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聲明我的偶像就是小卡,據我所知他為人謙和低調,不爭功不邀功,尊重隊友。這樣的人我覺得不管在任何領域大家都願意跟他當朋友。為什麼這種球員會被黑?


對於倫納德,我們都能達成一個共識:這是個沉默寡言、無趣、不愛笑,但是打球很厲害的,從康普頓走出來的孩子。球場上的機器人,冠軍 DNA……

或許一部分憤怒的馬刺球迷還會為給他多貼一個標籤,「叛徒」。

究竟,科懷-倫納德是怎樣的一個人??

倫納德是個無趣的人嗎?不知從何開始,「有趣」成為了大多數有追求的年輕人眼裡一個非常寶貴的社交品質,是社交活動中的硬通貨,也是社交圈的准入門檻。

或許每一個人在介紹自己的時候都會說自己是個「有趣的人」,在社交媒體的個性簽名上會寫上「自己很有趣」。

很顯然,不論是以中國標準還是以美國的標準,沉默寡言的倫納德絕對不能算作是一個有趣的人,特別是老美重視開朗社交的環境下,倫納德簡直就是個異類。

2008年的皮爾斯技巧訓練營,有25個高中生前鋒參加,倫納德就是其中之一。而當時參與考察訓練這批年輕人之一的弗蘭-弗拉斯切拉(ESPN分析員、選秀專家、前大學籃球教練)對倫納德印象很深刻,一部分原因是他的球技,另一部分是他的沉悶。

「當時大概有25個孩子,我不打算去看他們的全國排名和資料,準備在實訓中看看他們的能耐。」

「在第一天早上後,有個年輕人讓我印象深刻,他根本不說話,但是在場上的競爭心很強,當我向其他人問起這個孩子時,他們告訴我這個孩子是洛杉磯本地人,我們打算給他機會。」

「而他打了三天的球,真的一句話都不說,我都不記得我和他有過什麼交流,甚至不記得他的聲音。」不用多說,這肯定是倫納德,完全符合我們對他的印象。

直到現在倫納德已經功成名就為人熟知,我們也很難看到他倫納德在籃球領域外的報道。在「有趣」作為硬通貨的年代裡,2015年詹姆斯一條推特的商業價值就高達14萬美元,TACO TUESDAY!!! 瞬間就能成為火爆網路的黃金梗,而遠離社交媒體的倫納德似乎有點悶了吧。

難道倫納德真的是個木頭嗎?

但是,倫納德聖地亞哥大學的助教賈斯丁-胡斯頓卻用了「有趣」來形容倫納德......這人是瘋了嗎?

「和倫納德說話其實挺有趣的,但要和他搭上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胡斯頓說,他只是冷幽默而已。倫納德前隊友凱爾-洛瑞也這麼評價他。

其實倫納德也並沒有那麼悶,還是大學生的他打籃球還會噴垃圾話,據他的隊友們回憶,當倫納德進球的時候會說,「進啦,進啦」。

他會把垃圾話用機器人般的語氣冰冷簡單地說出來,「進啦,上籃」。

防守的時候他就只是簡單地說一個詞,「不行」。這個「不行」就等於甘道夫的 YOU SHOULD NOT PASS.

還有,倫納德搶籃板球的時候還會說,「籃板俠,我是個籃板俠」,「搶籃板的籃板俠會得到獎勵」。

倫納德的垃圾話聽起來真的奇奇怪怪,而他自己也解釋過這些奇奇怪怪的垃圾話是什麼意思,因為當時倫納德只是個藍領前鋒,而多拿籃板能幫助球隊贏球,幫助自己打進 NBA。

「我在高中和大學的時候的確常這麼說,因為我想要打進 NBA,這些垃圾話提醒我要努力,在每一位對手面前全力以赴。」

而且,一個無趣的人應該不會在節目上為了娛樂效果吃牛鞭。但是倫納德卻在前隊友「廚師長伊巴卡」的美食節目中這麼做了。

他說,「如果你上一個節目,那麼顯然就要做點吸引人眼球的事情,比如吃點特別的食物」。

相信伊巴卡不僅會感謝倫納德為他帶來生涯第一座冠軍獎盃,也會感謝倫納德為節目效果的付出。

而且,倫納德的「無趣」本身就是一種「有趣」。為什麼要這麼說?因為這屬於一種無心插柳的巧合——由於倫納德遠離聚光燈,反而衍生出很多都市傳說式的虛假段子,但聽起來又非常符合倫納德的冷幽默。

比如一個段子是:喜歡吃蘋果的倫納德曾經在一次馬刺隊內聚餐時從包里拿出了12個蘋果,波波維奇問他這是幹嘛,然後他說這是蘋果時間,然後用刀叉吃掉了12個蘋果。

極冷,極倫納德。但這是編的,還編的還蠻有趣。

倫納德是好人還是壞人?

倫納德剛去猛龍的時候發生過一個事:新隊友諾曼-鮑威爾想和他擊拳,但倫納德無視了鮑威爾,然後被鏡頭記錄了下來。

當然,倫納德後來解釋了這個事,他說自己當時根本沒有意識到諾曼-鮑威爾想要和他擊拳,他只是想著我們趕快走吧。

如果說無趣是倫納德的刻板印象,那麼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倫納德給我們帶來的另一個符號化形象就是——他應該是個聽話的人吧?像他這樣的人肯定是個好好先生啊。

倫納德不和鮑威爾擊拳這件事情本身要被解釋,其實就是一件比較奇怪的事情。

雖然我沒有足夠的事實去支撐這樣的聯想,但我認為,這種符號化的聯想導致了倫納德離開馬刺的行為遭到的攻擊,因為倫納德好好先生的符號化形象在球迷心中破滅了,球迷無法接受倫納德成為了「壞人」,好好先生居然也有缺點。

「你可是完美適合馬刺的下一任旗幟啊!你可是鄧肯的完美接班人啊!你怎麼能離開馬刺呢?」

說實話,這讓我聯想到黃子華一段棟篤笑里表演的經典段落——「他在電視上很好笑的啊,你過去拍下他的頭啊,他不會生氣的」。

或許有人會說,倫納德離開馬刺的方式不夠「體面」,但如何定義「體面地離開」呢?說到底,我們認為的這個體面還是建立在「倫納德是屬於馬刺的好好先生」的人設,認為「有著銀黑血統的倫納德怎麼可以離開馬刺」的前提下,屁股決定了腦袋。

留在馬刺,不能代表倫納德是個好人,而離開馬刺,也並不代表倫納德是個壞人。

就像電影《全金屬外殼》里的主角作為一名參與越戰的美國士兵,在頭盔上寫著「為戰而生」,卻又佩戴著反戰徽章;揭露戰爭醜陋的同時也可以在戰場上不眨眼地殺死敵人。主角(或者說是導演庫布里克)是如此解釋的——這體現了人的雙重性。

我覺得倫納德離開馬刺的事件可以用一句簡單的話概括——倫納德自己說過,「我要去喜歡我的地方打球,不要去那些不喜歡你的地方打球。」

而他在馬刺感覺不開心,所以選擇了離開,這無法作為輿論對他進行道德審判的依據,也無法成為他是好人和壞人的依據。

倫納德值得球迷喜歡嗎?

波波維奇說倫納德不是領袖。但是肯定會有人和你說,倫納德帶隊為猛龍拿下來第一座冠軍,他是領袖。

顯然,對於領袖的定義很難一概而論,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定義,每個球隊也都有各自對領袖的定位,比如湖人的領袖是詹姆斯,但熱火的領袖可以是基本不上場的哈斯勒姆。

我無法告訴你倫納德是不是符合你心中的領袖的標準,我也不打算用諸如「因為倫納德帶隊拿了兩個冠軍所以他是領袖」之類的說辭來說服誰,但我想表達的是,倫納德至少在成為快船最重要的那個人。

為什麼這麼說?倫納德拿的兩座冠軍分別在馬刺和猛龍,而這兩支球隊在各自的奪冠時期里有著共同點——他們都有一套足夠完善且強力的體系,他們之所以可以被叫作強隊是因為體系而不是單純因為倫納德,倫納德只是體系中錦上添花的一環。

但是快船的倫納德推翻了這一點,他直接影響了快船的打法和體系,也直接影響了快船的建隊周期,整個快船隊圍繞的是倫納德這個人,換言之,倫納德決定了快船80%的基礎。

從打法上說,快船的倫納德仍然在像從前那個和英格蘭德學習投籃的年輕人一樣,每一年都在推翻每過去的自己,增加更多的技能和可能性,從得分手成為了組織前鋒,從依附體系變成自帶體系。

而從心態上說,倫納德也做好了承擔更多的責任,否則他也不會主動選擇一支並沒有任何奪冠經驗的球隊去爭奪冠軍。我知道,快船有西部第八的班底,有保羅-喬治的來投,但本質上這是一支開啟新建隊周期的新球隊,而一支開啟新建隊周期的新球隊想要奪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看本賽季的籃網就知道了。

有時候,把倫納德比作鄧肯接班人不是沒有道理的,雖然他們有不一樣的地方,但本質上都是能讓球隊依賴,而且不用球隊去擔心「自我驅動力」的建隊基石。

倫納德在大學的時候把全美頂尖的哈登作為自己追趕的目標,而且在嚴格要求自己的同時,倫納德甚至還會和教練抱怨,「為什麼我的隊友都不能不用別人協防呢」?

阿里扎曾經和尚未成名的倫納德一起有過訓練經歷,而他回憶道,「我一直很驕傲自己總是第一個到球館,但有一次我到球館的時候,倫納德已經在那裡了,他已經做完所有訓練了,還準備加練」。

「當我看到他的工作態度時,我就知道他是個特別的人。」

天才球員鄧肯會在運動力退化後減重轉型輔助性中鋒,倫納德從打籃球開始就在一點點地給自己加技能,走出舒適區。這種自我驅動力某種意義上也是球隊的潤滑劑,幫助球隊走出舒適區。因為核心怎麼樣,球隊就怎麼樣——所以凱爾特人球迷並不喜歡歐文。

那麼,應該不會有球隊不喜歡倫納德吧?

但是,肯定有不喜歡倫納德的人。

可能會有人說倫納德不夠完美,太過自我,做的所有決定都圍繞著自我滿足而不是顧全大局,包括球迷的感受,而離開馬刺就是摧毀馬刺球迷信任的一次舉動。

但要知道,倫納德只是一名球員,他不是總統,不需要為所有事情拿捏分寸,面面俱到當然好,但不是必要條件。

即便他的某些舉動傷害了支持他的球迷,但選擇支持倫納德只是球迷的自主行為,並不存在捆綁的關係;這更像是一次交易,我做出我的行為,你選擇是否買賬。

我前面說的——「應該不會有球隊不喜歡倫納德吧」,這是一句對倫納德球員身份的客觀判斷,因為我們可以就球場表現就事論事。

而後一句——「肯定有不喜歡倫納德的人」,這是一句對倫納德的主觀判斷,你也不需要因為倫納德是個好球員而喜歡他。

而進一步說,你支持倫納德與否,喜歡倫納德與否,討厭倫納德與否,本身沒有對錯。

當然,我對於倫納德的了解都是來源於網上的資料以及我對他比賽和球隊角色的理解說穿了都是二手資料。

我無意做什麼真理揭露或者矯正試聽的事情,我只是提供一個屬於我個人的視角做一些闡述。

而我對倫納德的觀察,或者對以倫納德為主一連串事件的觀察,總結下來就是——當你對一個模糊形象知之甚少又想要去描述他時,總會用蒙太奇般的剪輯與聯想去把各種各樣有關聯的碎片構建起來,試圖豐滿他。

而球迷對倫納德這個疏遠聚光燈的模糊形象也是如此,拼湊各種各樣的訊息讓他變成另一個詹姆斯、另一個杜蘭特,另一個我們想像中NBA球員應該有的樣子……

媒體是這麼做的,球迷是這麼做的,我也是這麼做的。

但最終,我們都可能是在做無意義的過度解讀。因為我們作為局外人的了解畢竟是片面的。就拿倫納德來說,他所展示的只是他想展示給外界看的一面,而我們無法通過這樣片面的訊息完整呈現一個人的全貌。

倫納德開著一部舊車,簽下大合同只買了一部普通的 SUV 成為了球迷的談資,這是球迷眼中不俗氣的倫納德。

但是,他的豪宅里也有豪華跑車,而這是我們傳統認知里 NBA 千萬富翁應該有的樣子。

即便是我們談論倫納德的有趣或無趣,也都有一個參照系,這個參照的對象可能是詹姆斯,可能是杜蘭特,可能是任何一名球員......但這種人設的對比也是一種屁股決定腦袋,而大家的屁股都不同,矛盾也就此產生。

當然,我覺得發表個人意見是好事,有話要說是好事。但作為愛好者,我們更應該對事不對人,評價他的工作做得如何,而不是作為第三者去主觀評價一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但我這樣講也並非是另一種主觀的道德審判,只是宣揚一下我支持的精神,畢竟這還是一篇我從主觀角度出發的文章,你對我的意見支持與否,那也都是你的自主選擇。

我覺得,倫納德在接受 ESPN 專訪時的其中一段回答可以結束這篇文章。當記者問倫納德真實的自己和媒體描述的自己有多少差距時,他說,「大概在中間吧,除了打籃球,我也會做其他我喜歡的事情,釣魚、打高爾夫、陪女兒……做一些很日常的事情」。

「你知道別人描述你自己總能比你自己描述的更好,對吧?」

這是一篇在我的公眾號「范特西籃球」上發表的內容,作為付費閱讀嘗試的第一篇文章(第一周免費試運營),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值得你付出一元錢的支持,那麼希望你可以關注「范特西籃球」。當然,裡面的免費內容也會保持更新。


因為倫納德和大家印象中,尤其是非球迷印象中的不一樣。

我是卡蜜,就按我的了解,他在失去父親後,就在舅舅的輔佐下一直在不聲不響中實現自己的一切理想,不論過程地實現。


在整個聯盟中,有兩條行事的準則。

一條叫聯盟規定,這個絕不可被打破,除非你有伊戈達拉的本事不靠打球賺錢。

另一條叫球迷。

所謂聯盟第一人,不違反聯盟規定是正常的,而不傷害球迷(整個NBA的球迷)才算合格,如果傷害了,那也要做些事情來彌補。而這還不止,還需要再做一些事情,才能讓自己稱為偉大。

比如詹老漢在去南海岸時,聯盟第一人依然是嘮嗑,而當他在南海岸二連冠時,他才回到球迷這條標準上;才能真正被稱為聯盟第一人,在2016年奪冠後,我認為可稱其為偉大。

但是倫納德沒有任何球迷這個層面的包袱。

他剛進聯盟時有偉大的科比,成長時有聯盟第一人詹老漢,他巔峰時老漢餘威尚在,而且身後還有幾乎全網欽定的未來第一人字母哥。

那他有必要做任何事都對全聯盟的球迷負責么?

沒有,他的目的就是奪冠,就是把可能小時候父親在他打球時跟他開的諸如「你這麼愛打球以後給爸爸拿幾個冠軍回來。」這樣的父子玩笑一一兌現。(不過那時候可能是橄欖球)

過程這種東西,只要不完全利己,不重要。

真的不重要,因為過程是詹老漢和字母哥們要去注重的東西。

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很強的目的性

比如gatorade和他沒有合作,所以他把飲料拿下了桌。這並不意味著佳得樂就不會被觀看他採訪的人所知,而是表明了一種自己的態度,留著佳得樂於我無益,就像當年和Nike的合同一樣,顯然願意給他做鞋的New balance能給他的更多。

在看待倫納德的每一個選擇之前,都加上一句於他是否有益。

那就好解釋多了。

畢竟在沒人指望他走向聚光燈中心時,他的行為都在推著自己往聚光燈下走。

這就是他,你可以覺得這是一個非樂透秀的拼搏,以及一個大傷後球員捲土重來般對自己的救贖。

當然你也可以覺得他充滿心機,不顧球迷。

但他就是在那兒,他就是這麼個注重個人所得的強者。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你在新聞里看到得每個光鮮亮麗得明星,衣冠楚楚得政客,他們私底下哪個沒有各種各樣得黑歷史?有的是大家不知道,有的是知道,但是不允許說而已。

倫納德只是一個球員,他連完美人格的人設都么有去做,方方面面的完美只是球迷的一廂情願而已,特別是中國球迷腦補,自己給倫納德加戲。

作為球員,能力是超巨,作為一個人,他也只是一個普通人,有喜怒哀樂,有貪嗔痴,有私慾,天賦和慾望促使他成為超巨,但是這和他做人一點關係都沒有。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這是我所下的結論嗎?是、也不是。

高贊回答其實覆蓋的很全面,但其實我更多的想說一些跳脫出球迷身份的觀點,畢竟粉、黑、路,之於倫納德,我大概就是那個路人。所以,並不會偏激的表達。

作為一個2011年第15順位被步行者選中的球員,在一個已經沒有高中生選秀的年代,這個順位已經意味著天賦算不上異稟,但畢竟是樂透區新秀,也差不到哪兒去。不過,當你看到他的選秀模板僅僅是巴莫特和傑拉德-華萊士的時候,也難免會心生錯愕。

一個是混跡各球隊多年,能換防2-4號位的典型3D。

一個是上限1屆全明星,1次一防,進攻還算勁爆但不豐富的弱隊當家。

倫納德的模板如此而已。可他卻能從這樣一個看似單賽季都不能被人記住的上限,進化成一個放眼歷史長河都可以數得上的地位,足以見得「努力」二字是我們提起倫納德不會被拋開的字眼。

但是,努力就會被人喜歡嗎?並不會。相反,你努力,我不努力,我會對你嗤之以鼻;你努力,我也努力,但達不到你的高度,我也會鄙夷你。你不得不承認,這的確是存在於我們現如今社會中很普遍的一種現象。如同仇富一樣,我沒錢,我就理所當然會仇視有錢人。

我想,這是倫納德其中一個不被人喜歡的點。當然這不是全部。倫納德的黑點更多基於3個事件:離開馬刺,放湖人鴿子、以及養生籃球

離開馬刺

整個過程,熟悉的人大概已經知道來龍去脈了,但無論馬刺隊醫、波波維奇、倫納德舅舅至今也是三緘其口,沒有人再把往事重提。這些事情的所有細節當中,其實倫納德本人是被我們很少提到的那個個體。

沒有決策,沒有授意,倫納德就好像一台機器一樣,任由各類事態的發生和蔓延。

在這個事件里,作為馬刺球迷,會恨鐵不成鋼,會責難倫納德家族在這期間給管理層的施壓作為路人,會人云亦云,會不假思索的隨著主流的口誅筆伐,會把馬刺當做一個多年來梳理良好口碑的好好先生一樣——」馬刺怎麼會錯呢?錯的不會是球隊。「

可這一次,我們姑且不說馬刺是不是錯的,但至少不是對的。球隊從上至下把倫納德當成鄧肯了,一個球隊隊史第一人、可以為球隊多次降薪、數十年如一日不會有怨言的。

千里馬常有,而鄧肯不常有。做不到鄧肯的覺悟和境界未必是錯的。主流卻不這樣想,他們會預設一個本該屬於馬刺圖騰似的角色,試著讓倫納德鑲嵌進去。可子非倫納德,安知倫納德之樂?

換句話說,如果倫納德踏入聯盟之後,接受同樣等級的培養,但這支球隊不是馬刺的話,人們對他的希冀和期許或許並不會像現在這樣。

倫納德的舅舅想向馬刺索取管理許可權,也許有錯;馬刺的隊醫誤判了病情和形式,也許有錯,這個事件於倫納德而言,算不得黑點。

放湖人鴿子

結論說在前—— 球迷對NBA究竟是個商業聯盟江湖場,還是點到即止有商有量的大家庭,沒點兒B數

說的簡單點兒:當羅斯半月板撕裂,眾多球隊難以為其送上一份安慰性報價的時候,你會慨嘆這真是個商業聯盟。商業聯盟是不講人情味兒的,表現說話,也無可厚非;但當倫納德事件升溫的時候,那些人又會跳著腳站出來,說這本不該是屬於NBA的波詭雲譎,即便是商業戰爭也該有所底線

這就是所謂的,雙標。

如果你把NBA聯盟看成是一個大城市下的30家企業,而倫納德團隊做的只不過是跳槽過程中,壓價、比對、貨比三家,拿了offer給你拒了。還有問題嗎?

趁火打劫、笑裡藏刀、聲東擊西、上屋抽梯、瞞天過海、調虎離山,倫納德的團隊只不過是諳熟三十六計,然後綜合的運用了一番。

然而,於球迷而言,是講情懷的。終老猶他的斯托克頓,就是要比功虧一簣的馬龍口碑要好一些;此生達拉斯而笑傲奪冠的諾維茨基,也是要比從明尼蘇達遠赴波士頓的加內特風評更勝一些。

所以,你說這算是倫納德黑點嗎?與其說是黑點,不如說是差異。是和庫里的差異、和勒布朗的差異、和哈登的差異。

同為NBA前5的巨星,誰的團隊也沒有倫納德團隊精於算謀,攻於利益。沒有對錯,沒有好壞,只有高低……

養生籃球

作為曾經科比、納什的球迷,現如今利拉德的擁躉,其實我很難講這種」明哲保身「的打球方式是正確的。但當你看到季後賽的他拼盡全力去爭取每一球的時候,你又會不由得權衡一下:這種做法,不是倫納德本性使然,而是趨勢使然。

誠然,他這種單賽季必須休息夠22場的做法,讓很多全力以赴的球員看上去有些欠妥,但作為一個季後賽需要承載更大負荷的巨星球員來說,本就是一種考量。

郭德綱說過一句話,至今受用:你沒經過我的苦,就別勸我大度

以行業的視角來看,倫納德所處在的是一個風險係數很大、高難、也略帶高危的運動領域。這本就不是一個公務員行業,拿著一周五個工作日的薪水,朝九晚五效力,不能怠慢的工作。

倫納德的薪水裡,賺著轉播的分成、賺著球迷的門票、以及一些周邊不假,但說這話的同時,又何嘗不是忘了維維安福、忘了普埃爾塔、忘了那些因運動員職業而消弭掉的生命。

或許,我更崇拜科比、納什、利拉德,但我並不排斥倫納德的選擇。


其實,如果你細心去挖掘很多事情,會發現這些算不得是倫納德的黑點,充其量是人在其位,所不得不承擔的壓力和評價。

倫納德早已經不是那個放著和巴莫特、傑拉德-華萊士去比對的倫納德了。

2011年選秀前14位拿得出手的,也不過歐文和克萊,但這二位的歷史地位,就目前來看,終究干不過倫納德。

再往下走,現役他要去追趕的是勒布朗,要去對比的標杆是勒布朗;未來歷史地位,需要他去追趕的,也是如科比、勒布朗、喬丹等一眾歷史最頂級的巨星。

位置在哪裡,壓力就在哪裡。

多說一句,有喜歡孫悟空,就有喜歡豬八戒的。你永遠按捺不住喜歡孫悟空的人,去指摘豬八戒懶惰。共勉


任何人都是有缺點的,小卡作為人,肯定也有,沒缺點都可能會被黑,更別說有缺點了,這是前提條件

99%的球迷都是通過比賽了解球員的,基本沒有人跟球員實際相處過,所以很容易將球場上的形象代入到實際生活中,這叫刻板印象,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鮑文防守下黑腳,我們肯定都會覺得這人陰險,但人家現實生活裡面可能其實是個大好人,球場表現不等於現實生活,這個也是前提條件

所以,題主你所說的,都是賽場上的卡哇伊,而不是實際生活中的,本身就存在偏差,或許很多人都願意跟卡哇伊做隊友,但不見得都願意跟他做朋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