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長吳釗燮為台美關係「降溫」之後,大陸軍機擾台的頻率和規模應聲下降,為紅綠之間相向而行創造了想像的空間。9月30日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在記者會上表態的弦外之音,清晰顯示大陸希望為兩岸關係創造更寬闊突破機會的訊號。

正如過去西方研究蘇聯政治的「克林姆林宮學」,受制於長期形成的官僚文化,再加上兩岸話語體系的隔閡,大陸對台釋放新的訊號往往隱藏在循規蹈矩的制式語言之中,需要解讀方能接收,只是台灣不太理解大陸政治文化,很容易錯失機會,殊為可惜。國台辦最新的表態,就值得深入解讀。

這場記者會有三個重點:第一,總結了近期國台辦推出的「九二共識答問系列」網路文宣,重申九二共識作為兩岸政治基礎不可動搖的地位。第二,回應了大陸在台灣周邊頻繁軍事活動所引起對武統和戰爭的擔憂,重申軍方意在警告台獨和美國,而非台灣民眾。第三,回應了敏感政治話題,包括非常罕見地在官方記者會上回應有關中華民國的議題、提到兩岸一中「也見之於你們的規定(指中華民國憲法)」等。

兩岸重啟對話的可能性

在上述重點中,又能梳理出一條主線,清楚寫著「避戰」二字。陸方藉由重申九二共識,向台灣表達三層意思:首先,大陸還是有意願和台灣官方重啟互動,並沒有把民進黨政府視為軍事上的「交戰團體」或「討伐對象」。其次,大陸仍然接受並承認兩岸現存的政治分歧,願意求同存異,但不希望上升為主權矛盾,避免引爆《反分裂國家法》的戰爭條款。再者,大陸期待民進黨政府能夠在憲法一中問題上做出較積極的表態,不排斥與九二共識相通、相容的「新共識」。

國台辦發言人有幾點表述,釋出的訊號相當不尋常。官媒新華社記者問,有民進黨立委提案修憲涉及台獨。對此,馬曉光以「一小撮台獨勢力」形容,既沒有和民進黨政府直接綁在一起,也沒有使用過往批判蔡政府「縱容台獨分裂活動」的用語。換言之,陸方謹慎地把拋出涉獨修憲案的綠委,與蔡政府區分開來。

更加耐人尋味的是,陸媒「海峽之聲」記者提出「只要找到兩岸都能接受的海基會董事長,在美國大選之後,兩岸就會有所接觸」的問題。馬曉光雖以「千萬不要被誤導」以及重申「九二共識是兩會復談基礎」作為回應,但正所謂「無風不起浪」,從不久前王金平受邀登陸、蔡政府不阻攔的跡象來看,兩岸互動在表面冰封之下,誰說沒有暗流在湧動呢?

大陸台辦、軍方以實際行動表明,對台施壓是針對性、有上限、有餘地的,目的並非挑起戰爭,而是警告美台關係不要走到開戰那一步,大陸仍然支持民間交流、維繫兩岸經濟合作,不放棄和平統一。同樣,民進黨也及時澄清特定派系背景的修憲案並非黨版,吳釗燮對美台互動踩剎車後,亦沒有出現言辭反覆,同為「避戰」之舉。國台辦、陸委會目前圍繞九二共識的口水戰還在繼續,但這種隔空過招,反而讓外界看到了兩岸重啟溝通對話的可能性。

體察兩岸在政治高度緊繃之下的微妙互動,就有必要回顧歷史。1998年辜振甫在上海與汪道涵見面,舉行的並非是「兩會授權協商」,而是「會晤」。在當時的氛圍下,兩岸經歷李登輝訪美、大陸「反分裂」軍演、台海危機、李登輝高票連任之後,雙方政治互信已被嚴重削弱,「一中」早就各說各話,至於共謀統一更是貌合神離。但即便如此,兩岸仍憑藉政治智慧恢復溝通,以「會晤」而非「協商」繞過兩岸分歧,甚至讓中華民國、自由民主成為兩岸「可以談」的議題。

十月驚奇還是十月融冰

2000年、2004年陳水扁兩次當選總統後,大陸官媒刊登多篇文章回顧九二會談的來龍去脈,證明兩岸在一中問題上存在交集。近期國台辦推出的7篇「九二共識答問」和當年文宣如出一轍。巧合的是,蔡英文是1998年辜汪會晤的幕僚和團員,也是陳水扁首任的陸委會主委,上述兩個歷史片段中,她都是核心參與者。

蔡總統在兩次就職演說中,都承諾會以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但對陸方最在意的「正面表述兩岸是什麼關係」之問,卻仍保留一定的模糊空間,只由當時陸委會主委張小月陳述「兩岸不是外交關係」,僵局終究未能打開。

國慶演說即將登場,面對來勢洶洶的修憲案,蔡總統會用什麼態度應對?堅守憲法與《兩岸條例》一中紅線?海基會新董座、APEC峰會問題接踵而至,蔡總統會藉機拉近兩岸距離嗎?究竟是「十月驚奇」還是「十月融冰」,就在兩岸執政者一念之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