呢?

這個就比較麻煩了,最好的建議是(除了豬牛羊雞鴨)不碰一切其他野生動物,如果想詳細了解的話建議大家看這篇文章《華農兄弟的竹鼠到底有沒有問題?》


最後尤其強調一下蝙蝠這個惡魔,它咋那麼牛呢?

因為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吃昆蟲就能活下去,在夜空里有聲吶這種外掛,夜戰能力吊錘貓頭鷹夜梟這種恐龍後裔,幾乎沒有什麼天敵了,種群數量高達地球胎生動物的五分之一,隨便找個大點的山洞裡,就能發現裡面密密麻麻倒掛著上百萬隻蝙蝠,徹底碾壓了碳基猴子們。

而且蝙蝠的飛行特性導致了超高的新陳代謝率,飛行時的心率高達800~1000次/min,天天渾身發燒40度,擱人身上,早特么的燒成智障掛了,但它們不會,就像沒事人一樣過了五百萬年。

這種超高的代謝率意味著,蝙蝠在進行著普通哺乳動物難以想像的細胞快速更新,但細胞更新次數多了,一般生物體的DNA複製難免會出錯。

然而蝙蝠經過千百萬年高燒不退的進化,它們奇蹟般的擁有了DNA損傷修復超能力,幾乎不會出錯,這導致了蝙蝠們超常的壽命,還很少得癌。

同時千萬年的持續高燒還帶來了蝙蝠免疫系統對炎症的持續應答,它們的身體時刻準備禦敵,不像人類,不感染細菌病毒,白細胞和t細胞根本不會上班。

大自然為了整治這種高燒不退還在夜空下蹦迪、氧化應激水平超高、DNA損傷修復能力超強、固有免疫應答系統24小時不關機的變態,什麼埃博拉、馬爾堡、狂犬病、SARS等病毒統統砸向了蝙蝠,但是蝙蝠依舊活蹦亂跳。

於是乎地球上最恐怖的病毒罐子就此誕生了,多少病毒在蝙蝠身上平靜的共生著,誰也不知道,反正我們這些碳基猴子們,就像土鱉戰列艦一樣,無奈的看著蝙蝠在全球飛,往下扔病毒炸彈。

沒人知道下一場災難會降臨什麼病毒,也沒人知道會降臨在哪個動物身上,所以

你還覺得無所謂,依然要吃野生動物的話,那麼求求您家中常備隔離設備,全世界人民都會敬你是個勇士!


先立論,我堅決反對最近對吃野味食客的批判。

我們現在吃的牛肉,豬肉,羊肉在遠古的時候,也曾經是野味,經歷了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里,有一個人物A先想:這玩意挺好吃的,我們想辦法把它養起來,不用再去打獵了,然後呢有一個人物B就真的開始養了,然後就會有一個人物C開始琢磨養完了怎麼烹調,這時候就會有人物D最不要臉,他什麼也不做,他就負責吃,這個養出來的東西燒好了好吃不好吃,好吃咱們接著養,不好吃咱再看看別的。。。。。。我們現在所持的所謂健康的肉類,無一例外都是經歷了這樣的演化過程,區別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早一點的豬肉羊肉牛肉都是幾百年上千年前演化好的,晚一點的比如蛇肉,狗肉,鹿肉都是幾十年內開始養殖的。

但其實這個環節里,無論最後養還是不養,大規模養還是小範圍養,真正的核心者我還沒說,他是一個人物E,他負責判斷這個東西吃了會不會得病,衛生不衛生,乾淨不幹凈,他說了算。他下了判斷以後,會告訴最後一個人物F,他是真正的決定者,他決定到底養還是不養,他說養,那就養,他說不養,誰養誰就受罰。

E和F才是決定公共衛生的決定性人物,任何一種肉類由野味演化為可食用肉類,都不能缺少這兩個人,這兩個人幹活認不認真,仔不仔細,直接決定著大眾的健康。

非典以後,E就很明確的提出過,非典的原宿主是蝙蝠,中間宿主的果子狸,呼籲加強野生動物市場管制,E其實已經完成了他的工作。

F呢?為什麼現在還有那麼多堂而皇之的攤點在公開販賣野生動物,F去哪了呢?

然後我們現在不問這個F幹嘛了,一律調轉槍口去罵那些ABCD,覺得是這幫人嘴饞惹了大禍,這尼瑪就搞笑了吧。

其實作為食客,一個以大局為重的食客,我真的不敢奢求E和F為每一種我們想吃的東西來做研究,做判定,做規範,做標準,因為畢竟現在肉類已經夠吃了,野味看起來已經不是必需品了,我也能做到F不允許吃不允許賣的東西我絕對不碰,不去禍害大眾,但你都允許人家擺上餐桌了,我默認這是你F允許上桌的,我也不是什麼滔天的大罪吧,你能指望每一個人都有足夠的意識去向商家要經營許可證和檢疫證明嗎?

我如果連公開販賣的東西都要每一件去懷疑查究他是不是合法,那我要F是幹嘛的?他的存在意義在哪裡?


還得看看野味的圈定範圍,以免矯枉過正。

百度給出的解釋是:獵取得來的做肉食的鳥獸,如野雞野兔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野生動植物,非人工飼養。

這樣看,海捕蝦蟹魚之類的也屬於野味,但這些食物只要成熟加工是不存在危險性。

個人認為野味還是以檢驗為標準,而非人工飼養為標準。

不然沿海的一大堆漁民都要失業了。


抓小放大

真正的重點難道不是要宣傳吃國家檢疫和食品安全認證的產品?

二就算是過了檢疫,生吃也會有風險。所以生食文化是真的有問題。

不反對吃野味,但反對吃保護動物和稀有動物。大部分病菌,你煮個十分鐘也差不多死乾淨了。


你說大米飯,豬肉,魚肉,牛肉,羊肉,哪樣它不香?你一定要去吃蝙蝠,老鼠。。。。。

這蝙蝠看上去能吃么?竹鼠能吃么?

無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