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意外收穫吧,《錯誤系統》一書並非育兒書籍,但以下內容對我幫助最大:

  1. 及時經常獎勵良好行為;
  2. 不要「無意中」獎勵不良行為;
  3. 溫和地懲罰某些不良行為。

這三條原則簡單好用,幫我省下好多內心糾結,情緒一上來先腦內快速過一遍:「作為家長,我怎麼做比較好?」這套原則唯一的 bug 在於:面對孩子,「良好行為」「不良行為」的判斷完全在家長手上,對於孩子來講,是個封閉的、極權(即暴力)的系統,中和辦法有兩個:

  1. 讓孩子暴露在更多判斷標準下,比如姥姥姥爺、幼兒園老師、公眾場合路人,一定要讓他發現「人和人是不一樣的,你媽我堅持的也不一定對,你就看著感受吧,學無止境啊兒子!」
  2. 你的道理展開講到孩子願意跟你共情為止:
  • 為什麼玩水灑了一地是不良行為?
  • 為什麼從高處跳下來是不良行為?
  • 為什麼不要陌生人給的零食是良好行為?

重點不在於對行為定性,而在於講述過程中,多把你個人思考過程,尤其是感受講清楚。「水灑得到處都是,咱們都可能滑倒嘛!想想就痛,我一想到拖地又很煩,要麼……你拖?我看咱倆還不如穿上雨鞋去外面跳泥坑呢!」小孩子一臉興奮地接受你這個說法「哇~好啊好啊!我來拖!」,比接受你「不許玩水」的規定要痛快得多了。

即使我的結論有點反直覺(未必有普遍性),但我觀察發現:真的,沒人比孩子更願意遵循你講的道理,也沒人比你孩子更在意你的感受。但凡能拿出耐心按原則行事,他很容易變成一個人人誇懂事的小朋友,而這絕不是出於對世界的察言觀色、服從性好,而是小孩子天然都特別善良可愛,你別讓他活在困惑與壓抑中,他自然就學會了「講道理」。

P.s. 當然「講道理」主要還是對外啦,家長的耐心底線,孩子倒也永遠不會放棄測試。這種時候不用裝,Be yourself 就是墜吼的,你沒法靠「裝作別人」來成為一個好家長:你媽當然不一定對,但你媽確實是這麼個人,而且我確實是你媽(???) -- Thats part of your destiny.)


育兒書籍確實沒怎麼看,我並不是個嚴謹科學的父親,雖然我也想嚴謹科學一點。僅僅是經常查看育兒相關信息


《孩子下次生病前》

其實挺多書或多或少都挺有用的,只是這一本讓我在小寶寶生病時不在戰戰兢兢,能從容面對寶寶的狀況


論語,沒有為什麼!你讓他們跟著讀,直到他能背出來,你就知道好處了! ?


兩本:實用程序育兒法 和 遊戲力

實用程序育兒法讓我娃生活規律,安全感充足,身體倍棒,精力充沛…

遊戲力勸我淡定,認清這個滿地打滾的小混蛋就是個小屁孩,只要方法得當,啥問題都能輕鬆解決…

不看書能養娃的都是英雄,至少心態比我好太多,沒有書給我依靠我能焦慮死。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定本育兒百科》


盡看書不如無書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

這本書我看了前面一小部分 確實對自己很有幫助 讓懷孕和生孩子不那麼迷茫 感覺有一個燈塔在指路 但是環境不同 不一定所有的都適用自己的情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