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查字典只能查到是果醬的意思,音樂人朋友們說自己jam總不能說自己太果醬了吧?太漿糊么?


音樂人的 jam,是全世界最不用說話的社交。

音樂人聚餐喜歡聊音樂,比如你最近聽啥、彈啥、有啥進步?但光說沒用,所以如果屋裡正好有鋼琴,不如直接來一段。

大部分人跟同行攀比,可以吹這個季度業績,但不可能實時pk。所以得去 ktv,你唱個《青藏高原》我來個《泡沫》,爭當全街最嘹亮的仔~

音樂人更直接一點,比著比著可能直接幹起來。你說你牛逼,那不如你上鋼琴我拿吉他,看誰把誰干趴下。

爵士音樂人的玩法,是選一首熟悉的曲子,先正常彈一遍原曲,然後挨個兒來段即興,直到原曲面目全非。我即興時你別搶戲,你即興我就把音量放低。幾個回合之後,大家最後彈一遍原旋律,END。這是最常見的爵士 jam。

以前的西方古典音樂,只有作曲家才能決定樂手彈什麼,每個音都是寫好的。演奏者的工作是還原作曲家的想法,然後靠音符的強、弱、斷句、速度等來彈出區別。即使是在交響樂團里,你跟別人的配合也得跟隨指揮家的指令。

Jam 不一樣。在 jam 里,人人都在作曲,同時也在指揮。每一個音都有蝴蝶效應,你彈什麼會實時決定跟你搭配的人接下來彈什麼。

Jam 有時是針鋒相對的比賽,有時是心照不宣的試探。但更多時候,jam 是幾個人做一桌菜,重點不在於誰做了什麼,而是好吃。

曲子結束,誰技巧穩、點子多、立意新,高下立判。我們不僅能判斷彼此的演奏風格、來路、習慣,還能了解彼此的個性和為人。你喜歡冒險還是穩定,能打輔助還是全程喧賓奪主;一曲完畢,知根知底。

Jam 既可以在現有的曲子上發揮,也可以憑空寫一首全新的。可以定一個基本框架,或者只定一組和弦,或者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動機。你先來一句,我立馬就跟上。因為音樂是依賴重複的,所以只要有一個人出了一個 idea,其他人就迅速學會,在重複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後演變(比如 @梁源 最喜歡的 John Coltrane《A Love Supreme》,是一首從頭到尾即興的曲子)

正在 jam 的樂手,活在每一個瞬間里。沒有人給指令,一切都靠配合,靠每個人不停地輸出點子,拋磚引玉。一首 jam 出來的野生曲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很快就能變成一首正式的歌。

幾個人配合久了,就能出默契,以至於完全即興的東西也亂中有序。這樣的話,你就能成為一個jam band,現場演出的時候,整個樂隊直接在台上即興,特刺激。(這種事情我想都不敢想,也就 @龔釗Asa 釗姐這種神仙樂手,敢直播一場即興演出:https://www.weibo.com/2447844780/I4b7vxiou)

Jam 是一個名詞,也是一個動詞。

作為名詞,它指一個場合:一堆音樂人聚一塊兒,玩玩音樂,湊首曲子。

作為動詞,它指擠壓、融合,意為讓不同的人通過音樂融合在一起。

這就是音樂人的社交!

謝 @千里 老師邀!


按現在年輕人的流行話來說就是battle

以前不知道jam.這個詞的時候我們都是說飆琴


jam是互相即興的意思。。


韋氏詞典對Jam中有如下解釋:

to improvise on a musical instrument with a group

與一群人一起用樂器即興演奏

說白了就是懂音樂的一群人在一起用音樂「聊天」。這種交流形式在英文中叫做「jam session"。

普通人聊天,沒有人是坐在一起讀報紙,而通常是沒有固定的話題,你一句我一句推動話題進展。只要會說話,是個話題凡人都能聊上兩句,但是聊得有沒有營養靠的是個人文化水平。同理只要有基本的樂理知識,新人也可以充分參與Jam session。

聊天中裝逼顯擺的人招人討厭,幽默風趣的人令人親近,高屋建瓴的人令人敬佩。Jam中盡自己能力感受音樂表達音樂即可,每個人什麼實力其實走上一圈大家都心知肚明,沒必要把它搞成體育比賽硬要爭個高下。


倆人以上一起玩音樂,稱為jam

沒多少準備的即興演奏叫freejam

跟嘻哈裡freestyle差不多

像我這些對扒譜完全沒有動力的人就很喜歡跟別人即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