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樓主了解一下戰前1939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兩洋海軍法案》,具體造艦計劃包括:

5-6年內新增257艘大小船艦,總噸位合計約為132.5萬噸。共計有

18艘埃塞克斯級大型艦隊航空母艦;

2艘衣阿華級戰列艦、5艘蒙大拿級戰列艦,另外還有6艘新式的北卡、南達級戰列艦在建;

33艘輕重巡洋艦;

115艘驅逐艦;

.........

39年,日本的主力是啥?

兩艘改裝的大型艦隊航母(赤城、加賀),兩艘中型艦隊航母(蒼龍、飛龍);另有兩艘艦隊大型航母在建(翔鶴、瑞鶴);

10艘一戰前後下水的老舊戰列艦;另有兩艘新式戰列艦在建(大和、武藏);

18艘重巡洋艦,其中12艘的艦齡為20年左右;沒有新建計劃。

再不開戰,美帝在造船廠的船塢里就把日本帝國乾死了。


(斯諾)問:「你對這樣一場戰爭在軍事上和政治上的可能發展趨勢有怎麼樣的看法?」

(毛澤東)答:「這裡包含兩個問題——外國的政策和中國軍隊的戰略。現在,日本的大陸政策,誰都知道是已經確定的了。那些以為再犧牲一些中國主權,再作一些經濟上、政治上或領土上的妥協讓步,就可以阻止日本前進的人們,只不過是沉溺在烏托邦的幻想中。南京過去所採取的錯誤政策,就是根據這種的戰略,我們只要看一看東亞的地圖,就可知道結果是怎樣了。不過我們已經知道,不僅是華北,連長江下游和我們南部的海港,都包括在日本的大陸計劃裡面。此外,也同樣很清楚,日本的海軍還想封鎖中國海,奪取菲律賓、暹羅(泰國)、印度支那、馬來亞和荷屬東印度。一旦發生戰爭,日本必將把這些地方作為它的戰略基地,割斷英、法、美和中國的聯繫,獨佔南太平洋各個海面。這些行動都包括在日本海上戰略計劃中,我們已看到了這種計劃。而且這種海上戰略,是必將與日本陸上戰略相配合的。

這是1936年毛澤東在延安與美國記者斯諾的談話(《紅星照耀中國》)。當時日本尚未全面侵華。

日本要全面佔領中國,必將遭到英法美的抵制。隨著侵略步步深入,這些國家的援助也會逐漸增強——老牌帝國主義絕不會坐視日本獨佔東亞大陸的利益。毛澤東認為,「那些認識到日本帝國主義對自身利益威脅的各國政府給予中國的國際援助」甚至可能是「大量」的,多到左右戰局的程度。所謂「美國的插手」就是這樣的意思。

日本在中國決心抵抗後只有三條路:

1.從大陸退兵;

2.頂著英法美援和中國陷入長期的消耗戰,直至自身崩潰、爆發革命;

3.佔領南太平洋,切斷英法美與中國的聯繫。

所以只要日本還覬覦大陸,美國的插手是不可避免的。即便不禁運日本,也能武裝、訓練中國軍隊,讓日本耗死在大陸上。


題主完全搞反了順序。。。1937,38,39年中國的抗戰為什麼打得那麼慘烈,憑日本一己之力吞個東北都很艱難,幾十年經營的基礎上還需要6年來壓住東北,怎麼突然就有本事搞全面侵華了。。。因為背後就是美國啊,日本缺的資源全靠美國賣給它。後來歐洲戰場也爆發了,隨著國際局勢變化美國停止了對日本的資源支持,瞬間使日本陷入死地,沒有資源即使中國戰場日本也扛不住,這就到了賭國運的時候了。

美國以所謂中立和孤立主義,實際一直在插手世界事務,先發戰爭財,然後搶人頭。它斷掉日本資源的時候,再蠢的智囊團也知道早晚要一戰了,我美帝就等你一個借口啊。插手是因,偷襲是果。美帝自己的主旋律片自然不會把自己支持過日本這種蠢事拍出來了,就像擊斃本拉登從9.11拍就可以,至於本拉登是如何在美國的支持下做大的,這種事哪能提呢。

電影這種意識形態極強的東西,偏差總是極大的,快餐文化都是如此,還是多來幾本書才能勉強撥開意識形態的迷霧,看清一些歷史。


遊戲里有可能。

我玩日本,從中國撤軍,放朝鮮獨立,等法國淪陷後索要印度支那,然後繞過菲律賓南下,美國人倒的確沒參戰。

現實中你敢提放棄大陸,怕是分分鐘被天誅了。

=

仔細想想,會覺得很奇怪。

南下是為了石油和橡膠,石油是為了養大艦隊。

聯合艦隊出航,一兩個月就能燒光全國的石油儲備。

可是如果我不養大艦隊,那也就不需要那麼多石油了。

那不就是沒必要南下了嗎。

說到底,日本人到底是在打啥?

不圖謀大陸,就不會和英美有衝突,也就不需要和英美對抗的大艦隊,也就不需南下奪取資源。

一切從甲午戰爭開始就註定了。

這樣想的話,倒是有點理解「累累屍骨派」了,對外戰爭的勝利對國內力量的平衡可能有很大的影響,而平衡一旦打破,就很難回到原來的道路。

勝利,有時候是個大問題。


tg一直在撩撥日本作大死

日本在中國沒有搶到想要的,被tg拽入泥潭,得不償失,遲早要作死

蘇聯在作小死階段就給他按滅了

美國也很配合地等他作大死,設計好了菲律賓坐等太平洋艦隊救援的方案,只是沒想到日本人如此膽大包天,要作就來個大的,直接先把太平洋艦隊幹掉。如果日本沒那麼大的膽子,按美國設計的套路先去進攻菲律賓,可能死的更慘。

如果日本就不作死呢?請仔細閱讀《論持久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