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圓桌會議,三十歲主題,有感而發,談工資意義不大,窮的說的少,全是富裕的,必然出現發表偏倚。

所以我想到了職業倦怠,其實在工作一兩年後就會產生,這裡討論三十歲節點產生的倦怠感,有沒有爆發過?


謝邀。

38歲。目前的公司是第二份工作,同一個公司已經工作了14年。

個人的倦怠感很少,原因是在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經歷了了多個崗位調整,期間又能碰到很不錯的同事。

十幾年的歷程中,大多數時間都是帶團隊,少的時候一個人,多的時候幾十人。公司內還有不少工作時間超過10年的同事。

職業倦怠感除了職業的內容的重複性外,還有工作氛圍,還有個人職業規劃的問題。從多個同事經歷中發現,多數人的倦怠感來源於懶惰和害怕改變,於是退回到自己安全圈,可是,所謂的安全圈卻是慢慢的變小。

把視野放在一個一米二或一米五的隔斷里,是大多數產生倦怠感的原因,和職業關聯不大。


29歲。

工作7年換了5個正式的工作。當然是越跳越好。

記者,市場營銷,品牌管理,數字媒體,現在自己開公司。

可能自己屬於學習能力很強的人,一般一個行業2年就能摸清大體的規則,所以兩年基本就是個坎兒,會有倦怠期,如果覺得這個行業發展不大,就不會再繼續做下去了,航空業,金融業都呆過,其他時候都是做乙方,對其他行業也算是沾點邊,但是不深入了解。

個人感覺我們這一代人肯定不滿足於向父輩一樣一個工作待一輩子,趁著年輕多想想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究竟對哪一個行業感興趣,擅長的是什麼,感覺35歲以後再試錯的成本就太大了,年輕時候就應該多折騰折騰。

但是也要理性的折騰,比如說之前我做市場營銷時,覺得做的沒意思了,換了個產業繼續做市場營銷,以為是產業問題,其實還是自己不愛這一行,所以跳槽之前要三思,一切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簡單。找准自己的定位才是真的。


謝邀,雖然本人沒到30歲,但是個人認為職業倦怠這種事肯定會有,關鍵是你如何對待他,

比如我現在遭遇倦怠時刻,就會去打打橄欖球。


三十歲是道坎,但是過了四十不會發現三十正當年。所以,把握好當下,職業倦怠是周期性產生的。


我理解你所說的職場倦怠為對工作不上心,也無需上心。那麼我認為原因有如下幾個:

第一個,工作本身對你生命的意義不夠大。譬如你985博士,調整崗位後去收煤氣費了。你可能覺得這麼些年的專業知識浪費了,辛苦科研也毫無成效,心灰意冷。

第二個,你確定沒有了晉陞空間,這個相當於醫生宣布你得了癌症,活不了多久了。你看著辦吧,

正常人想的都是那麼既然生命長度無法控制了,那麼我就少干點活唄,去享受下人間樂趣,拓展下生命的寬度,所以部分職場人開始變得推諉,不擔責任,甩鍋,不幹活,各種千奇百怪而又令人拍手叫絕的表演就這樣開始了。

第三個,服老,年輕人就是好,啥都好,沒有負擔,沒有老小,可以肆意揮霍青春,精力體力都很旺盛,開始服年輕一代了。同等能力下,誰不要又年輕經歷有旺盛的小伙小姐姐呢。

種種處境我都經歷過,

第一種選擇去一家有價值,有使命感的公司,或者是去擔當一個有使命感的職位。生命的意義在適配(我說的),配不上你的東西,你會留存很久嗎?

第二種,換一個醫生,或者自己當醫生,這個醫生告訴你死了,下個醫生可能告訴你你是這個世界上最健康的人,畢竟每個醫生的醫術水平差別很大,在職場上,換個領導,調整個部門,做空一個領導都是常見的手段,實在不行完全可以跳出遊戲規則外自己干啊。

第三種,擺正心態,如果年輕人都比你差國家還咋發展啊,讓年輕人做自己擅長的事情,自己通過經驗給他們把把關,在能力範圍內,送人一程,可能今天的下屬就是明天的領導呢。

願君安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