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只是整個味覺系統中很小的一部分,判斷食物好不好吃取決於我們的大腦對於這些食物的反應,那到底什麼樣的食物才算是好吃呢?

21世紀初期的時候,科學家發現了大腦分泌的快樂物質是「內啡肽」,在這之後的20年,又發現了會對內啡肽產生愉快反應的大腦區域,這個區域被叫做「享樂熱點」。人們在吃糖的時候會引起大腦的「享樂熱點」產生反應。但在實驗室中,給那些缺鹽的大鼠餵了相當于海水含鹽量3倍的鹹水,也同樣引起了大鼠大腦中「享樂熱點」的反應。

研究者用電極對大腦進行掃描發現,雖然當我們的胃被某些食物填滿了,不會再對這些食物產生快樂反應了,但我們卻還可以對其他的食物作出快樂反應。就像人們在吃完主菜後還可以愉快地吃下甜品一樣。

至於辣味,其實並不是一種味覺,而是一種痛覺。 很多人覺得辣椒很好吃,吃辣椒的時候很「爽」,為什麼明明火辣辣的,為什麼還會覺得爽呢?這是因為,辣椒里有一種叫辣椒素的化合物。辣椒素接觸口腔粘膜的時候,會產生一種灼熱刺激,這種刺激有點像傷痛的感覺,以至於大腦會誤以為人「受傷」了,於是就下指令,釋放一種叫內啡肽的止疼物質。內啡肽不僅能止疼,還能讓你產生一些快感,所以吃辣的時候也會覺得很爽很好吃。

美食大家都喜歡,酸甜苦辣咸等,但舌頭只是起感受作用,判斷一樣食物好不好吃,卻取決於大腦。所以榴槤、臭豆腐這樣的東西,為什麼有人那麼喜歡,而有人卻那麼討厭,這是因為不同的大腦賦予了它們不同的味道,我們的大腦會對這些美食產生快樂的反應啊~

總而言之就一句話:讓大腦產生快樂反應的食物即是美食!


色 · 香 · 味 · 形 · 器


糖、脂肪、氨基酸,越多越好弄得好吃,越少越不好吃。水分越大、纖維結構越疏鬆口感越好。

但是,我們中國人擅長用作料,可以把很多腐朽化為神奇。另一方面,腰子腸子臭豆腐本身的特殊味道征服了很多人。能使人上癮的物質的存在能讓人痴迷某些食物。從貓糧貓零食人完全不覺得好吃貓卻很痴迷反過來看,也可能存在某些對人特別有吸引力的氣味(肯定不是說腸子臭豆腐之類了)。

從味覺的角度,酸甜苦咸鮮,任何一種單一的味覺刺激太過強烈人都不會舒服,不太想吞下去的。要保持在合理的範圍內才好吃。氣味對口味的影響很明顯。這些本來就是神經乾的事情。

如果幹吃礦物,比如食鹽,已經不只是強烈味覺刺激,而會讓組織損傷了,神經會牆裂建議不要再吃了。噁心的化學物質也是如此。


符合生存需要的。高油高糖基本上自動和好吃划上了等號,其他時候如果你身體缺少某些東西,那種東西也會讓你覺得特別好吃。例如如果身體缺鹽,會覺得很想吃高鹽分的東西。反之,讓你覺得苦的東西,多半有毒……

樓上有朋友已經回答了要點

——含有能量物質豐富的食物會使人覺得好吃。

比如糖、蛋白質、氨基酸,這些物質含量高的食物更容易使人覺得好吃。

從人類進化的角度,人類需要生存所必須的營養物質。這是刻在基因迴路里的東西,是與生俱來的生存本能。

但是,有人會有疑問,如今不是追求低糖嗎?不是有低糖量的食品嗎?

但是,這只是「欺騙」口腔的方式而已。人體器官、腸道裡面還有很多識別營養物質的機理,沒有實在營養的食物並騙不了自己的身體。

比如吃一段時間的減肥餐之後,就會很想大吃一頓肉,因為這是身體必須的。


推薦你一本書 鹽糖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