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所以就先关注了,想占个坑慢慢来答一下。

我的回答方向是以学术角度 - 也就是我只使用目前心理学研究已有的发现来回答问题,而没有证据支持的观点我无法评价

童年创伤性经历(childhood trauma)对成年后的影响应该也一直是心理学一个非常热门的议题。有许多研究都关注童年创伤性经历对成年人的各种影响,比如心理疾病的发病,比如一些特定的性格特质或者是自杀倾向等等。

首先想先强调一下心理学尤其是精神病理学(psychopathology)对成因的观点:

Oxford Textbook of Evolutionary Psychiatry and Psychosomatic Medicine (2nd ed):一切心理疾病及精神疾病的成因都有两种: Proximate cause 和 Ultimate (evolution) cause,姑且翻译成就近因素和究极因素吧(如果有更合适的翻译麻烦告诉我)。

Proximate cause包括基因因素(当你出生的时候你的基因组成),表观遗传 (即使同样的基因型也会有不同的显型),童年创伤性经历(正是题主的问题),以及其他生活经历(例如家庭背景,父母教育,各种事件等)。而究极因素则偏向于进化论:人适应能力与环境的不匹配(类似于某个特定环境里的优胜劣汰,不能够适应环境的人不容易存活,又比如免疫缺陷),次优设计(现有研究不多,暂且不表),以及妥协设计(比如早产,此处就不讨论了)。

另外一种来自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的观点总结为:心理疾病的形成与生理、家庭以及学校相关的因素密切相关,例如:营养不良,生理疾病和缺陷,遗传因素,大脑损伤;或是家庭事件,父母教育,教育程度等。

虽然不同的观点可能总结出了稍有不同的因素,但可以从中得出的结论是:心理疾病的形成与很多种因素相关 - 是基因、环境及自身发展的复杂影响,而并非单一因素就可以直接造成一个后果。结合题主的题目:童年的创伤性经历的确会增加一个人成为变态的风险 - 但那并非绝对的,有许多其他的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在。注意:是增加风险,而不是果断可以确定会让一个人成为变态。(再换个极端点的说法,童年非常幸福的人,也有可能变成变态,杀人犯,或者家暴者。ps:我只是说理论上有可能)


其实问题的回答到此就结束了,以下是回答的延伸:

http://Childwelfare.gov是美国政府官方保护儿童权益的机构,2004年他们的信息传单上提到以下一些保护因素:(Mrezek Mrezek, 1987)也就是说当遭遇了童年的不幸以后,如果个人或是外界帮助到以上几点,可以保护一个人在未来的发展。

  • 孩子可以意识到危险并且找到应对的方法 - 例如许多自我保护的训练
  • 让自己远离那些过于强烈的情绪(通常是不良的情绪) - 能够转移注意力到正面的事情上,而不被负面情绪持续影响
  • 与外界(包括父母)建立至关重要的支持关系 - 能够找到一个支持孩子摆脱这些黑暗过去的人或机构
  • 展望一个没有施暴者的未来并为之努力 - 经历了童年的不幸不代表自己就此毁灭,能够意识到这点,并将接下来的方向投放在一个不会再发生类似事件的未来里,才能让自己摆脱泥沼。

那么既然题主问的是成为了变态,那么我就理解为是以下特定行为并做一些目前已知的研究总结:反社会人格(sociopath),暴力倾向及行为(aggressive),以及犯罪倾向

  1. Wermer 1989: 一个长达32年的纵向实验,从1955年收集698个在夏威夷岛出生的婴儿数据,到1986年的跟进。33.3%的婴儿才出生后被认为是「高风险」的孩子,因为他们经历了中等到严重的童年压力,包括:家境贫寒,母亲没有受过正式教育、家庭环境复杂(家庭不和、家庭分裂、离婚等)、以及父母酗酒或父母有精神疾病。而这33%的孩子里面,又有33%(也就是698个人里10%+)成长成为了没有任何问题的成年人。实验总结出以下保护因素:1. 个人因素:比如天生的活力和社交能力、中等偏上的智力、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自我控制力;2. 与他人稳定的感情维系,无论是父母、兄弟姐妹、还是配偶;3. 外界的支持,无论是来自于学校、工作,亦或是教堂,这些地方给一个人的能力和决心给予反馈与肯定。
  2. Lynskey Fergusson, 1997: 在1025个经历过童年任何形式性暴力的18岁年轻人里,有24.3%的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心理疾病(抑郁、焦虑症、行为障碍)或是滥用行为(酗酒,嗑药)或是自杀史。而相关的因素有:遭受性暴力的年龄,父母的照顾以及与其他不良同龄人的接触。
  3. Whitfield et al., 2003: 经历了任一种童年不幸的人(三种:体罚、性侵以及目睹父母家暴)都会大约两倍增加成年时遭受或实施亲密关系暴力的几率。而同时经历过以上三种童年不幸的女性有3.5倍的几率在成年时遭受或实施家暴;男性有3.8倍几率。(被试人数:8629)
  4. Roberts et al., 2010: 在同样在过去一年经历过应激事件的成年人中,有过童年创伤性经历的人更容易实施家庭暴力
  5. Bevilacqua et al., 2012: 实验发现,男性群体中同时拥有FKBP5基因与童年创伤性经历的人更倾向于有明显暴力表现和暴力史。
  6. Howell Miller-Graff, 2014: 在321个18-24岁的美国大学生中,所有人都汇报自己曾在童年遭受过某种童年伤害,最常见的(93%)是来自于同龄人和亲戚间的伤害,例如校园暴力或者被男/女朋友打;第二常见的(83.3%)是受到常见犯罪伤害,比如被故意击打、或者被偷窃;第三常见的(69.9%)是间接伤害,例如目睹某人被故意伤害,目睹某人被枪击等。以下因素与成年时的恢复力(Resilience应对压力的能力)相关:虔诚(宗教信仰方面);情商(重点是认知、管理及应用情绪)以及朋友的支持。

以上。

最后祝好。能够定义自己的人只有自己。


从外部环境的影响来看人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巧合与契机,这些巧合与契机在人们信念形成的过程中产生深或浅的影响。

就拿经典电影《心灵捕手》的例子来说,如果年轻的天才没有遇到数学教授,那么他最终的归属很可能是一个普通的临时工,每天酗酒打架,跟不同的女人上床,最后死于街头斗殴、酗酒或药物滥用。

他遇见了数学教授,教授把他引进的更高端的层面,假设他没有遇到那个心理咨询师,那么他有很可能成为一个内心充满矛盾与愤怒的高功能型混蛋,借用某人的话来形容:好比教会一个聪明的大猩猩使用机枪。

直到他遇到老咨询师,咨询师用自己最真诚的情感去接纳了真实的他,帮助他和他一起将那些痛苦的根源挖掘出来,并在他最脆弱的时候给予他最有力的肯定与陪伴。再加上天才本人天赋异禀理解能力超强,最终敞开心扉接纳了自己与这个世界。

现实中的情形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肯定是没有什么突出的天赋,外出求学打工的人也没有愿意真心支持自己的朋友,也没有从天上掉下来温柔可人双商逆天的白富美爱上自己,也没条件接受电影里的那种心理咨询服务。

更多情况下是不得不去面对来自跟自己差不多的人的攻击与伤害,被忽视,物质方面长期处于被剥夺的状态,找不到一个让自己得到归属感的地方。去那些传销团伙、基督教会里你会发现到处都是这样的人,靠著虚无的想像哄骗自己把时间磨过去。

另外就是最贴近父母本质的一些气质构成一个人的人格基石,或者说核心人格,摘一段《沉默的羔羊》中的话来看:「鹞鸽分为肤浅和深沉两种,但是两只深沉的鹞鸽结合后,它们的后代往往会俯冲撞地而死,史黛林是只深沉的鹞鸽,只希望她父母中有一个是只肤浅的鹞鸽。」这里所说的「深沉」指的便是这种气质。

上面所说的契机与巧合在很大程度上与人格基石有直接的因果关联。

对于「肤浅」的人来说,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在寻找的过程中或许遇见一个愿意接纳自己的人或团体,进而因此找到了自己生存的意义与人生价值。即使没有经过任何对自己内心深度发掘的过程,但这并不妨碍他心满意足的生活下去。或许这其中会伴随著一些童年伤害带来的影响,比如臆症,在后面的生活中也是可以自愈的。

拥有「深沉」人格的人更倾向通过长期的自我挖掘与自我审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正确的引导之下,这个引导可以是一个拥有经验的先行者,也可以是一本书、一部电影、一个系统课程。很多时候没有外界的援助,他们仅凭自身的感受进行著艰难的挖掘与修补,比如电影《超脱》里的男主角。

至于分析一个拥有极端病态人格的犯罪者,单从童年角度分析,则需要根据具体的经历去看,被殴打、被性侵、被遗弃、被监禁,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被有序地精神控制?还是当作宣泄情绪和性欲的工具?其中是否存在宗教或文化方面的影响?是否被强迫使用精神药物?是否存在大脑发育不良或被受伤的经历,家族遗传的可能性…等等等等,另外还需根据其他阶段的人生经历以及其作案过程去印证先前的推论,没有具体案例是无法得出结论的。


谢邀。

我个人觉得,

这个和一个人在童年之后的少年时期以及青年时期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系。

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之所以健康成长,是因为有莎莉文老师的关爱和呵护;

爱因斯坦小时候因为智商不够被退学,也是他母亲亲自在家教他学习。

所以说,在一个孩子三观正在形成的时候,周围其他人的看法和做法真的很重要。

一念之差,就是地狱。


取决于所接触的环境和自身的基因。


后天的遇到的「美丽」

如果一切都只是感受到社会的黑暗,你会变成美国DC漫画旗下的超级反派小丑,被社会黑化。

如果一切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柔,你会变成爱迪生一样,就算自闭也能和科学活的很开心。


后天的信念和思维很重要,只要不放弃自己,积极生活,一切都会是阳光的!


有的人在努力面对,并且自我治愈,可能会很难,但是也在一点点的走出童年。

而有的人,因为身在地狱,所以也想让别人和他一样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