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機器是索尼a7m3,有一個套頭28 70,想要去西北旅行,想多帶一個鏡頭拍人像等,以上三個有推薦的嗎?


嗯嗯,我一直信奉推薦鏡頭這種操作是要看提問人所處的段位的~

如果明顯是老鳥…嗯…那也不會來知乎問這種問題…他們很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麼~

如果明顯是器材黨…嗯…依然不會來知乎問這種問題…說起評測網站,他們能列出個清單~

所以會來知乎問問題的,只有幾類:

1,糾結的,看評測文章看不出個結果,希望從另外一個角度佐證的;

2,差錢的,評測文章通常只針對新品,對於老款式通常沒那麼友善;

3,懶的,評測都懶得找,直接問,按照高分評價來;

4,一頭蒙又不想在這條路上深究的小白…沒啥太大追求,差不多就行~

所以按照題主提問的方式…我覺得應該是第4種,畢竟如果追求很高,不會留著2870,如果懶,那怕是連55F1.8、85F1.8都說不出來...既然這樣的話…處在這個階段的玩家會有兩個方向的訴求:

1,追求焦段完整,因為這樣可以拍到更多東西,畢竟,很多時候「拍到」真的比「拍的好」來的實在;——在這種思路下,毫無疑問,要選擇16-35F4。湊齊了超廣(別看16mm跟那堆12mm/14mm的變態廣還是有點兒差距,但實際使用下來基本也夠了)到中長焦段,幾乎能「拍到」絕大多數場景了;

2,追求大光圈,因為很大程度上,入相機坑的一個原因就是來自大光圈的誘惑。2870這個狗頭,可變光圈,就別有太高追求了——在這種思路下,毫無疑問,選擇55F1.8,這是為數不多索尼E口第一代鏡頭中依然保持高素質的牛頭,價格不貴體積較小,很值得入手一隻。

所以在這一段的推薦當中,只排除掉了85F1.8。原因很簡單:

85這個焦段其實沒那麼好駕馭的,除非專門拍人像(先別糾結什麼是「專門拍人像」,一會兒會說),否則很多場景其實都不適用。舉個例子就能懂,就拿「拍人」來說,55焦段,如果像要拍人的全身,差不多要站在3米之外的地方,差不多就是她在屋子的那頭,你在屋子的這頭~那麼85呢?想想就知道。這意味著,在室外,你和被攝對象中間會有3~5米的距離,如果是人氣比較足的地方...嗯嗯...所以「專門」的意思是,要去找合適的場景,等待恰好環境沒有雜人雜物的時刻...嗯哼~你懂我的意思~

考慮到只排除了一個,依然沒有給題主最終答案。那就再多聊點兒,有關啥是作為的「旅行人像」。

實際上,翻遍晚上的材料,是沒有所謂的「旅行人像」這一定義的。這種提法更像是似是而非的不嚴謹的「自造術語」。

而有關人像攝影的分類,雖然沒有統一的結論性觀點,但有很多劃分方式還是合理且嚴謹的。我選擇其中一個,講人像攝影分為四類:

1,紀實性人像:關注拍攝的人和事。絕大多數日常的拍攝場景,都屬於這一類。新聞照片、遊客照、婚紗攝影等等;

2,表現性人像:關注拍攝人和被拍攝人的情緒。絕大多數的藝術寫真,都屬於這一類。人體攝影、私房照,在我看來都屬於這一類,借用人來表現美、表現情緒等等,通常都要經過藝術處理;

3,實用性人像:關注拍攝的人。是的,只有人。這個太好理解了,證件照、形象照,都屬於這一類。有情緒麼?沒有~有藝術價值麼?一點點,僅有的一點點也是為了服務實際應用(咳咳,好好打打光,讓人顯得更精神~)

4,商業性人像:關注通過拍攝的人展示人之外的東西。各種雜誌封面、商業硬照、淘寶廣告照都屬於這一類。人是關鍵點麼?不能說不是,但選個大美女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她顯得美,而是趁著商家要賣的衣服美~

3、4通常跟我們平民老百姓沒啥關係。1、2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是人+事,還是隻有人。

如果是人+事的紀實攝影,我的觀點是大光圈是要有意迴避的。初學者常犯的錯誤就是,出去一趟拍了一堆照片,回來之後發現都差不多,根本想不起來是在哪兒拍的,因為背景統統被大光圈虛化掉了。個人認為紀實攝影的精髓在於「融人於景」,如果沒有融入進去,那就是大家笑話的「到此一遊」照,或者一看就是擺拍的照片。適當的虛化是為了讓畫面顯得有層次,畢竟敘事也還是要有核心有重點。但「適當」的概念是,不能虛得連概貌都沒有了;

如果是人的表現人像,我的觀點是大光圈是一定要有的。初學者另外常犯的錯誤就是,拍了一堆照片回來,不給人講別人完全不知道你想拍的是啥。表現人像一定要乾淨,杜絕一切與想表現主題無關的東西,而「搞掉他們」很重要的一個技巧就是虛化虛化再虛化(別擡槓,沒說只有虛化。慢門、強烈光對比都是好辦法)~

沒用的扯完了,那麼請問,你理解的旅行人像是哪一種呢?

55F1.8和你手頭最大的區別除了體積,就是多出來這幾檔光圈。在前面的建議中,不考慮「旅行人像」這一命題,結合題主所處階段可能的訴求,我保留了這貨。而如果回歸「旅行人像」的命題作文的話,那我就要投票給16-35F4了。原因無非是,所謂的「旅行人像」更接近紀實人像的範疇,55F1.8比2870多的光圈反倒不是紀實人像最需要的。

而16-35F4,不說其他的,就舉三個典型的應用場景:

1,站在東方明珠塔下,想要把人和塔的全貌都收入鏡中。這種情況下,28mm端做不到,但16mm端就大概率可以;

2,一幫朋友聚在一起想拍個合照,想要把所有人都收入鏡中。這種情況下,28mm端做不到,但16mm端就大概率可以;

3,想用相機來個自拍,用手舉著相機(對臂力有要求,A7的快門不好按,這種情況下我通常都是用自拍延遲模式)。因為沒法看取景器,拍成什麼樣是要靠經驗和運氣的。這種情況下,28mm端基本上有一半都是你的臉,稍有偏差半張臉就沒了。而16mm端,看著鏡頭反光中的你,基本上成功率100%。

先扯這些吧~僅供參考!


三選一的話55,要虛化有虛化,焦段也好上手

其實更推薦租個2470gm,西北有些地方風沙還蠻大的,鏡頭不是總能換,來個萬金油掛機頭兼職拍個人簡直不要太合適~


首先題主有變焦鏡頭了,所以16-35 f4說到底沒必要用,這個焦段是拍風光和人文的,f4的光圈註定不會被妹子喜歡。

其次要說55和85在選擇上需要注意的一點

「幹擾率」

85 1.8這支鏡頭其實性能不錯,甚至和85 1.4不差太多,在視頻評測上看差距不大。55 1.8常居國外各大相機評分網站前十,是索尼最具性價比的鏡頭,沒有之一。

但此時需要根據題主所要拍攝的環境來看,如果題主是在西北地區的城市街頭拍攝多一些,那就首選55 1.8,與被拍攝攝者相距5步左右就差不多能拍全身。這個距離很少會被路人打斷,因為路人能夠看到你和被拍攝者之間有聯繫。但是如果是85 1.8在城市街頭拍人像,多少會有一些麻煩,你距離被拍攝者10步以外才能拍全身,這段距離很容易被路人打擾,成片率降低,容易失去拍攝節奏。

如果題主你去西北的一些風景地區,地廣人稀,那我認為無論55 1.8 85 1.8都可以選擇,因為幾乎不會被打擾,那些答案裏說「85隻能拍大頭照」的不用理他們,長著腿幹嘛用的?攝影師往那一站就不動了能拍出好片??我一直喜歡用定焦拍攝就是因為定焦雖然帶來一定得侷限性,但是定焦也給了你更多的構圖思考,變焦鏡頭只需要你原地站著就能拍攝遠中近三個不同位置的照片,但定焦需要你不停的走位,去思考拍攝距離和構圖,這對於攝影師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希望能給題主一點參考。


旅行人像要帶景物進去,甚至可能畫面絕大部分都是景…所以,建議1635…當然,能有1635gm的話更好…


我是一個沒天分沒追求沒技術沒鑽研外加沒錢(重點)的攝影菜鳥,就是照相放朋友圈騙騙贊,那麼多大神回答了本來我是不應該說話的。

不過我需求跟您類似,也是偶爾旅遊照一下相。70%風景30%人,也正好對您提及的幾支鏡頭有點感受,所以路過說一下。

一開始也是用套頭28-70。不是不能用,沒廣角的話28端還湊合。不過我覺得出片不後期和朋友圈攝影真的沒優勢。

我的第二支鏡頭就是55 1.8。 這支真的是必買。主要是因為輕便定焦大光圈又夠銳。55的焦段也非常容易駕馭。拍人,拍拍小場景,拍拍細節,這支足夠了。這支鏡頭的出片質量能和朋友圈照片迅速拉開差距,而且真的不貴。至於真遇到大場景,28湊合用用吧。

我的第三支鏡頭是16-35 F4。正式入手已經是買相機的兩年後。原因有三個:1.我摳,沒錢 2. 我懶,比起2870和55,它又重又大。3. 我菜。超廣非大場景很少機會用上,而且在人多環境雜亂的環境難以駕馭。不過之前去旅遊租過這支鏡頭一週,發現:真香。16mm的視覺衝擊力真的不是28能比的。還能偶爾拉拉大長腿。所以最終在錢包許可的情況下還是入手了。不過這支鏡頭的35端真的很一般。要我用35端,我寧願湊合用55 1.8

85 1.8借朋友的玩過幾次。性價比是不錯的,不過感覺上就是半身/大頭照純人像頭。我主要去旅遊照相,又沒小姐姐做模特所以用不著。要花這個錢我還是覺得加一點點預算買騰龍28-75 F2.8把套頭換掉比較實在。

總結:套頭--&>55 F1.8--&>16-35 F4--&>換掉套頭換騰龍28-75 F2.8或者24-105 F4

菜鳥意見,不喜勿插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