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過一篇名為《輿論害死張自忠》的文章,感覺有些片面,顯然張自忠活著對抗日更有利。


馮玉祥寫的悼文:

痛悼張自忠將軍

(一九四O年六月七日)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楚辭·國殤》

五月十八日,我接到馮副總司令治安十七日的電報,告訴我一件極不幸的消息,電文是:「張總司令由方家集率七四師追擊南竄之敵,銑日在南瓜店附近與敵激戰。敵以步騎三四千人,附炮二十餘門,向我反攻,異常激烈。我軍傷亡殆盡,敵以大部向我包圍,接近總部。總司令抱有敵無我之決心,親率總部官佐及特務營作最後之苦撐。自辰至末,血戰未休,卒因彈儘力孤,總司令竟以身殉。」

我讀了這個報告,真如晴天霹雷,震我肺腑。我不僅哀痛這位二十五年來共患艱苦的老弟兄的死亡,更痛惜在此抗戰的重要的階段上,犧牲了一員大有作為的猛將,這真是全民族的重大損失。

抗戰以來,以兵團長兼集團軍總司令,親率部伍,衝殺敵人,受傷不退,力戰身殉者,此為第一人。

復看中華民族四千年來歷史,抵抗外來侵略,以高級將領身先士卒,截擊敵寇,終以鮮血濺沙場者,此亦為有數人物。

這樣為抗戰史上以鮮紅的血寫出燦爛光華的一頁者,我們要永遠記在心頭,永遠地父以告子,兄以告弟,這樣地傳至干秋萬世,芳馨不滅。

這樣彪炳人寰、光輝照耀的民族英烈的血跡,我們更要勇敢的踏上前去,聽著他最後的呼聲,跟隨著他偉大的腳印,我們誓要報仇雪恥,奮戰到底,一直戰到鴨綠江邊,敵人徹底地毀滅,我大好河山中一草一木,仍屬我有為止。

我說藎忱死得好,可以給全體國民留下一個不朽的榜樣,讓那些貪生怕死享樂耽逸之徒,有一個反省的機會,想想中國在這個生死存亡的關頭,大家應如何犧牲自己,報效國家,方算盡了個人的神聖天職。

我說藎忱死得好,可以給一般官吏留一個捨身為國、盡職盡責的模範,讓那些少數的貪官污吏、土豪劣紳,能有掏出天良,洗心革面的一天。

我說藎忱死得好,可以給一般富有的人們一個當頭棒喝,讓少數的守財奴、奸商、市儈,以及一切大大小小發丨國難財的人們,想到他們拿英雄的骨骼血肉所換來的驕奢逸樂的生活無恥,而痛加懺悔。

我說藎忱死得好,可以讓一般只說空話,不肯做事,掛羊頭賣狗肉的人們,認識自己的錯誤,承認自己的罪疚,從此真心實意,踏踏實實的貢獻其精神,才力以救國家。

我說藎忱死得好,可以讓一般吃裡爬外,賣祖宗、賣子孫的漢奸汪逆兆銘,以及他的徒子徒孫們,看看真正中國人的骨頭和精神。我們中華民族就在這種先進分子手中,得到永生,得到自由和獨立。我堂堂中華民族絕非少數敗類所出賣得了的,所可屈服投降拱手讓人的。

我說藎忱死得好,可以叫掙扎泥沼、野心不死的日寇知道,我們不僅有英勇的士兵,更有視死如歸的高級將領。讓他們知道,他所作的迷夢,是如何的愚妄可笑,我們中華民族是不可屈辱的,我們的將領是以必死的精誠,有敵無我的決心,效忠於國家民族的,頭可斷,血可流,而不獲得最後勝利,絕不甘休。這種浩然之氣,會教你們軍閥、財閥死無葬身之地。

我說藎忱死得好,他不是為打自己中國人而死,他是為中華民族打日本強盜而死。這正是中華軍人應當死節的時候,這才叫「死得其所」。這種死是無比的光榮,無比的偉大。

以下,我要向各位介紹這位民族英雄的身世:

他的名字叫張自忠(這是一個敵寇、漢奸聽著就頭痛的名字),號藎忱。五十年前生於山東臨清。那一帶人民,非常強悍,他自小也是一強悍的孩子。他的家境很好,使他得到求學的機會,上了中學,畢業後入了政法學堂。可是,他總覺得這死知識、繁條文,救不了危在旦夕的中國。他決心投筆從戎,在民國五年的時候,投到我的部下。我最初派他為差遣,即隨初級官長班學習軍事後,乃升充排長。

他雖是家境很好,又是學生出身,卻一點沒有那種浮華奢侈的習氣。在軍中同大兵過著一樣的生活,吃的壞,穿的壞,上操,上講堂,抬土,挑磚,一切大兵能作的事,他都能作。他的確是一個優秀的下級幹部。民國八年,又讓他入教導團深造。

在教導團中,他又作了一個標準的團員。當時鹿鍾麟團長非常誇獎他。他非常勤學,對人處世都極其真誠友愛,又能刻苦耐勞,這時便顯出他未來一定是個將才。不久便升為連長,作事讀書,訓練部下,更是勤奮,由是便升為營長。在營長任內,他真是視兵如子,紀律是嚴的,感情是厚的,所謂「恩威兼用」,他確能做到。

這個時候,他每天除睡眠時間而外,完全把工夫用在操練上,一天到晚不看見他有片刻閑暇。 看到他這樣的振奮努力,便又升調他為學兵團團長。他一再的請辭,說是他的品學經驗都不是一個當兵團長的才能。把一個人陞官,看得這樣淡泊,把事情看得這樣認真,在平常人中實在是少有的。後來退讓再三,他才勉強答應。答應了之後,他絕不以為官大了,可以隨便了;他反而更以為擔子擔得重了,更加小心謹慎,以身作則,勤勤懇懇的教育學兵,得了全體學員熱烈的愛護,為國家造就了不少英才。

民十一年,他在南苑擔任訓練軍隊的責任。

民十三年,又參加作戰。以後,丰台之役,與英兵相遇,他不屈不撓,完成所負使命。

民十五年,我由蘇聯歸來,他來關中見我,升用為副官長。他辦事謹慎周密,膽大心細。後來我在開封辦了一個軍官學校,就請他擔任校長。

他不像一般校長,他能同學丨生打成一片,穿著釘著布帶子的小褂、短褲衩,同學丨生一模一樣。一清早上朝會,他沒有一次不到的。同學們飲食起居,他總是處處注意,處處以自己的一言一動,給學丨生作榜樣。對於課程方面,他請了許多好教員,認真教授,結果造就了一兩千品學兼優的幹部。如今這些人,普遍的分散在國軍之中,於抗戰有莫大的貢獻。

民十八年,升任師長。這時,糧餉衣物都極缺乏。可是,他都能咬牙苦撐,實作實幹,結果造成一支勁旅。在民國二十二年東北淪陷後,日寇繼續向長城推進時,這支勁旅即成為長城抗戰的中堅。那時,他同馮治安、劉汝明、趙登禹等師長說道:「人生在世怎麼都是死,打日本鬼子死了,這才死得其所。」他便以這勁旅在喜峰口一帶,與日寇血戰,以大刀、手榴彈痛殲敵軍,並截獲坦丨克車數十輛,造成「九一八」以後偉大的勝利的戰績。這是「七七」抗戰的先聲,是抗戰史上光榮的一頁。

民二十五六年的時候,華北造成一個特殊的局面。他在這局面下苦撐,雖然遭到許多人對他誤會,甚至許多人對他辱罵,他卻心裡有底子,本著忍辱負重的精神,以待將來事實的洗白,果然盼望的一天終於來到了。

七月七日,盧溝橋響起了抗戰的炮火,他在極危險的局面之下,化裝逃出,獲得最高統帥讓他率領五十九軍抗戰的命令。他的報國機會到了,以事實洗雪恥辱的機會到了。徐州以南,一戰克複小蚌埠,聲威大振,不但援救了友軍,而且振起了一般部隊的士氣。

不久,調到臨沂,與敵寇最精銳的板垣師團發生遭遇戰。地上有敵寇的機械化部隊,天空有敵寇的飛機助戰,火器懸殊,他卻毫無畏懼,親身督戰,左右衝殺,結果把所謂精銳的板垣師團,打得七零八落,潰不成軍,造成台兒庄大殲滅戰以前的一次光輝的勝利。

台兒庄的大殲滅戰開始了,他在敵人的側方加以襲擊。台兒庄有此勝利,其功勛亦不可磨滅。

後來徐州撤退,他的責任是「掩護退卻」。他且戰且走,並且自己總是走在部隊的後面。所以,他的隊伍始終不亂,所負使命忠實完成。不但如此,他且沿途收容傷兵,以車馬運送,自己卻徒步行軍,腳破血流,沒有喊出半聲苦字。

此後,便在武勝關以東與敵血戰,部隊死傷過半,才奉命帶隊歸來整訓。

短時期他又補充就緒,去年五月隨棗一戰,把敵人後路截斷,殺敵最多,敵人以「活關公」呼之。

去年冬季出擊,他升任右翼兵團長,指揮友軍,共同殺敵。他絕沒有歧視友軍的心理,把自己的部隊總是配備在要衝危險的地帶,親自上前線,總司令部經常放在敵人炮火線以內。有一次,敵人炮彈把司令部房子的瓦都打碎了,他仍然坐鎮其間,毫無畏怯。結果,予敵人莫大之打擊。在這一面,敵寇數月以來,未敢妄動。

今年四月,敵寇看到他們國內反戰空氣日趨濃厚,前線士兵亦多厭戰,國際局面復因大戰之展開,各國自顧不暇,無力再對日寇加以接濟,因之形成對他不利的局面。再看對我之戰事,我越打越強,他越打越弱,「速和速結」碰了壁,「以戰養戰」又養不了,弄出一個傀儡來,除了遭到全中國人的唾罵以外,毫無作用。於是惱羞成怒,來一個冒險進攻,各線抽調來十餘萬人,向襄樊、南陽推進。首當其衝的就是張將軍所指揮的右翼兵團。敵人攻了五晝五夜,未能越雷池一步,不得已掉頭北竄,攻佔唐河。張將軍親率部隊,尾追敵人,沿途斬殺無數,敵寇死傷達五六萬人,乃又掉頭回竄。

將軍殺敵心切,率衛士二千人緊追不放。敵為掩護退卻,突回軍反攻,張將軍乃陷於包圍圈內。血戰八小時,肩部胸部兩處受傷,隨從請他休息,他堅不答應,仍然裹創再戰,終至部隊死傷殆盡。他見大勢已去,就剩了以身殉國的事了,乃拔委員長所賜短劍自裁,為朱副官所奪,而此時胸傷發作,乃告左右曰:「我對國家對民族對個人良心都得安慰,大家更要努力為國殺敵。」言畢氣絕。一代民族英雄,就這樣悲壯的償還了他崇高的志願。

回憶在九個月以前,他來重慶見我的時候,他說:「不管槍不如人,炮不如人,人不如人,我總要拚命的干一場,作一個榜樣給人看。看我一定盡我所有的力量,報效國家,不給先生丟臉。活著我也要活一個樣子,死也要死個樣子。我覺得越走越光明。先生你看著,我一定要這麼辦。」

今天血的事實告訴我,他真正的實踐他向我說的話了。這些話音還在我耳中回繚的時候,說話的人已經殉了他熱愛的國家,盡了他軍人的天職了。

回頭一看他的身世,真是軍人中的模範人物,我再把他的許多特長在此一述。

一、英勇果斷。

「武官不怕死」這句話,他的確作到了。我用不著再舉例子,他的這次以身殉國,便是最好的例證。至於「果斷」,他說干就干,絕不遲疑因循,這是他屢次打勝仗的因素之一。

二、肯犧牲自己。

他近來擔任右翼兵團長,指揮軍隊達二三十萬人,他絕沒有私心,絕不肯在作戰的時候,把友軍放在危險地帶,把自己直屬部隊放在後邊,不肯犧牲。與這些情形完全相反,他每次總是儘先把三十三集團軍放在直當敵鋒的所在,而先以他直接率領的五十九軍首先去衝鋒陷陣。

重擔子自己挑,殺敵在前,退卻在後,愛護友軍,嚴律己屬,這是軍人極崇高的性格。

三、韌性地戰鬥,不知道什麼叫休息。 』

從「七七」以後,他參加作戰以來,就未曾休息過,人打光了,補充了再干。去年冬季出擊以後,他患病甚重,隨員勸往宜昌醫治,他決然反對。他這樣韌性的抵抗,是「持久戰」戰略之下,軍人應具之精神。

四、吃苦耐勞與士卒共甘苦。

在上面,我已經說過他許多吃苦耐勞的事實。此次,他以兵團長親率少數部隊過河,擊殲敵人,終至殉國,非平素吃苦耐勞與士卒共甘苦者,何能如此! ·

五、重視軍民關係。

他本著「不擾民,真愛民」的精神,訓練部屬。所以,在他的部屬所在地,絕看不到滿街士兵,到處騷擾的情形。

他若發現在行軍時,有一個老百姓在挑著行李,一匹毛驢子在馱著東西,他一定能追根究底,查出來源。若是合理的雇來,那也定要問出僱人的原因來。若是抓差而來,那就一定的加以極嚴厲的處罰,絕不寬貸。

所以,他的軍隊與民眾,關係異常親密和善,相愛相助。民眾聽到他的軍隊開拔消息,都戀戀攔道相送;聽到他的軍隊回來了,便夾道歡呼。「視民如主」,這句話他當之無愧。

六、虛心接受部屬意見。

遇有什麼疑難事件,召集官佐,共同商議解決辦法。有好意見貢獻,一定虛懷接納,絕不固執己見。

七、注重幹部培養,並延攬人才。

經常辦幹部訓練班,以培養優秀幹部。對訓練班人事物質之設備,力求充實,絕不馬虎,對外則能延攬人才,集思廣益。

八、明是非,不將就。

他一生對是非看得極清楚。是的,他聽從;非的,他一定反對,絕不遷就。在平津苦撐之際,有人以為他真要混水摸魚。當時我就說,他從小就和我共事,我知道他疾惡如仇,絕不會投降敵人。後來果不出我所料。

九、知恥。

他無論什麼事作錯了,或者作得有什麼欠缺,有什麼不如人的地方,他一定寢食不安,很快的要把這事重新做好,絕不能背著恥辱的名,苟且生活。這種性格,由對私事,發展為對國事。所謂「知恥近乎勇」,他的勇敢的根基,也就建立於此。

十、以身作則。

他處處能以身作則,給部下說得到,自己就作得到;時時刻刻走在前面,絕不是光叫別人怎樣怎樣,而自己一舉一動可以隨便。

十一、不愛錢。

這一條是人人皆知的事。他的財政絕對公開,尅扣軍餉,喝兵血的事,在他的部隊中,找不著這種現象。

十二、好學。

去年調理軍隊的時候,他還從我這裡請了賴秘書、董秘書為他講了兩個月的書。戰局那樣緊張的時候,他卻一有空暇,就看新到的書籍雜誌。這樣做是為什麼,為的是求進步。

十三、不怕難。

再艱難困苦的生活,他絕不喊苦叫怨,在他的字典上,真是無「難」字。

十四、體貼部下。

他體貼部下,真是無微不至。飲食起居,他經常的親自去查看,對於傷病,更不吝惜金錢,予以療治上的幫助。

以上,我隨便想到的他十四點特長,我覺得都是現代軍人所必須具有的。

悼文寫到這裡,我又看到馮副總司令治安、李參謀長文田發來皓電,報告張將軍屍體尋獲及殉國經過,並附錄於此:

「(銜略)先總司令遺體,經黃師長維綱親自率隊,分途搜尋,將敵擊散,業已覓得,運回總部,正裝殮中。據先總司令衛士谷瑞雪負傷回部稱,當敵人大部向我包圍,總司令即登山督戰,銑午左肩受傷,我勸回部綁紮,堅不肯回,神色自若,仍大呼向前衝殺。

未間胸部又受重傷,即拔佩劍自決,為隨從副官朱增源所奪,隨即倒地,微聲曰:『你們快走,我自己有辦法。』又曰:『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良心平安,大家要殺敵報仇。』遂暝目殉國。伏念先總司令每次作戰,即抱必死決心。當其渡河截敵之日,曾給我親筆一函,大意略謂:『因戰區全面關係,及本身之責任,均須過河,與敵一拚,如不能與各師取得聯絡,即奔著最終之目標(死),往北邁進,毋論作好作壞,一切求良心得此安慰。』」

又得報告,張將軍靈柩明日過此,赴北碚安葬。九個月前向我說的堅決殺敵的話語,不料竟成遺言。九個月前雄健勇武的身軀,不料而今閉於一棺,不能重睹了,真是如斷我臂,痛徹心胸。我要向全國軍人高呼,我要向全國不願作奴隸的人們喊叫:

我們從今天要大徹大悟,以死者作模範,精誠團結,抗戰到底!

我們要踏著烈士的血跡,忠勇報國!

我們要為烈士復仇!

我們要為中華民族復仇!

烈士的精神不死!中華民族永生!

張自忠在重慶述職其間與馮玉祥共進午餐,據說這是兩人最後一次見面。


張自忠在七七事變到平津淪陷這段時間的表現,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爭議,而一個疑似「漢奸」的包袱也就此背在他身上(我們現在的主流史學界認為他是被冤枉的)。這一事件對張將軍的打擊是巨大的,使得他在復出之後在抗日戰場作戰尤為積極,並且往往在戰局不利時身先士卒靠前指揮以圖提升作戰效率及鼓舞士氣,這一點可以說某種程度上導致了他最終的犧牲。

然而「張自忠活著對抗戰更為有利」……還是省省吧,張將軍當時只是整個中國戰場各個戰區之中一某個戰區司令(李宗仁)手下的一個集團軍司令而已,他手下的第三十三集團軍在南瓜店之戰也並沒受到毀滅性的打擊,他的犧牲與否對整個全面抗戰,甚至對於棗宜會戰的勝敗都可能沒有太大的影響。和他相同職位在抗戰中陣亡的就還有第三十八集團軍司令李家鈺,陸軍上將還是犧牲之後追授的,「盟軍陣亡最高將領」什麼的,TG幫忙宣傳宣傳,當真你就輸了。


在常公的功勞簿上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盟國陣亡的最高軍銜將領」...

謹以此文,向那群為中華之崛起而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致敬!

作者:木蹊

責任編輯:華妹


1945年的9月2日,是中國人民永遠難忘的一天。

這天,日本代表登上美軍「密蘇里號」軍艦,秘密舉行日本向盟軍投降儀式。在包括中國在內的9個受降國代表注視下,日本在投降書上籤了字。

14年浴血奮戰,3500多萬同胞傷亡,終於換來了勝利!

次日,中國人民紛紛走上街頭,慶祝抗戰勝利,人們舞起巨龍,打起鑼鼓,唱歌聲、鞭炮聲,不絕於耳。

新中國成立後,周總理將9月3日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牢記歷史,不負使命,日軍的侵略,讓我們記住了山河破碎的痛,而在這場戰爭的背後,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同樣得我們深思。

早在日軍侵華時,張自忠將軍就聲名遠揚。作為抗日戰爭中的最高將領,當初日軍得知張自忠將軍犧牲的消息時,還特地下令停止轟炸,以免傷到將軍遺體。

可據他的女兒張廉雲回憶,父親一生最大的委屈,是為了保護北平委身與日寇談判,一度被國人污為漢奸。

▲ 張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

1937年3月,三十八師師長張自忠以天津市長的身份,率冀察平津訪日團出訪日本,因為天皇對張自忠的接待超過了一個月,達到了之前接待中國外交部部長的規格。

此事傳到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

坊間隨後就開始流傳:他同日本人簽訂了密約,得到了日本人贈送的巨款,還送給他一個東洋美人云雲。

甚至在當時,漢口的《武漢日報》也將這則消息,作為新聞加以刊登。

四個月後,「七七事變」爆發,日本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事變後的第三天,友軍三十七師的一個旅長,計劃會同其他部隊,向丰台日軍發動突襲。

張自忠得知後說:「現在尚有和平解決的可能,你們要大打,是愚蠢的。」

碰巧,他又通過軍部下達了「只許抵抗,不許出擊」的命令。

而正是該命令,使前線部隊喪失了一次殲敵良機。

這引起官兵們對他的強烈不滿。

於是就有了,「三十七師打,三十八師看」的流言蜚語。

可事情並沒有朝張自忠設想的方向發展。

7月25日、26日,接連發生了廊坊事件和廣安門事件,中日衝突面日益擴大。

當局終於下定了戰鬥決心,考慮到張自忠擔任天津市長以來,與日本人接觸較多,易於為日方所接受,有利於緩和局勢,因此要求張自忠主政北平工作。

這則命令,意味著他不僅不能親自領軍上陣,以戰鬥洗雪國人的流言與猜忌,而且還要繼續與日本人交際、周旋。這就如同他睜著眼睛看自己跌下懸崖,卻又不能不跳下去。

第二天一早,張自忠前往外交部街,就任了這一串代理職位,並宣布對原冀察政務委員會進行改組,其中潘毓桂為北平市警察局長,陳覺生、潘毓桂等人負責對日交涉,可這些新任委員,大多是漢奸或親日派。

這個舉措立刻使輿論嘩然,如果說先前的一些說法,還停留在猜測層面,如今大部隊既然已經撤離南下,他卻獨留北平主政,更是坐實了張自忠的漢奸身份。

而後,全國的各大報刊便開始猛烈抨擊。張自忠的「賣國變節」行為,諸如《自以為忠》《張邦昌之後》《張自忠接見松井後,北平城門大開》等大字標題紛紛出現。

當謊言重複一千遍,就變成了真理。輿論的影響,從來就是巨大的,北平的民眾,此時也已經視張自忠為漢奸,就連張自忠在街頭貼著的安民告示,也紛紛被北平市民撕掉。

一周後,張將軍登報宣布辭去所有職務,而後歷盡艱險曲折逃離北京,經天津到達山東。

這時,他發現自己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先是遇到早年的部屬,第二十九師師長李漢章,對他不再以禮相待,而是以譏諷的口吻說:

「以前我見你盡讀聖賢書,都學了些什麼呢?」

抵達濟南時,韓復榘軍長也態度冷淡,不僅沒有派人迎接,還扯著嗓門冷冷地說:「他當他的漢奸,我救我的國,來見我幹啥?」

輿論界對張自忠的攻擊指責也有增無減,他十分清楚,此去南京非同小可,輕則撤職,重則入獄,甚至可能遭到軍法審判。

在南下的路上,國民政府下達命令,以張自忠「放棄責任,迭失守地」為由,將其撤職查辦。

行至徐州站,更有多名青年學生擁到車廂前,要求上車搜查「漢奸」張自忠。

儘管上有名將馮玉祥、李宗仁為他擔保,下有由老部下為他請命,但蔣介石仍礙於輿論,不敢立刻讓他回軍將功折「罪」,張自忠只能在寂寞中打發歲月。

在一次宴會上,張自忠借著酒勁兒,大聲說:「就現在!諸君可以上來,把我張自忠的腦袋砸個稀八爛!看一看我老張的腦袋裡,有沒有一點漢奸氣味!」

洗雪的機遇來的是那麼的遲, 1937年12月7日,在知心同僚的斡旋下,張自忠終於被批准以軍政部部附名義,暫代五十九軍軍長。

在軍部,張自忠與大家見面,只說了一句話:「今日回軍,就是要帶著大家去找死路,看將來為國家死在什麼地方!」

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這個機會,或許他將永遠頂負著「漢奸」、「賣國賊」的帽子到墳墓。

可惜又悲壯的是,一個視死如歸的將軍誕生了!

1938年2月12日,他率軍向南開進。在短短兩個月內,張自忠指揮將士們連續取得三個戰役的勝利。從1938年11月到第二年4月,張自忠又接連進行了4次小規模戰役,殲敵不下4000人。

經過多次較量,日軍充分領教了張自忠的厲害,作為一個強硬的對手,他開始受到日軍的尊敬,他們給張自忠冠以「活關公」的稱號。

1940年4月,日軍重兵進犯鄂北的隨縣、棗陽地區。張自忠親率僅剩的2個團加直屬特務營,共2000餘人渡河作戰。

「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的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致於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願與諸弟共勉之。」

這是張自忠將軍,在當年的5月1日寫給部下的一封絕筆信。

東渡襄河後,張自忠率部一路奮勇進攻,日軍遂以優勢兵力對張部實施圍攻。日軍衝上杏兒山,張自忠身中七彈,仍呼喊「殺敵報仇」。

最後,他終於為國為民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為了不被日軍俘獲,拔佩劍自戕,壯烈殉國,時年49歲。

▲ 電視劇《英烈千秋》劇照

他本來是不會死的,但他很大程度上是在求死,為什麼,因為民國時的「鍵盤俠」們,用「漢奸」、「賣國賊」的話語罵他。作為軍人,他不堪其辱。

殺身成仁易,忍辱負重難!

一個軍人,本沒有太多的選擇,服從命令聽指揮就是他的天職!

當國人的指責、辱罵聲傳來時,他隱忍著不爆發;當漢奸的頭銜落在他的頭上時,他橫豎不說一句話。只是抱定決心:殺身成仁,捨身報國!

戰鬥結束後,日軍打掃戰場,在確認死者是張自忠將軍後,他們發出了慶祝勝利的歡呼聲,但接下來卻是一陣鴉雀無聲的肅穆。

師團長村上啟作命令軍醫,用酒精把遺體仔細擦洗乾淨,用繃帶裹好,並命人從附近的木匠鋪趕製一口棺材,將遺體莊重收殮入棺,葬於陳家祠堂後面的土坡上,墳頭立一墓碑,上書:

「支那大將張自忠之墓」。

在那個年代,謠言是不容易攻破的,在張自忠犧牲之後,還是有謠言說他是被日軍俘虜了,沒死成。

三人成虎,解釋是沒用的,張自忠哪怕用壯烈殉國的方式來自證清白,也遭受了流言蜚語的攻擊!

歷史來到了今天,一系列電報、日記、信札、新聞報道,為我們勾勒了一個真實的張自忠形象,他力戰而死,馬革裹屍。

1982年4月16日,國家追認張自忠將軍為革命烈士,將烈士墓擴建為張自忠烈士陵園。

這是對將軍的尊重,也是對歷史的尊重。

今天,我們致敬先輩,也致敬那群為中華之崛起而拋頭顱、灑熱血的人民英雄們。

希望大家在現在迷戀「追星」的社會氛圍中,可以了解過去的歷史,他們面對流言,沒有公關,只有一片赤子之心,這樣的英雄,才是真正的明星!


PS:非常感謝大家能夠讀完此文。新聞背後有你不知道的世界,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世界華人周刊(ID:wcweekly)。發現中華之美,為華人發聲,提供有廣度的知識,有溫度的立場和有深度的思想。關注我了解更多海內外優質內容、文章,等你來哦!


深夜加班,你們領導陪你一起,他還讓你先走了,他自己把剩下的幹完,大概這樣


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譚嗣同


差點就看成局座……我還是匿了吧,怕查水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