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很難去認錯。

這與我們文化中強烈的羞恥感是有關係的。生病的時候有病恥感,遇到不幸的時候有罪疚感,犯下錯誤的言行,受到的指責和批判遠多於接包容和接納,這種文化下,往往造成了大家強烈的自責心。這種自責是脆弱的,我哪怕心裏面內疚,後悔的要死,我也不希望別人知道,我也不能讓別人知道。

西方宗教文化中的通過神父向上帝的懺悔,是他們都能接受的。

我上面這句話並不是意味著心理諮詢,就是懺悔.

尋求心理諮詢意味著袒露自己的脆弱,向他人求助。這種求助不是物質上的求助,而是精神上的求助。

這種求助是非常需要勇氣的,這意味著需要放下自己的防禦。把那寶貴的信任交付給心理諮詢師。

現在的情況下,國人開始越來越能夠接受心理諮詢了。只是這個過程比較漫長,國內一家比較著名的心理平台調查結果,從一個來訪者意識到自己可能有心理問題,到他最後向心理諮詢師求助,中間猶豫的過程往往要經歷5年左右。

這也意味著我們心理醫生要經過嚴格的培訓和自我成長。不辜負來訪者對我們的信賴和期待。


不僅僅是文化,更包括其他因素:

第一個是偏見,人們總是認為「正常人」不需要治療。但實際上大部分」正常人「都有心理缺陷,只是被忽視。

即便在國外,也只有部分大城市裡的人比較開放。全世界大部分地方還是不夠開放的,很多地方都認為心理醫生=治療到處裸奔的瘋子的人=我的孩子不會上街裸奔,所以不需要心理醫生。

另一點,心理治療是很昂貴的。通常情況下,心理治療可能需要每星期一次,維持幾年才有進展。一次200-300算便宜的,幾年下來可能要花費50000人民幣左右。國外更貴,以至於很多人支付不起費用,只能一個月見一次。

個人認為,一個潛在的解決方案是集體治療:類似國外的戒酒組織,一群酒精上癮的人和一個心理治療師每星期見面一次,參加集體活動+講座,嘗試改善自我。

集體治療可以平攤成本,且對治療或許有幫助:讓人們意識到自己不是孤獨一人的,有許多人和自己有同樣的經歷。而集體治療,也可以削弱人們對於」治療「的偏見,並將其當做一種集體活動。


習慣問題吧。

很多人身體上不舒服都不肯乖乖去醫院。

年輕的在網上查,然後去胡亂買葯吃。

年老的聽信偏方,然後去胡亂買葯吃。

對待血肉之軀尚且如此,何況看不見摸不到的心理?


中國文化有史以來心理問題都得不到重視 國民整體素質教育還沒有到達關注心理健康的程度 很多人沒有這個意識並且不了解 通過不專業的途徑了解一些錯誤的東西對心理問題造成很多誤解 只能說慢慢來


很大一部分關係是因為窮。


作為一個90後

我想說的是我能接受的父母卻接受不了。

比如看心理醫生這件事,他們覺得不靠譜,我認為這是件很正常的事,不過到最後我還是去看了心理醫生。

你好好和他們溝通,畢竟思想觀念轉變不容易。

父母年紀都大了,僅活還能活多久,他們才是真心對我們好的人(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溫暖的岸)


主要是沒錢,努力賺錢的話,就沒時間。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