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一,學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我迷茫了,我個人是喜歡機械,但是絕對不想進工廠(流水線或枯燥乏味的工作)做事。所以,我在考慮轉專業的事,不想把路越走越窄,也不想大學4年白學。想過去學英語,因為我覺得英語習得是很好的,不過英語基礎不太好。希望能得到一些建議。


機械專業完全可以不去工廠,我只在實習期去過工廠待了幾個月。

做產品研發工作,工作之後基本都是辦公室,實驗室。最多去流水線上拿點零件,或者偶爾看看新機器在產線上的裝配情況。

英語很重要。特別是對於產品研發。很多研發工作需要參考各種國外資料文獻,或者國際標準等等,你得能讀得懂。很多研發工作會和國外有交流,你得能會基本的溝通。同時如果產品要買出國,你需要自己撰寫很多英語技術文件。

英語基礎不好沒關係。我剛畢業時英語也不好。我第一次寫英文郵件的時候,短短的幾句話扣了半個小時才寫出來。但隨著工作中用的多了,再加上自己平時的練習,英語可以進步很快。


遠離沒錢景的機加工。只要和機加工工藝沾邊的工作,就擺脫不了車間,尤其是車間生產工藝技術員。。。好多機加工廠用的上世紀的ca6140,x6132,比你的專業課老師都年邁。小心某些無良企業以招工程師為幌子招聘本科生去操機,干那些中專生就能幹的活,到頭來還不如數控工人賺得多。我親戚朋友們,能去干葯代等銷售崗都不去車間,銷售幹得好一個月2w(表姐在北京),機械廠搞工藝的,很少能到這個數。車間生產環境惡劣,不然那些有工廠經驗的老工程師為神馬要來大學教書?

能轉儘早轉,最好徹底拋棄機加工,我就是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當時以為是個機器人專業,又設計又製造還自動化,結果就是個機加工專業,設計都是面向機加工的夾具,整天就是機加工工藝,金屬切削原理及刀具,每學期末畫圖,手繪1189*841的a0大圖是什麼體驗?至少要搞機電一體化設備,隨便轉哪行都不要待在機加工行業。

看看觸目驚心的機加工車間事故錄像,車床之類的設備危險性很大,想像一下30000rpm的高速銑床主軸壞掉,銑刀飛出來是什麼狀態?看看老式滾齒機和毛胚摩擦的把冷卻油都搞得冒白煙,車間都是那種味道。

為神馬要去車間?幹什麼不好?那幾千塊錢,還真不多,關鍵是成長空間也不大啊,車間里都是靠加班和工時堆起來的工資,程序猿的996真的是福報了,很多車間有夜班,有的還是3班倒。讀個本科,就是為了和當初不好好學習的傢伙們一樣?他們都知道能去搞銷售,賣保險,賣房都不能去車間。

讀研也差不多,老師的項目如果是做設備的,綠油油的底漆覆蓋的實驗室,像極了工廠的車間,調試設備的研究生像極了裝配工人。某些導師會把研究生培養成畫圖員(這還好,不用去車間,在辦公室點滑鼠畫CAD畫SolidWorks圖),電氣員(也不錯,調試plc程序)。萬一跟的導師研究方向是機加工工藝,嗯,那還不如本科就轉行業。工廠不管是本科還是研究生,和工藝沾邊的,都得下車間。

從不認為操作機床也能叫工程師。某些無良公司招不到人,故意把各種xx員都稱作xx工程師,自己要清楚,操機的就是技工,搞工藝的只是熟練的有經驗的高級技工,技工就是技工,工人就是工人,畫圖員就是畫圖員。不是什麼人都能叫工程師的。

學機械,比如搞有限元模擬運算,比如搞動力學和運動學的控制,比如搞增材製造,比如搞機器視覺,機器學習,這些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但是,這些含金量更高的(更發財),雖然是在機械學院開設的,還是機械嗎?不管是不是,這些遠離車間的,才是機械的王道。


題主才大一,還有很多時間可以拓展自己的興趣,尋找未來的職業方向。我學的也是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不過已經做機械和軟體交叉領域的工作了,平時主要用C++。編程這些主要就是去Google查資料自學,比較好的英文網站如GeeksForGeek,StackOverflow等。題主也談到了英語,先進的資料和技術有很多都是英文的,單純靠翻譯軟體是遠遠不行的,翻譯的對不對你壓根不清楚。英文聽說能力如果不強不必太在意,把閱讀能力培養起來足以大放異彩。很多經典的英文書籍Google上都可以免費下載,英文資料能讀懂就打開了另一扇獲取知識的窗戶!

機械這個專業大一或大二一般會開設C語言和單片機課程,現在開源硬體很成熟,像Ardunio和樹莓派等。用智能硬體學編程比只用IDE好處就在,用硬體可以做機器人什麼的,可以看到程序能控制東西了,比較容易激發興趣。Arduino在中小學編程教育中已經有很多公司在做了,裡面有很多相關的講師職位,和普通的工程師和教師有很大不同的是該崗位接觸的大多是中小學生,要把這些高級的語言和機器人相關的知識教會他們還是很有挑戰性的。編程教育講師待遇也是很好的,比一般的結構設計要好一點。再說教育行業不受經濟周期的影響,不管經濟怎樣下行,教育都是會持續投入。

每個行業都是動態發展的,自己的職業生涯何嘗不是呢。機械已經出現很多新興的方向,並不僅僅傳統的那些機械設計、機加工,比較熱門的深度學習已經在故障診斷中有研究和應用,物聯網、雲計算、邊緣計算、數字孿生這些不僅僅是個虛幻的概念,都會逐步在傳統行業中落地重塑傳統工業。對於新興的交叉領域,機械專業和計算機專業是合作關係,因為大多都只懂本專業知識,這時如果你的跨學科能力比較ok,那麼脫穎而出的當然就是你了。

本科期間可以參加一些數學建模比賽、高數競賽,機械和自動化專業合作可以參加機器人比賽,自己設計加工裝配機器人。大學期間考試一般難度不太大,認真聽課做一下課後習題,期末考試70分以上沒問題。所以有大量的課餘時間可以去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職業發展都是動態的,一時半會兒也琢磨不明白,有的工作十年也未必搞清楚。大多停留在想的階段,唯一擺脫迷茫的方法就是大致思考清楚就開始著手去做,去實踐。比如學一下數控機床,可以去加工一些自己設計的小東西。買個筆記本多練習C語言,可以考個計算機二級。參加各種學科競賽,科創比賽,如果以後有考研的打算,也不至於手忙腳亂沒有信心。即時這些興趣也沒有,那就專心學習拿國獎也行啊,不荒廢這段時光,當回首大學生活時也能侃侃而談自己曾經的奮鬥史。

總之,大學不同於高中的選拔性考試,考試變簡單了,沒有人監督和督促了,突然之間變得迷茫了這些都很正常。這時候需要自己學會規劃自己的未來,自己培養自己,大學給了一個平台,具體你能跳到哪裡,跳的多高,飛得多遠都完全由你而定!讀大學最先要改變的就是思維方式,不是想不通就固步自封,而是成長型思維,不懂、迷茫各種負面情緒來的時候就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去探索!探索越多,未來的可能性越多,要抱著未來有做選擇題的能力,而不是被迫填空!你現在所探索的就是在增加你未來做抉擇時候參考的選項!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當初報考時如果不喜歡進廠,為何要報考?

先不說對工廠的誤解,理論上學機械分兩類工作方向。

1.製造技術各職位,多數在工廠的寫字樓。偶爾也要去車間處理問題。

2.研發,多數在大的部門,可能是大城市寫字樓,也可能在工廠里的辦公樓。細分設計,驗證,項目管理等。

以上都不喜歡盡量考研換。

但是不建議新人繼續報考這個專業,薪資待遇不高,工作環境一般,創業起點高。

當然,只要不是大專,不至於下車間做工人。

而技術崗下車間也是處理技術,質量問題,並不是做流水線工人。大家不要誤解下車間。。。

我們該關注這個專業有哪些職位,實際就業形勢。

關於高考志願選擇,可以理性結合分數選擇。


考完研秋招拿到南京某大廠offer,15k*14,在機械專業本科應屆生中還算不錯,強答一波:

我是985本科畢業機械狗,大一的時候跟你一樣產生過對本專業的迷茫,其實總結起來機械專業甚至製造業都有以下的共同特徵:下限低,上限高,基數大,就業率高。

所以,在這個人數眾多的行業里,你想混的好,你想不進工廠,關鍵不是看你的專業怎麼樣,而是看你的個人發展如何了。

1.很現實的對比:985211普遍而言就是比雙非的工作機會多,可選工作條件也比雙非好很多;你是否在大學拿過和本專業相關的獎項也會影響到你就業的情況;你是否在大學期間多領域發展也會納入到你最後找工作的時候的考量,這裡就不過多一一贅述。

2.專業只是工具。這是我做導助的時候跟我帶的大一大二經常說的。除了專業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這才是重中之重。學習能力強了才有更多的選擇,你才會有抱著本專業轉而去從事其它行業的機會。這樣你也可以規避掉進入工廠車間和低收入。

3.談談現狀,我很多前輩或者同學都從事著跟機械相關的工作,做純機械的幾乎沒有。可能這也是個普遍現象,但這恰恰也說明了機械這個專業的包容性。而且,就算其它行業動蕩的再厲害,製造業也會一直穩如老狗的。哪怕跨領域就業失敗,你還可以重回製造業,也不會沒飯吃。這也是機械這個專業提供給你的。所以,不要迷茫不要絕望,你才大一,機會還有很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