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最近看了決戰中途島,有感而發。


日本最早還真就是這麼想的,而且一點也不荒謬。

1940年6月,德國在歐洲勢如破竹的時候,日本就考慮拿下新加坡、荷屬東印度等地區,將老歐洲的勢力範圍據為己有。不僅日本是這麼想的,希特勒也在鼓動日本儘快拿下新加坡,徹底瓦解英國在東方的統治。

但是隨著日本進佔法屬印度支那後,美國立即帶頭宣布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英國、荷蘭等國隨後跟進。這就表明日本想在不觸怒美國的前提下接受歐洲列強的勢力範圍是不可能的,也正是這個時候,對美戰爭的可能性才擺上了桌面。


和德軍會師,日本要麼打蘇聯去爬西伯利亞結果被諾門坎一板子打懵逼,要麼南下東南亞走印度中東結果碰東南亞按照歷史被宣,要麼打到西北然後鑽阿富汗伊朗然後被英蘇一起宣戰。


美國: 誰讓你不戴帽子,宣戰

日本卒


德意日簽訂三國同盟條約之後不久,德蘇又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日本覺得被希特勒出賣,怒火中燒。但是,轉念一想,既然德蘇現在關係不錯,那麼日本是不是可以由德國牽線與蘇聯達成一個中立條約,以避免在中國北方的威脅,而專註於南進。

時任近衛內閣的外相松岡洋右,就帶人去了歐洲,去德意蘇三國串門。在德國,希特勒和外長里賓特洛甫勸日本南下攻擊英屬新加坡,但是松岡不傻,這麼做是火中取栗,攻擊新加坡就意味著與英美開戰,軍方大佬告誡過他,所以松岡沒敢答應。

蘇聯方面,斯大林和莫洛托夫起初,對中立條約沒興趣,而且獅子大開口,把條件定的讓松岡心梗都快要犯了。認為受到侮辱的松岡等人決定不談了,走人。但在辭行時,斯大林態度大變,蘇聯答應了。這令松岡喜出望外。中立條約簽訂,意味著日本可以暫時不必擔心北方蘇聯的威脅而專註於南下。此時,松岡並不知道,這次會晤期間希特勒已經打算與蘇聯開戰。回到國內外相松岡由此出盡了風頭。

德蘇開戰的消息傳回日本,外相松岡第一時間跑去見天皇,要求日本應該履行三國同盟義務,立刻北上與德國東西夾擊一道攻擊蘇聯。被裕仁一頓臭罵給撅了回來。

在聯絡會議上,大佬們大多不贊成北進,兵員,物資都難以籌劃,而且德蘇戰況尚不明朗,日本應該靜觀其變,在行決定。松岡又吃了鱉。

問題在於,德國人不把日本當盟友,大佬們也覺得沒必要幫希特勒,進攻蘇聯沒啥好處日本做自己的事就好。

聯合德國對日本沒啥好處,日本的志向也不在歐洲,即使同意與德國行動,恐怕也是陽奉陰違,況且北進的困難太多。最重要的是當時的日本高層無論海軍或者陸軍都沒那個戰略高度。


他夠不到啊...

陸軍

從蘇聯過 他打不過 除了莫斯科保衛戰期間稍微從遠東掉了點部隊外 遠東的部隊就沒少過 甚至還一直在增加 諾門罕用精銳和人二線部隊打連平手都沒打上

從東南亞就必定觸及美國利益

海軍

想去大西洋的話就三條航線

北冰洋肯定不能走了蘇聯自己都不走

印度洋-地中海的話 直布羅陀和埃及都在英國人手裡

南非航線太遠了

所以 日本怎麼去幫德國打歐洲?

靠銀河飛過去?


二戰提前結束,日本全軍餓死在西伯利亞大荒原。


西伯利亞的草和雪吃起來真香,陸軍馬鹿趕緊去吃吧!


大哥,你傻就覺得輪椅也傻嗎??


日本離歐洲有多遠你先看看地圖...

其實也就是日本和德國夾擊蘇聯能不能行,畢竟打垮蘇聯之後英美那費拉不堪的戰力登陸是再沒希望了。話說這是有可能的,因為日本帝國陸軍跟海軍一直都不對付,陸軍的戰略就是北進,海軍的戰略才是南進太平洋。

其實日本打過呀,1939年在諾門罕打了一把發現沒打過,大清洗後的蘇聯還是可以錘本子的,本質上就是陸軍的能力其實就是一戰的水平,他就是把國軍吊錘出花他也是一戰的水平,再對比開戰之初蘇德陸軍的巨大差距...

就算蘇德開戰之後蘇軍抽調一部分遠東兵力增援西線,蘇軍在遠東始終保持相當兵力,以及就算日軍神風附體真打贏了,大量陸軍要穿越西伯利亞極度依賴西伯利亞鐵路,且不說日軍是否有能力利用這條鐵路,就算有,蘇軍只要把線一炸,本子就要在冰天雪地里喝西北風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