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


推薦夏季祛濕艾灸三個大穴

第一個穴位是——承山穴

承山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經穴,位於小腿後面正中間,當伸直小腿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就是承山的位置。

承山穴是人體最好的祛濕穴位。承山名意指隨膀胱經經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穴物質為隨膀胱經經水上行而來的脾土與水液的混合物,行至本穴後,水液氣化而乾燥的脾土微粒則沉降穴周,沉降的脾土堆積如大山之狀,故名承山。

第二個穴位是——委中穴

委中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合穴,位於腘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即膝蓋里側中央。

該穴名意指膀胱經的濕熱水氣在此聚集。本穴物質為膀胱經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濕之氣,為吸熱後的上行之氣,在本穴為聚集之狀,故名委中穴。

第三個穴位是——豐隆穴

豐隆穴是胃經的絡穴,位於小腿外側,自古便是各派醫家祛痰的大寶穴,號稱化痰奇穴。

痰與濕是有直接聯繫,它的產生主要與肺、脾、腎三臟關係密切,而關係最密切的屬於脾臟,中醫有「脾不留濕不生痰」之說。豐隆是足陽明胃經絡穴,別走於足太陰脾經,刺激此穴可以同時治療這兩經上的疾患,健脾和胃,使濕痰自化。

應用好這三個穴位,夏季祛濕就夠了

濕氣分為濕熱和寒濕,可以通過舌苔大便等癥狀,簡單判斷寒濕還是濕熱。

詳細一點區分濕熱還是寒濕看這個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4125097/answer/611561205

舌苔白厚有齒痕,大便粘不成形,手腳冰涼多是寒濕;舌苔黃膩,大便粘或便秘,怕熱易出汗多是濕熱。

濕熱就刮痧,用牛角刮痧板,從委中開始刮,每周可刮三次左右。寒濕就艾灸,使用單孔的艾灸盒,或者手持艾條懸灸這三個穴,每次每個穴位30分鐘左右,兩腿都灸。


最簡單的方法是運動,必須出汗。

濕氣是人體代謝的水分不能被以汗液和尿液的形式排除體外滯留在人體形成的。

如果論治的話,上半身濕氣重發汗,下半身濕氣重利尿。

如果是在體表濕氣重,發熱的時候身體發癢。最簡單就是發汗,吃點中藥結合汗蒸


吃生薑, 吃水煮肉片, 水煮魚。麻辣的都去濕氣。夏季運動出汗也去濕氣。


艾灸


1、食譜:喝薏米粥,2、烤艾灸


按摩穴位,有朋友說了,就不再重複

拍打腋窩、肘窩、腿窩,都是排濕氣的部位

紅豆薏米粥,網上到處都有介紹

五紅湯,效果比較快

運動

思想:這個很奇妙,不容易把握,你有這個排濕氣的念頭就行了,經常自我關照一下,精妙的身體會幫你拍濕氣了

滾雞蛋,立竿見影的功效,煮熟的雞蛋在濕氣中的地方滾,直到涼了,你會發現蛋黃上全是疙瘩,就是濕氣。注意:不能吃啊,否則你回到你的身體了。

藥膏


現在室外37度溫度,太陽底下多晒晒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