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是一個形容個體的詞語,當一羣人平庸的時候,這個詞語便悄然地消失了。

人云亦云當然是個貶義詞。我在酒席上最能看出這種行為。我認為有些人的思想的來源就來自於「人云亦云」,他們沒有自己的思想,所有的思想都來自於別人的口中。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悲哀,而且尤其是在中國等儒家文化下的東亞國家。個人服從集體是顯而易見的道理,違反一些被人標杆為「普世價值」的東西無異於嘩眾取寵自找麻煩。

不過,換個角度看問題,人云亦云的人要麼是自己並不懂(那件所議論的事情),為了不顯得自己無知,只能裝作明白。又或者是他懂得那個道理,不敢發表自己的觀點。最後一種可能,就是為了奉承他人。說實話,我可以理解他們,畢竟我沒有到了經濟獨立的時候,為了生活,我可以理解。

以上是我的一點淺見。


原始的表達欲與貧瘠的知識儲備之間的矛盾。


首先,並非只是當代人,可以搜下人云亦云的出處。

其次,以下回答可能會推翻前面的話,進入正題,人云亦云的人會人云亦云,而人云不亦云的人必然不會人云亦云,再者,對人云亦云嗤之以鼻的人自然更不會人云亦云,那麼綜上,你只看到了人云亦云現象,就推斷世人皆人云亦云,這樣的行為顯然沒有考慮到另外兩種人。以上論述依據倖存者偏差。

最後,當代人沒有你想像得那麼人云亦云,可能是因為言論愈發自由,才更加顯示出了這些愛嚼根的人。並非所有人都人云亦云,也並非這個時代的大部分人都人云亦云,總有人不關心部分人關心的事。

另,人云亦云的根源,可以另行查詢從眾心理和捕風捉影。

不過,最近小黃車退押金的牆倒眾人推現象也算是人云亦云的一種吧,歸根結底,人們更願意相信牽扯到自身利益的言論。這倒是讓我想到了銀行擠兌。的確,不明就理的盲從真是害人害己。


什麼叫當代人,哪代人不是人云亦云。農耕文明麼,習性在這呢。當然了,外國人也是人云亦云,要不他們出個節目叫流言終結者還挺火的。

想獲得某種社羣的認可


其實個人感覺很多時候只是為了有一個共同話題能用來湊熱鬧

其實大家都有一個心理誤區,在信息時代獲得的信息簡便又龐大,但這並不代表這些信息的真實性,更不意味這你能真正吸收和理解系統的知識,所謂人云亦云在如今信息高度發達和獲取千里之外的信息變得異常簡單,而人本身的分辨能力和自身知識條件決定了信息的真實性和選不選擇去傳播,當然為何當代人人云亦云,是不是因為以前信息傳播方式不發達時,就算髮生什麼軼事由於距離的原因無法傳播的更廣,現如今的媒體和信息數量龐大信息駁雜,如此龐大的信息基礎上,人云亦云的概率也大大增加了,

PS:小屁孩的一點不成熟的想法,求各位知乎老同志輕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