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藥。。。。

就簡單的說幾點吧,拋磚引玉。。

*鋼琴非常容易入門,是的非常容易,這可能是有點反常識,鋼琴專業的人也會跳起來,其實並不矛盾,這裡說的是入門問題,而不是那些專業的技巧,知識和文化理解積累。實際上鋼琴的學習原理非常的簡單,第一步理解自己對琴鍵按壓操作和出聲之間的因果,第二步理解音高的差異性關係,第三步理解空間排布結構。。餘下的就都是技巧,擅長與不擅長問題了。。。。這裡就不一一展開每個環節對贏得智力發展之類的複雜學科問題,反正最終結論就是差不多五歲小孩的智力就基本可以理解並且開始進行入門學習。。五歲就能學習的樂器,一兩個小時裡面就能從最直觀的入門理解音階,你說簡單不簡單?如果你要對比各種按鍵的現代木管,各種提琴和吉他都需要起碼九歲的智力。。除了打擊樂就沒有什麼樂器能比鋼琴更容易入門的了。。至於鋼琴的難,其實都是難在高級技巧,三五年內正常練習的強度,都是是能夠穩健進步達到一定水平的。。

*鋼琴的琴鍵設計非常合理。。這是鋼琴界最常聽到的流言蜚語,有很多因為技巧不熟練的關係就盲目的怪罪自己手小最終放棄,從教琴老師的視角來看,都是沒好好練的借口。。其實經過了幾百年的設計,琴鍵的寬度已經非常貼合人體的骨骼比例進行設計,正常人不要抱怨手小做借口,也不需要羨慕誰誰手大,14歲以後的發育正常青少年都能比較輕鬆的按到八度並且保持手的弓形。。鋼琴的白鍵大約寬2.3厘米,就是為了讓幾乎所有人都能很舒服的的按到八度而設計的。。實際按八度不需要按到最寬的距離,左右還能借各借0.7厘米左右,所以只要能夠勾到15厘米就可以。。從中世紀晚期開始就有醫學上大量的研究關於人身高是和手大小的比例問題,按照彈奏鋼琴的姿勢,拇指小指展開寬度的8.7-9.2倍就是這個人的身高。。也就是說1米32以上的小朋友就能很輕鬆的按照正常姿勢按八度了。。一些人也不要吹噓什麼我可以按九度十一度,你摁超過八度的時候看看手弓有沒有塌下去。。按照比例身高180以上,那麼可以在正常的姿勢下勉強按到9度,要按到十度需要大約2米07的身高,十一度需要姚明的身高。而且真的手那麼大也不好,因為超過195的時候你按八度會開始感到太小了,特彆扭。。另外就是稍微懂一點樂理就明白了,需要同時按下超過八度的曲目也是非常少的,9度的出現甚至會更改變和弦音色,10度很可能會改變翻轉解構等等。。。。注意了這裡說的按到是指正常彈奏姿勢不是說手拍成一個平面,虎口位置都脫離了琴鍵去強行夠,這種沒有任何技巧含義,夠到也沒有任何意義。。

總之身高在1.32~2.02區間範圍內骨骼沒有畸形的話,都是非常適合彈奏鋼琴的人群。。

這麼廣的一個覆蓋範圍使得鋼琴在傳播技術上幾乎沒什麼難度。。以前還有關製作工藝,成本之類的限制,現在工業技術發展了雖然鋼琴的價格也在不斷漲,但實際上在我國擁有一台鋼琴的難度已經遠遠遠遠小於80年代了,在全世界一個經濟發展不算落後或者貧窮的地方,只要真的想擁有一台鋼琴,也是可以做得到的。。實在不行,現在的電琴也有真琴觸感,力度感應。。我不是說電子琴能夠替代鋼琴,事實上是永遠不可能的(關於此話題請移步別的回答進行討論),但是用作練習或者入門學習是綽綽有餘的。。。。

作為一門樂器來說,音域廣就能成為王者,我覺得沒得辯了。。要湊齊鋼琴的常用音域幾乎得湊齊一個交響樂團里的全部樂器。。而且一個比較專業的問題的就是在本樂器的低音區域和高音區域的音色也是完全一致的。。。。這點上絕大部分提琴,木管就都可以退群了,低音區域的音色和高音區域會發生變化,只能說是非常有特色,用作特殊的需要。。

經過幾百年的製作工藝演變,鋼琴音色也是已經趨於完美了。。目前是找不出任何一個樂器(電聲除外)能夠像鋼琴一樣,把音頭,餘音,泛音等等在綜合能力都能同時做到趨於完美。。其他的樂器音色是各有特色,而鋼琴是整體都非常完善。。

鋼琴也是一種最直觀的能夠把樂理規則在空間和視覺邏輯上表現出來的最好方式,沒有其他樂器可以做到比鋼琴鍵盤更直觀,更清晰簡潔。。而且彈奏鋼琴,只需要十指,即整個人體活動最靈活的部位,加上少量的踏板簡單操作,不需要佔用額外的氣息或者別的部位協作,是基於人體的最理想的樂器了。。。。從而鋼琴誕生了花樣繁多的各種演奏技巧,技巧多了自然音樂的表現力也就非常豐富。。

我能想到的作為一個樂器不利於傳播的點只有貴,大,重。。。。別的就沒有缺點了


因為,它比較「全能」,或者說,它能夠演奏的範疇足夠多。而全能,往往就意味著更「實用」。

是的,很多樂器確實比鋼琴容易,但他們的表現能力不如鋼琴,鋼琴有什麼特徵呢?

  • 音域足夠廣,鋼琴音域覆蓋八個八度,這一點可以淘汰絕大多數樂器。
  • 鋼琴音可以瞬時啟停,也就是說時值可以很長也可以很短,短時值使得鋼琴能夠快速演奏而不糊,長時值使得鋼琴能夠實現更長的和聲以及多聲部。這一點也可以淘汰相當多樂器。
  • 鋼琴每個音獨立發聲。因為對每一個音都有獨立的1-3根弦。這使得每個音可以獨立的控制長度,這同樣也是實現和聲以及多聲部同時演奏的必要條件。——同時,,這使得鋼琴的每一個音符可以獨立的控制音量,獨立的控制音色,這也無形中增加了鋼琴的表現能力。

只是將這三個條件加上,已經足夠淘汰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樂器。

比方說那些弦樂,本身弦的數量有限,在一根弦上演奏下一個音符,往往意味著前一個音符的停止,管樂只有一個共振腔,它常常也沒有辦法同時演奏出多個聲部的音樂。所以管弦樂在表現力方面比不過鋼琴,除非你是拿整個管弦樂隊跟一台鋼琴比。

剩下的,表現力能跟鋼琴比擬,能比鋼琴更全能的單個樂器,極少,至於那些樂器比不過鋼琴的原因。。。大概是因為不如鋼琴有逼格(電鋼),或者學習起來比鋼琴更難(管風琴)吧。


據不完全統計,在美國,「會彈鋼琴」的人口大約有1500萬,在歐洲,彈鋼琴則是差不多是每個傳統家庭的祖傳藝能,而中國大約有1400萬小孩在學習彈鋼琴,而且這個數字仍在穩步增長。

其實在鋼琴剛剛發明的17世紀,大家不一定估計到這笨拙的樂器能有多流行。但隨著鋼琴幾百年來的發展和演變,它變得更加強大、更有表現力,同時,以往只存在於宮廷貴族間的樂器向平民階層普及,更廣泛的音樂人群也為鋼琴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下面幾個是鋼琴能廣泛流行的原因:

1、鋼琴很容易上手

鋼琴可以稱得上是最容易演奏的樂器了,只要按下琴鍵就能發出聲音。它不需要複雜按弦,或者使用氣息。剛學習吉他、管樂器的樂手往往要花一些時間才能讓樂器發出正確的聲音。

2、鋼琴彈奏的音樂更飽滿,是少數幾個能同時彈奏旋律和伴奏的樂器之一

大多數樂器不具備同時演奏旋律和伴奏的能力,而鋼琴剛好是能同時做好兩個工作的少數樂器之一,這使得它的適用於多個場合,也能在不同人員樂器配置的表演中發揮作用。

3、使用鋼琴學習基礎樂理,比使用其他樂器更加直觀

鋼琴按鍵與樂理基礎有非常直觀的關聯性,例如半音、音階、和弦等音樂基礎理論都能在鍵盤上直接彈奏出來。由於彈琴鍵能直觀反映具體的音符,不需像其他樂器那樣先學習指法、呼吸氣息等演奏方法,更便於小童了解音樂知識。

4、熟悉鋼琴後再學習其他樂器會更容易

對於已經學習過鋼琴的人來說,他們學習其他樂器會更容易上手。彈鋼琴中會同時使用高音譜號和低音譜號,已經接觸過一些基本的音樂理論,在音準、節奏等方面會更容易把握。

5、鋼琴手會有更多機會為其他人伴奏

由於鋼琴的音域廣、音量大、音色表現豐富,很多時候能作為歌手、其他獨奏樂器良好的伴奏樂器。這個優勢是很多樂器所不具備的,一些優秀的伴奏人甚至能以此為生。

6、鋼琴覆蓋了幾乎所有風格的音樂,從古典到現代流行

從巴洛克時代的賦格曲、到古典時期的奏鳴曲、到浪漫時期的敘事曲、再到近現代的流派——拉格泰姆、爵士樂、比波普、搖滾樂、RB,幾乎每一種音樂風格都有鋼琴的聲音。它的用途非常廣泛。

7、鋼琴的維護保養相對簡單

通常情況下,鋼琴一年中維護和調音2到3次即可保持穩定的表現。而類似電鋼琴等電子鍵盤樂器更加無需調音。而很多其他樂器往往需要在每次演奏前就要先調音。另外,鋼琴也不需要每隔幾年就換弦或其他配件,保養得當的鋼琴甚至能使用上百年。


1、入門上手快。

2、作為樂理學習的教具。

3、伴奏利器。


任何一種樂器要想「廣為流傳」,——意思就是願意演奏它的人多、它可以適用的場合多、它在各種媒體上出現的頻率比較高、有很廣的知名度,大致需要以下四個因素:

(1)容易上手。鋼琴在校準之後,它的每一個琴鍵對應固定的音高,你按下去,它就能發出這個音。與之對比,小提琴其實也是知名度很高的樂器,很有「逼格」,但它的普及程度遠遠不及鋼琴,因為它的上手難度太高了,你想把音階拉准,可能需要付出一輩子的努力,我們知道一些算是演奏家級別的小提琴演奏者,他們的音階實際上都沒有拉得很准,准到如海菲茲大師那種程度的,翻遍小提琴演奏史也沒有多少,不到一定的段位,你拉出的小提琴曲甚至根本無法入耳,可能你在拉小提琴的前十年,你拉出的曲子都只能叫噪音,包括許多許多的音樂學院專業學這個的學生,拉的曲子只能叫勉強湊合著聽。說了這麼多對比,就是為了引出鋼琴的簡便易操作性。你想彈李斯特的超級練習曲自然是很難的,但我們不搞那麼難的,就想搞個好聽的曲子,彈一個比較簡單的致愛麗絲或土耳其進行曲,還是很容易就彈得好聽的,在往上走,彈一個李斯特的《安慰曲》,也沒有多麼難,就可以很動聽。甚至我們看到許多沒有專門學習過鋼琴演奏的人憑著自己的摸索,也能彈一些難度不高卻很好聽的曲子,給人伴奏、自彈自唱更是不成問題。你換成小提琴試一試?沒有數載苦功,你休想拉出一首哪怕是最簡單的曲子。

(2)音色動聽且百搭。在這方面與鋼琴相似的是吉他,反差的是嗩吶,我們不是說嗩吶音色難聽,而是說它的音色太特別、太突出了,能與它搭夥演奏的樂器極少,而與人聲更是難搭,除非是很特殊的表現需求,比如《歌手》里譚女士就用過,但你不可能把嗩吶當成人聲伴奏的主要樂器和骨幹樂器,它會把人聲蓋掉。鋼琴可以雄渾壯麗,可以絢爛瑰麗,可以溫婉清麗,只要演奏者的手指夠靈活,它就能千變萬化,與樂隊演出協奏曲,與弦樂演出四重奏,鋼琴與鋼琴合奏,鋼琴給人聲伴奏,鋼琴給電聲樂隊伴奏,鋼琴參與爵士樂演出,它都可以勝任。鋼琴的音色既不會因太平淡而被掩蓋,也不會因太突出而格格不入。它可以獨立行走,也可以與人為伴。它可以風姿綽約,也可以質樸平實,根據音樂的需要和搭檔的性能,它可以靈活變化。

(3)價格便宜,易得易普及。這個說法乍聽會引發爭議,說不定會有人拿施坦威來反駁,或者說動輒幾萬幾十萬的好鋼琴怎麼能講便宜呢?問題不是這麼看的。我這裡要講的是電子琴和電鋼琴,以及供普通愛好者使用的國產便宜立式鋼琴。普及普及,就是指能湊合用,效果還說得過去,也比較好聽,至少它不難聽的標準。非往音樂廳演奏級的標準靠,那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主流的樂器是便宜的,一把好吉他還能賣幾十萬呢,可是你見到校園裡背著把吉他坐在草地上彈唱的青年男女有幾個拿著幾十萬的吉他?

基本上所有五百塊以上的電子琴都有鋼琴音色,MIDI設備的音色庫也必然有鋼琴音色,它們都是能用的鋼琴替代品。一個知名大牌的中低檔電鋼琴大致在兩三千的價位,音色很不錯,拿到一般的演出場合都能應付一下場面,只要演奏者的技術不太爛,琴本身絕不至於掉鏈子。這就很划算了,朋友們。隨便一個主流電商平台都能買到,實體琴行也不難找,普通家庭也不會覺得這是個負擔,很多朋友的手機都比這個貴,對了,手機上也有簡易的電鋼琴軟體,音色也挺不錯,平時玩玩沒問題。

如果你要體驗真實的鋼琴演奏、正規學習鋼琴,以後想往專業發展,又不太怕鄰居投訴,那麼在家裡添置一台立式鋼琴是必不可少的。對於資金預算無限的家庭,這裡就不需要講了,他們想買什麼都能買,有大別墅的可以在客廳里放一台演奏級的施坦威三角琴也沒問題。對於普通家庭,花個大幾千買一台國產立式鋼琴,再有追求一點,買個一兩萬的不錯的立式鋼琴,二手渠道可能還有打折,這並不是一個太沉重的負擔。跨過一萬這個檔次的立式鋼琴,都是音色說得過去的,你要是覺得這琴彈出來難聽,多半是你自己打演奏技術不太好,琴沒什麼大問題。而大幾千的立式鋼琴只要保養和調試做得好,你的演奏技術也不差,它也能彈出好聽的聲音。如今的華為旗艦手機都賣六千八千的,一架鋼琴賣這個價位,你怎麼也不能說它太高價了吧。何況,鋼琴能用很多年,你一部手機能用幾年?三年五年?

(4)應用場合廣,上得殿堂,下得社區;頂尖演奏者享有高規格藝術家的地位,中低階層的演奏者也有自己的位置。帶動效應是一個樂器能否普及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們看到,各種音樂綜藝類節目里,彈唱出現的頻率頗高,也是表演者提升自己「逼格」的常用手段,儘管他們的演奏技術大多非常差,還不如小學生的七級琴童,有些「彈唱歌手」的指法一塌糊塗,彈的還是打扮成鋼琴模樣的電子琴,但不妨礙他們「裝x」成功。如果一個歌手本身的音色比較普通,唱法也很俗氣,對歌曲的處理並沒什麼藝術性,但他自彈自唱,間奏加了一段鋼琴solo,咦,觀眾就會立刻產生「哇,有格調」的幻覺。當然也有歌手是真會彈鋼琴的,一看手型、指法和觸鍵就知道他會彈,比如霍尊,他成為歌手出道後,還保持住了至少「鋼琴考級十級」的水平,能演奏一些比較難的曲子,有他這個鋼琴演奏水平的歌手並沒有多少,大部分彈唱歌手還是按幾個和弦的水平,能爬幾個音階就算彈唱歌手裡的中等層級了。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帶動示範和成功效果,越來越多的樂壇素人、新人也加入進來,形成滾雪球效應。

上面說的是彈唱。那麼純鋼琴演奏呢?這裡又可以分為流行鋼琴演奏和純古典鋼琴演奏。像理查德克萊德曼就是流行鋼琴演奏,馬克西姆也是,他們有一定的古典鋼琴演奏功底,但技術沒有達到該領域的頂尖,轉行走了流行路線,也博取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擁有的知名度和收入可能比大多數古典鋼琴演奏家還高,他們對鋼琴的普及起了很大作用。

而郎朗和李雲迪則屬於純古典鋼琴演奏的領域,儘管他們有時也會參與一些流行的演出,但屬於恰飯或友情的需求,不是常態。我當然也可以舉一些如米凱蘭傑利、巴克豪斯、李帕蒂、邁拉海絲、哈斯姬爾等藝術成就更高、聽起來逼格也更高的鋼琴家的名字,但那樣似乎不利於普通的閱讀者理解本帖的意思,所以我就不裝這個x了。(好,這也算是裝了吧)一個知名度很高、收入頗豐、成為「榜樣」和「成功」代名詞的青年演奏家,會帶動很多(家長敦促他們的)孩子投身鋼琴的學習和練習中,在培養孩子這方面,家長們是捨得花錢的。學鋼琴是正面的、有品的、陶冶孩子情操的大好事,這是很多並不太懂鋼琴藝術的家長們對鋼琴的理解,他們看到的是郎朗、李雲迪在電視上的風光,在國際舞台上的閃耀,他們覺得這就是有出息,當然這確實也是有出息。不只是現代,也不只是在我國,在過去、在西方,一個比較有品質的家庭讓孩子學習鋼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如今,給孩子報個學鋼琴的班更是太常見了。基數大了,鋼琴就普及起來了,也許有的孩子學著學著就厭煩鋼琴了,但他們的心裡也已經種下了鋼琴的根苗,長大後可能會在某一天重拾彈琴的衝動。

除了那些靠鋼琴演奏「成功」的頂尖梯隊,其他處於鋼琴演奏金字塔的各個梯隊的人們都可以分流進入各個小支流,找到自己的位置。鋼琴也許是他們的飯碗,也許只是一個愛好或技能。比如,高級酒店或餐廳的演奏員、轉行成為鍵盤樂的樂手、酒吧演奏的打工者、中小學音樂老師、培訓機構的鋼琴教員、網路彈唱歌手、學校合唱隊的伴奏,甚至是本地老年活動中心的風雲人物,——是的,有些老人學了鋼琴後,找到了自己幸福的晚年人生。會彈鋼琴的人,在哪裡都能找到。

※ 還可以補充兩條,不屬於樂器流傳度廣的必需,但在鋼琴的流傳和普及上,它們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5)影視作品的塑造。關於鋼琴的優秀影視作品很多,比如《鋼琴師》、《海上鋼琴師》、《閃亮的風采》、《鋼的琴》等等,太多了,熟悉影視方面的朋友應該比我更清楚。而更多的是有鋼琴橋段或畫面的影視劇,基本上裡面的鋼琴就被賦予了天賦、優雅、藝術、情感或浪漫等詞語的寓意。相關的韓劇和日劇里非常多,歐美的劇集也不少。國產劇相對少一點,但也不是很少。動漫里出現鋼琴元素的例子同樣不少。對了,在各種電影、電視劇和動畫作品的配樂里,使用經典鋼琴作品和新創鋼琴音樂的情況非常非常多,影響力也很大,郎朗就是小時候看了《貓和老鼠》才觸動了對鋼琴的興趣。

(6)偶像化的包裝。類似於「鋼琴王子」、「這樣修長的手指就像是天生要彈鋼琴的」之類的說法,簡直太多見了。儘管真實的情況可能與之相去甚遠,比如很多鋼琴大師的藝術水平是在四五十歲時才達到高峰的,那時他們已經是頭髮不多或油膩膩、肚大腰圓的胖叔叔胖老伯了。優秀的鋼琴家也並非一定要有修長的手指,粗壯的手指更利於發力,圓鼓鼓的指尖可以更好地觸鍵,寬厚的手掌讓他們能在高難曲目的處理上更加遊刃有餘。但是,這並不等於「鋼琴王子」的說法都是騙人的,前面提到的很多鋼琴大師在年紀大了以後確實很難再提什麼顏值了,可是有些大師在年輕時顏值是真的不錯,不過在他們顏值高的時候,藝術水平還沒有到達大師級。這也可以理解,因為真正的藝術是需要不斷修習和沉澱的。(我們這裡講的是真大師,不是媒體隨便按個大師頭銜的那種水貨大師)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尤其是進入21世紀後,古典音樂唱片公司和經紀公司為了迎合市場,開始著力培養和扶植年輕貌美的男/女鋼琴家,把他們打扮得光鮮亮麗,藝術照也拍得很好,放在唱片封面上。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或更早的唱片封面多為所演奏作曲家的畫像、名畫、風景或演奏者的排練演出照片,偶有藝術照也是拍得比較樸實的那種,突出一個氣質而不是顏值。現在完全不是這樣了。市場的反應證明效果不錯。看臉永遠是人性的本能。這個做法衍生出來的影響力更深遠。大部分年輕的鋼琴家,只要是臉和身材不是太差,還能挽救挽救的,基本都開始注意自己的公眾形象了。鋼琴王子或美女鋼琴家的噱頭泛濫。

而前述(5)提及的影視和動畫作品中,鋼琴帥哥、鋼琴美女的形象也非常多。尤其日本動漫里的「鋼琴王子」設定成了一個標準套路。不要覺得這只是無聊的迎合,而忽略其積極意義。很多小孩子和對鋼琴不了解的路人就是因為這個簡簡單單的理由而開始對鋼琴感興趣、開始想了解鋼琴的。演奏鋼琴的人酷、帥、可愛,路人看了才有興趣嘛;如果丑、蠢、庸俗,路人看了只會避而遠之。這種效應不光是對鋼琴管用,對其他領域也管用。《灌籃高手》就不必說了,這裡還可以給另一個例子,《棋魂》是一個講圍棋少年的動漫,大概是二十年前播出的,主角是帥氣可愛的圍棋少年,還有美貌的棋魂佐為,它直接帶動了中日韓的一波圍棋熱,現在棋界的年輕一代高手基本都看過《棋魂》,甚至相當一部分純粹是受了這部動漫的影響而走上圍棋之路的。如果沒有《棋魂》,你所知道的某某高手、某某某高手、某某某某高手可能根本就不會走上圍棋之路。

有了來自路人觀眾的活水源源不斷地湧入,鋼琴才能獲得長久的生命力。如果哪一天鋼琴成了老古董們的專屬領域,不容任何「褻瀆」和「不純粹」,那才是到了窮途末路,比如我們都知道但不好意思說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的年輕觀眾越來越少,前輩們又打心底里抵觸噱頭式的包裝,非要說什麼台下苦練十年才能登台才叫「不丟祖師爺的臉」,結果就是現在越走路越窄,這兩年開始有了些軟化和鬆動,才略微好轉。任何一種藝術形式,不管你是高雅還是通俗,要想獲得長久的生命力,就不能脫離大眾,不能拒絕一些方便好用的宣傳推廣方式。還有什麼比「看臉」更好用的方法呢?它可是經歷過古今中外各種測試和考驗而被證明有效的方法。如果你覺得「看臉」這種說法不太高端,我們換個詞,「容止」怎麼樣?

以上是我簡單梳理的六個方面,並不全面,因為我自己腦子裡本來醞釀了更多的內容,但寫著寫著就忘了,反正不是論文,意思到了就可以了。你看,幾乎所有大學都有鋼琴、有鋼琴室,中小學基本上稍微好點的學校也都有鋼琴,專業院校不止給鋼琴專業配備鋼琴,連學聲樂的學生每天都離不開鋼琴來輔助自己練聲。好多學校、圖書館、商場的關門音樂就是鋼琴曲,連電視購物都喜歡用理查德克萊德曼的流行鋼琴樂。您說,鋼琴它能不普及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