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我看完了,有些觀點應該是錯誤的吧?但是我沒學過心理學,所以也沒辦法評論這本書哪些觀點是錯誤的,所以想求助一下各位。希望學過心理學的大佬幫幫忙。

而且我也想知道,該如何看待這本書?


其中大部分觀點都是錯誤,偏激,片面的,但是你一旦了解勒龐所處的時代背景已經經歷的事情你就一定能理解這些錯誤。

勒龐準確來說不應該是一個心理學家,他是天才的觀察者,因此他的推論可能是完全錯誤的,但他觀察到的內容卻有很多是真實的,且不只限於那個時代的。

以下是我摘錄的書中的幾個段落,我覺得很有啟發性,至於對錯與否,我想不需要你會不會心理學,結合事實,觀察生活,你就很容易能自己判斷其正誤

1.群眾從來就沒有渴望過真理,面對那些不合口味的證據,他們會拂袖而去,假如謬論對他們有誘惑力,他們更願意崇拜謬論,凡是能向他們供應幻覺的,也可以很容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凡是讓他們幻滅的,都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

2.他們擠進一間雙開門的辦公室,既當法官又當執行人,但是他們絲毫不認為自己是在犯罪。

他們深信自己肩負著重要使命,著手搭起一座審判台,與這種行動聯繫在一起的是,他們立刻表現出群體的率直和幼稚的正義感。考慮到受指控的人數眾多,他們決定把貴族、僧侶、官員和王室僕役一律處死,沒有必要對他們的案件一一進行審判一這就是說,在一個傑出的愛國者眼裡,對於所有的個人,只憑職業就可證明他是罪犯。其他人將根據他們的個人表現和聲譽作出判決。群體幼稚的良知以這種方式得到了滿足。現在可以合法地進行屠殺了,殘忍的本能也可以盡情地釋放了。我在別處討論過這種本能的來源,集體總是會將它發揮得淋漓盡致。不過正像群體通常的表現那樣,這種本能並不妨礙他們表現出一些相反的感情,他們的善心常常和他們的殘忍一樣極端。

3.「他們對巴黎的工人有著極大的同情和敏銳的理解。在阿巴耶,那幫人中的一員在得知囚犯24小時沒喝上水後,簡直想把獄卒打死,如果不是犯人們為其求情,他是一定會這樣做的。當一名囚犯被(臨時法庭)宣告無罪後,包括衛兵和劊子手在內的所有人都高興地與他擁抱,瘋狂地鼓掌」,然後開始了大屠殺。在這個過程中,歡快的情緒從未間斷。他們圍在屍體旁跳舞唱歌,「為女士」安排了長凳,以享觀看處死貴族之樂。而且這種表演一直具有一種特殊的正義氣氛。

4.在議會裡、一次演說要想取得成功,根本不取決於演說者提出的論證,而是幾乎完全依靠他所具有的名望。這方面最好的證明是,如果一個演說者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失去名望,他同時也就失去了一切影響,即他根據自己的意志影響表決的能力

作為一名心理學的學生,我深深的知道心理學如今作為一門不那麼完善的科學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和漏洞。因此最好的還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來做這個判斷,事實無法反駁。


每個看過這本書的人應該都有自己的看法吧,在自身沒有一定認知前其實看這些書還是得相對謹慎一點,心理學確實是一門顛覆認知的學科,同樣也是一門忌諱半吊子的學科,也就是說若還沒有學成的情況下不僅沒有好處,反倒有可能會進入誤區,所以還是在有人指導的前提下學這些會比較好,對心理做出錯誤的干預是很危險的事情。但就《烏合之眾》這一本書而言,在寫作手法上也是大部分經典之作的那種用數據說話的方式,只是這種數據在這裡沒有那麼精準,實際上大部分讀者也不會看得那麼精準,但卻具備足夠的說服力,比如裡面提到的鬱金香事件,女巫事件,以及一些古老戰爭中群眾會真的相信天使給某個人託夢說了些什麼,具體的例子還有很多,目前記不清了,這些例子都能證明群眾的眼睛未必我們所認為的那麼雪亮。並且其實提到的「傳染」與「暗示」在群眾心理中是絕對存在的,我們不相信是因為我們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被「傳染」或者被「暗示」了。在《自控力》裡面有提到過鏡像神經元,在《哈弗幸福課》中丹尼爾吉爾伯特很詳細的講解了人們想像的局限性,很多證據都表明了人們的盲目與無知,並且也說了這種盲目與無知是每個人都很需要的。我們往往並不是真的去想對方的理論是否正確,而是單一的去理解別人說的話而已。這本書我到現在並沒有重讀,但覺得確實很經典,從描述手法到根本想要表達的意思可以說一氣呵成,當中並沒有過多的,繁雜的目錄體系,甚至整本書都只是想說明一個道理,揭露人們內心的一個事實而已,所以不必太糾結於書中所講,因為哪怕我們知道了人們思想上的局限,通常也沒有太大意義,只是能讓我們以一種平常心去看待罷了,就好比若沒有了這種「傳染」與「暗示」人們內心中的神性或者說各大宗教就真的不復存在了,若沒有了思想的局限性,就等於沒有了心理免疫系統,一個人又如何面對冷冰冰的現實。


我贊同的:對於同一件事,一群高智商人組成的群體所做出的決策,並不會比單個聰明人做出的決策要好。群體中的個體因為「責任擴散」和「激發喚醒」而回歸本能,忘卻後天的教條,成為了「野蠻人」,同時失去獨立性,盲目跟從群體所接受的暗示。在一個群體中,知識人和無知者變得同樣沒有判斷能力。頭腦消失,脊髓主導。智慧的下降,讓群體中的個體失去自控力,做事完全由衝動引導,群體的行為往往沒有預謀,並且情感多變,外界的一點刺激就會成為群體的暗示,從而引導群體做出片面的判斷。

我反對的:作者在書中強調群體的領袖會使用誇張、斷言和重複的手段來感染群體,但事實上,作者在書中的文字也是運用了誇張、斷言和重複來說服讀者。所以,讀本書時會察覺本書的觀點難以理解,讀罷才發現作者的自我矛盾。這本書具有時代的局限性,書中將女性、小孩和野蠻人歸為一類,充斥著對女性和教育的歧視。

更多見解發表在我的個人公眾號」量販破爛「上面了

如果有興趣的可以搜索看看哦~

感謝你的閱讀!!


成功是聲望的基礎之一,因為成功一旦消失,聲望幾乎也會同時消失。

人們前一天還歡呼的英雄,如果遭到了失敗,第二天就會被群眾喝倒彩。聲望越大,反彈便越強烈。那時,群眾會把跌下來的英雄當作是自己的同類,為之前對他的卑躬屈膝進行報復,因為他現在已不再高人一等。


具體是哪些錯誤呢,要知道本來心理學就是一種顛覆自我認知的書,說具體點這樣我們才能討論


我也覺得大部分理論都是作者在自己的偏見上鋪開陳述的,很多描述本身就非常偏執不客觀,個人用這樣的文字來說明群體的不客觀,實在是很難說服我,不知道為什麼這書被捧得那麼高


各有所見.,他不是對的,但肯定也不是錯的 不過是看你怎麼理解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