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位朋友,患有輕微抑鬱症,他說了一句話「如果我知道出生會是這種樣子,我寧願爬回去」,可我不認同。他認為他的家庭沒有給他金錢,權利,他沒有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他從小羨慕嫉妒恨別的小孩子,認為對他不公,他的出生並不快樂。


生命是沒有錯的,是美好的,神聖的。我們經歷苦難,最終都是為了認識到,生命的神聖本質。


快樂應該是在過程中發掘體會的,而不是結果決定的。人生來就是受苦受難的,不然人怎麼哭著來呢,死人沒煩惱。死人也無法體會生活的樂趣。一塊美玉形成 過程是千錘百打,遍體鱗傷,為何要受這折磨?因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也一樣,在無窮無盡的折磨苦難下,依舊堅定信念,昂步向前,這就是生活的意義,也是一份責任

快樂才不是生活的意義,而且生活本身就是沒有意義的,強行賦予意義與價值都是為了導向。順勢而為,無為而治。


中國人總說,父母給了你生命,所以你要感激。人要自殺時,總說別人想不開,死都不怕了,活著還怕什麼。

然而,佛說,眾生皆苦。

我不覺得,人來到這個世界就是快樂的。我覺得人來到這個世界的意義,就是體驗一番而已。有的人對快樂體驗的多,有的人對痛苦感受的多。這快樂與痛苦的多寡,用佛家的語言來說,就是所謂因果報應,前世今生。

我小時候就覺得,如果可以選擇,我會選擇不來到這個世界。直到今天,有時候走在路上,都會覺得,如果可以我真想做一棵樹,就是路邊那種隨便都能看到的樹,平凡,沉默,持久。

然而,既然來到這個世界了,就好好玩一把。既來之則安之,初始的配置如果已經不太好了,那就盡量提高一下,讓自己別那麼痛苦、壓抑。人活著,最怕的是,死又死不了或不敢死,活著又難受。


抑鬱因為得不到想要的,沒有人理解並且無法解決這種心結。兩元的世界,有痛苦就有快樂,任何事都不長久,都很無聊,得到了又怎麼樣 還是會失去,有時是換一種形式失去。知道所有事都不長久後反而會豁然開朗,輕鬆一些,享受過程,結果隨緣。


我覺得這句話真的不能如此肯定地作答,我有接觸一些有抑鬱症的人,像很多人說的他們就像活在另一個世界,無法融入正常生活,那種感覺真的挺痛苦的,但這不是他們自己的錯,家庭,父母,周圍環境都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快樂與否不在乎富裕或是貧窮,而在於自身如何,一個富裕的人如果沒有得到愛,也會暴躁不安,一個貧窮的人,就算一天只能吃頓飽飯,也覺得心滿意足,高中時候有個同學說她很痛苦,他的父母就是特別矛盾,給她留下很深的心理陰影,有時候她很羨慕電視里的男主角或女主角,可以有個人出現救他出火海,但是很可惜一直都沒有,她會每天望著窗外,我不知道她在想什麼,但我能感覺到她不快樂,但又能怎樣,她的家庭就是那樣,唯一能救她的就是自己。我不知道她現在如何了,但我想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改變,生活可以有無限可能,看你要如何選擇,你可以去每天盯著窗外,但也可以和同學們打成一片,如果你願意,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如果你還沒有決心,沒有勇氣,沒有準備好,那也只能是選擇幻想了


謝邀

我也想不明白世界上為什麼要有生物,要有人存在。

在我的認知里人來到世界上大部分時間是來受苦的,在受了足夠的苦之後,可能會來一小點甜安慰一下,鼓勵你繼續前行,繼續受苦,循環往複,終了此生……有時候覺得還不如不生下來

題主問題中這句話,也有道理,孩子只要來到世上,就可以體驗人生這個複雜的過程,種種酸甜苦辣,經歷挫折,也經歷對比挫折來說的相對幸福;經歷背叛,也就知道任何人不可輕信。從被別人包容呵護,到自己學會擔當;從天真無邪逐漸磨鍊得成熟穩重,思慮周全。這個過程中痛苦多,快樂少。

可是在生命即將終結的時候,很多人都達到了自己給自己的人生目標,有的還超額完成任務,做了自己本來以為做不到的事。那他一定覺得我來人間這一趟,真值!

人生本來就是逆風前行,乘著這趟沒有回程的列車一路沒跳車,遇到問題解決得也基本說得過去,那麼,我們來看過世界就比沒看過或者中途放棄的強呀。從這個角度來說,就是快樂

童年陰影原生家庭這些問題,每個人都有一點。可能人生中還有一道題,就是給你半生時間,看你能把這些問題解決到什麼程度,解決得好的下半生會得到相對的幸福。解決不好,一直不釋懷,不接受的,那就只能淘汰了。人生中,每個人痛苦的量是一定的,看個人怎麼理解,怎麼解決了

共勉


呵呵,那你問問剛出生的孩子他們快樂嗎。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雖然家庭提供的條件不太好,但是自己可以努力去改變,永遠感謝父母帶我來到這個世界,一切的一切都可以通過自己去改變,至少,我們都有機會。


羨慕嫉妒有用的話,都嫉妒羨慕就好了,你選擇不了自己的出生,如果不想死那就好好努力,別讓你的後代也覺得自己出生在一無是處的家庭就好了


瀉藥

仇富,嫉妒,懶惰,厭世

不努力還抱怨

消極


生下來,活下去,從嬰兒到老人,從爬行,到兩條腿走路,再到老了走不動了,拄拐杖,到行將就木,這是一個循環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活著的意義!


人的出身是不能選擇的,成功都是經過後天努力,路都是自己走的,有的人越走越寬,有的人越走越窄,所以這種事情全看自己對三觀的理解和認知。


謝邀。對「題目」的理解:我不知道這句話從哪裡來,用的「它」還是這個字,平添幾分糊塗。孩子剛一出生,如果說有快樂,那是對大人而言的,孩子基本上都是本能展現。對「描述」的理解:你的朋友,是受家庭父母環境的影響,家庭氛圍不幹凈,父母三觀不正,再加上周圍環境一些負能量的誘惑,極易產生類似的想法。如果教育跟不上,這類人可能就會走上另類人生。


孩子剛生下來的時候,他是沒有「主觀」和「客觀」這兩個概念的,也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世界」這樣的一個詞,那麼「本身快樂」,這種「自我感知」就不存在,他的世界是混沌的。

隨著成長,大腦的發育,行為動能力的增強,認知的擴展,他開始知道「這個不是我的」『這個是我的』,這個主觀和客觀的概念。但是「客觀」很多時候是「主觀」理解的。

有了以上理解,我們再說「他認為他不快樂,是因為出生在了他認為的家庭」或者因果互換「因為出生在了這個家庭,所以他感覺到不快樂」。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的「感覺」,「快樂」或者「不快樂」都是「主觀認知」。讓他理解這個很重要。

假如他能理解「快樂和不快樂」只是一種感覺。那麼「不快樂」的感覺讓他覺得「不舒適」的時候,他會想怎麼樣讓自己感到「舒適」,而不是讓自己感覺到「快樂」。從而自己跳出 家庭決定不快樂或者不快樂是因為家庭這樣的 「一條蛇咬住自己尾巴」的循環。

他只要讓自己感覺得「舒適一些」。你可以問他「假如現在改變了家庭的環境,會不會讓你感覺到快樂?」,「你快樂了又能怎麼樣?」,「家庭改變了,會不會有不快樂的東西?」讓他知道「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快樂的時候」,接受當下的「不快樂」,讓自己 變得「舒適」才是「快樂本身的感覺」。

可能覺得有點繞。

「不公平」這三字其實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主觀認知」,這種認知,來自於外部事物的刺激和對比。

當他一直認為「不公平」的時候,就是不公平的,他覺得自己不該被不公平對待,所以越想越不公平,這對他來說,心理上也是一個循環。

當他接受「公平」是主觀給自己下的套的時候,他就不會再去糾結「公平」本身,更多的時候,可能是在接受當下事實,並且舒適的工作,生活。慢慢就發現,其實生活還可以。

隨便寫寫。


人生的意義在於懂得愛付出愛,愛就是快樂的根源。任何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不懂愛,痛苦源自自私。


本身就不是可以自己選擇的 為什麼一定要糾結呢 存在就有其一定的意義 為什麼用有意義的大腦 去承載消極的思維呢


任何人的被創造都是競爭的結果,只因為發育成你的那顆精子跑的快了點,准了點。由此可見,生命從那一刻起就賦予了永遠不斷努力競爭的屬性!下面,我們來簡單的說一下人作為生命體的階段:

當我們出生的那一刻,我們才真正的獲得了生的門檻。下來的一切才是我們作為生命體所要面對的世界。疾病,傷害,危險等等,每一個都在威脅著我們。我們從中或是逃脫,或是抵抗,或是被保護,總算有了自主意識。

此時,我們才是開始一個人的歷程。我們學習,生活,工作,娛樂,創造等等,我們在其中尋找生存的方式,尋找生活的意義。這才是我們真正的人生。

接著,我們結婚,生子,養家。從此我們不僅僅是自己,更是一個繼承者,傳遞者。我們不僅要學習更多的生活,還要把自己的能力傳遞給孩子,讓我們的生命延續。

最後,孩子長大成人,我們也將在生死之間博弈。

通過這些過程可以發現,我們作為一個人來生活的真正開始的階段是我們有了意識之後。也就是我們作為獨立生命體體現價值的時候。此時有人卻放棄了努力向上鬥志,責怪世界的不公,責怪先輩的遺留,忘記了自己的價值。這還是人這個生命體嘛!這種人其實就是巨嬰,也就是領了張生的門票。他們根本不知道獨立生命體的意義!如果給這種人每天喂點食,他們絕對會忘記思考,忘記生活。


孩子感知世界就快樂,我覺得這個觀點很片面。這個世界本生就是美好與不美好共存的,感受到的是社會的正面當然是快樂,負面我就不好說了。在舊社會的社會最底層家庭里,因為家裡窮 ,家裡人會賣孩子到妓院、賣孩子到雜耍團。。。我想這樣的孩子出生沒有錯,錯的是這個社會。他們從小感知到的就是這個社會的黑暗,快樂嗎?

其實我說的只是覺得只有快樂是比較片面,當然,這個世界裡美好還是大多數。但是不美好也共存。


我並不認為生而快樂,也並不認為生命為了快樂。生命只是站在這裡看著遠方。世界與生命無論是群體的還是個體的都是一個整體且無法分離的,你的痛苦是世界的惡意,快樂是世界的善意。但世界既不是惡也不會善那麼站在生命與世界的整體上就會發現痛苦快樂似乎不那麼重要。世界創造生命,生命也創造了世界,這個世界正是因為生命的參與才有了那麼多不同。我們與世界是一起的那麼接受世界給我們的惡意善意也是為了更好的觀察世界的全面同時也是為了作為一個人所能成為一個完備的人的必須(中二病晚期沒救了請原諒。。。)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