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士修》想用课税限制市场?我一律反对!


    囤房税的逻辑是这样的:用课税增加持有成本,迫使多余房产释出,市场供给增加,所以价格下降。很朴素的经济学供需法则,盲点在于增加供给那一段。

    持有成本是可以规避或可以转嫁的,假设你就是那个有众多房产的有钱人,如何规避空屋税?很简单,每户都装冷气24小时开,用电度数认定不是空屋,谁管北极熊无家可归。

    如何规避囤房税?很简单,买房时登记家人的名字,老父老母夫妻孩子,一家五口每人各有一栋。或者,买五栋20坪会被课税,买一栋100坪自住悠闲雅致,就是更多闲置。

    囤房税课到30%好不好?好啊,通通转嫁到租金上,年轻人的房租压力更大,不爽不要租。难道真的没办法打击建商吗?打击到建商觉得盖房无利可图,那就不盖了,供给更稀缺,价格更上升,年轻人自己想办法。

    当然,转嫁并不是市场一定会接受。没有囤房税的物件租金低,自然会先租出去,租金太高市场不接受,转嫁就是空的,这就是持有成本的增加。

    但你注意到政策目标的微妙差异了吗?所以需求就在那里,囤房税没有降低租出去或卖出去的价格,无从改善居住正义问题。这是目的与手段的混淆,社运政策的常见逻辑错误。

    持有成本增加,持有意愿稍微降低,但只要持有利益够高,自然会想办法规避,例如分散登记到亲人或公司,不会改变供给,也不会改变价格。

    如果囤房税的目标是消耗租值打击个人持有房产,那也可以,只是对社会没有任何助益,不如干脆房产充公。

    就算你突然良心发现,以市价一折全数抛售房产,年轻人就买得到吗?只会被手上有更多资金的人捡了便宜,互相喊价的结果,最终价格仍然会回到市场水准。

    真正增加供给来让价格下降的方法是什么?既然城市繁荣导致房价高,那就让台北市没落好了。开玩笑的,这样得不偿失。

    建商可能无良,但绝不疯狂。在荒山野岭盖了一百栋房子,卖不出去就不会赚钱,这种投资没人会做。在市区盖一栋房子,正常市价一千万,也不是你想卖三千万就能卖,因为需求就在那里。

    目前我只支持实价登录,尽可能让价格透明,减少资讯落差造成的交易成本。避免一时的炒作价格,让投资需求影响居住需求。虽然我不认为这会是太大问题,比如市场上总是有人炒作期货,但真正闹到原物料断货的情况非常少见。

    如果自由交易之下,价格还是高到买不起怎么办?不怎么办,本来就不该是你买得起的。但那个价格总是有人买得起,炒作到卖不出去就会降下来。

    其余想用课税限制市场的方法,我一律反对。想要实现居住正义,却反过来侵害居住正义,这种事时常发生,因为大家都不读经济学。至于当官就换脑袋的,那是另外的人格问题。

 


作者为以核养绿公投发起人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