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一次和我爸做魚,看到肚子都被掏空的魚還在沸水裡擺動,我剛開始覺得有點感慨,一條魚的求生慾望還那麼強,已經這樣了還在掙扎,但我爸說這魚已經死了,這只是殘餘神經的反射而已。所以我想問一下,這時候的魚是死是活?一般我們怎麼判斷一條魚或者一個生物有什麼表徵才算真正的死亡呢?


對於人類,判定死亡的標準是腦死亡。即以腦幹或腦幹以上中樞神經系統永久性地喪失功能,無自主呼吸,是永久、不可逆性的。這和植物人是有區別的。

而魚類判定死亡的標準貌似還沒有。那麼如果按照人類死亡判定標準(1、生命體無感知和無反應;2、生命體沒有自主呼吸和運動;3、生命體無反射,進行誘導也沒有相應反射),那麼這條魚就還沒死。為什麼?因為它對刺激有反應。

然而這一切又有什麼區別,在它被人們用以烹飪買來的時候,雖然它還活著,但其實已經死了。它從出生就已經被安排好了一生,即被人們吃掉。那是它的命運,就和實驗室里的小白鼠一樣,在還沒出生時,就已經安排好了。


取決於你判斷一條魚死活的目的。

在魚市,活魚死魚的價格差得太多了,判斷的目的是確保新鮮。

如果你要買活魚,判斷的標準就是動不動。

身體還能擺動,哪怕只是」殘餘神經的反射「,實際已經」腦死亡「,也算活魚。

不能動的魚,即使魚販告訴你此魚沒死,魚頭」很清醒「你在摸它,你也不會買。


這涉及到對死亡的標準定義,而且這個定義是得到普遍認可的科學認定的標準。沒有定義的標準,就會存在歧義,就扯不到一塊去,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對人體的生命有醫學定義,腦死亡,因為腦死亡是可不能在恢復,儘管他這是心臟還在跳動。過去就是以心臟停止跳動為死亡標準。之所以進步,這裡涉及到倫理問題,比如器官移植。腦死亡即死,器官即可移植,但等心跳停止再取器官就差強人意了。

對於動物,比如魚,目前還沒有科學上的死亡定義,所以不必糾結。想吃魚,就說它死了,心善,念一聲阿彌陀佛。


你是關心魚生死而有的悲天憫懷,但這是人類的感情,人類對生死的看法。

魚應當是沒有這等福氣,魚的生死應當絕大部分是悲慘的,因為魚一旦進入死的通道,即便他活著,死也是不可避免的,他是變溫動物,為了活下去減弱了抵抗死亡的能力,溫度低時各項能力都差。

我們生活在空氣中,相對恆定,魚生活在水中,水環境是永遠變動的,其中只有一部分段落魚能生存,魚只有一個辦法,每次產卵幾萬枚,留存幾條魚,他用數學概率生存,對於魚來說死是常態。

所以以人的庄而重之的生死觀去看待魚,會相當糾結


肌肉沒死亡


想問下你是咋做魚的?不是要拍死處理么?還在擺動很難清理吧。

死亡是個過程,也是種狀態。過程中已死,狀態上還沒死。


放水裡,看有沒有翻身


很簡單啊,你把魚放在太陽下面曬幾天,不動了,你再去看看肯定不行了


去看它的眼睛,

能看到東西是活著的,

什麼都看不到,就是死的。

everything


對於人,通常是界定腦死亡,或者心臟停止跳動,至於魚,不知道,吃到肚子里,肯定是死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