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電子快速消費品更新換代極快,設計壽命都在幾年以內以降低成本,但旅行者等深空探測器也可以在極端環境中持續運轉數十年,兩者在技術、結構以及成本上的差距有多大?

以現行的人類科技來說,如果不考慮人工智慧自維護,計算機中的電源、處理器、電路板、顯示器需要如何設計才能保證零維護待機數百年並且在預設的時間自動喚醒執行預設任務?又要如何設計才能保持上千年的持續運行?大概的成本/算力比例在什麼水平?


如果為了保存電腦不擇手段的話,可以不用集成電路,用銀導線(塑料皮)做元件,塑料做密封的厚殼子然後抽真空,最後往液氦里一丟,完美


那就看什麼性能的了。最原始的機械計算機,放在這很空或者恆溫恆濕無菌室內,滴答個幾千年沒問題


如果要把時間尺度拉長到上千年的話,納米級集成電路中的的分子擴散可能會成為問題。

旅行者號上的計算機不是通用計算機,算力未必趕得上今天的高端便攜計算器,所以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得放寬標準才能說它是計算機……

不過那個時代集成度低、傻大黑粗的邏輯電路,恰好就比較皮實——顯然,體量越大越不容易受隨機因素的擾動。神舟飛船和北斗衛星所用的集成電路我印象中是上百納米的工藝,遠遠落後於同時代的商用品;美國我猜測也不會先進多少,畢竟有一個宇宙射線引起位反轉的問題不得不防。

Computers and CPUs in Space?

www.cpushack.com圖標【圖片】【轉帖-翻譯貼】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2號的計算機系統【高達吧】_百度貼吧?

tieba.baidu.com圖標

如果是在地球上專門設計的良好環境下,且保證電源,基於70年代太空探測器這種思路的電路工作千年應該是可以的。

如果是現代這種商用計算機,想保持千年無人維護不停轉,我覺得最好是建設一個可以自己給自己替換硬體的無人計算機工廠……

P.S. 無人維護的情況下,保證千年供電可能比保證千年計算更為困難。化學電源不具有可持續性;光電轉換供電有老化和灰塵覆蓋問題;核-溫差電池倒是可能可以,但是這玩意兒功率挺小的而且放地球上不安全;其他涉及機械運動的發電方式則想都不要想,運動千年足夠那個誰磨一箱子繡花針了。


可能吧


大概,可以做一個算盤


唯一的辦法,就只能是「重新定義計算機」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