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毒文入坑的,前前後後也入了幾款兩三千價位的耳機跟播放器(535ltd,索尼xba-A3,山靈m3s,學林960雙核),乍一聽是感覺比學生時代的設備高几個檔次,可是越聽越發覺聽的是解析啊聲場啊中高低頻等等問題,而不是當初聽音樂的感動,是我被毒文洗腦耳朵變刁了,還是我的設備還不夠那個境界?有點迷茫,不知道該繼續往上燒還是就插手機聽個響就行了。燒友們,有同感嗎?請說說燒路歷程和最滿意的一套設備,給大家做個參考。


聲音沒有絕對好壞,還有情懷的附加。


大學最愛的一套裝備是索尼RH1+威士頓W3。當時省出零用錢,花了1400從深圳一位博士手上收了95新全套的RH1,W3大概是花了1300左右收的9新全套,加上買hi-md碟的費用,半個學期的學費扔裡面了。

09年200w像素手機拍的,居然還能找到原圖...

玩MD就是玩的「儀式感」,拿一台二手500收來的松下SX500便攜CD當轉盤,光纖1:1直錄,一張MD碟錄一張專輯,一天下來也就錄個4、5盤,但自己錄的聽起來一定是不一樣的。當時索尼Hi-MD碟大概50/張,高端的TDK XA PRO 100/張,加上買原版碟的投入,簡直就是當寶貝來聽,看著RH1側面幽藍而帥氣的頻響燈,成就感滿滿。

搭配的塞子威士頓W3是世界上第一款3分頻非定製動鐵耳塞,買來和森海IE7雙修。但接上RH1後IE7就立馬出掉了——這套讓我明白了搭配或者叫互補的重要性:RH1音色細膩偏冷,推力孱弱,搭配異常好推但聽感偏悶厚的W3,聽感十分合拍。加上RH1亮騷的外形和W3無敵的佩戴,走在校園裡都帶著風。


工作後最滿意的隨身搭配是老人家限量西裝套:DP100金版+Oriolus 黑黃鸝LTD(目前均已停產)

09年玩BO Beosound2+A8套時知道了「西裝套」的概念,限量這個噱頭對於玩小眾hifi、求異心理更強的燒友來說更有殺傷力,再者老人家是本人從剛開始接觸hifi時就有了解的國產品牌——剁手的第一款耳放就出自老人家之手。所以這套國產限量西裝套於我而言很有嘗鮮興趣。

老人家這牌子很有意思,算是國內膽子比較大的,很多產品都是第一個出。比如第一款安卓hifi磚頭dx100、第一款鋰電供電便攜耳放等等。黑黃鸝也算是國內很早出的一款定位高端的圈鐵混合耳塞,試聽之後發現聲音明顯好於當時的高端耳塞標杆:AKG K3003和舒爾SE846,人聲尤其好聽。作為只相信自己耳朵不信網上評測的頑固分子,要不是囊中羞澀(5380還是有點貴)就直接入了。

所幸lp後來直接送了一條,還是更貴的限量版本(其實是她聽完後也覺得好聽才買來共享的)。LTD顏值和做工比普通版有明顯進步,線材級別也高出一檔;調音方面沒普通版那麼濃郁,在人聲相對突出的前提上,調音更為均衡,樂器的失真度更小,高頻段有可聞的提亮。

DP100金版則是在這個時代很少數能第一耳覺得好聽的便攜播放器。現在大多數播放器追求所謂高素質,但數碼味很明顯,從MD、CD玩過來的就會發現這種顆粒感突出、中頻直白、高頻拔高的聲音不夠舒服,發尖發硬,哪怕用hufi的聽感流暖聲塞來搭配也有明顯乾澀感。而DP100金版的全頻段處理更為流暢,中頻潤澤,有適量的染色,高頻適當壓暗,搭配中頻略薄、中高頻略亮的黑黃鸝LTD,把一切毛刺都打磨掉了,聽感相當棒,相比大部分機器都更有「模擬味」;素質比起MD之流也算非常hifi,單端推力罕見的高於平衡。單就聲音來看,這套沒啥明顯缺點,人聲優勢又很突出,很適合隨身聽個流行爽一爽的。最終掛閑魚只是因為重量和操作的原因。


最後說下最滿意的台式搭配:奧萊爾S6pro+鐵三角R70x

之前主要玩隨身,而立之前也算交足了學費,如今心態趨於平穩,對摺騰hifi也相對理性些。之前的回答里提到過,2000價位的高阻全尺寸hifi大耳是個人認為聲價比最高的機型,即出好聲、又有潛能,滿足聽歌把玩兩種需要。hd650入的早,也是對比過不少大耳後發現聲音最適合自己的——略暗但飽滿的聲底,好聽且中正的中頻,並不犀利也不hufi的正統調音

而現在對R70x滿意度更高,一來是戴著它可以同時戴上眼鏡工作,不會像hd650那樣夾得頭疼,二來是更為清秀的高頻,適當增加的中高頻細節,讓音樂的雜食性更好,這種改變有點類似黑黃鸝普通版到限量版。而雜食性的提升對於現在空餘時間更少的我而言更為實用。被無限壓縮的聽音時間,早已不可能像年輕時一副耳塞一套搭配只聽一類歌曲——當年最誇張的時候:Rio Karma+UE TF10專聽英美搖滾、BO飛碟套裝專註亞洲女聲、Sony PCM-D50+音特美ER4S專攻器樂OST...現在更多只是接個本子,拿來當個放鬆身心、沉浸心緒的工作專用背景音樂回放工具而已。

雖然R70x的阻抗很高,但喂不飽的情況下也並不難聽。這點和ER4S一樣——給多少錢出多少聲,不給錢還給你及格聲。原來入門的台式耳放是奧萊爾的X1s,我玩器材喜歡縱向,先從該品牌入門款探個底,覺得滿意再升級。台機系統玩起來更麻煩一些,於是中間款直接跳過,直接入了相對高端的S6pro。總的來說,和很多品牌一樣,旗艦款相比入門款是用了類似的聲底但大幅提升了素質,從供電開始就大幅度優化。搭配聲底中性偏暖、中頻略平直的R70x,S6pro能撐起動態和聲場,讓R70x有了更足的氣力應付大場景音樂,且並未給出更多的修飾,更為注重表現耳機本身的特質

S6pro和R70x一套下來也就一條黑黃鸝的錢,也許音質遠遠未到極限,和五位數以上的系統比大概率是一耳朵差距,但這種素質比入門級器材明顯高一檔、調音又能滿足自己各類聽音風格需要的「all in one」系統更適合現在並不富裕的自己。

畢竟還有音箱系統在前方招呼著你。


中學時候用的收音cd磁帶一體機。

情竇初開的年紀,女神送的美卡磁帶,梁靜茹的分手快樂。

現在聽再hi的fi也找不到當年那種心砰砰跳的感覺了。

很明顯,你被毒文洗腦了。你現在在聽設備,不是在聽音樂。

我在hifi的路上跟你一樣,學生時代很窮,一個騷尼的幾百塊的播放器+配塞聽的有滋有味。

後來畢業有錢了,毒文看多了,在玄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上大耳,大佬說隨身設備推不動大耳,得上耳放。尼瑪買!大佬說你前端不行,尼瑪買!大佬說你看我這個耳放xxxxxxxx(腦補一堆玄學辭彙),別說了大佬,我買!在大佬的不斷關懷下,各種隨身設備台式設備塞子大耳玩了好多,不停的入了出出了入。

嘗試越多越知道自己要什麼,曾經嘗試著聽所謂的「聲場」「解析」「素質」等,去AB對比,去聽不同設備的差異,越來越覺得自己像一個SB,我到底是聽設備還是聽音樂?後來我想明白了,聽自己喜歡的音樂,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音樂。

比如我喜歡聽偏低音的聲音,動次打次帶來的躁動,騷尼的那種音染,大佬口中的HUFI就是我喜歡的!於是入了MDR1A,沒錯,這就是我喜歡的聲音,於是這個耳機是我目前使用頻率最高的設備,直插電腦聽音樂打遊戲看電影,於是,一套分體式解碼+耳放被我出了,一台一體式解碼耳放和HD650和AKG701常年吃灰。

去年生日老婆送個wf-1000xm3,海貝和IE80隨後被我扔抽屜吃灰了。因為藍牙真的很方便,降噪真的很強大。遙想以前,外出時手機上接個解碼耳放或者拿個國磚,活脫脫的像一個SB。

現在回答題主的問題

在家裡,我最滿意的一套設備是電腦+MDR1A

在外賣,我最滿意的一套設備是手機+WF1000xm3


是一台CD機。

鹹魚便宜的CD機


媽,今天吃啥?又是麵條?

怎麼天天都麵條?

好久沒回家了,好想媽媽做的麵條啊。

他女朋友可真靚啊!

這女人煩死了·········

好久沒見她,還挺想的。

所以啊,等你什麼時候明白,人就是這麼個動物,有時候喜新厭舊、有時候又懷舊。

最好的那個是永遠得不到,摸不到的那個。

玩過的都一般才顯得有B格不是么?

最後還是那句話,去聽去對比,你喜歡的肯定是最好的。但能好多久,就看你的錢包和慾望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