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不管是智力,力量,敏捷,視力,嗅覺,貓科都比犬科高出不少。

那麼,為什麼貓科沒有把犬科淘汰掉?


(回答略長,慎入)

看了一圈,很多人試圖去證明犬科動物捕獵能力比貓科動物更強,拿出諸如捕獵成功率等等論據。但這些其實都是在偷換概念,因為捕獵成功率和誰適應性更強不是一對一等價的,你群居捕獵成功率高,但是獵物需要分配給整個群體。我單獨捕獵成功率低,但是我成功一次的回報比你群體捕獵的回報高的多。這就是「天天都開張,開張吃一天」和「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區別,你可以用成功率作為標準,我也可以用回報率作為標準,這樣比較出來的結果沒有任何意義。

而且,這些人還選擇性的忽視了單次捕獵的成本。做個直觀的對比,一群灰狼花費數個小時甚至數十個小時追殺一頭野牛,和一隻獵豹花費幾十秒伏擊追逐一隻瞪羚。灰狼單次的成功率當然比獵豹單次的成功率更高,但是灰狼在單次行動中花費的能量相對於它們儲備能量的比例必然大於獵豹。你們不要覺得獵豹速度快,狼速度慢,獵豹就更費體力。實際上灰狼總的的能量消耗遠大於獵豹,原因很簡單,兩者其實都是接近全速的奔跑,而灰狼持續的時間遠超過獵豹。獵豹速度比灰狼快,因為它的身體結構本身就使它速度大於灰狼。獵豹之所以跑不久,不是單純的因為體力不足,更直接的原因是超高速使得它體溫急劇上升,必須停下來散熱。灰狼相比獵豹,雖然速度相對慢,但它在追逐中也會盡全力奔跑,這個結論也很簡單,因為更快的追上獵物撕咬對獵物的消耗,遠比單純的追逐效率更高,它之所以可以持續長時間的跑,一是因為本身絕對速度不夠快,二是因為散熱效率更高一些,這和身體結構以及生存環境都有關係。馬拉松運動員跑一場馬拉松消耗的能量遠大於一百米短跑運動員跑一百米消耗的能量。跑馬拉松當然不可能全速奔跑,但是當持續的時間和總的距離遠遠超過後者的情況下,速度的影響反而變得極其微小。

犬科動物集群狩獵,花費很長時間追蹤獵殺一個目標,雖然成功率更高,但是單次行動花費的時間和體力也比貓科動物單次伏擊更多。更高的成功率意味著更高的成本,同時也意味著失敗後更嚴重的後果。更準確的描述是犬科動物依靠提高每次狩獵的成本,來提高單次狩獵的成功率。而貓科動物選擇降低單次狩獵的成本,以此增加狩獵的次數,來提高總體的成功率,這兩種方式不過是此消彼長各有優劣,是分不出高低的。

我們得認清什麼情況下一個物種才會被另一個物種淘汰。

首先,那些適應不了環境變化而滅絕的動物,都是自我淘汰。比如巨型短面熊和南美細齒巨熊,它們已經強大到沒有別的物種能挑戰它們,它們的滅絕純粹是因為自身適應不了環境變化,與其他物種無關。而且,這一類的滅絕生物,很多都是頂級掠食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多洛法則,動物已經退化消失的器官,無法再進化回來,這不是一個百分百正確的理論,但這是一個普遍規律。進化程度越是極端的生物,越難以在環境變遷中迅速的做出調整,獵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的全身結構幾乎都在為高速服務,一旦環境劇烈變化,當捕獵不再依賴高速,它就很難調整,因為需要改變的結構太多,而短時間進化能達到的程度是有限的。

(巨型短面熊)

(南美細齒巨熊)

(兩者在各自生態域內,完全沒有能與之匹敵的掠食動物,但最終還是滅絕了)

其次,那些沒有過度競爭的物種,無論實力差距如何,都很難淘汰掉對方。比如美洲獅和美洲豹,美洲豹平均下來比美洲獅大15%左右,分別是第三和第四大的貓科動物。在北美洲,大部分地區沒有美洲豹的分布,美洲獅就是最頂級的掠食動物。而在南美洲,因為美洲豹的存在,美洲獅就成了次一級的掠食者,它們會主動選擇較小的獵物,避免和美洲豹正面衝突。這種情況下,兩個物種都相安無事。

真正會出現一個物種淘汰掉另一個物種的情況,所必備的條件便是雙方獵物種類大面積重疊、雙方實力差距懸殊(這個實力有包括打鬥能力、繁殖能力、掠食能力等諸多方面)、獵物數量不夠充裕,以上條件缺一不可。比如非洲大陸,獅子、鬣狗、獵豹、花豹獵食物種類大範圍重疊,而且實力差距懸殊,但還是能相安無事,因為首先每個物種的捕獵傾向有很大區別,獅子這種大型掠食者喜歡捕食非洲水牛、斑馬這些相對更大、移動更慢的獵物,而獵豹傾向於瞪羚角馬這些體型較小、移動更快的獵物,加上獵物的數量相對獵食者是充足的,因此還沒有出現過度競爭。

犬科之所以沒有被貓科淘汰,因為兩者大多數情況下根本就沒有競爭條件。除了在北美洲,北美灰狼和美洲獅競爭比較激烈,因為北美灰狼是最大的犬科動物,體型和美洲獅相當,而且北美灰狼是群居動物,美洲獅是獨居動物,雙方實力很接近。美洲獅平均來看比灰狼大一些,而且貓科動物單兵武器往往比犬科犀利,貓科比犬科多兩對爪子,而且四肢更發達,所以美洲獅有能力殺死落單的狼,而狼群又會抓機會殺死美洲獅。另一方面,狼群因為種群密度,需要捕獵更大的獵物,在北美洲,幾乎只有狼群有能力獵殺巨大的美洲野牛。而美洲獅作為獨行俠更喜歡捕獵體型適中的獵物,小到臭鼬野兔,大到馬鹿和野山羊。兩者的獵食區間,既有重疊也有區別,除非人為干涉,否則基本處於均勢,所以依然沒有出現過度競爭的情況。

(北美灰狼極限可以長到90kg,和斑鬣狗一個級別的掠食動物,美洲獅極限可以長到120kg+,平均體重大於花豹,是第四大貓科動物,兩者遠比很多人想像中的大的多)

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的體型分布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特點,那就是貓科動物體型的斷層區間,恰好被絕大多數犬科動物填補了。貓科38個種,體重從1.5千克的黑足貓、銹斑豹貓到300kg+的西伯利亞虎差距懸殊,犬科36個種,從1.5kg的耳廓狐到70kg的北美灰狼不等。其中,花豹、美洲獅、美洲豹、獅子、老虎佔據了70到300kg這個巨大的區間,而貓科又有很多10kg左右的小型貓科動物,30kg到70kg這一段區間,僅有60kg左右的獵豹、雪豹和30kg左右猞猁、雲豹。反觀犬科動物,很多相對大型的物種比如各種比較標準的狼,都集中分布在30到60kg這個區間,剩下的10到30千克的物種比如亞洲紅豺、胡狼和獰貓、藪貓這些中小型貓科動物一樣都是中層掠食動物,更小的幾千克的各種狐狸和豹貓、沙丘貓這些小型貓科動物佔據底層掠食動物的生態位,競爭並不激烈。這是長期演化出的結果。

因此除了在北美,美洲獅和北美灰狼剛正面之外,在其他地區,往往是比北美灰狼小的多的犬科動物,卻要面對甚至比美洲獅還要大的貓科動物。比如20kg左右的亞洲紅豺面對的是80kg左右的印度花豹和240kg左右的孟加拉虎。這種情況下,雙方根本不存在競爭條件。小型犬科沒有能力去捕獵麋鹿、野牛等巨大食草動物的成年個體,它們只能對幼崽下手,同時撿別人吃剩下的。它們主動捕食更多的是中小型嚙齒動物,而這些小獵物也滿足不了大型貓科動物的需求,雙方的獵物都沒有明顯的重疊,自然不存在競爭。長期以來,受地攤文學影響,在一部分人群中流傳著諸如虎怕豺群這樣的理論,實際上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絕大部分野生動物,只是為了個體的生存與繁衍。即使有部分智商發展水平足夠高的群居動物,例如虎鯨、北美灰狼、非洲獅、非洲象、大猩猩、黑猩猩這些動物,它們在一定程度上會去照顧生病、受傷、老年的同類,但這也僅僅到「家族」的層面,還遠遠談不上「種群」。儘管也會有掠食動物會去殺死別的掠食動物的幼崽來避免競爭,但是並不是一個經常發生的大概率事件。因為對於處於優勢地位的物種,沒有必要這麼做,而對於劣勢物種,這樣做往往需要冒著性命危險,即使成功了,也並不會為自己的生存帶來多少直接的收益。儘管有這樣的本能行為,它們的意識也不會上升到種族滅絕這個概念上。

大家都是各過各的,不是我強一點,就天天吃飽了沒事幹去找別人麻煩。現在網路上面盛行的斗獸,往往以死斗作為標準,然而事實是很多動物尤其是獨居動物,在非獵食的情況之下,都會盡最大可能避免和其他動物發生衝突。野生動物沒有抗生素,沒有醫院……對人類而言,哪怕是骨折,去打個石膏,養幾個月就好了。對於草食動物,一道爪痕都有相當大的可能造成感染,引發敗血症,然後在下一次族群被捕食時,作為劣勢個體被食肉動物選中,然後被淘汰。這也是為什麼明明很多食草動物長的比食肉動物大,數量比食肉動物多,可一旦遭遇食肉動物都只會逃命的原因。只要你不受傷不生病保持健康,食肉動物不會放著老弱病殘不抓,跑來針對你。而一旦你強出頭,哪怕救助了同類,自己也活下來了,只要你受了傷,下一次被選中的概率就會飆升,然後繼續受傷,陷入一個死循環,總有一次,你運氣沒那麼好。對於肉食動物,受傷就意味著運動能力下降,導致捕獵能力下降,要麼餓死,要麼在領地爭奪中被同類殺死。所以對於動物而言,不必要的衝突能躲則躲,這不是人類打拳擊比賽,贏了沒人為你歡呼,沒人給你獎勵,只會有步步逼近的危險。

優勝劣汰是一個我們總結出的自然演化規律,而不是生物的行動準則。這句話簡單的說就是:一個物種在競爭中滅絕,歸根結底是因為自身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不足,或者是某些方面的缺陷,而不是因為別的物種刻意去針對。比如熊貓,其瀕危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消化系統太過脆弱,食物結構太過單一,繁殖能力低下,幼崽成活率低。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別人能力強一點,就可以多分一杯羹,你弱一點就只能少拿一點。馬太效應下的競爭,強者越強,弱者越弱,不需要別人刻意去針對你、掠奪你,你自己就會在一個不斷削弱的趨勢下走向滅絕。

還有人拿出幾張地圖,說狐狸、狼、野犬各大洲都有,獅子、老虎分布卻很局限,以此來證明犬科動物適應能力比貓科動物更好,這其實也是在偷換概念。狼、狐狸也分很多種,每個大洲的狼和狐狸、豺、野犬也不相同,只是很多人眼中狼、狐狸、野犬都是一個物種,要這樣來看,所有的貓科豹亞科的動物都可以叫「豹子」。

即使是拋開種類範圍差距,比較兩個獨立種的全球分布情況,所得的結果也是不準確的。其一,很多代表性的大貓在各自生態環境內都是比犬科動物生態位更高的掠食動物。能量傳遞隨生態位升高而逐漸流失,生態位越高種群數量越少,在遭受重度的生態破壞之後更難恢復。像我國南方大部分野外環境,因為生物多樣性大幅縮減,以及中大型食草動物數量的減少,基本是供養不起虎豹這些大型貓科動物,只能供養一些小型掠食動物,但是你能說生態位高是一種貶低嗎?其二,人類對於貓科動物的生態干涉遠比犬科動物大的多。從古至今,人類的審美都更加偏向於貓科動物,原因很簡單,貓科動物的力量上限更大、外形更加華麗,以此造成了貓科動物具有更大的經濟價值和審美價值。而且大型貓科動物對人類的生存造成了很嚴重的威脅,保守估計過去三百年間,大概有三十萬人喪生虎口,比熊、鯊魚、狼、鬣狗造成的死亡人數的總和還要多數十倍。而反觀犬科動物,對人類的威脅相對較小。儘管大規模的狼群相當程度上威脅到了人類的牲畜,導致人類歷史上出現過不少次打狼運動。但凡是打狼運動興起,大型貓科動物總是跟著犬科動物一起遭殃,因為兩者對於人類的狩獵目的而言,沒有區分度。而人類對於大型貓科動物的獵取往往都是因為圖謀它們的皮毛骨骼,或者是斗獸之類的特殊原因,這些目的對於犬科動物有極高的區分度,因此在這些方面極少波及到犬科動物。很多貓科動物的滅絕都是由人類引起的。

貓科動物都是高度特化的產物,而犬科動物相對進化程度略低。這不存在褒貶,像鱷魚、鯊魚這些動物,上億年身體結構都沒有發生大的變化,照樣活的好好的。我們把進化看做一棵樹,每一次進化都可以看做一個分叉,貓科動物是更接近樹梢的物種,而犬科動物是更靠近樹榦的物種。從進化的角度來說,現生食肉目分為貓型亞目和犬型亞目,犬型亞目包含犬科、熊科、鼬科、臭鼬科、小熊貓科、浣熊科,近幾年新的分類法把原來的鰭腳目下的三個科海象科、海獅科、海豹科也劃分到了犬型亞目下,也就是說犬型亞目目前包含九個科。而貓型亞目僅包含貓科、獴科、靈貓科和鬣狗科(沒錯,鬣狗其實和貓科的親緣關係比犬科還近),而且除了貓科和靈貓科,獴科和鬣狗科外形其實更像「犬」一些……也就是說大部分的食肉目動物其實都更接近「犬」,而不是「貓」。而且在食肉目之前,已經滅絕的古食肉目(即肉齒目),甚至區別於肉齒目的踝節目,其身體結構都是更加像「犬」,其典型特徵就是狹長的吻部和偏鈍的「爪子」。所以肉食目、肉齒目甚至哺乳動物的起源形態就是偏像於「犬」的,貓形亞目是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進化而來的。我們把貓科動物的進化過程往前倒推,獅虎豹這些動物還沒有分化到現在這種程度的時候,它們的祖先也一定是一個像犬科動物一樣的「通用型物種」。最直接的化石證據,生存在200萬年前的虎的祖先古中華虎,就兼具現代老虎和美洲豹的骨骼特徵,體型也只有現代花豹那麼大。只是因為在不同環境中發生了適應性的分化,才在各個區域形成了現在的眾多老虎亞種。它們不是適應不了環境,反而是因為不斷的適應環境才進化成了現在的樣子。

(肉齒目,鬣齒獸科,偉鬣獸)

(踝節目,三尖中獸科,蒙古安德魯斯中獸)

其實推翻分布範圍與適應性掛鉤這個觀點再簡單不過,沒有任何生物知識的人都可以做到。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邏輯,假設兩個不同的物種A和B,一個適應沙漠C,一個適應雨林D,如果沙漠C的面積遠遠大於雨林D,那麼物種A的分布範圍自然而然的就遠遠大於物種B,但是你能說A適應能力就比B強嗎?一個物種分布範圍有多廣,主要取決於它能生存的環境面積有多大。

進化程度的差異,使得犬科動物在每個特指的生態環境內,可以用相對較小的進化成本達到同貓科動物近似的適應程度。其最明顯的體現就是,不同生態環境的貓科動物外形、體型差異非常明顯,而不同生態環境的犬科動物外形、體型差距卻相對較小。這也是為什麼在很多人眼中,犬科只有狼、狐狸、野狗、豺,而貓科看上去卻有獅子、老虎、花豹、美洲豹、美洲獅、雲豹、雪豹、獵豹以及各種貓,像萬花筒一樣豐富。因為他們覺得所有種類的狼,北美灰狼、郊狼、紐芬蘭白狼、墨西哥狼、蒙古狼、鬃狼、胡狼……都是狼,狐狸、野狗、豺同理。

但是,這並不是說犬科動物適應能力就比貓科動物強,具體的描述應該是:犬科動物選擇了一種更為通用的身體結構和對於個體而言容錯率更高的生活方式,達到了對不同環境最大的容錯率。而貓科動物選擇了最大的特化程度,使得其對每個特定的單獨生態環境的適應性達到最大值。具體的表現分微觀和宏觀來看,微觀到一個具體的物種,同一個生態環境內的犬科動物會具有比貓科動物更強的對環境變遷的適應性。但是宏觀到貓科和犬科整個大家族來看,在一次環境變遷中,很可能一種貓科動物滅絕了,一種犬科動物靠著更強的容錯率活了下來。但是大概率很快就會有一種新的高度特化的貓科動物進化出來,成為這個新的生態環境中的頂級掠食動物。

而且,從一些具體的表現來看這種差異更加明顯。犬科都有著近似的生存方式,除了個別特例比如北極狐會在冰原上蹲守伏擊嚙齒動物之外,幾乎所有的犬科動物都在陸地群居,靠嗅覺和耐力追蹤獵殺獵物。它們有著近似的行為模式,只是因為體型差異,大的犬科動物捕捉大的獵物,小的犬科動物捕捉小的獵物,沒有哪種犬科動物會上樹捕鳥或者下水捕魚。同理,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大部分人眼中的犬科動物就那麼幾種,因為它們之間真的很像,我拿一張30kg左右處於犬科體型過渡帶的犬科動物照片,很多人都分不清楚是狼還是野狗、豺、狐狸。不僅是外形像、行為像,就連體型差異,也沒有貓科動物那麼明顯。

北極狐

(貓狗表情包大戰?藏狐)

貓科動物分別對特定的單個生態環境進化出了更極端的適應性,獅子發展出了群居,諸如雲豹和虎貓等貓科動物脫離陸地向樹冠層發展,獰貓、短尾貓進化出了極端的跳躍能力捕捉鳥類,美洲豹、漁貓開始涉水捕獵,漁貓甚至進化出了「蹼」,這為它們開闢了更多的生存空間。邏輯其實很簡單,你越想更好的適應當前環境,就必須做出更多改變,這也會使得你在面臨環境變遷的時候更難調整。你越想在環境變遷的時候活下去,就不能讓自己變的太奇葩,這也會使得你在當前環境始終處於一個被更高生態位打壓的局面。說到這裡,很惋惜的告訴大家,獵豹很可能就是下一個滅絕的大型貓科動物。

(劍齒虎後裔,雲豹)

(貓狗表情包大戰?兔猻)

對於整個科來說,需要保證種群能夠更穩定的延續,這是犬科動物能力最大的體現。科下的物種遍布全球,適應各種環境,種群數量巨大,對於一個科而言,就是巨大的成功。而對於單獨的種和個體來說,能成為頂級掠食動物,獲得更高的生態位,生活質量大概率會比食物鏈中底層的物種更高。因為生態位越高的生物,普遍體型更大、壽命更長。而且不管生態位高低,種內競爭是無法避免的,可是一旦你成了頂級掠食動物,很多種間競爭就會變少甚至消除。我想能做一頭虎鯨,整片大洋我做主,一定比做一條整天擔驚受怕的小魚小蝦更舒服吧。你們能體會一隻家犬大的紅豺面對一頭和牛差不多大的孟加拉虎時的絕望嗎?你種群規模再大,你的同類也不會前赴後繼的來救你啊……

這是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的適應能力在不同方面的體現。我們不可能說,把一種貓科動物和一種犬科動物扔到一個和原生環境反差極大的新環境中,誰能活下來,誰就絕對更厲害,因為這只是能力的一個方面,能更大程度的適應原生環境,也是能力的一種體現。

概括起來說:宏觀來看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整體來看適應能力都很強,但是它們的適應能力是不同方向的。微觀到一個具體的物種,貓科動物往往可以比犬科動物長的更大,佔據更高的生態位,進化的更加極端,但是特指種類的貓科動物比特指的犬科動物更容易滅絕。而犬科動物很容易適應不同的環境,但是它們大概率是中層甚至底層掠食動物,很難爬上食物鏈的頂端。同一個生態環境內,很可能會出現「流水的大貓,鐵打的小狗」這種情況。

站在人的角度,就被畸形成了「忍辱負重的生存和轟轟烈烈的曇花一現,誰更值得推崇」這種爭論。一旦被加上了人類的主觀審美,所謂的爭論就沒有意義了,因為所謂的界門綱目科屬種以及種群等等生物學概念,是人為制定的,站在客觀現實的角度,都是應該以個體作為標準的。除了人類之外,其他物種的意識,還遠沒有上升到種族的概念層面,它們的行為方式還停留在以保證自己生存、將自己的基因延續下去為目的的層面。

貓科和犬科並不是硬幣相反的兩面,並不是非黑即白,它們各自有各自獨特的技能和擅長的領域,這是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不同的生存策略,並不存在優劣高低之分。我說這句話,並不是怕得罪貓科動物愛好者或者犬科動物愛好者而強行政治正確,而是從客觀來看,我們很大程度上,在用我們自己的審美標準評價動物的生存方式。

假如我僅僅只是一個貓科動物愛好者,對於貓科動物更符合人類審美這件事,可能說出來甚至會有一絲驕傲,但實際上這對於貓科動物而言,卻是一場災難。在動物保護方面,人性其實是一種很矛盾的東西。一種動物,只有人類喜歡它,才會去保護它,也正是因為人類喜歡它,才會有人去傷害它。

我之前一直反對網路上的斗獸言論。現在網上討論的最激烈的就是獅子老虎誰厲害,這個話題甚至牽扯到了東西方文化的比較。包括知乎上面,也有不少人用比如「自古老虎坐中堂,獅子看大門」、「燙頭的打不過紋身的」之類的梗表達自己的立場。就個人而言,以我對這兩個物種的了解,我其實也是更傾向於老虎,但我還是無法說老虎就真的能穩壓獅子一頭。因為獅子老虎是兩個群體,不是兩個個體,再強的種群裡面也會有弱小的個體,再弱的種群裡面也會有強大的個體,弱/強一點的老虎/獅子就不算老虎/獅子了嗎?這是一個永遠也無法得到確切證明的問題,因為你要麼只能從理論上去推測,要麼只能找兩個個體來比較,既然是個體,那就不具有代表性。這個爭論發展到現在,以至於我在B站看個動物視頻,下面都有人比較的。每次老虎或者獅子同美洲豹一起出現,評論區就一片祥和,只要獅虎碰到一起,就有兩個陣營的人打口水仗。這些人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喜歡老虎或者獅子,他們只是像玩卡牌遊戲一樣,在自然界中給自己找一個代表,這個代表越強,就越能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他們的本質其實和當然那些在羅馬斗獸場里看野生動物流血廝殺的看客沒有任何區別,只是因為現代法律和野生動物數量的急劇減少,使得他們只能在網路上口嗨而已。真正的動物保護者、自然愛好者,只希望它們在野外肆意馳騁,而不是在牢籠中死斗,供人取樂。

但是後來我發現斗獸是一個很不好界定的事情,因為總會有人會在網上發布一些違反客觀事實的信息。因為營銷號的泛濫,導致人們對動物產生了錯誤的認識。很多人覺得熊貓、大猩猩在野外是無敵的存在;很多人以為大王烏賊有能力殺死抹香鯨;很多人分不清小熊貓和浣熊、花豹和美洲豹、緬甸蟒和網紋蟒;很多人真的以為蜜獾真的百毒不侵,無所畏懼;很多人以為巨蟒隨隨便便七八米十幾米、大幾百公斤;很多人以為鬣狗是犬科動物,或者看書看一半說鬣狗是貓科動物;很多人真的以為熊科動物會像人類一樣掄巴掌……這裡面涉及到很多關於生物結構和動物行為學的複雜的知識,我也只是粗淺的了解一些。可是我發現很多人,明明啥都不了解,全憑自己的主觀臆測去幻想動物的行為模式,卻還試圖說服別人。所謂不知者無罪,但不知即應當保持沉默,去了解去學習,而不是繼續誤導他人。

前段時間有人在B站跟我爭論大白鯊和虎鯨單挑誰更厲害,對方列舉出了一大堆完全偽造出來的數據企圖證明大白鯊完虐虎鯨,然而現實中大白鯊幾乎是被虎鯨單方面壓制。這本身是一個很沒有營養甚至有點幼稚的話題,但我最終還是參與了進去。因為如果我不去反駁,就會有後來人被他列舉的數據誤導,對這兩種生物產生違背事實的認知。可是我一旦參與進這個斗獸的話題,後面看到評論的人中,喜歡鯊魚的人就會覺得我在貶低大白鯊這個物種,喜歡虎鯨的人會覺得大白鯊是一個很失敗的物種,這也違背了我的初衷。我希望借這個話題能夠讓看到這篇回答的人了解到,打鬥一定會有勝負,但是勝負並不是它們存在的意義,狼打不過獅虎,不會抬高獅虎,也並不妨礙狼的偉大。我們可以去討論兩個物種的強弱,因為強弱是客觀存在的差異,但是不應該以此作為評判它們的標準。

生命是平等的,儘管我們也會吃其他的動物,但那是因為我們也無法完全脫離自然的範疇,我們也是眾生之一。只要是活生生存在的生命,自然會有偏差 ,我們把貓狗當做愛寵,把雞鴨魚豬當做食物,把蒼蠅蚊子當做害蟲……這都不是偏見,而是因為萬物皆是如此,總會有熱愛的、依賴的、討厭的,這叫自然關係,而不是偏見。尊重自然的發展與憐憫之心並不矛盾,我們看到鬣狗活吃角馬,生出惻隱之心,同情角馬的不幸,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這不叫雙標,同情弱者是人性,但我們不去干涉、批判鬣狗就是對生命的尊重。長期以來,國內對吃狗肉這件事爭論不休,我能理解某些愛狗人士對狗的特殊情感。這其實也不能算偏見,人都有喜好,一個人不可能同樣的喜歡所有事物,這就和愛情親情是一樣的,你不可能同時愛上包括陌生人在內的所有人,這都不叫偏見,而是因為喜愛、憎恨本就是特指的情感。根本的問題在於,以個人的喜好綁架他人,妨礙別人正常的生命活動、損害別人的合法利益是違法且不道德的,這是一個關於權力的問題,而不是關於偏見的問題。

最近我在看B站出的紀錄片《未至之境》,第二集記錄藏狐一家在中國草原的艱難求生,雌藏狐出去捕獵被藏狼所殺,留下雄藏狐靠著一己之力餵養四隻幼崽。在捕捉鼠兔的過程中雄藏狐的體力不斷消耗,成功率越來越低,最小的兩隻幼崽因為缺乏食物瀕臨死亡,它自己也越來越消瘦。而在這時雪上加霜的事又到來了,牧民趕著羊群來到了這片草原,羊群又不停的干擾雄藏狐的捕獵,驅趕它使它暴露位置,情況越來越糟。當幾乎已經看不到希望的時候,轉機出現了,沒過多久羊群接受了雄藏狐,雄藏狐藉助羊群的背景和聲音掩護,輕鬆的捕捉到大量鼠兔,甚至還儲存了過冬的食物,奇蹟般地讓四隻幼崽安全度過了冬季……這些是發生在自然界中再平常不過的事,我一個一米八幾的漢子卻看得熱淚盈眶。生命不因捕食與被捕食、強與弱而有優劣善惡之分,它的偉大精彩之處在於包括你我在內的每個生命都在努力生活!https://b23.tv/ep292712

答主並非生物專業出身,僅僅是一個動物尤其是古生物愛好者,所從事的行業與生物沾邊。這篇回答是我隨手寫的,本來覺得幾百字就能講完的事,後面寫嗨了又扯到了其它一些方面,算是跑了個題還夾帶了一些私貨,愣是洋洋洒洒寫了快一萬字。很多地方為了讓大家更容易的看懂,用了很多比喻或者假設,排版分段也很隨意、散亂,不算科學嚴謹,大家也不必用看文獻論文的眼光去閱讀。如果能引發諸位一丁點關於自然的思考,那便是我莫大的榮幸。當然,如果有紕漏或者錯誤的地方,歡迎評論區指正,歡迎友好討論。有什麼疑問也可以提出來,我在評論區盡我所能的回答。


貓科和犬科各方面的特徵,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對比:

生理特徵

嗅覺

貓科的嗅覺並不如犬科,但卻是人類嗅覺的六倍。嗅覺對於貓科還是犬科來說,都是極其的重要。但由於犬科需要搜索和追蹤,比起單單對領地、親屬、同類進行辨別的貓科動物來說,有著更高的需求。

視力

和靈長類相比,無論貓科和犬科都是色盲。貓科利用色盲換來了無與倫比的裸視和夜視能力。而犬科,則是沒有較強視力的需求,甚至還有一點點近視。

那麼,導盲犬如何辨別紅綠燈?

答案:光線亮度。

耐力

對於犬科來說,耐力甚至是比嗅覺更加重要的東西。對於豺、狼等大型犬科動物,長距離追獵動物,是最常見的狩獵方式。而貓科,主要利用伏擊,通過短程爆發力狩獵,這就決定了貓科動物耐力不高,稍稍長距離追捕,便累得氣喘吁吁,只能放棄捕獵。

爪子

貓科為利爪,犬科為鈍爪。貓科的利爪對動物具有很強的殺傷能力,而犬科的鈍爪更方便拿來長距離奔跑和刨坑,而刨坑能力對狐狸等小型洞穴犬科動物具有很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另外,除了獵豹之外,貓科的爪子具有收縮性,善於爬樹,而犬科則沒有這樣的能力。

即便是獅子老虎也是會爬樹的,但由於體型過大、過重,爬樹能力並不強。當然,因為獵豹爪子不能收縮,它們也沒有爬樹的能力。利用慣性衝上低矮的樹木,那是另外一回事兒。

牙齒

貓科的犬齒尖長而平行,在致死性上,具有極強的優勢。而犬科的牙齒,有些外八字,極其適合長久的撕咬。前者體現在攻擊效率上面,後者則主要體現在對於獵物體力的消耗上。

咬合力

從臼齒的咬合力來說,犬科是數一數二的,雖然不如鬣狗,但卻是動物界前茅的存在。貓科沒有臼齒,所以對於臼齒咬合力,無從談起。

(經知友提醒,這裡說法並不嚴謹,一般說法是裂齒咬力。雖然裂齒屬於臼齒的部分,但本身是異化的臼齒。貓科沒有傳統的臼齒,但是存在裂齒的。而不少大型貓科動物的裂齒咬力,大於犬科的裂齒咬力。關於鬣狗的裂齒咬力,可能存在爭議,辯證看待)

而且,對於動物捕獵來說,關鍵的咬合力在於前段,也就是犬齒的咬合能力。在這方面,個別貓科動物的犬齒咬合能力是大於犬科,尤其是美洲豹甚至能夠輕鬆咬穿頭骨,這也是為什麼美洲豹捕食鱷魚很輕鬆的原因之一。

不過,從耐力上,也就是咬力的持久性,犬科又是大大優於貓科。它們的下顎肌肉的耐力,強於貓科。

智力

以前大多有狗比貓更聰明的說法,因為貓奴的增多,現在又有了貓比狗更聰明的說法。但實際相關的研究,往往得出二則智商差不多的結果。

其它

貓科只食肉,所以嘗不出甜,不需要咀嚼,所以臼齒退化。布滿倒刺的舌頭,專門為食肉而生。

貓科和犬科都具有極強的自愈能力,對於惡劣的自然環境,都擁有很強的適應能力。不久之前,野外科考隊,才拍攝到雪豹捕獵山羊掉落懸崖的悲壯場景。

除了猞猁,貓科動物的尾巴都很長,甚至雲豹和雪豹的尾巴能夠達到身體的長度,極其的靈活。除了獅子之外,絕大部分都能在捕獵的時候靈活改變形狀以協調身體的突然變化。而犬科的尾巴,主要還是社交作用。

除此之外,貓科還有敏銳的聽覺,無與倫比的反應能力、平衡能力、爆發能力,以及敏捷、柔韌,強大的肌肉協調能力。這些,都是比犬科更有優勢的地方。除此之外,突出的鬍鬚、骨關節、掌墊,也是適應環境的進化策略。

而犬科的其它優勢,還有極強的耐寒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超強的意志。

犬科在團體協作和耐力狩獵方面的能力,是其他野生動物難以企及的。

從單體狩獵的角度來說,貓科動物幾乎是進化到完美的存在。

捕獵技巧

適應不同的環境,需要不同的捕獵技巧,因此造成了貓科和犬科生理上的不同。同時,因為生理上的不同,也會固化它們各自在不同環境的捕獵機巧。

貓科缺乏耐力,捕獵講究一擊必殺,所以主要側重爆發力。

犬科,主要消耗獵物,故而側重耐力。

貓科可以在短至數秒的時間解決獵物,犬科則可以為了狩獵,鍥而不捨地堅持數個小時的追蹤,或者圍獵消耗。

這也決定了貓科動物主要攻擊脖頸,而犬科動物主要攻擊下半身,主要位置是下腹到肛門。經常會見到野生動物開膛破肚,被犬科動物活吃的現象,非洲野狗便是此類捕獵方式的老手。

不過,和非洲野狗相同生態位的鬣狗,則把此類捕獵方式發揮到了極致。雖然基因上鬣狗和貓科動物的關係更近,但從一些生理特徵和生活方式來說,它們卻是更近於犬科。

相比較犬科更加殘酷的攻擊方式,貓科則高效果斷很多。通過鎖喉,或者直接咬斷頸椎、脊椎,大大縮短了捕殺獵物的時間。一般、虎殺野牛、美洲獅殺狼都是直接咬斷頸椎的方式。另外,獅子的咬鼻窒息,老虎掌擊,直接拍斷脖子,還有之前提到的美洲豹牙齒咬穿頭骨的方式,都是貓科動物在狩獵過程之中,為了提高效率而採取的捕食策略。

生活習性

貓科純肉食動物,這就要求野外生存,必須具有較高的捕獵能力。對於食物要求較多的獅子等大型貓科動物來說,有著食腐的現象,但對於食物充足的中小型貓科動物來說,對肉食的新鮮度具有一定的挑剔型。

而犬科則是來者不拒,除了人類的各種食物、腐食,甚至還有屍體、糞便,甚至素食也可能是犬科的食譜。屬於犬科的貉,吃掉的植物比肉食還要多。這就決定了,相比起貓科,犬科對肉食的需求會更低一些,捕獵的頻率也會低很多,自然也就不需要捕殺足夠大型的獵物,捕殺的數量相對來說也會比貓科動物更低。而且由於有著發達的臼齒,犬科也會比貓科吃得更乾淨一些。

除了獅子以外,貓科主要都是獨行獵手,這方面,就必須要求貓科具有高超的捕獵機巧,才能在殘酷的環境之中生存。

獅子的群居行為,則是環境造成的。非洲大草原上,曾經也有其它的超大型貓科動物,但沒有群居的都已經滅絕了。大草原上,伏擊距離過遠,需要更大的消耗。同時還要和鬣狗、非洲野狗進行競爭。加上不能像非洲豹那樣輕鬆爬樹,最終不得不選擇了群居。同時,獵豹選擇了速度的進化策略,身形則更加的纖細苗條。

除了狐狸、郊狼等個別獨居犬科動物之外,絕大部分的犬科都是群居動物。豺、狼等大型犬科都是群居動物,灰狼和非洲野狗是其中的典型,這是它們圍獵的生活方式決定。

狐狸雖然獨居,但可以通過洞穴進行保護,而食物的廣泛和行為的投機性,讓其在自身的生態位上具有極強的適應能力。

在對待同類上,貓科潔身自傲,雖然有爭鬥,但主要在於征服對方。而犬科通常團結協作,不會出現爭鬥,但一出現爭鬥,往往則是趕盡殺絕。所以,通常情況下失敗的獅王可能會活著離開,而失敗的狼王,往往只有死的一條路。

因為本性的原因,貓科的馴化也比犬科困難很多。

雖然一般意義上,認為家貓是被馴化的。但也有人認為家貓從來沒有被真正馴化(馴服)過。

而對於流浪貓狗來說,流浪貓並不像真正的流浪,而是單純的回歸自然,甚至可能是回歸到了狩獵樂園。高超的捕獵機巧,對於老鼠、小型鳥類匯聚的城鎮來說,簡直是野貓的天堂。而對於流浪狗,則大多數看人類臉色,甚至被驅趕、嫌棄的命運。除了進入草原、曠野的大型流浪犬之外,小型家犬的野外適應能力極差。

另外,通常人們會認為貓科比犬科更加的怕水,但在自然之中,貓科往往比犬科擁有更佳的游泳技巧。雲豹會花樣游泳,甚至老虎和漁貓還能潛水。而犬科,只會狗刨一種姿勢。

競爭力對比

可以這麼說,在進化之路上,為了適應相應的環境,貓科和犬科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性,所以點開了不同的技能。

如果單單從捕獵的成功率來說,非洲野狗成功率大於70%,而成功率最高的貓科動物為藪貓和獵豹,只有50%。獅子和狼群則為10%,老虎則只有5%,但馴養的獵犬能高達40%。

大致可以看出這麼一個現象,食物鏈越高的動物,捕獵成功率越低,這恰恰是各自生態位所決定。

老虎一般捕獵野牛等大型動物,只需要很低的獵殺率便能保證種族繁衍下去。而捕殺小型動物的中型貓科動物,則必須提高足夠的捕殺率才能滿足食物要求。對於豺類的非洲野狗這樣的群居動物來說,它們往往擁有大型種群,自然需要極高的捕獵成功率,來提供大量的食物,才能養活整個種群。

任何動物所具備的能力,都是為了適應環境,然後因為體型、食性、生活方式的差別,令它們佔據了不同的生態位。對於生物鏈的環節,它們其實都是缺一不可的。

從適應的角度來說,無論貓科和犬科的進化,都是極其成功的。

從個體來說,相似體型的犬科自然遠遠不可和貓科比的。

從群體來說,群居的大型犬科,對貓科具有很強的威脅。尤其是亞洲豺狼與老虎的競爭,非洲野狗和獅子的競爭。由於群居的豺類動物十分的兇猛,依靠群體的力量,在生態上和老虎、獅子達成了平衡。

相反,人們常常津津樂道的狼,相比起豺,雖然體型更大,但在自然中競爭力卻更低一點點。如果說豺的競爭對手是獅子、老虎等最大型的貓科動物,那麼,狼的競爭對手往往是雪豹、猞猁、美洲豹等小於獅虎的中大型,甚至中小型貓科動物。同時,狼對老虎擁有本能的恐懼,而狼的近親狗類更是如此,哪怕大型犬藏獒面對獅虎的氣味,也會極度恐懼。

一些公司講究狼性,但實際豺性比狼性更像「狼性」。

至於小型貓科和小型犬科,大多沒有什麼衝突,往往在各自的生活環境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但總的來說,小型貓科依然主要依靠高超的狩獵技巧生存,城市流浪貓是無數小型動物的滅絕殺手。而小型犬科,諸如狐狸,則需要更多其他方面的能力,諸如挖洞、跟在大型動物後面撿食(這也是狐假虎威的由來),或者到附近農家打秋風,或者偷食鳥類、爬行類的蛋或者各種各樣的動物幼崽。

總的來說——

除了群居動物,基本上沒有任何獨居動物能夠對貓科動物的生存產生威脅。而在陸地群居動物里,恐怕也只有鬣狗能夠和犬科有所競爭。

從全球範圍的種群數量來說,犬科是更優於貓科的。

但它們各自都在自己的領域進化出了超高的適應能力,從環境適應性來說,二者是相當的,沒有什麼優劣之分。

不過從生態位上來說,貓科可能比犬科更加的重要一些。相對於犬科,貓科的生態位更廣一些。而且由於絕對肉食,食物鏈上對食草動物的數量,具有絕對的控制力。雖然犬科的影響也很大,但不及貓科。另外,犬科動物的食腐性對生態的凈化,完全可以有其它動物或者分解者代替。

最後回到問題本身:

貓科動物想要淘汰犬科簡直是笑話,而反之亦然。作為兩大最成功的食肉目動物之一,他們在自然的生態位分布,正是它們各自優越性的體現。單方面的抬高一方某些領域的優勢而打壓另一方,都不是足夠理智的行為。

更何況,一些提出來的對比還是錯誤的。

其他回答:

如果沒有生殖隔離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為什麼人類明明體格不大,力量也不強,卻長著掠食者的眼睛?

為什麼人類馴化了狼產生了狗,卻沒有嘗試馴化虎?

若有一天機器人可以代替人類進行大部分工作,《資本論》是否還有意義?


因果關係不對。

「淘汰」和「滅絕」一般只針對兩種情況:

1、二者是生態位的直接競爭者,

例如,智人滅絕其他「人類」,再例如,智人滅絕某些大型貓科動物;

2、兩者是純粹的捕食、被捕食關係,且捕食者沒有更適合的獵物可選,

例如家貓滅絕部分土著鳥類。

「貓科」這幾十種動物,和「犬科」這幾十種動物,還是放在一起說,符合哪個?

一,在任何情況下,貓科動物永遠和犬科動物,無論種類、體型、食物選擇,只要一個是「貓」,一個是「狗」,那就永遠是生態位的直接競爭者?

你信嗎?

西伯利亞森林貓

灰狼

是生態位競爭者?

或者說

藪犬

和美洲虎

是生態位競爭者?

給西貓和叢林犬幾個膽子,它也不敢啊!

二,在任何情況下,貓科動物永遠和犬科動物,無論種類、體型、食物選擇,只要一個是「貓」,一個是「狗」,那就永遠是捕食與被捕食的關係?

大家都是混食肉動物這條道的,不是逼急了,誰會冒著受傷的風險捕食味道不怎麼好的危險動物?

但是,如果一種貓科動物,和一種犬科動物,符合上述的情況,那麼一種動物是能把一種動物壓制到幾乎滅絕的程度的,而且確實是貓科動物佔優的情況比較多,

例如,在西伯利亞,老虎對狼的壓制

「老虎摧毀了狼的種群,甚至形成了局部滅絕,要麼將狼限制在如此之低的數量,使它們成為生態系統中功能上微不足道的組成部分。只有在來自人類的壓力降低老虎數量的情況下,狼才能擺脫老虎產生的消極影響。」

在北美,美洲獅和灰狼則呈現了互相壓制的狀態,一般來說,美洲獅可以壓制獨狼或小型狼群,但美洲獅可能會被大型狼群壓制,

捕食與被捕食的淘汰和壓制不多,但也不是沒有,例如,印度的豹子就大大壓制了流浪狗的數量,流浪狗甚至成為了印度大量地區豹子唯一的獵物

舉個栗子,麻辣小龍蝦店可能會被辣炒花蛤店淘汰掉(競爭關係),

麻辣小龍蝦店也可能會被綜合型的「美食街」吞併並失去獨立性(捕食與被捕食),

你們聽說過麻辣小龍蝦店被飲料店淘汰的么?說不定還共存共榮呢!(例如灰狼和狼獾)


更新:

有些人看不懂這篇所說貓科會先被淘汰的原因,這篇不是斗獸,不是在對比物種相互淘汰對方,因為這樣是不現實的,自古把物種淘汰的都是自然界,即使是人類淘汰掉的物種也只是少數量,有人相信只要人類不干預物種就不會淘汰是錯到極點。

包括人類在內,目前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有機會在不久的將來消失,因為這個地球還沒進入穩定期!

這個才是我們居住的地球真面目,這部電影我想有90%人是看不懂的,即使是我自已也是後來才懂電影內容。

大家看百科全書、古生物電視劇、關於新石器時代的知乎資訊等等應該有發現這類資料常會有提到冰河時期,但問題是一時說1萬年前冰河時期,一時又說100萬年前冰河時期結束,一會又說3萬年前冰河時期開始,究竟那個是正確的?

其實全部都正確,只是他們把冰河時期(Ice age)和冰期(glacials)搞亂(又是中文翻譯惹的?),冰河時期是指地球進入不穩定時期,是一個很漫長的時期,甚至有可能持續一億年!我們的地球從200萬年前開始正式進入第四次冰河後,一直到現在!你沒聽錯,一直到現在,現在也是冰河時期,從沒完結,而且也沒跡象顯示已經完結

有想過為什麼俄羅斯會處冰天雪地嗎?

有想過為什麼兩極會長期結冰嗎?

有想過為什麼會有一年四季嗎?

因為冰河時期還沒完結,這些全都是冰河時期的影響,地球從沒走出冰河時期,但是為什麼目前的地球大部份地方已看不到冰川呢?

原因是冰期結束了,冰河時期是一個漫長的時期,而在這個時期裡會有無數的冰期出現,你們可以把冰期想像成冰河時期的冬天,在冰河時期中會有一個漫長的冬天和夏天進行交替,這個冬天我們叫做冰期,冰期非常短,但也會持續幾萬年,冰期結束後便會進入幾萬年的夏天,不停這樣地交替,我們人類目前處於的只不過是兩個冰期中間的「間冰期」

所以為什麼有些人像某川普會對全球暖化、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問題完全無視,原因是全球暖化只是令地球回複本來的樣貌,屆時西伯利亞一帶會變成一大片草原,地球一年四季也會消失,南極洲沉睡了200萬年後也終於能出來和大家打個招呼,這才是地球應有的樣子,和恐龍時代一樣,地球環境穩定後各式各樣的巨型動物也會陸續出現

假如全球暖化問題真的嚴重到有辦法令第四次冰河時期結束的話(沒什麼可能),不然下一次冰期一來什麼全球暖化通通站一邊,地球會立即再次進入冰天雪地,而且會是短時間內,包括人類在內無法短時間適應的生物......通通淘汰

再者地球某些角落可能會瞬間進入極惡劣狀態,比現在的南極更糟糕,那裡的生物都會全部消失,包括蟑螂和老鼠,這是我下面花了大幅篇寫分布範圍的原因

所以不要自以為沒人類影響就沒生物會被淘汰,劍齒虎止於1萬年前冰期結束,下一次冰期開始誰要被淘汰也是未知數,即使捱過了下一次冰期,短時間內演化出適應冰期的身體結構,在下一次冰期結束時也要再面臨一次被淘汰,直到第四次冰河時期結束為止

你們知道其實暖爐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嗎?_(:3 」∠ )_

————————————————————————————————

你是不是說反了?現實犬科才是食肉目最成功的動物,要是沒人類干預再發展一個時間,最後會被淘汰的是貓科才對

這是狼的分布圖,狼只是犬科的其中一種,分布已經差不多半個世界了,上圖紅色的部分是狼因人類過度捕獵而滅絕的地區,也就是歷史上只有人類能滅絕狼

作為對比,分布最廣的貓科為豹子(但狼並不是分布最廣的犬科)

另外你聽到的東西別的不說,連嗅覺都能說貓科比犬科強,告訴你這些知識的是什麼人我也心裡有數了,他們大概連犬科是怎樣生活的都不懂

智力家貓家犬或許差不多,但別以為大貓比家貓聰明,這是完全錯到亂七八糟的想法,犬科和貓科誰智商高很難說,但是即使貓科中智商最高也恐怕不是大貓而是中小形的貓科動物

貓科要輸犬科是因為貓科在捕獵完全沒優勢,貓科擅長暗殺、搶奪、食腐,而犬科則擅長暗殺、圍捕、追跡、搶奪、食腐、挖掘,最重要的是犬科全科都不是純肉食,而貓科全科都是純肉食,簡單來說貓科捕獵方式沒有犬科多,而且貓科食物範圍也比犬科少,大至牛羊小至昆蟲全都是犬科的食物,在必要時水果也能充饑。

另外認為貓科捕獵技巧比犬科高也是錯到亂七八糟,犬科的捕獵技巧可能是肉食動物中最成功的,所以在數萬年前我們的祖先選舉了犬科的捕獵方式,這個選擇也導致幾萬年後我們的祖先選擇了與犬科作伴,而不選擇貓科,為什麼?

「老虎是夜間活動的食肉動物,常在夜晚狩獵。[45]然而,在無人區,人類通過遠程控制的隱蔽相機發現虎在白天亦會捕獵。[46]和大多數貓科動物一樣,他們一般單獨捕獵,伏擊他們的獵物,用自己的身體和力量讓大型獵物失去平衡。即使老虎的體重很重,其仍可達到每小時約49-65公里(35-40英里每小時)的速度,但他們只能短時間保持這種速度——因為他們的耐力相對較小。因此,在暴露自己之前,老虎必須十分接近自己的獵物。老虎有很強的跳躍能力,已有報告稱其能一次水平跳躍10米,雖然較為典型數值是該數額的一半左右。然而,平均來看,虎在20次捕獵中只有一次成功。」

轉自自wiki

貓科以老虎為例,老虎的捕獵成功率只有1/20,也就是老虎要捕獵20次才能成功一次,而貓科在突襲失敗後只能眼睜睜看著獵物追跑(捕獵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貓科體力不行,根本沒法去追耐力強大的草食動物,而即使大貓把獵物擒到手也不一定能成為晚餐,或許在不少人眼中大貓獵食是一下從草叢撲出來,一掌過去,獵物倒地,接著鎖喉,30秒內搞定。

但事實要令你失望,大貓突襲是這樣的

長則半小時,短也要幾分鐘,就這樣咬著不放,而獵物這時是活的,很大機會能掙脫,被掙脫後大貓又要重新來一次,直到把獵物耗死為止

即使是群居的獅子基本也是這樣狩獵的,所以看什麼動物世界你或許也常看到獅子咬著水牛被拖著走,好幾隻母獅用體重消耗水牛的體力,這就是大貓的真實狩獵方式,或許只有獵豹不同,因為獵豹和對方賽跑,跑完後兩方都差不多了

所以大貓捕獵成功率低本身就是致命缺點

犬科呢?

犬科根本不在乎獵物跑掉,先不說犬科群體狩獵,耐力強大,要從犬科手上跑掉本身就難,即使跑掉了犬科也根本不在乎,犬科和貓科最大的差別是犬科全數都是追跡者,也包括了它們的近親像熊,全都是追跡者!

犬科可以在鎖定獵物後追蹤你好幾天,在你睡覺時、進食時、被其他肉食獸攻擊後再來突擊你,也因此犬科的捕獵成功率遠遠高於貓科,像在非洲捕獵成功率最高的是非洲野狗,二哥也只能排在第二,獅子豹子根本排不上榜

更新:

我的天,有人把追跡當成是犬科發現獵物後便追著跑, 一直追到獵物死為止........,我的天,這是什麼笨想法?難怪一堆人在哪裡說貓科的狩獵技巧高超,原來在他們眼中犬科和喪屍沒分別

追跡的意思是利用獵物留下的痕迹確定它的去向,再根據線索找出獵物的位置,確立位置後制定狩獵方針,再以最有效的方式完成狩獵,這才叫追跡,所以犬科會在獵物最脆弱的時候出現,因為他老早就知道你的位置了,根本不用浪費多少體力來狩獵你,要是這一次狩獵浪費的體力過多犬科可以選擇放棄,因為選擇權在它們手上

這才是真正的追跡,能學的我們的祖先都學得差不多,我們缺了一個犬科的鼻子,沒關係,我們有獵狗,學不到的東西只能選擇讓他們加入_(:3 」∠ )_

至於大型犬科像狼是怎樣狩獵的?確定對方的位置後就賽跑追到死為止?

犬科表示:笨蛋

群居動物也是有分級數,群居的特徵而分級,別當成把一群狗放在一起就叫群居,這種叫「共生」,所以家犬是不會群居的,他們只會共生,在街上見到的流浪狗群和流浪貓群都只是以共生的方式生活,離群居的級數差非常遠

群居最簡單的理念是要懂得工作分配,應用在狩獵上就是狩獵崗位的分配,簡單一點來說就會使用到是戰術!

先看一段片

西伯利亞狼群狩獵是一場精彩的表演!_騰訊視頻?

v.qq.com圖標

如果你把這段短片中的內容看成狼群追著牛群跑,死咬著不放,那你就太天真了,首先第一個問題,比狼大數倍的牛為什麼會被狼群追著跑?要是這群牛反擊的話絕對能贏,第二點為什麼牛群會落下小牛而不顧?在非洲野牛群絕對會優先保護小牛,第三點為什麼最後的牛會撞向小牛?即是她想逃跑也沒必要這樣做,萬一失敗了自己被卡著不就死更快嗎?

原因是影片中狼群並不是單純追著牛群跑,而是在控制牛群的移動方位,從而打散牛群集中起來的力量,這種狩獵方法稱為「遊獵」!

熟不熟?聽到「遊獵」是不是腦海里出現了人類開著吉普車帶著一大群獵犬追趕野豬,一邊用獵槍射殺的場景?在一萬年前我們的祖先也是這樣狩獵長毛象,這一個技巧也是我們向犬科學習的

為什麼牛群會怕獵群呢?他們凝聚起來獅子老虎都不怕又怎會怕狼?正如一萬年前的長毛象怎會被一群猴子追著跑?這就是戰術!狼群先包圍起牛群,利用恐嚇的方式消除牛群凝聚起來後的安全感,牛群感到人人自危便會想辦法逃走,這時再打開一個缺口讓他們逃走便能控制他們逃走的方向,實際上這是誘導,目的只是為了分散牛群,進行驅趕的同時一部分狼再對落單的目標進行捕殺,這樣的狩獵方式就稱為遊獵

但不要把狼群遊獵和狼群戰術混在一起,遊獵是狼群使用的其中一種最常見的狩獵方法,其他的還有游擊、騙術、夜襲等等,而狼群戰術是總結狼群組織起來攻擊優勢的一種軍事戰術,是狼群作戰方式的一個總結!!

————————————————————————————————————

可能有人以為物種淘汰和自身強弱有關,但事實上物種淘汰和生存能力有關,和個體強弱毫無關係

你說個體強能淘汰個體弱的動物?洞獅、劍齒虎、短面熊那隻不比現存在貓科強?它們去那裡了?獸腳類恐龍、泰坦巨蟒、恐鱷那隻不秒殺現今的貓科?它們去那裡了?

貓科對生存的適性相比犬科十分脆弱,捕獵成功率低、對氣候適應差、食物範圍狹窄,大型貓科更要加上體型大對食物需求量巨大的缺點,在他們的生存境環中只要出現一點點變化就會生存不了,所以貓科和犬科同樣被人類大量狩獵,而且人類獵犬科遠多於貓科,但現今多種貓科瀕臨絕種,犬科殺不盡就是這個原因

因為所有犬科適應力都強,分布廣,貓科做不到!

—————————————————不是分界線—————————————————

好像有人不懂分布對物種有什麼重要性,我們來看看一則新聞

西歐在18~19世紀大量獵殺狼群,在20世紀西歐所有狼都死絕了,是整個區域滅絕,但是在如今西歐又開始發現狼的蹤跡,這些狼可能是從東歐來的,西歐狼死絕了,但東歐狼還存在,所以在西歐環境穩定下來後東歐一些狼群便會漸漸迴流。

美國狼也在20世紀死絕了,但是我們都知道美國黃石公園還有少數幾群狼,這些狼那裡來的?是美國從加拿大買回來的!美國狼滅絕了,但加拿大還有狼存在,所以要重新復活美國境內的狼一點都不難。

分布和族群存活率有重要的關係,渡渡鳥為什麼會滅絕?因為渡渡鳥只存在於有非洲東部一座島嶼上,所以該座島上的渡渡鳥死光後就全族滅絕了,如果渡渡鳥在其他地方也有留下後代,它們就不會滅絕

世上所有難以滅絕的動物共通點都是擁有廣域分布,像蟑螂、野豬、老鼠,自然也包括了我們人類!

如果現在有一顆核彈在我頭上落下,我是死定了,在我方圓50km範圍的人類恐怕都死傷慘重,但是不要說人類滅絕了,就連和我同姓的人都滅不完,雖然不是大姓,也是遍布世界各地,一百年後還是有同姓氏的人存活在世界上,發生在我身上事情的對他們來說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們人類祖先用了數萬年時間向世界各地遷徙正是為了發揮這種優勢的優勢,不然我們人類可能在文明興起前已經滅絕過幾次了!

那天我們人類要是移民火星,我們就能大聲地說我們贏了蟑螂,那時候即是世界末日,地球表面被清洗,我們人類還存活著!待地球生態回復,第一批迴流地球的生命絕對是我們人類!

分布範圍足夠廣才是延續族群的真理

目前人類把老虎帶去非洲原因正是為了實現人工遷徙令老虎能在非洲留下種子,亞洲老虎要是那天撐不住滅絕了非洲仍然有一群存活的老虎,也未至於完全滅絕

至於生態位........生態位是隨時都能取代的東西,認為生能位重要性而令某種動物有優勢實在不能同意,因為有古生物學在支持

在6500萬年前誰能想像到恐龍被哺乳類取代呢?恐龍滅絕後那些小型哺哺乳類支配世界是多麼可笑,但放在現在我們不會覺得吃驚,因為我們都知道在恐龍滅絕後哺乳類開始巨大化,代替了昔日恐龍的位置。

1萬年前誰能想像到劍齒虎會滅絕?劍齒虎滅絕代表象類、犀類等巨型動物不再存在天敵,走出食物鏈之外,然而事實就是滅絕了,但象類、犀類因為體形關係一樣無法大量繁殖。

所以要是大貓滅絕了犬科或其他動物自然會巨大化來補充這個位置,相反要是犬科先滅絕,貓科或其他動物也會演代出一支群居的分支來補充犬科的位置,古生物史上有過一段時期因為缺乏大形肉食動物,連偶蹄目(牛、羊、鹿)都演化出了巨形肉食動物來補充這個生態位,還有什麼不行?

那天全新世(1萬年~現在)大滅絕,貓犬兩科都滅絕了,豬科也是下一個時代巨形猛獸的其中一名候選人

甚至沒有其他物種取代也有可能,像劍齒虎的生態位到現在都沒有動物能取代,象類、犀類現在是沒有天敵了,巨齒鯊滅絕後殺人鯨、大白鯊也沒有巨大化來補充這個生態位

所以生態位重要性並不高,自然界數億年來不斷微妙地平衡,即使出現了人類這種bug大量破壞生態,但是在人類誕生在地球300萬年後人類居然開始做環境保育工作........

這就是自然界的平衡

再補充一下

有人說大貓和人類生態重疊,而犬科和人類不處於同一生態位,所以人類殺害大貓比犬科多,這是完全連資料搜集都沒去做過,我只用了1分半鐘就找到和這個有關的資料

「Livestock depredation has been one of the primary reasons for hunting wolves, and can pose a severe problem for wolf conservation: as well as causing economic losses, the threat of wolf predation causes great stress on livestock producers, and no foolproof solution of preventing such attacks short of exterminating wolves has been found.[165]Some nations help offset economic losses to wolves through compensation programmes or state insurance.[166]Domesticated animals are easy prey for wolves, as they have evolved under constant human protection, and are thus unable to defend themselves very well.[167]Wolves typically resort to attacking livestock when wild prey is depleted: in Eurasia, a large part of the diet of some wolf populations consists of livestock, while such incidents are rare in North America, where healthy populations of wild prey have been largely restored.[165]The majority of losses occur during the summer grazing period, with untended livestock in remote pastures being the most vulnerable to wolf predation.[168]The most frequently targeted livestock species aresheep(Europe),domestic reindeer(northern Scandinavia),goats(India),horses(Mongolia),cattleandturkeys(North America).[165]The number of animals killed in single attacks varies according to species: most attacks on cattle and horses result in one death, while turkeys, sheep and domestic reindeer may be killed insurplus.[169]Wolves mainly attack livestock when the animals are grazing, though they occasionally break into fenced enclosures.[104]In some cases, wolves do not need to physically attack livestock to negatively affect it: the stress livestock experiences in being vigilant for wolves may result inmiscarriages, weight loss and a decrease in meat quality.[136]」

這一段大致上是講述自古獵狼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狼獵殺畜生,對人類做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狼會捕食馬、山羊、牛、綿羊、鹿、雞等等所有我們所養的禽畜

而有些人認為狼不會吃大型的牛羊,因為咬不動是錯誤的,實際上中到大型有蹄動物是狼的主要食物,這一點和獅子老虎完全一致,不過狼不會攻擊犀牛大象這些巨獸就是了

「Although social animals, single wolves or mated pairs typically have higher success rates in hunting than do large packs, with single wolves having occasionally been observed to kill large prey such asmoose,bisonandmuskoxenunaided」

不止是群體奪獵,即使單只狼也會狩獵野牛這種大型有蹄動物,牛就是狼的主要食物不用質疑

回到上面文章,所以馬和牛基本也被狼群殺害,因為這些都是狼的常態食物,最後文章更特別指出在一些情況下狼甚至不需要去攻擊禽畜,只要狼出現便會對禽畜做成壓力,令禽畜出現問題

以上這是歐洲和美國把狼完全滅絕的原因!

而大貓,我還是第一次聽到被獵殺主因不是用來做藥材,不是為了毛皮,而是和人類生態位重疊的

另外即使是為了毛皮犬科被獵殺也遠多於貓科

以上資料來自「世界自然基金會」,狐皮一項在該地區就賣得比虎皮、豹皮加起來都多了,那狐狸被滅絕了嗎?

還記得一開始我說了狼不是分布最廣的犬科嗎?因為犬科分布最廣的正是赤狐!

另外食物鏈是長這樣的

食物鏈是用來解釋大自然生態的運作,從生產者(主要是植物)開始,生產者被初級消費者(草食動物)捕食,接著初級消費者又被次級消費者捕食,最後被三級消費者捕食,最後三級消費者在死亡後又被分解者(細菌)分解回到泥土的過程,是一個簡略大概的圖像表現

而不是長這樣的

食物鏈不是給你們用來斗獸,不是強度排行,還要把消費者細分成1~10什至到100

「Anapex predator, also known as analpha predatorortop predator, is apredatorat the top of afood chain, with no natural predators.」

頂級捕食者即是沒有天敵的捕食者,「with no natural predators」沒有天敵就是沒人有人捕食它,天敵的意思是專門以該生物為食才叫天敵,中文你能混糊過去,英文寫得那麼清楚沒法混糊了

雖然大貓會吃犬科,而且大型犬科也會吃小型犬科,但都不是專門以對方為食,所以犬科沒有天敵,是頂級消費者Anapex predator沒錯

另外即使不是頂級消費者也不一定會有天敵,頂級消費者是沒有天敵的「肉食動物」,所以同樣沒有天敵的象、犀牛、河馬這些巨獸也不是食物鏈頂端,但這些動物比起食物鏈頂端動物更為危險,不管是對人類還是對頂級消費者來說

別再去用戰力排行細分了,那根本不是食物鏈,是連食物鏈都不懂就搬出食物鏈來做戰力排行斗獸的做法

—————————————————不是分界線—————————————————

回應關於馴化,我想放一些圖片,留言做不到就放這裡了

我還是先答你的問題吧

我印象中至少有3~4名知友拿過斑馬來反駁我對馴化的解釋,這也是我會在這裡回覆的主要原因,為什麼有人都會把斑馬搬出來呢?

因為在國內網路上有無數「人類為什麼馴化不了斑馬」、「人類為什麼不用斑馬取代馬」、「斑馬無法馴化的原因」等等的「偽命題」,再加上現實中你確實看不到人類騎斑馬就更相信了這些文章,以為人類無法馴化斑馬,越想越真。

事實上這完全是錯誤的,人類早就馴化斑馬了!

你看,不就馴化了?

現實是人類早就馴化斑馬了,但是人類又放棄了斑馬,所以使用斑馬無法在全球流行,現在寫斑馬無法被馴化的文章正是在找人類曾經嘗試過,但最終沒有採用的漏洞,問題是這些文章絕對不會告訴你斑馬沒有被採用的真正原因,所以你完全找不到真正原因,只找到斑馬野性難馴之類的訊息,導致你們真的去相信斑馬人類馴化不了,到進一步產生貓科人類順化不了的誤解

那為什麼我們馴化了斑馬又放棄?

在2018年10月,希臘的某個地方發出了禁止過重人士(胖子)騎驢子的通告,大家可以上網找找看,會發出這麼奇靶的公告原因是驢子自身重量才200~400kg,但是人類重量能到200kg(大胖子),驢子在承受自身重量1/5的人類騎乘會對他們造成傷害

驢子我們都認識,它比馬小,主要是負責搬運,但甚少會被用來騎乘,那怕是在中國,但是這樣的驢子都有200~400kg的重量!!

那麼斑馬體重多少?

斑馬比驢子還輕你相信嗎?而且這是plains zebra,體型最大的斑馬

那問題來了,我們常見的馬夠究有多大才能被中世紀重型板甲騎士騎乘,還能在這樣的負重之下衝鋒!?!?

馬匹的重量視乎品種,但一般都在200kg以上,而賽馬所使用的馬匹標準是400~500kg,可是即使在這種條件下騎師的體重也被嚴格限制,賽馬騎師重量一般在50kg上下,也就是和一名女孩子差不多重,而歐洲重騎兵所使用的戰馬和拉車的重型馬一般在600kg以上,最後是吉尼斯世界紀錄有紀錄最重的馬達到1.2噸,這還不是單一個體,破噸的馬有不少!!

馬能到這麼大!!

什麼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是騙人的,事實上肥死的駱駝也沒馬大

到這裡你懂為什麼斑馬沒大流行了嗎?因為斑馬太瘦了,高是夠高看下去很大,可是是個高個子,瘦骨嶙峋,正如駱駝一樣,在馬已經大流行時馴化斑馬明顯不實際,所以斑馬只有在一些沒有引入馬匹的地方才能看到人類使用,而且斑馬也騎不了,和驢子問題一樣太小會受傷,所以斑馬也只能搬貨和拉車,重點是......斑馬耐力也不好,我拉車為什麼不用牛.....

好了,為什麼人類不馴化鯊魚鱷魚?那請問鯊魚鱷魚馴化了有什麼用途?吃魚翅?做鱷魚皮手袋?你沒發現這些都是小眾向的東西嗎,就如我回答另一位知友是投資回報率的關係,有價值人類才會去做,沒價值那會有人做呢?

然後回到貓科身上,你的舉例中提到人類有試過養貓,但貓長大後殺死了全村的人,所以馴養失敗,人類自此與貓為敵

你舉的貓科是用獅子老虎這些沒被馴化的貓科,可是舉的犬科卻已經把犬科代入狗來舉例,所以得出了犬科很乖會幫人狩獵這些結論,再用這個結論來劃定犬科能馴化,而貓科不能

但你的舉例有邏輯問題,假使你從小喂一隻野獸食物,它長大了會去吃人嗎?根本不會,動物的行為受它的生長影響,它從小就固定時間開吃,吃的肉長什麼樣子對它來說食物就是什麼樣子,只會在它非常飢餓什麼都吃時才會開始吃人

如果你有養小動物,尤其是養爬蟲類應該有聽過不要喂它們活物,爬蟲有轉門的爬蟲糧食

這個是我家爬蟲最常吃的牌子,這些爬蟲糧其實就是蟲子、魚、植物、肉類磨成粉後做成的,不要喂爬蟲吃活物是為了不讓它們習慣自已的食物是活生生的動物,不然它們就會變得危險,會開始咬家裡的禽畜,甚至咬人,因為爬蟲類是沒經過馴化的,嚴格來說蜥蝪、龜、蛇這些都是野獸,養這些東西本物就危險,不喂它們活物正是為了控制它們的習性

像我家的爬蟲放它出來玩時看到蟑螂都會嚇到逃跑,誰都知道昆蟲是爬蟲類的食物,2~3kg的爬蟲還能被食物追殺你見過嗎 ? 原因正是因為它自出生開始就吃蜥蜴糧,所以它根本不知道蟑螂是食物,在它認知中食物是圓條狀的,是綠色的,口感是軟軟的,只會出現在太陽燈下一個盆子中,而不是會動,跑超快,黑色,還超大隻的物體

所以村民從小餵養一隻貓科,貓科是不會吃掉所有人,只會咬傷村民然後逃走,因為在它的認知中人類根本不是食物,而且能從這點上進一步控制野獸的危險性,你們現在看到人類養獅子老虎也沒被吃掉就是這個原因

那裡有籠子?

事實上人類馴化很多動物都是在飲食習慣上控制他們的習性,犬科在馴化初期也是這樣控制的,雖犬科是主動走近人類,但不代表犬科不危險,正如乞丐也是在求人們施捨錢財,但你以為乞丐就不會打你一頓嗎?

那麼現實人類有嘗試馴化貓科來取代狗嗎?

當然有,你想到的幾千年前人類就想到了,只是和斑馬一樣「被放棄了」

早在古埃及第十八皇朝(3500年前)就有馴化獵豹來取代獵犬了,懂獵豹「獵」字的由來了吧(好吧,這句純粹是我胡說的 )

為什麼放棄了?

第一,成本過高,馴化的獵豹生育率低,一百頭狼可以生育出200頭小狼,可是200隻獵豹都未必能生育出50隻小獵豹,變相增加了成本

第二,獵豹捕獵的範圍有限,因為獵豹不會去狩獵過於巨大的獵物,而犬科會

第三,獵豹在長期狩獵中體力跟不上,有些人會以為人類什麼都比不上動物,但是人類的體力比不少動物都來得強,貓科這種體力弱的動物自然無法跟上人類的步伐

所以雖然人類到現在也在使用獵豹,但卻無法流行,尤其是人類已經有獵犬的情況下,在古埃及也只是熱了一熱,雖然這一熱持續了幾百年

人類不是馴化不了貓科,而是投資回報率太低,人類不需要!

最後我回了你人類連植物都能馴化,你大概被氣炸了才會這樣回我,但也不是開玩笑的

這星球上根本沒有玉米,只有最左手邊這棵不知名植物,它就是玉米,從左至右,這是玉米的「進化過程」,玉米最早記錄在6000年前已經被美洲土著馴化,用了整整5000年才變成我們現在所吃到又甜又香的玉米

玉米的進化過程就最好用來解釋馴化這個詞語,馴化就是人為干預下進化,這樣稱為馴化!

你說的有一點也沒錯,人類是在不停嘗試下才做到的,不過你錯誤在用我的舉例來反駁我認為人類早就會馴化的意思,在完全懂的情況下來馴化動物

那個只是我用來解釋的例子,畢竟有很多人連馴化和飼養都分不清楚,不把馴化的過程解釋給他們聽他們又怎會懂馴化是什麼東西?想都知道不可能一次養100頭狼,再挑50頭繁殖,這只是用來解釋的例子


劍齒虎和恐狼的戰鬥力都比各自的後繼者要強,但是他們都滅絕了。

個體的強弱並不是決定種族存續的唯一標準。

簡單的來說就是,一代版本一代神,代代都有查狄倫。(後半句劃掉)

在氣候變化中,犬科適應這種變化,所以犬科擁有了新的生存空間即平原地區,並依靠群居合作的高效率成為了頂級掠食者。

貓科在平原地區則慢了半拍,群居+合作狩獵只有獅子,而且非洲大草原也不是典型的平原。其他大部分野生貓科動物還集中在森林叢林地區。

虎:祖宗之法不能變。獨行,伏擊,會爬樹,這些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

獅:大哥,可是遠方親戚狼的那套在草原上好用的啊。

虎:你看看豹,不也在非洲大草原上?你怎麼就不行呢?

獅:豹都快被表弟(表妹?)吊起來打了...

虎:別給我提那個二五仔,雖然說不是貓科,但是它好歹也是貓型總科的。可是它現在連名字都和狗一樣,叫特么的鬣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