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處理一些事的時候,過分謙虛,可能自己確實做的還不錯,但是因為怕被別人抱有很高期望,所以會習慣性對別人說自己其實也有很多不足,還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好。。似乎這樣會給自己一種安全感,讓別人對自己期望不那麼高就沒那麼大壓力,以免自己能力不符令人失望以至於自己更加內疚。然後有時候這種暗示甚至會影響到自己的認知,認為自己確實一無是處。。需要別人的鼓勵和肯定才能短暫建立信心,自信越來越少。我感覺有點表演討好型人格了。


別輕易給自己貼上一個什麼屬性什麼人格的標籤,其實大多數人多少都有一點,也就是因為大家基本上多多少少有一點,所以一般都是正常或者比較正常的

我發現你很有察覺能力呢!你把自己這種行為和思維可能發生的原因,怎麼產生來保護自己的都分析得很清楚了,這就很不容易!

我猜,你最先害怕失望的是父母吧,可能沒有獲得他們的肯定,可能只有不讓他們失望才能感受到喜歡和愛,還有更多可能性,於是這種模式被傳遞下來,到成年後的工作,社交

我不成熟的小建議是:把你害怕別人失望的那些別人排個重要性排行,從最無足輕重的開始,看看讓他們失望會怎樣


習慣性貶低自己,其中「貶低」這個詞就是存在一些過度性質的。

貶低,肯定是不合適的,它讓自己懷疑一切。如懷疑人生,懷疑自己的價值。這對自身成長並沒有好處。

但是調整到一個適度範圍里,比如「自省」的話,倒是有好處的。自省能優化自己,完善自己。

習慣性貶低自己的話,當然不是好事兒,建議調整方式為習慣性肯定自己,這會讓自己擁有更多的能力,更多的自信,也會生活得更愉快。

祝好。


看得出,你在習慣性貶低自己時,其實是為了讓自己不承受太大壓力去面對別人的期待,這也算是一個防禦性模式吧。只是這個貶低次數太多後,自己內心接受到這個暗示,會接受自己就是這樣的可能。給你一個建議,當你不能承受別人的期待時,就這個點去表達,比如「你別對我期待太大喲,我會儘力的」,而不去用貶低自己的方式去表達,這樣,既不挫傷自己,又能讓別人知道該如何面對你的表現。以後自己多看看自己的優點,每天找50個,換個角度看待自己,也許你會發現自己也有好多閃光的點,改善內心的感受


這種行為模式應該來源於你的原生家庭和童年生活。

大概率你的父母對你的要求比較嚴格甚至挑剔,不誇讚你,也不允許你誇讚自己,會用謙虛使人進步的理念來規範你。所以你把這些規條內化了,變成了你自己的規條。

每一個人內在都有一個內在父母和一個內在小孩,當你很出色的完成一件事,或者得到了別人的誇讚時,你的內在小孩是很開心很雀躍的,但這個時候內在父母就會站出來對那個孩子說:不要得意,你還有很多不足。

於是在內在父母和內在小孩的衝突中,內在父母戰勝了內在小孩,所以你會採用內在父母的方式應對外界,也就是會對別人說「其實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但內心裡的內在小孩在這個過程中受到了壓制和不接納、不認可,所以他會非常不開心。

內在父母代表了理性意志,他們有自己的意見、建議和理性論證。

內在小孩代表了感性心靈和感覺,他們有自己的情緒感受、感性反應和主觀回應。

你在面對人生種種境遇所做出的種種決定,都是內在父母和內在小孩合謀的結果。

沒有內在父母的支持,內在小孩會害怕進一步表達自己。


不是病態,你還在找自己的位置!

在外界需求和自己內心的感受這個方面,你還在協調,平衡!

建議你遵循內心的想法!當自己的心念起來的時候,周圍的環境和出現的人,是跟你心中的感覺是一致的!不用再委屈求全,也不用在意外界的評價!自己有幸福感,安全感才是最重要的!內心滿足的人就不會需要外面的很多東西了!


我覺得你最初是明白自己能力的限制,後來便不明了。

你由始至終都想做好一件事,或做好你的工作,但你發現如果別人對你期望高,你會因為壓力大而反而做不好工作,於是你不自覺地選擇謙虛,不自大,願意接納做事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這很好啊。

這就等於我發現自己在很靜的環境不能工作,所以我會播放音樂一樣,目的只是想好好完成工作。

但後來你便迷失了,因為你忘記到底為何要謙虛的根本原因:是想自己好好工作啊!謙虛得太多,你反而想追求自我肯定,希望別人多說一些鼓勵說話來肯定你。

我覺得你根本不需要自我肯定,也不適合自我肯定,你只需做好工作就可以了。如果你工作要謙虛才能做好,就謙虛吧,如果需要播音樂才做好,就播音樂吧。

你愈不需要別人的甚麽讚美和肯定,我覺得你反而更自由,更沒有壓力。


當你覺得自己要不爭不搶,平淡如水。

會刻意屏蔽了周圍朋友的冷嘲熱諷,而對付這種交流的最好方法就是,先貶低自己……

無非是降低自己被別人攻擊和犯錯的可能性。事先聲明自己的不足,為以後自己的表現不好做開脫。

是我們本身的自我保護本能,但是這又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當你不斷的聲明自己的弱小的時候,別人反而會厭惡你的。

貶低自己在別人面前展示一個弱小、卑微的自己來請求別人"我是一個人畜無害的人,請不要攻擊我"。

但事實上你不這樣做別人也不會攻擊你,你形成這種習慣是因為曾經自卑導致的,潛移默化地成了一種下意識的行為習慣。

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別人怎麼會看得起你呢?

以後和他人交往時,記得保持正常的狀態就好了。無須用貶低自己來獲得所謂的『舒適感』。

那種你自以為的『謙虛』也並不會真的讓你們的交往有多舒適。反之,不卑不亢卻是與人交際的黃金法則。


微信公眾號:關注「聖安米悅心理」(shenganmiyuexlzx)

每天一點心理學,歡迎關注,讓我們一起進步

更多有趣歡迎閱讀:

聖安米悅心理?

www.zhihu.com圖標

自尊心過低,是病態,需要調整……


你好,從描述看,這似乎更像是保護自己的方式,在意別人的評價,但自我評價又很低,挺矛盾的。這有點像是「詛咒」自己,為了迴避不願面對的,選擇了暫時有利於自己的。


樓主:你在害怕,怕失敗,怕失敗後別人瞧不起你,這源自於你內心的不安全感。當其有影響你生活和工作徵兆的時候,就可以被視為一種心理疾病了。

謙虛是好的,但過分謙虛卻是很有問題的。因為害怕,所以才會提前給自己找退路,通過不斷地暗示自己,可以失敗後的失落感和自卑感降到最低:我本來就很差,做錯很正常。 但相應的,這是在逃避責任,你同時也砍斷了自己成長的路。

如果解決?

1,警惕那些在你失敗後貶低你的人。這類人高高在上,提不出建設性意見,只會嘲諷你,打擊你的自信心,目的是維持他們的「高位」。可我們必須要知道,所有人都會經歷失敗,因此一定要學會分辨這類人,他們一般會以對你好為借口,對你橫加指責。

2,小步前進,建立自信。從做好一件小事開始逐步培養自信,每天做一點,每天提升一點,一步一步打牢自己的自信根基。記住,千萬不要急於求成,只有基礎打的牢,你的成就高樓才能直通藍天。


習慣性貶低自己,是不好的,因為總是暗示自己很差勁,最後真會變成這樣子的。

要學習客觀公正的評價自己,才能讓自己走正確的道路。


我感覺上面有位心理學諮詢師說的有點對,大概你有位很嚴厲的父親或者母親,他們對你的教育就是只有批評,很少表揚,還自認為這樣是為了防止你驕傲。平時也很少深入與你交流,大多時候是家長制的作風。這樣的環境塑造的孩子膽小、敏感、自卑。從小你就會覺得自己好像比別人差勁,哪怕做好了,也是小心翼翼的期待別人的反映。

這其實不是你的錯,也不是病態除非這種狀態影響到你正常生活,我自己就是這樣的家庭長大的,所以我很能理解這種感受,說些切實可行的改變方法。

1、改變認知。多去看看心理學方面的書,在書中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知道那是自己認知的問題,不是能力問題,從而去改變認知,改變你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讓自己樂觀的看待問題。比方你不敢去嘗試某些事情,其實是害怕失敗後別人笑話,其實這個世界每個人每天都可能經歷失敗,大的小的,你覺得誰會那麼在意別人的事情呢?所以自己偶爾有點小失敗,根本就是忽略不計的事情。而且每次經歷後寬容的去看待自己,慢慢就會改善你在認知方面的缺陷。

2、找到你擅長的事情。可以從興趣出發,把自己的興趣深度挖掘,並持之以恆的堅持做,你會發現在這件事情上你會比別人更有見解,當然這個事情最好是能幫助到你工作或者生活的。比方喜歡閱讀和寫作,那就多去看和寫,慢慢的你會發現自己思想會越來越深刻,表達能力也越來越好,與人溝通總能直達要點。

3、去喜歡你自己。當我們一直想要討好別人,其實是因為我們不夠喜歡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其實當你按照前面二點在改善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原來可以做的那麼好,那麼有潛力,一點也不必別人差。那麼為什麼要嫌棄自己呢,你討好的人可能還未必有你這麼好。要客觀的看待自己和別人,遇上優秀的人,承認別人的好,並向其學習,為提升自己所用。

4、堅持運動和閱讀(言情小說不算),運動可以幫你緩解精神壓力,提高身體各方面的耐受力。從而更樂觀更堅強。閱讀可以幫助你滋養心靈,讓你成為有趣、博學的人。當你知道的越多,你害怕的就越少(這個害怕更多的是指怯場),你總能接得住別人聊的話題,哪怕不說話的場合,你也能聽懂偶爾生僻的話題,因為很多東西到了一定的高度是相通的。

總之道理其實很簡單,但要想把道理為你所用,是需要一定的能力的,希望這些對你有所幫助,也祝你有所改變。成為自己喜歡的人!


由於每個人所受教育,成長環境的不相同導致每個人從小養成的個人性格亦是千差萬別各不相同。

因為性格不同所以導致自己的外在表現亦不相同。有的人自信十足,所以意氣風髮指點江山揮斥方遒永遠是人群中的焦點,引起萬眾矚目。有的人謙虛溫和,讓人感覺如沐春風,在與人交往中能夠與人和睦相鄰團結鄉里,讓人覺得觸之即溫望之儼然能夠不怒自威獲得別人的尊重。有的人天生自卑對自己不夠自信,總是習慣性的貶低自己,於是在待人接物中總處於弱勢地位。總會引起別人異樣的眼光於看法,在不知不覺中加深自己的壓力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更加不利於自己的進步與發展。

要想改變這種情況只能不斷的進行自我鼓勵,走出自卑心理樹立自信的生活方式。因為心為身體的主宰只有改變自己的心靈狀態才能去除自我貶低的不良習慣,走出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


為什麼要想那麼多呢?

我也是習慣性貶低自己

但是我也沒覺得因為這一點兒

我就病態啊

我怕別人說我丑,於是我先自己說自己丑。我怕別人說我窮,於是我先自己說自己窮。我怕別人欺騙傷害我,於是我先試探別人保護自己。其實我不是自黑成癮看不起自己,只不過有些話從自己嘴裡說出來,不會像從別人嘴裡說出來那麼尷尬難堪。

最後一句話是卑從骨里生,萬般不如人!

但我覺得這不像是自卑,反正我有時候也是這樣,我就覺得這是貶低自己而不讓自己成為別人的笑柄,讓自己不至於那麼尷尬。

但我沒覺得自己病態,我覺得自己非常正常!吼吼吼吼,自嘲總比他人嘲好的多吧!


題主敘述的內容,都在正常人的想法/認知範圍內,所以不要將自己貼上「病態」的標籤,對自己的精神健康會有負面影響。

人的「認知」分成「對外的」和「對內的」。題主對外部世界的操作,用的是一種「期待管理」的技巧:透過合理化/降低其他人對自己的「期待(Expectation)」,去提升他們對自己成果的「滿意度(Satisfaction)」——這是市場學(Marketing)中「滿意度理論(Satisfaction Theory)」的應用,並沒有什麼問題。

題主有問題的是將這種「對外的」應用,用到自己「對內的」自我認知上,導致自己的自我質疑/自卑/不自信。「缺乏自信」會讓人覺得自己不能進步/無法改變,從而抑制自己能力的發展和提升,最後影響實際取得的表現,變成一個愈來愈不快樂的人——任何時候,都應該避免自己處於這樣的心理狀態。

建議題主學習區分「對外的應對外部世界的技巧」和「對內的自我認知」,學會調適,取得兩者的平衡。


你好,通過你的描述,我了解到你習慣性自我貶低是在害怕關係,對於在關係中,如果你令對方失望了,你是非常恐懼或者迴避的,你做的這些謙虛行為似乎也是在迴避內心恐懼的情景。如果不做一些調整,很明顯會影響你的個人發展。以前或許謙虛有過用,但這個防禦機制目前對你來說並不適用了,還會影響到你的自信。一個長程的心理諮詢可以幫助你改善內在關係模式,獲得更舒適健康的內在關係,從而有助於改善你外在的人際關係以及和獲得成就的關係。


不對!世界就是一坨屎!!


負能量爆表。不能繼續這樣了。這樣越來越混的差。看不起自己的人也很難真正看得起他人。


謝邀。

先回答:

1.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了嗎?

2.自己覺得難受嗎?

3.非常想改變嗎?

如果上面回答是「是」,請找專業心理機構,進行一對一個體諮詢。在排除其他問題的前提下,解決一下可能存在的「低自尊」的問題。

祝好。


這是常態。

寬泛點來說,幾乎所有人都會有這樣的心態,不必過分擔憂。

其實沒有誰是全能的,看上去很厲害的上級,可能也跟你一樣,接到一個新項目戰戰兢兢,擔心自己做不好,但這點他並不會表達出來,因為他知道只有自己自信了,其他人才能有信心。

所以不必擔心,我們都一樣,下次可以試試貶低自己的同時,也給自己一些信心,相信你會做得更好。


習慣性貶低自己,這是屬於自卑的範疇。自卑是一種正常的心裡狀態,並不能說是病態。

主要還是得自己恢復自信,大膽邁步,向前進!這才是真正改善自卑的辦法


不給自己貼標籤,對自己的優缺點有一個了解,恰如其分的評價自己。

完美主義源自於「自我」內在挖掘「自信」的能力不足,抑或當「超我」發現「自我」價值感不足時而產生的一種理想式的代償主義。那麼當下最需要做的就是學會在完美主義這股「心癮」浮現時,立即用無條件的「愛」來寬恕自己。

我認為,唯有本心本性中的那份「愛」「臣服」「涵容」的力量才是自己的「上帝」或「真主」。在生命中的某個階段,能夠寬恕自己內在那幾根「軟肋」 的人,才有資格獲得「自信人生兩百年」的入場券。

工作室網站首頁截選了一些早期與微信網友互動時的小音頻,傳播一些調心基礎知識點可參考,未來會增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