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面是不是有更為深刻的原因呢,僅僅是因為他們沒好好讀書,這種想法太絕對,太單一了吧?!


這麼告訴你,讀書不一定會過的好,但會讓你的精神境界更好,見識更寬,同樣一個問題,讀過書的人和沒有讀過書的人,看法和觀點是不一樣的。


這 方面問題早就有人研究過了。

你想討論就私聊加群,不然說起來容易政治敏感。


這種思維一般發生在兩種人身上,第一就是當年成績好現在混的一般的人,第二種就是當年成績不好現在混的也不好的人。第一種人一般只有在告誡子女的時候才會產生這種思想,第二種人僅僅只是不甘而已,所以將自己的失敗歸結到當年成績不好上面。

其實當年成績好和現在生活狀態真的沒有什麼的太大的直接聯繫。只不過是成績好的那一部分人有相當一部分養成了一個好的習慣,一個好的性格,還有就是一個好的思維方式或者其他各種原因。但是這些與成績真的沒有直接關係。

所以說這部分覺得生活不好的人就是當年沒有好好讀書的人,一般都是自己不願意承認是自己的眼界、思維方式、性格缺陷導致了自己現在的生活,而逃避性的將所有的錯誤都拋給當年那個沒有好好學習的自己。

說幾個我自己的本人的小故事。第一個就是我讀高三的時候,我覺得我們班上好多人肯定都是不喜歡我的,因為我就是那種從來不認真學習但是成績還比他們好的(其實我成績只能算是一般,但是比那一部分認真學習但是成績不好的人要好)。我現在混的比較慘啊,我把它歸結為我自己的性格缺陷和習慣不好,因為以前的事情,我沒什麼耐性,性格上又很隨和,所以導致很多事情到了我這都不能堅持。

第二件事情,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個老師問我們,你們覺得大學最重要的是學什麼?專業知識?還是混文憑?我們都不知道怎麼回答。後來這個老師說,如果論大學什麼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學習一種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第二才是文憑,第三才是專業知識。可能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文憑比專業知識還重要,其實不難理解,真正的專業知識,只要你有合適的學習方法,在社會實踐環境下, 分分鐘可以學會(特定技術行業除外),但是沒有文憑,對不起,你連社會實踐的機會都沒有。(我自己的真實案例:我是學其他專業的,之前去某一建築企業,主要做土木工程方面的工作,剛進去的時候我是什麼都不懂的,什麼鋼筋標號啊都不懂,圖紙完全不懂,所以第一個月我就坐辦公室,老老實實看了土木工程的教程一個月,一個月以後我可以熟練的和同事用專業術語交流,兩個月以後基本上我就和一個工地上混了一兩年的土木工程畢業生差不多知識水平了,絕對沒有任何誇張,事實上就是這樣,那些所謂的專業知識,你花大學四年學來的,在社會實踐中,可能兩個月就能全部掌握)

第三件事情,這個事情有點直指教育的本質。當年有個教史學的老師問我們,我現在講的東西我知道你們這一輩子都用不到(我們是工科專業,這個屬於文史類選修課),但是我還是很認真的給你們將,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後來他說,其實我講不講不重要,真的,我講了學校也是發那麼多工資給我,我不講也是那麼多,但是我還是希望講給你們聽,因為我覺得這個知識很美好,你們應該了解一下,應該知曉,哦原來世界是這樣的。可能你們以後就會忘記今天講的東西,但是至少在這一刻,你們已經領略到了歷史的美麗。

所以說,其實成績和混的好不好真的沒有直接聯繫,會這樣認為的人只是無端的將自己的失敗歸結給成績,但是成績有什麼錯,成績也是由千千萬萬的因素共同導致的。知識確實能改變命運,但也知識因為你在學習知識過程中所養成的那些好的東西幫助你成功的。


先找別人的問題,基本來說是人之通性


也不一定是沒讀好書,武大也還有低保戶呢,這看個人


只看待問題的話,確實存在。

看待問題下的人的話,他們說的對。

社會是一個試驗場,他們經歷過所以回答是靠譜的。

問題應該回到為什麼當初沒讀書。

社會的因素佔一部分,恕我不能回答。

但,人的部分也佔一些,那麼終極的理由應該是。

每個人應該對知識心存敬畏。

你看呢。


我覺得 當然有一部分原因是沒好好讀書

但是沒好好讀書除了自己不念書 也有家庭環境等等因素在裡面

如果有條件好好讀了書的話 肯定比現況要好

放在當下來說 有條件好好讀書 日後自然比現在沒讀書要好

沒讀書但是混得好的人 99%都是家庭條件很不錯

家庭不好又不讀書 還想要脫離社會底層 就跟鯉魚跳龍門一樣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