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的簡單理解,比特幣的礦機就是一個個會計,有記賬需求了,這些會計搶第一名來記個帳,形成了一個區塊,交易記錄上鏈,系統內同步,這個會計在記錄的同時,獲得了一個積分獎勵(比特幣)。

我覺得目前是否有個本末倒置的情況,因為實際記賬需求並沒有那麼多,N多人投礦場,耗費大量電力和算力投入來記賬,只是因為比特幣這種「積分」的價值高,實際記賬的需求和投入的算力是嚴重失衡的,記賬業務本身創造的價值遠低於特幣的增值。

這個世界是否有那麼多的記賬需求?明明有效率更高的別的區塊鏈技術,為什麼不用效率更高的方式?只是因為大家在比特幣上達成了價值共識么?

現在的整個邏輯是否就像一個上市公司,一年本身純利潤只有1000萬,但估值有200億,大部分都是泡沫?

望有識之士能為小弟解惑。


這是獲利問題,當一件事情做了會賺錢,又不偷又不搶的,當然就會有人做。

上市公司炒作也不是三天兩天的事情吧?金融的事情,嚴重估值的上市,獲利穩健但股票價值不高的公司,假新聞內線炒作的生意等等,金融就是充滿混亂與謠言的地方,謠言止於智者,但大部分都不是,包括我在內吧。


礦機是在進行哈希碰撞 你可以抽象理解為

礦機在不斷的對某個大數(兩質數的乘積)進行因式分解 直到求出兩個質因數為止

第一個算出答案的礦機可以獲得區塊鏈的記賬權 同時獲得相應的比特幣獎勵

你的想法沒錯,BTC只是為了一個記賬權花費的電力平均值高達6000美元,可能是最為昂貴的記賬了。

在2013年前這種情況也沒有發生,但專業礦機登場BTC挖礦後,情況就全變了。原先正常挖礦的GPU完全跟不上節奏,大家開始了算力競賽,和大國之間的軍備競賽一樣根本停不下來。只不過BTC是元老,算力源太多,它的價格大家已經無法輕易撼動了。

PoS等共識演算法都比PoW節能,但PoW具有競爭結果唯一性的優勢,而且對抗51%攻擊也是最強的之一,所以不能簡單說PoW就是落後。


如果單純從比特幣交易確認,記賬需求方面來說,確實:一個礦工就能解決記賬的需求。需求和投入失衡,就像一個公司,一個會計能完成的事情,幹嘛要100個人來做。

但是比特幣挖礦不能從需求方面理解,應該從技術和經濟角度看待挖礦。

技術方面,比特幣本身的一個特性就是「去中心化」,1個人挖和100個人挖,哪一個更去中心化,誰都能理解。所以比特幣挖的人越多,才能保證其不被少數人操控。

從經濟方面看,礦工是一個逐利的群體,哪個掙錢哪裡挖。

現在隨著更多人進入挖礦行業,尤其是一些大機構,正規軍的進入,比特幣全網算力一直在增長。增長的背後是利益的趨勢,一台比特礦機回本周期在10個月左右,這樣高的投資回報率,熱錢沒理由不進入啊。

所以從這兩個方面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挖礦大軍每天都在增長。

你的第二個疑問,我理解成,為什麼非得要挖礦記賬,其他的高效率的記賬方式不是更好嗎?

確實比特幣所採用的POW挖礦模式,被一些人詬病,浪費能源等等。像以太坊就有意轉向POW+POS模式。

就像一個美女嫁給了一個醜男,好多人驚嘆:為啥不嫁給那個高富帥呢。……因為醜男更體貼,更顧家.....

所以,每一個記賬模式都有其本身的有點和缺點,現在沒有一個完美的模式能解決所有問題。


不平衡,所以14-15年間無數礦工破產了。


搶奪區塊的記賬權。


礦機不是會計,礦池的節點才是。

記賬工作本身消耗的電能可以忽略不計,想想看維持一個全節點需要多少資源吧。

挖礦是個很簡單粗暴的過程。大家下載文件時用過MD5校驗碼吧?你是不是覺得你見過的MD5都是亂碼、很難看?挖礦就是一群強迫症在不停地暴力窮舉,只求能把這個MD5的開頭都湊成0。

(MD5已經不安全了,比特幣用的是兩次SHA256和RIPEMD160,沒用過MD5)

比特幣支持者認為冶煉黃金同樣需要耗能,所以比特幣模擬這個過程可以獲得安全保證和價值支撐。

比特幣的反對者則認為比特幣的所謂安全建立在浪費的基礎上,「挖礦保證安全」純粹是比拼誰燒電更多而已;至於幣價,也未必和挖礦成本有關,因為礦工賣幣對市場的影響其實是有限的,反倒是礦工們需要悠著點、時刻關注市場行情,因為一旦幣價下跌、電費收益比高過100%,就進入虧本的節奏了(這個不是沒辦法,可以去期貨市場用槓桿套期保值,但是期貨市場有時候不靠譜,會發生穿倉分攤損失的情況)。

最坑爹的是,幣的供給速率是由中本聰欽定的難度調整/產量減半規則寫死的,無論投入挖礦的成本是多還是少,幣的產出量都是恆定、不隨之變化的。這樣就已經和貴金屬有很大不同了……因為無論有多少人投入資源到淘金事業里,也不會改變煉出一克黃金的成本。對比特幣來說就不一樣了,上線的礦機越多,你挖到幣就越難,每枚幣的成本就越高。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