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先生在《激流中》中對於八十年代的文學是這樣描述的:那個激流奔涌的時代,那個時代的文學。同樣的勇敢,衝鋒陷陣,激情四射,精神純粹到不可遏止。

然而時代已經終止,一切都變了。在最後馮驥才先生寫到:我覺得自己抓不住生活了,我無法像昨天那樣深知正在激變中的生活與社會。同時,我好像也找不到我的讀者了,讀者總是一代換了一代,是我拋下了他們,還是他們拋下了我?我還是他們心靈的知音嗎?我還和他們擁有共同的審美嗎?雖然文學還在繼續,我還在寫,但是將要發生的一定有別於昨天。我感覺腳下的路變得模糊了;原先那條文學大河突然在一片陌生的原野上漫漶開來。

我對文學是充滿了憧憬的,最有共鳴的是看馮驥才先生的《無路可逃》時,先生寫到:文學的本質是服從心靈,文學的本質是用光明照亮黑暗。而如今我所看到的讀到的喜歡的書,大部分都是老一輩文學家的,新一代的似乎並沒有看到很多,所以,我想問的就是這個時代的文學是什麼樣的?新一代的文學家作家又是什麼樣的?


說句實在話,這個問題太大了,也太難了,學生才疏學淺,只能簡單回答一下。

首先,關於馮驥才為啥失去讀者了,關於馮驥才,我只讀過俗世奇人這部短篇集。以本人淺見,馮先生的作品確實跟不上時代了。書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都屬於古今傳奇這類型的,這種小說本身就存在著時代局限性,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對這种放在過去780年代的小人物傳奇已經沒有什麼興趣了,人們的想像力已經不滿足對身邊的人物進行構思,科幻是對未來的延伸,神話是對過去的延伸。從這點來看,馮先生的作品遭到冷落,並非是什麼壞事,當然我也沒聽說馮先生的哪篇長篇比較出彩。

其次,關於新生代作家一事,總結來說吧,新生代作家還都沒有發展起來,發展起來的因為過早得到了成功,不往前走了。

80後作家,以韓寒郭敬明舉例,郭敬明其實是可以寫好類型小說的,但人一成功,就不願意再寫了,導致現在一本有影響力的小說都沒有。韓寒的1988我想跟這個世界談談,其實已經初見作家端倪,但是也不寫了。。。

這個時代成功太容易,許多作者剛寫出一部檔次中等的作品,就不再努力了,因為成功了,有錢了,那就繼續模仿第一部作品就好了啊,還進步什麼呢?

再有,世界的文學其實到現在基本沒什麼發展,沒看出來么,我們讀的還都是過去作家的作品,前人對小說藝術的開發已經非常登峰造極了,連這些都沒學會,更別提什麼新時代文學了。

有希望的其實在於零零後和九零後,因為這是在互聯網下成長的一代,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很容易誕生新文學,但他們還沒成長起來,所以請默默等待吧。


個人感覺這個時代在追求經濟、科技的發展的過程中,文學已經被邊緣化。

現在應該把邊緣化的文學請到藝術的舞台中央。


以前的文學是個大籮筐,國策研究、教育、心靈雞湯、輿論監督、文娛娛樂,什麼都干也什麼都沒幹好,現在只是把這些筐里的蛋挑出來,國策研究給智庫,心靈雞湯給公眾號,文娛給明星網紅,輿論給媒體和論壇,剩下的就是徹徹底底的文學,如果什麼都不剩,說明文學本來就不存在。


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


個人感覺這個時代的文學是沒有突破的

各種都有,看你往哪個領域尋找,就我而言很多作品都很出色,可卻沒有以前的驚艷,可能也是我們的要求變高了。當然還有一些非主流「文學」被人瘋狂喜歡,也說明這個時代的扭曲。

存在即合理,我也不能說什麼。


這個時代,更多的是各取所需了。所謂大家很難有了,網路使個體有了更多選擇,也使作家更注重目標群體。在特定的的方向領域,都會有很優秀的作家。沒必要跟古人比,也不必懷念什麼大師,在互聯網時代,他們未必能比今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