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說太多,早上醒來,不是睡醒的,而是鬱悶而醒!


01、無愛的婚姻,真的應該為了孩子勉強維持嗎?

面對無愛婚姻,大多數女性不選擇離婚,一半因為自身沒有獨自撫養孩子的能力,一半是因為不想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

那麼美其名曰「為了孩子」而勉強維持的婚姻,真的讓孩子們感受到了家庭幸福嗎?不妨來看看經歷過這種家庭的孩子是怎麼說的。

▼我的閨蜜Candy從小就生活在父母雞飛狗跳的婚姻生活中,更糟糕的是在她還在讀小學時,就發現自己的父母雙雙出軌。

這在她幼小的心靈留下深深的恥辱感,為父母恥辱也為自己恥辱。

在她上高中後,多次跟母親說」你們離婚吧」,她的媽媽卻只是回答「我都是為了你和你弟弟」。

原生家庭讓Candy形成了敏感、易怒的性格,同時也形成了「討好型」人格。直到離開家上了大學,有了自己的生活後才慢慢走出了原生家庭的陰影。

▼前一陣熱播的《少年派》中錢三一的父母雖然都是書香門第、門當戶對,但是父母之間沒有愛,父母長期分居,父親長期出軌。

他的母親一心撲在培養兒子身上,母親認為自己給了兒子很多的愛和物質保障,卻沒想到孩子最羨慕的卻是林妙妙那樣普通卻充滿愛的家庭。

錢三一更是在情緒崩潰時對母親說:「我每天都陪你演戲,我真的累了,我演下不去了,我不想演了!」

可見,不健康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並不亞於離婚,如果家庭關係已經緊張到令人壓抑,給孩子造成的反而是更大的身心損害。

02、無愛婚姻給孩子造成的影響

1、 被長期灌輸「都是為了你才不離婚」,會讓孩子產生極大的內疚感。

上文提到的Candy就是典型的這樣的孩子,因為母親在她的成長過程中反覆表達「我是為了你和你弟弟才不離婚的」,讓Candy一直覺得自己的存在是個錯誤,是因為自己才讓父母每天這麼痛苦。

為此她從小就產生了深深的罪惡感,並且非常害怕做錯事惹惱父母,更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只是一味迎合父母。

由此,不知不覺中她形成了一種「討好型」人格,在面對他人時也總是隱忍和迎合。

2、 對婚姻產生消極態度,影響婚戀觀。

長期生活在不健康的家庭中,會讓孩子認為婚姻就是每天不斷的爭吵、打鬧、甚至父母雙方的互相詆毀。

這些都會讓孩子產生一種畸形的婚戀觀,認為結婚就是這樣的結果,不如不要結,嚴重者甚至會認為和異性相處是可怕的事情,從而形成孤僻的性格。

03、怎麼判斷婚姻是否需要維持

這是很多感情不和的夫妻都會面臨的問題,在一起難受,分開又怕影響孩子,畢竟婚姻並不是兩個人的事。

在做決定前不妨看看下面三個問題,做一個自測,測測自己的婚姻是不是真的到了必須結束的時候。

1、 感情破裂的程度

如果是感情變淡、在某些方面價值觀不一致,建議以感情修復為主。

婚姻不是戀愛,曾經有情感專家說過「好的婚姻不是1+1=2,而是0.5+0.5=1。」

我想這是對婚姻最好的解釋,在新婚的兩三年里,小夫妻會為了生活中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爭吵;而那些攜手走過漫漫長路的老夫妻們卻不再會為了瑣事爭吵。

這大概就是因為老夫妻在歲月長路里發現了婚姻的真諦。

可如果是一方的背叛、甚至是出軌成性,這樣的裂痕其實是很難修復的,正所謂「和好容易,如初難」,這大概也是文章和馬伊琍最終選擇離婚的原因。

2、 孩子的接受程度

孩子們都很敏感,他們能敏銳捕捉到父母之間是否和諧、是否真的相愛。

如果孩子已經有一定的認知能力,應該側面跟孩子談一談怎麼看待父母之間的關係。

  • 針對3-12歲低齡的孩子,需要問孩子如果以後只跟爸爸或媽媽生活是否可以,雖然爸爸媽媽不住在一起,但是都會繼續愛他。
  • 針對12-18歲的青少年,可以適當討論婚姻問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於婚姻已經有了自己的理解,加之目前各種信息的爆炸,孩子們相對早熟,直截了當的跟孩子談清楚,反而更能了解孩子的內心。
  • 針對已經成年的孩子,他們已經形成了基本的價值觀,對於父母的婚姻問題更已經有了自己判斷,這個階段孩子,與其平等溝通的時候灌輸一些正確的婚戀觀是不錯的選擇。

3、 如果存在家暴(語言或肢體暴力),必須儘早結束

如果婚姻關係中存在一方長期語言或肢體暴力,應儘早結束婚姻關係。這是對個人和孩子負責,也是避免孩子淪為家暴的犧牲品。

我身邊有一個在家暴環境中長大的實例:A先生的父親一直性格暴躁,在家動輒打罵他和母親。

為此,A先生學習非常努力,幾乎所有考試都是第一,但依然換不來父親的一個笑臉,家庭生活的壓抑和長期得不到肯定,讓15歲的他差點結束自己的生命,是他的好朋友及時阻止並開導才挽救了一切。

這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我相信生活中還有千萬個A先生。

作為孩子的至親,我們有義務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和這樣的「魔鬼」生活在一起。


只要有一樣就會有人繼續

有愛,無性,無溝通,無物質,這是柏拉圖式婚姻,有人繼續呢

無愛,有性,無溝通,無物質,這個經常吵架鬧矛盾,但是床頭吵架床尾和,也有人繼續呢

無愛,無性,有溝通,無物質,這是那種精神伴侶型婚姻,也有人繼續呢

無愛,無性,無溝通,有物質,這是很多的被包養式婚姻,好多人都繼續呢

你這種無愛,無性,無溝通,無物質,你是什麼靈獸下凡體驗人間五味歷練嗎?如果不是,頭次為人,幹嘛要委屈自己呢


無愛,無性,無溝通,無物質的婚姻生活,這個跟路人沒有什麼區別嘛!繼續?那得多煎熬啊……


作為一個四無青年 是怎麼娶到老婆的 這個問題 值得深思!!!!


你還能在那張床上睡得著也是蠻厲害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