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士修》想用課稅限制市場?我一律反對!


    囤房稅的邏輯是這樣的:用課稅增加持有成本,迫使多餘房產釋出,市場供給增加,所以價格下降。很樸素的經濟學供需法則,盲點在於增加供給那一段。

    持有成本是可以規避或可以轉嫁的,假設你就是那個有眾多房產的有錢人,如何規避空屋稅?很簡單,每戶都裝冷氣24小時開,用電度數認定不是空屋,誰管北極熊無家可歸。

    如何規避囤房稅?很簡單,買房時登記家人的名字,老父老母夫妻孩子,一家五口每人各有一棟。或者,買五棟20坪會被課稅,買一棟100坪自住悠閒雅致,就是更多閒置。

    囤房稅課到30%好不好?好啊,通通轉嫁到租金上,年輕人的房租壓力更大,不爽不要租。難道真的沒辦法打擊建商嗎?打擊到建商覺得蓋房無利可圖,那就不蓋了,供給更稀缺,價格更上升,年輕人自己想辦法。

    當然,轉嫁並不是市場一定會接受。沒有囤房稅的物件租金低,自然會先租出去,租金太高市場不接受,轉嫁就是空的,這就是持有成本的增加。

    但你注意到政策目標的微妙差異了嗎?所以需求就在那裡,囤房稅沒有降低租出去或賣出去的價格,無從改善居住正義問題。這是目的與手段的混淆,社運政策的常見邏輯錯誤。

    持有成本增加,持有意願稍微降低,但只要持有利益夠高,自然會想辦法規避,例如分散登記到親人或公司,不會改變供給,也不會改變價格。

    如果囤房稅的目標是消耗租值打擊個人持有房產,那也可以,只是對社會沒有任何助益,不如乾脆房產充公。

    就算你突然良心發現,以市價一折全數拋售房產,年輕人就買得到嗎?只會被手上有更多資金的人撿了便宜,互相喊價的結果,最終價格仍然會回到市場水準。

    真正增加供給來讓價格下降的方法是什麼?既然城市繁榮導致房價高,那就讓台北市沒落好了。開玩笑的,這樣得不償失。

    建商可能無良,但絕不瘋狂。在荒山野嶺蓋了一百棟房子,賣不出去就不會賺錢,這種投資沒人會做。在市區蓋一棟房子,正常市價一千萬,也不是你想賣三千萬就能賣,因為需求就在那裡。

    目前我只支持實價登錄,盡可能讓價格透明,減少資訊落差造成的交易成本。避免一時的炒作價格,讓投資需求影響居住需求。雖然我不認為這會是太大問題,比如市場上總是有人炒作期貨,但真正鬧到原物料斷貨的情況非常少見。

    如果自由交易之下,價格還是高到買不起怎麼辦?不怎麼辦,本來就不該是你買得起的。但那個價格總是有人買得起,炒作到賣不出去就會降下來。

    其餘想用課稅限制市場的方法,我一律反對。想要實現居住正義,卻反過來侵害居住正義,這種事時常發生,因為大家都不讀經濟學。至於當官就換腦袋的,那是另外的人格問題。

 


作者為以核養綠公投發起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