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新聞的標題是對整篇文章的提煉,高度概括。這也是語文中所要求的,但現在的標題總是讓人產生「好奇」,這種好奇讓人厭惡。而且大多都是開局一個標題,其他全靠編,還有許多從一件事件中斷章取義,歪曲事實!


1948年,美國駐中國特使馬歇爾奉命回國,被派到南京接替馬歇爾職務的是華萊士。當時南京某大報紙以《馬歇爾歇馬,華萊士來華》作標題報道了這條新聞。

這個新聞採取的是迴文的寫法,正著讀反著讀都可以。題主想說的是這類的標題吧。

私以為這類標題變少了主要有三點:

1、新聞工作者入門門檻很低。

這個門檻其實說高就高,說低就低,你要想成為國家認可的採編播職業記者,你需要一個身份和編製。這個編製至少從我在的地區來看,很難搞了。原因很簡單,官媒基本飽和,現在的人都不夠喫,還再添人稀釋既得利益?前幾天有傳言說央視剛解決了一批編製,我們也想爭取,頂上很感動,然後說如果實在缺人,可以關幾個頻道。

ps.不對這句話負責。你一聽一樂呵就可以了。

與此相對的是很多不持證的從業者大量出現,這些人是新聞消息的製造者,但是無保障,低工資和相對鬆散的組織讓他們缺乏了專業技能。我是985畢業的學生,身邊有很多二本三本的同齡人跟我做著一樣的工作,拿著一樣的工資。能力也不差。門檻低了,整體素質就低了,好標題就少了。

2、媒體渠道寬了一座城市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每天產的新聞,大概十幾份報紙,幾檔電視節目。一個報道的好壞一座城幾十萬幾百萬人在看,報紙電視廣播三巨頭壟斷新聞產業,新聞工作者要求自然不能鬆懈。二十一世紀一十年代前,網路開始出現,電視發展到鼎盛,報紙開始走下坡,但是官媒依然牢牢話語權,關注度不減。從業者還屬於有篩查的階段。因為這些人再不濟,也受過一定的專業訓練,所以起題目不至於太糟糕。 而現在,自媒體發展迅猛,人人都是新聞製造者,人人都是業餘記者,拿著手機就能創造新聞,這些沒有經過訓練的人如何起一個好標題呢?3、受眾的趣味 學過新聞學和傳播學的人都明白一個好標題要做到的:給出新聞梗概,勾起讀者閱讀興趣,不揭祕所有新聞內容。題目說到底是要讓人有興趣讀正文的。但是現在的uc驚奇部和網路自媒體起題目,基本上是怎麼吸睛怎麼來(我很討厭吸睛這個詞,但這就是這些媒體的手段)。怎麼奪目怎麼來,甚至走向兩個極端:《震驚,小姨子和媳婦雙雙上了我的牀,竟然是因為我太厲害了!》(鬥地主太厲害了);《男子當街棒打妻子 原因竟是妻子隨地吐痰》,猶抱琵琶半遮面之類的美感和惡趣味撲面而來,但是這類題目就是抓人,抓流量,願意很簡單:這類題目適合碎片化閱讀習慣的人迅速索引自己想要的新聞。他們文化程度不高,這類題目很方便他們,也適合引流。

我多解釋一句,不是碎片化閱讀的人素質都不高,你知道我們中國有九億多農民,他們也用智能手機,也看客戶端,你猜他們的碎片閱讀是怎麼個等級?

希望以上三點可以拋磚引玉。我很認真的答題了,你要是覺得看了有點用,贊一下?認真臉

第一,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內容的准入門檻低了,雜牌軍進入內容領域,「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導致標題起得良莠不齊。而聳動的標題往往吸引人的眼球,久而久之,「劣幣驅逐良幣」,優質的標題和內容越來越被稀釋。

第二,注意力經濟時代,流量越來越貴,大家都想搶佔入口,連新華社、人民日報這樣的黨媒在起標題時都玩起噱頭了。

第三,輿論場日趨單極的時代,很多重要的新聞和觀點被壓制報道。拿不到核心事實或只能報道官方提供的版本,內容越來越同質,怎麼指望好標題出現?

以上。
媒體,是世界的發聲者,媒體人應該保持中立客觀的態度,將新聞的事實儘可能完整真實的呈現在世人眼前,換句話說,他們不生產新聞,他們只是新聞的搬運工。以往,媒體靠著發行報刊賺取運營的費用,靠報道新聞賺取酬勞,但都算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漸漸的,一些人違背了媒體的職業道德,誇大、扭曲、掩蓋、造假,來欺騙人們騙取閱讀量,帶來很壞的影響。我最厭煩的就是那些標題黨、胡亂編造的文章,沒有任何影響但是卻起著壞作用,因為這些人的存在,本該清澈如一潭清水的媒體變得渾濁不堪。


其實看你怎麼去選擇新聞源。在以前,新聞行業的准入門檻較高,只有少數具有專業水準的人掌握了發聲的渠道。新聞會有行業的操守以及能保證一定的專業水準。現在比如一些智能推送新聞的網站,其新聞大部分都不是具有新聞行業素養的人寫的。

我一直覺得免費的纔是最昂貴的,因為它總要從其他地方把錢賺回來。

高質量的新聞內容還在,你只要花費很少的錢就能得到。

時代雜誌,經濟學人這些媒體,也就是30至50元一本。足以提供一週的新聞資訊。新聞是看得越少越好的。


以前的標題作用是讓人一目瞭然新聞信息;現在的標題作用是讓你點擊進去帶來流量。

其實是紙媒的時代過去了。

一方面是受眾的變化,以前可不是所有人都會訂報紙、雜誌的。就以我在的河南省來說,河南是什麼時候超過一億人口的時候我忘了,當時省內第一的都市報大河報訂閱量超過100萬的時候,專門出過一期特刊。一億人的省份,頭號報紙的發行量只有一百萬哦。現在呢?發行量剩不到一半了吧,原來五六十頁的版面,現在就剩二三十頁了。

說紙媒的沒落,也是說之前得到報紙這種媒介也是有門檻的。既是原來的媒介的受眾跟現在是不同的,先說明一個點,不是所有人都會看新聞的,同樣不是所有人會訂報紙、雜誌。當時報紙好像都是我奶奶那邊再訂,我家只訂雜誌,我爸還會去奶奶家拿報紙看來這。現在的話,人人都有手機,獲取信息的門檻比原來低多了,可供選擇的也多多了,標題的形式自然就要發生變化。標題只是更適應現在的受眾了,有句話說大眾的都是通俗的嘛。(這話說的有點鄙視現在大眾了,但是我又沒有報紙訂閱人羣的調查數據,有時間查一下我再來改吧。)

另一方面呢,原來內容呈現的方式是印在報紙上,直接呈現給大家,想看/不想看掃一眼也能知道個大概。現在有了點擊這個門檻,標題不吸引人,我為什麼要點這一下?閱讀方式的變化,就導致了標題韻味沒了唄。現在的標題都是勾引人的慾望,讓你誤以為你能在閱讀這幾分鐘裏能有什麼樣的愉快經歷,其實報紙也做過這事啊。當初每年末報紙徵訂的時候,又是送油送米的,還給自己打廣告來著,本質上都是營銷的一種策略罷了,只不過報紙是做在前面,現在是標題負擔了這個功能而已。

總結一下就是,受眾和閱讀方式的變化,導致了媒介所呈現新聞的方式(標題)的改變。

其實再往下擴展的話還有媒介屬性的問題,但是我以為對大眾媒體來說,現在這個答案就夠了。有需要的話可以私信我討論。

算是知乎首答?嗯,就這樣了。


傳統新聞寫作,標題的要求是讓人看完標題就可以知道這篇新聞寫什麼,為讀者節約時間。萬一讀者沒空讀完全文,通過標題就可以知道發生了什麼。

現在新聞標題的目標是為了吸引你的注意並浪費你幾分鐘的時間。標題不是為了傳遞信息,而是為了吸引關注。
1.現在新聞行業入門門檻低了,可以說是有臺智能手機人人都能寫新聞,沒接受相應觀念教育,自然沒有相應職業素質2.信息爆炸,80%以上的讀者根本不會仔細閱讀每一條信息,為了流量,扯淡不算什麼3.一天到晚沒啥新鮮事,編咯
現代社會」語言」變得高度膨脹,彷彿一件事不用上」崩潰」、」史上最?、太可怕了、出大事了」就稱不上新聞。」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標題加上扭曲事實的內容嚴重消費了大眾的情緒,而並非傳遞客觀事實。加上某些不講事實依據的網路大V推波助瀾,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最終演變成鬧劇草草收場。

一方面,新聞的傳播不再僅僅依賴於信息職業傳播者。各種」百家號、營銷號」魚龍混雜,發布這種信息的人並不專業,所以你也很難要求他們具有職業操守。另一方面,在」狂轟濫炸」的信息面前,人們對文字的敏感度越來越低,很少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看似普通的事情上,因此以誇張造作的詞句作為標題,」打擦邊球」已成為常態。就像」狼來了」的故事一樣,大眾最後可能會將真實消息忽略,而僅靠標題無端揣測。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