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癥狀的意思就是不發燒,不咳嗽,不鼻塞,總之就是不難受,通過實驗室檢查,才發現被病毒感染了。可以說,這部分人對新冠病毒天然免疫,現在不發病,以後也不會發病。無癥狀感染者能否傳播病毒,能否感染他人,這是關鍵。如果無癥狀感染者攜帶病毒,那傳播就非常可怕了。


一、任何檢測手段都是有局限性的,都有可能發生「假陽性」,也就是其實本人沒有感染病毒,但被檢測試劑「誤以為」感染了。所以,從科學上來說,把檢測陽性者統一歸到患者是不科學的。

二、部分的無癥狀感染者可能永遠不會發病,其所攜帶的病毒被免疫系統清除了。

三、部分的無癥狀感染者出現癥狀後,會被診斷為「確診病例」。從最近公布的數據來推斷,這個比例很低。

四、原來無癥狀感染者不公布,地方上為了數據好看,可能會把部分「輕症」也統計為「無癥狀感染者」。(對於疫情無影響,因為管控措施一樣)。現在統一公布,也算是堵住了這個漏洞。


沒有定論,都有可能。無癥狀感染者這個名詞很簡單,就是檢測呈陽性而暫時無癥狀的案例。病毒引發肺炎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並不是說感染病毒就一定會患病,但必然有患病的風險。既然你感染了病毒卻還沒有肺炎癥狀,非要分的話,那麼也就這兩種可能:

1,不會患病:同種病毒也有很多差異,感染者具體情況也是因人而異。你可能免疫力比較強或者感染你的病毒比較弱,也就是說你不會患病。但是否真的不會患病,當然要先觀察再說。

2,會患病:你可能處於潛伏期,並不是說14天後必然發病,14天只是一個統計數據,是一個平均值,既然檢測呈陽性,當然有發病概率,也許會在14天左右發病,但隨時都有發病的可能性,還是得觀察。

所以結論就是:皆有可能,因人而異。最後,無癥狀感染者要做的就是保持長期密切觀察,盡量避免與其他人的接觸。

另外關於治癒:疫苗研發出來之前是沒有更有效的療法的,現在治癒的患者基本靠自愈,也就是自身免疫力戰勝的疾病,藥物只能起到輔助作用。


這個真需要解答,我接觸了,隔離了,14天後不發病,是不是也可能是輕型感染者?


感覺應該是因人而異吧


應該就是抵抗力強的人,潛伏期過去了後病毒被自己的免疫系統給滅掉然後導致沒有發病


謝邀!

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是指在發現確診了的新冠患者活動軌跡中,對他周邊的人員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篩選出來的部分人,進行新冠感染的核酸檢測結果陽性的那部分人。

新冠疫情的統計中,有確診病例以外的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這裡面有就包括無癥狀感染者。在這部分人群里,經過核酸檢測陽性的,可能不一定都是可以被確診的患者,因為核酸檢查以後還要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的其他檢測指標才能做出確診的診斷。

因為核酸檢測的結果沒有百分之百,而是有相對大小的誤差。這一點就決定了無癥狀感染者到底是不是最後的確診新冠患者。

也就是說,無癥狀感染者是醫學上的分類劃分,可能多數經過核酸檢測的這部分人,最後都會發病,但是一部分檢測是陽性的患者不會發病,這可能存在至少兩種情況。一個是他這個無癥狀患者實際是一般肺部有炎症感染,是基礎疾病,雖然檢測陽性卻沒有出現新冠病毒感染。一種是有新冠病毒感染,但是他的免疫力比較強大,初期能有效限制病毒的攻擊。

那麼最後就是無癥狀感染者的發病時間究竟是多少天的問題。絕大多數新冠確診患者的發病時間,基本上可以印證的統計都是在14天以內,少數人可能最後被確診時間會超過14天的範圍,如果對這部分患者進行詳細分析的話,就有可能是基礎疾病加後期感染新冠的疊合時間。理論上只要是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從被真正感染的時候到14天期間,都會發生一些身體感覺不適的情況,而沒有出現發燒咳嗽癥狀,那麼他可能會在包括14天在內的接下來的幾天發病,所以14天的隔離時間實際是很科學的統計學數字。即使沒有在這個時間裡被核酸確診,但是無癥狀者就會成為可以追尋結果的臨床癥狀患者。

單純核酸檢測的陽性結果,有可能是會與其他病患混淆的,比如流感,一般呼吸道感染肺炎,其他發燒感染,這種情況會混淆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這個概念的,好像也無可避免。


按照解放軍呼吸病研究所原所長劉又寧的說法,目前已確認「感染」卻無癥狀者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尚在潛伏期,潛伏期一過就會有癥狀,另一類則自始致終無癥狀。


我也想知道,這個問題這麼緊迫,沒記者幫忙問專家嗎?


同疑惑,還是自愈,完全不用干預呢?為什麼沒人回答


沒人回答呢 邀答呢?

我太想知道了,可是沒有一個新聞能說清楚。


我也想了解。


我也想了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