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問題被收錄至活動「十萬個是什麼」中。

活動時間:2019/01/21 - 2019/02/20

活動規則:大於 300 字的客觀事實定義,且註明可信來源,創作時間在前的優先採納。

活動內容:進入活動頁面回答問題,優質內容將有機會被收錄在《十萬個是什麼》電子書中,同時還有機會獲得特別定製的榮譽獎盃。更多相關問題請進入活動頁面瞭解。

歡迎你把家鄉寫進百科全書,分享你的家鄉美好。


昔日輝煌的圓明園很大,「健在」之時有「萬園之園」的美稱,陸上面積和故宮一樣大,水域面積又等於一個頤和園,其園林是中西結合的典範。

圓明園復原圖

圓明園參觀門票

圓明園始建於1709年,是清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禛(雍正皇帝)的園子,它的位置在暢春園(今北京大學校址)以北約500米,面積約600畝。雍正即位後加以擴建,而後乾隆在圓明園的旁邊修建了兩座附園,東面是長春園,東南面叫萬春園,總面積5200餘畝,成為現今圓明園的規模,相當於8.5個紫禁城。

圓明園復原圖

圓明園完全建成於乾隆年間,原有亭臺樓閣140多處。乾隆皇帝與祖父康熙皇帝第一次見面就是在圓明園的早期園林中。

【圓明園的雨果塑像】

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於1861年11月25日在《就英法聯軍遠徵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 》中有這樣的評價:「請您想像有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築,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築,這就是圓明園。」

《就英法聯軍遠徵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以英法聯軍侵華戰爭為背景的文章。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顯赫聲望,讓他為遠徵中國所謂的勝利捧場,但雨果,這位正直的作家,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反而代表了人類的良知,在這封信中強烈地譴責了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強盜行徑。

【圓明園西洋樓景區】

圓明園西洋樓遺址門票

圓明園西洋樓景區是我國第一次仿建的歐式園林,位於長春園北界。此處歐式園林,由於修建圓明園的雷氏家族(該建築世家一連七代負責監修皇家園林,包括圓明園和頤和園)不懂得西洋建築風格,所以由西方傳教士義大利人郎世寧和法國人蔣友仁、王致誠設計監修,中國匠師輔助建造建造。

西洋樓殘垣老照片

西洋樓殘垣老照片

《圓明園》紀錄片中的郎世寧

郎世寧所在的皇家畫院就設在圓明園內,皇家畫院負責整個圓明園的規劃和設計,設計成果也由時年在位的雍正皇帝親自審定。乾隆繼位後聽說法國凡爾賽宮的水法建築絕倫,因此命匠師在圓明園也建造西式建築。

法國傳教士蔣友仁

西洋樓景區由【諧奇趣】【黃花陣】【養雀籠】【方外觀】【海晏堂】【遠瀛觀】【大水法】【觀水法】【線法山】【線法畫】等十餘座西式建築和庭院組成,佔地7公頃。1860年圓明園罹劫時,這些西施殿閣因以石材為主,故多有殘存。

現藏法國國家圖書館的《圓明園四十景圖》局部

據說圓明園天天花開似錦,管理花草的工匠就有三百多人。圓明園的宮殿多種多樣,幾乎囊括了中國建築的所有風格。

圓明園遺址公園通票

【諧奇趣】

諧奇趣是於乾隆十六年建成的圓明園內的第一座歐式水法大殿。

諧趣園歷史照片

諧奇趣南面,照片拍攝於1873年

諧奇趣南面版畫

諧奇趣北面版畫

諧奇趣主樓北面

諧趣園今夏日景觀

諧奇趣音樂亭

諧奇趣主樓東側面

諧奇趣主樓北面

諧奇趣主樓北面

諧趣園今冬日景觀

【黃花陣】

萬花陣,原名黃花陣,是仿照歐洲的迷宮而建的花園,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是圓明園內一座中西結合的迷宮。

『黃花陣』夏日景觀手拍

『黃花陣』冬日景觀手拍

【養雀籠】

養雀籠是圓明園長春園北部西洋樓之一景。

養雀籠位於圓明園黃花陣的東側,實為一座西洋門,建成於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明間為穿堂門,南北側屋內籠養孔雀等鳥類,故名養雀籠。

養雀籠西面

養雀籠東面

【方外觀】

「方外觀」,建於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為三開間用刻有回紋圖案的大理石貼面的歐式小宮殿,屋頂卻是模仿中國式的重檐四坡藍色琉璃瓦頂·上下各三間,兩側有半環形石階通往二樓。大門和樓梯的臺階是用青銅構制的。

方外觀復原圖

方外觀正面

「方外觀」為一座清真寺,是乾隆的愛妃(即容妃,也稱香妃)做禮拜的地方。

歷史上的香妃

【遠瀛觀、大水法】

遠瀛觀景點是西洋樓景區的主要景點,從南北軸線上可劃分為南、北、中三段。昔日曾是乾隆皇帝寵愛的香妃生活和娛樂的場所。

觀水法、大水法和遠瀛觀

羅馬式立柱、巴洛克式拱門、勒洛特式的植物造型、五彩斑斕的琉璃瓦,這座中西合璧的花園,可以和歐洲任何一座皇家園林媲美。

1922年拍攝的遠瀛觀大水法

遠瀛觀南面

在大水法建成不久,乾隆皇帝就下令關閉大水法的機械給水系統,而改為人工提水,理由是:機械這種雕蟲小技,不足以依靠。乾隆對於科技的態度比雍正還惡劣,認為只有馬刀纔是正確的,仍舊奉行2000年前的那套方法,閉關鎖國。

大水法

大水法夏日景觀

【海晏堂】

海晏堂是郎世寧設計建造的最大建築,一天24小時,各個生肖動物每隔兩小時依次輪流噴水。中午十二點鐘,十二隻動物一起噴水。

海晏堂復原圖

海晏堂最初設計的噴泉裝置並非動物,而是和西方雕塑一樣風格的裸體美女。但是乾隆皇帝認為西洋裸女的雕塑放在圓明園中有傷風化,於是改成十二生肖代替。

海晏堂竣工的那一天,幾乎所有的皇室成員都來觀看西洋水法噴泉表演。

海晏堂一角

海晏堂冬季景觀

【五竹亭】

五竹亭在圓明園方外觀南,與其相面對。為五座西洋竹式重檐亭。枋、梁為木構,外觀則全部是竹子構成,並用彩色玻璃鑲嵌,用貝殼裝飾。

【線法山】

【線法畫】

經過整整一個多世紀的修建,這座曠世園林擁有100多組景觀,將近1000座宮殿,佔地5000多畝,有600個足球場大小。

【觀水法】

觀水法石屏風

『觀水法』夏季手拍

『觀水法』冬季手拍

圓明園遊覽車門票

【火燒圓明園】

火燒圓明園在狹義上指焚燒圓明園,廣義概念焚燒範圍不僅只是圓明園一處,而是京西的皇家三山五園等,其焚毀的範圍及程度遠遠比圓明園大得多。

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佔據圓明園。中國守軍寡不敵眾,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投福海自盡,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下令燒毀圓明園。

額爾金

3500名英法聯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安佑宮中,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廢墟。大火連燒3天3夜,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罕見的暴行。

英軍裝備著先進的來福槍和連發強,清軍使用的仍然是腰刀和弓箭,他們手中的抬槍和鳥槍都很原始,根本不是武器先進的英軍的對手。

圓明園被焚毀後,鹹豐得知只能無奈地以「曷勝憤怒」四字簽在奏摺上來表白自己的沉痛心情。在大敵侵入的危急時刻,鹹豐沒有身守社稷,全力守衛京師,而是狼狽不堪地逃之夭夭,還美其名曰「巡狩」。這與明末崇禎皇帝的自殺殉國,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受盡後世嘲諷。鹹豐棄祖宗社稷、黎民百姓於不顧,只顧自己逃命,造成了都城無主,百官皆散,軍隊喪失鬥志,百姓極度恐懼的危機局面。

圓明園有三百多名太監和宮女反鎖宮門希望能逃過一劫,但是縱火開始後他們全部被燒死。英國士兵甚至都不知道他們的存在。

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包括圓明園在內,五座皇家園林化為灰燼。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圓明園遭到了徹底毀滅。

1911年,在圓明園毀滅之後半個世紀,大清帝國滅亡。

今天,在大英博物館、巴黎圖書館、楓丹白露博物館以及紐約藝術博物院,人們可以看到一小部分來自圓明園的文物。但是絕大多數曾經屬於圓明園的文物仍然下落不明。

相關鏈接:

英法聯軍為什麼只火燒圓明園而不火燒故宮呢??

www.zhihu.com圖標

【圓明園現存精美石雕】

【圓明園模型展】

資料來自實景拍攝和紀錄片、文獻內容


相關鏈接:周遊天下行紀

雲緋:【周遊天下行記】文檔總覽清單!


古代封建王朝,收稅的用途基本就四個用途:

給官員們發工資;

軍費;

河防水渠等農業設施維護;

剩下全部存國庫。

康雍乾三代沒啥大戰,沒啥自然災害,官員們工資也不算啥,一個半世紀的累積,這麼大一個中國,半個世界GDP的體量。

統統砸在這後花園裡,想想都怕啊。


以下答案節選自我自己的首部長篇歷史評傳《終極騎士.僧格林沁》有關圓明園的部分,全書仍在創作中:

憑彎刀烈馬、擁白山黑水。對祖輩武德與發源地的追憶是一代又一代滿清皇族割捨不掉的情懷。

前者使清政府素來無比重視騎射戰術在軍隊中的核心地位,事實上,清朝皇族後來對僧格林沁的委以重任正是這種意識的體現。

而後者則使清王朝的統治者們一直無法適應北京夏季的酷日與燥熱,於北京周圍尋得一處宜涼之地並另建離宮,成為了清初統治者的迫切需求。

這便是清朝第一座皇家園林——暢春園的由來,它位於幾百年前曾是泉水遍佈、氣候涼爽的北京海淀區,由前明清華園(非今日清華園)擴建而成。在宮廷畫家葉洮的領銜設計下,枕水江南的淡雅與溫宜北國的曠達跨越了秦嶺與淮河的自然界限,有機歸於園區樸素而別緻的整體風格中。一座離宮南北景緻合一,正象徵著一個國家天下盡歸一統。無論從現實需求、美學設計還是政治象徵上,暢春園都無比符合滿清皇族對於離宮用途的預期和定位。

自1684年建立伊始,康熙皇帝每年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會在此居住和辦公,這裡成為了帝國新的行政中樞,反倒是紫禁城被逐漸冷落下來。事實將證明,在正宮與離宮之間,未來的皇帝將越來越寵幸後者,越來越難以做到「雨露勻沾」。

而皇子們也紛紛駐進御園的各個景區和別苑中,皇帝對太子的失望已然溢於言表,這裡即將成為他們展開「九龍奪嫡」的主戰場,原本血脈連根的親情隨之被撕咬的遍體鱗傷。今日的我們已經無從知道暢春園的美麗與娟柔到底掩蓋了多少陰謀與罪惡。可這一切的美麗與罪惡正是皇權政治的極端兩面,擁有,即為承受。

1722年12月20日,在諸子相殘的痛苦中度過晚年的康熙終於告別了這個令他又愛又恨的世界,逝於暢春園清溪書屋。

而隨即的皇位傳承出現了幾乎所有人都能預料到的巨大爭議;四皇子胤禛在傳遍了整個北京的陰謀論與謠言中悄然繼位,是為雍正帝。

這是清朝歷史上最大的,甚至可以不加之一的懸案。而新君對這一切僅有的回應,是他在未來不長的餘年裡,近乎於狂人的辛勞和勤政。

以及,和他父親一樣的,不愛正宮愛離宮。

1709年,當雍正還是胤禛的時候,他得到了父皇的恩賜。

康熙將暢春園正北一里許的一座園林賜給了胤禛,並題名「圓明園」。按照雍正本人的解釋,「圓明」二字出自儒家經典《中庸》,「圓」是指個人品德圓滿無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業績明光普照,完美明智(夫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這兩個字當然是父皇對他的期許,但從雍正後來的人生軌跡來看,似乎也可以理解為他從奪儲謀嫡時的謙恭養晦,到治國理政時的嘔心瀝血的,某種寫照。

在隨後的十幾年裡,這裡成為了胤禛一切籌劃的起點,和歷盡了陰風暗雲之後,那最後的夢田與歸鄉。不斷擴建的圓明園儼然成為了暢春園外最為盛大的皇家園林,園中十多個景區相映成趣,其中牡丹臺的花海更是京城聞名的絕景。

而十三年後,就在康熙逝世那一年的春天,就在這牡丹花海之中,歷史的相機忽然按下了快門,記錄了一個足以載入清朝歷史的瞬間。

這天,年邁的皇帝應四阿哥的邀請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前來牡丹臺欣賞花景。

牡丹臺(鏤月開雲)

綿綿細雨中,超過90種牡丹組成的紛繁花海固然令老皇帝感到溫暖與治癒。但比起花景更讓他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見到的胤禛的兒子,愛新覺羅.弘曆。十二歲的弘曆於天真中流露出的聰慧深深地打動了第一次見到自己的皇爺爺,也安慰了老皇帝已被人倫之痛折磨了許久的疲憊心靈。

這次見面無疑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許多人相信;是這位出色的皇孫給胤禛在康熙心中的位置填上了一枚足夠分量的砝碼。而弘曆,正是後世的我們最熟悉的清朝皇帝之一的清高宗、乾隆。

祖孫三代皇帝的這次聚首,將清朝前半葉的盛世徹底定格在了圓明園的歷史記憶裏,也將一直為雍正和乾隆所懷戀與銘記。登基的雍正沒有理由不讓這裡成為帝國的新離宮,圓明園的豐彩,便是從新君繼位開始,紛然綻放!

1725年的秋天,雍正正式搬進圓明園。這是雍正即位的第三年,在他親自督造與把關下,圓明園的擴建時長已有兩年半之久。對道教和漢文化的鑽研讓雍正擁有獨到的美學視角,而從六歲開始的嚴苛皇家教育則賦予了皇帝一流的藝術嗅覺。在未來十年的時間裡,他還將繼續親力親為的,將圓明園打造成那個他心目中窮極了一切現實與想像的空間、宗教與凡俗的詮釋、勝景與夢境的再現、詩歌與繪畫的描述的,極盡涵蓋一切東方魅力的唯美世界。

到雍正末年,圓明園的規模已經頗為盛大,山起西北、水流東南的園區整體格局已經初露崢嶸;由兼顧皇家禮儀職能的圓明園領銜宮殿羣「正大光明」景區引領,近兩百座各式宮殿在一條條蜿蜒曲折的道路間若隱若現,體現著藏景與露景之間,那東方獨特的含蓄之美。

園區到處可見的假山與平湖,組成了展示超過30個景區的背景板;這些景區在雍正朝建成,而其命名則多由其身後的乾隆敲定。

其中,「九州清晏」絕對是站在C位的圓明園景區核心。它坐落於正大光明殿之北,九個人工島三座宮殿以橋樑相連,環抱著圓明園後湖,九島象徵著中原九州盡歸於大清一統,而三座宮殿則是皇帝在圓明園的寢宮,臥榻立於九州之上,中原大地海晏河清,大清的盛世江山將夜夜撫慰皇帝夢中的安寧。

九州清晏

此時的圓明園佔地已超過3000畝,其耗資和體量都已經遠遠超越了本是正宮所在的紫禁城。雍正時常於閑暇之時褪下那身有如千鈞之重的黃袍,在一次又一次的道士、書生等各種制服的cosplay中宣洩那無處安放的精神重擔,皇帝信仰道教,圓明園中的道觀式景區「長春仙館」也隨之成為了皇帝的第二座寢宮。

然而對於一個中國封建王朝的世俗君主來說,擁有宗教信仰終歸是奢侈的事情。強大的現實引力牢牢鉗制著雍正幾欲飛升的靈魂,讓他成為了充滿了中國特色的,釋道雙修的信徒。

而位於園區西北部的宗教主題景區「日天琳宇」便是這種功利心態的絕佳體現。在這座大型皇家寺院中,我們可以同時看到道教的玉皇大帝與佛家的供像以某種矛盾而又和諧的姿態並肩而立。多一種信仰便多一種選擇,多一種選擇便多一份寄託。現實世界中的雍正天威難測,可精神家園中的另一個他,卻又是如此脆弱。

日天琳宇

雍正是勤政的,前半生隱刀暗劍的奪嫡人生使他在處理政事時往往難以相信任何人,清帝國由滿入漢的改革歷程又讓他不得不扛起重擔。據史書記載,雍正每晚的睡眠時間不足4小時,在各類奏章上的批閱累計超過1000萬字。每個圓明園靜謐的夜空中,都有唯一的一盞燈火為他而亮起。帝國運勢也在皇帝的不辭辛勞中,越發蒸蒸日上。

然而雍正的身體狀態卻也隨之每況愈下。孤獨、疲憊與健康危機正在煎熬著這個平生幾乎從未真正快樂過的靈魂。在權力的誘惑與漩渦中掙紮了一輩子的雍正終究抵不過歲月的摧折了,道家傳說中的仙藥成了他最後的救命稻草。

權術是人與人的交鋒,而仙術則是人與自然的對話。封建制度的締造讓雍正對權術無比熟諳,可正是這個制度讓整個國家關上了探索自然規律的大門。1735年10月8日,雍正突發急病,在圓明園中離開了人世。史學界一般認為,雍正死於丹藥中毒。

舊王撒手人寰、新君又登大寶。乾隆作為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年制度史上最終的收割者,終於走上了歷史舞臺。清朝的國力在五世奮鬥、兩朝建設之後已經步入了其最強盛的巔峯。牢固的制度長城與堅實的物質基礎足以讓年輕的皇帝放飛曾有過的所有理想與幻想。1737年,清政府開始了又一輪針對圓明園的擴建工程,帝國主人的每一片心中奇夢,都將在這座當時全球最輝煌的主題樂園中,被一個個點亮。

1744年,長達九年的,已經不知道是第幾輪的圓明園擴建工程告一段落。著名的「圓明園四十景」也於此時宣告全部落成。在宮廷畫師、建築師和數萬名工匠日復一日的辛勤勞動下,圓明園彷彿打通了現實與畫境之間的界限。園中一個又一個的奇觀正在極限壓榨當時的人類所能擁有的,對美麗一切可能的想像。

「方壺勝境」是其中的代表作品;它坐落在圓明園的東北角,是對傳說中的仙山瓊閣的完美再現。整個景區立於人工湖「福海」之上,一座座以翡翠和琉璃裝飾的,金碧交輝的宮闕被白如凝脂的漢白玉臺階託舉著,宛如從水中憑空升起一般。在湖藍色的水面映襯下,這裡成為了跨越了空間與維度的奇觀神跡,每一個首次看到它的人都會被想像與具象合一的巨大衝擊感震撼的無以復加。

方壺勝境

和他的父親一樣,圓明園的總設計師就是乾隆本人。與他的父親不同,強大的國力塑造了乾隆更為豪放和誇張的審美態度。景區「鴻慈永秙」便是這一理念指導下的產物。

鴻慈永秙

這是一個體量和規模都遠超「正大光明」的圓明園最大宮殿羣。它位於圓明園西北角,其佔地面積超過6000平方米,紅牆圍築、琉璃覆瓦的華麗構造令人難以相信這裡僅僅是一座離宮。巨大的正殿安佑宮供奉著康雍兩代圓明園先主,這裡是皇家祭祀的場地,恢弘的宮殿格局營造出難以冒犯和觸摸的磅礴儀式感。至高神器的絕對權力,就是在這種儀式中,得以被一次次強調和強化。這是乾隆送給先祖和未來自己的豪奢禮品,更是送在當下的,又一道權力的保險鎖。

權力;圓明園真正的締造者、和守護神。

至此,圓明園正式步入全盛期。宮廷畫師們為此繪製了記錄著這個輝煌時代的無價國寶《圓明園四十景圖》,它們被展示在「九州清晏」景區的奉三無私殿。二次元與三次元用兩種不同的詮釋,訴說著同一種美麗。

但圓明園的最終形態還遠遠沒有呈現出來,權力對國力的壓榨是封建社會的總體邏輯,只要國力依然足夠維持社會的基本運轉,權力的試探就永遠不會結束。在這道公式的支配下,圓明園繼續向封建時代國力的上限肆意生長著,繼續滿足著乾隆更為膨脹的物慾與越發奢靡的審美情趣。更絢爛的色彩與更宏大的設計每天都在圓明園中增加,御園原有的樸素山水、詩情畫意的風貌被徹底打破了。它就像一個善變的臣子,細心地服侍著每一朝天子的喜好。

終乾隆一朝,圓明園的擴建工作似乎從未真正停止過。隨著園內景觀設置的飽和,長春園與綺春園兩座附園誕生了。三園並肩而立的格局讓圓明園佔地面積超過了5000畝,8.5個紫禁城和600個足球場的體量承載的,是兩千年中國封建時代孕育出的全部巔峯與驕傲。

其中,長春園北側的西式建築景區「海晏堂」,成為了圓明園全園景觀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它的建成源於乾隆人到中年,依然雄心不減的激情和理想:

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的曙光仍未在地平線上升起,清朝仍然擁有這個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和財富,乾隆也還是世界上最強大帝國的君主。少年時的自信已經在幾十年的順境中燃燒成了自負的情緒;圓明園不僅是皇帝處理政務的辦公場所、皇族遊山玩水的縱情之地、更應該是大清撫馭萬國、號令四方的政治象徵。這裡理應無所不全,這裡必須應有盡有。他聽說法國凡爾賽宮擁有效果炫目的水法(「水的戲法」即噴泉),於是,在圓明園建起效果更加絢爛造型更加震撼的西式水法和配套建築羣,成了皇帝的又一個新目標。

圓明園的建築團隊,一直由世代相傳的雷氏家族成員們領導。他們不僅深諳工雕之術,還善於設計按施工比例縮小的建築模型,由於模型需用熱壓技術製作,因此也被稱作「燙樣」。而雷氏家族也因燙樣的製作而得到了聞名全京的雅號「樣式雷」。

圓明園景區「萬方安和」燙樣

但在西洋建築設計上,各位「樣式雷」們無法再提供任何有用的經驗;長期在皇家畫院供職的義大利傳教士郎世寧和剛來中國不久的法國傳教士蔣友仁成為了施工團隊的新領袖。圓明園的本體已經窮盡了人類想像力的深度,他們的任務,是對圓明園美學價值在廣度上,再進行一次拓展。

這一次的擴建在難度上,又創造了圓明園各景區的全新高峯;郎世寧是一位出色的畫家,他的水墨畫技法貫通中西,絕大多數畫院中的中國畫家都難望項背。蔣友仁對自然科學有很深的研究,上知天文下曉地理,還為乾隆測繪並製作了包括新疆、西藏在內的《乾隆內府輿圖》。可他們都不是專業的建築學家,整個團隊的從頭學起帶來的,就是本來就已經浩繁的成本的再度飆升。加上大量原料須直接從歐洲進口;海晏堂的誕生,成為了在當時的地球上,可能是隻有大清才能完成的,超級工程。

擺在郎世寧面前的阻力還不止於此,皇帝纔是西洋樓景區建設計劃的最終決策者。乾隆當然不懂歐式建築的佈局,但圓明園中的歐式建築所存在的唯一意義,就是滿足這位唯一主人的審美與喜好,整個方案在皇帝的要求下一改再改;西式的裸體人塑噴泉當然不能出現在這個存皇家天理、滅百姓人慾的國度,乾隆建議郎世寧用中國式的十二生肖來替代。

這個動議讓本就依稀難望的工期終點變得更加遙遠,郎世寧發現;帝國的高級工匠們居然遺忘了祖先的智慧,青銅工藝的不得法讓雕像的製作變得困難起來。人類社會的發展依賴的,是人對自然的探索與征服。而封建社會的運行邏輯,卻是人與人之間的纏鬥與傾軋。近代的清朝正與當代的某些西方國家一同證明著;忽視了生產力發展與自然科學進步所能導致的結果不僅是停滯不前,甚至可能是落後和倒退。

還好,在郎世寧團隊對古法古籍的細心鑽研與考據之下,十二生肖的青銅雕塑鑄造工作終於完成。1759年,歷時十多年的西洋景觀羣工程宣告竣工,而海晏堂則是其中最宏偉的存在。

海晏堂

這是歐洲之外最為盛大華貴的西式建築羣,超過百分之六十的巴洛克式設計元素讓它的異域之美顯得更為原汁原味。正樓兩層,分列十一開間。二層的主樓門平臺兩側,是對稱修建直達地面的兩組石扶梯、漢白玉欄杆和流水式石槽。石槽中的水隨著扶梯的下降逐級跌落,以水簾般的形態流進了樓前的噴泉池。噴泉上湧、水簾下落,又是一組前後呼應的美學詮釋。

而噴泉池的存在,則為整個景區本就已經驚艷全園的美麗,又添了畫龍點睛的一筆。它周呈菱形,圓形噴水池與工雕生動的巨型牡蠣番花一前一後,站在菱形的中心點和鈍角上,而番花的兩側,則對稱列擺著那十二座以無數人力和心血打造而成的,人身獸面的生肖銅雕。如果說中國建築之美是言有盡意無窮的內涵,那麼西式建築之美便是講規整求對稱的精緻。海晏堂的設計在對稱美學上,真正體現了西方建築藝術的精髓所在。

當然,十二座生肖銅雕的存在不僅是景區建築陣列的一部分,更是海晏堂名滿天下的的水法表演之特色所在;十二生肖代表的正是中國曆法中每天十二個時辰。「帝都十二時辰」的每個整點,都會有一座生肖銅雕噴水報時,正午時分則同時噴水,此時的海晏堂化作了夢幻的水世界,巨大的噴泉轟鳴聲足以覆蓋整個圓明園。當西式的花園響徹起中國的聲音,當全球的美景聚合在皇帝的園林。此時的清朝此時的乾隆從國格到君威都得到了極大的虛榮和滿足。中國是萬邦上國,而圓明園則是國中天國,在那個瞬間乾隆有理由產生這樣膨脹和自負的情緒。

然而我們知道;任何當下與過去的輝煌都只不過是未來的歷史和記憶。工業革命的爆發,西方國家生產力的爆炸同樣也出現在18世紀的中葉,圓明園那一瞬間最璀璨的盛景,同樣也是封建社會由盛轉衰的拐點。馬戛爾尼在正大光明殿中與乾隆的會面,或許是圓明園與其主人最後醒悟的機會。

然而其結局,我們在本書的開場,就不幸看到了。

公元1795年,乾隆退位並尊太上皇,他於四年後去世。留給新皇嘉慶的,是褪去了盛世餘暉的帝國晚年。馬爾薩斯陷阱正在逐漸逼迫清朝現出國力的上限,當權力與國力的角逐終於趨近平衡點的時候,圓明園繼續向上生長的腳步也隨之遲緩了下來。

隨著暢春園「三十景」擴建的完成,圓明園歷盡了百年的擴建終於基本上呈現出了最終形態。從尋常別苑到盛世皇苑。誰又能知道;這到底是多少真金白銀的投入、多少智慧血汗的付出、多少財富珍寶的集聚。我們更不可能知道;圓明園如今那一片廢墟之中到底掩埋了怎樣震魂懾魄的驚世之美!

全盛期圓明園

我們只知道:

它是集政治中樞、皇家園林、主題樂園和帝國博物館於一體的,由5200畝佔地面積、超過150個景區和20萬平方米的各式宮殿建築組成的,地球上最震撼的「萬園之園」。

它是清朝皇權冠冕之上的明珠,更是被皇權所塑造又反過來塑造著皇權的神聖的,封建制度最忠誠的盟友。

它生於封建社會、它長於封建社會,它必將於盛世見證這個國家的尊榮和強大,也必將於亂世定義這個國家的衰落和恥辱。它誕生的那一天起,似乎就已經叩響了通向死亡和毀滅的,倒計時

1860年9月21日正午12:00,僧格林沁敗於八里橋。

而此刻的圓明園卻是風平浪靜,當年十二生肖水法齊鳴的神跡早已不見蹤影;蔣友仁設計的水力系統在其身故後竟找不到哪怕一位後繼的維護者。海晏堂淪為了靠人力提水,只在皇帝親臨時表演一番的擺設。

這一天,是倒計時的第28天。


今年已經是第二次來圓明園了,一個月前來圓明園的時候,還是一片灰灰的模樣,很多人戴著口罩在園子的角落裡溜達,所有的樹木都沒有發芽,到處是一片荒禿禿的樣子,但是,就在短短的幾十天之後,圓明園已經徹底變身成為鬱鬱蔥蔥的一個園子,樹木長出了嫩黃的樹葉,玉蘭正在怒放,連翹開到無人管無人收的樣子,漫步在圓明園中,真的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我之前兩次來圓明園都是在冬天,如果想要拍攝圓明園遺址,其實冬天是一個非常適合的季節,樹葉都掉光了,到處都是灰灰的顏色,巨大的建築遺址破碎在眼前有一種悲壯的感覺,你甚至能夠從殘存的遺址中看到一些精美的石雕,那些愛奧尼式柱頭橫七豎八躺在地上,就像是一個被擊倒的巨人,而擊倒這些歐式建築的正是來自於歐洲的兵勇,他們燒掉自己家鄉的建築,同時也揭示了歐洲文明的野蠻背景。

現在的圓明園是一個擁有很多水面的市民公園,門票10元,如果想要去看看大水法等遺址就需要單獨再買門票,雖說來過三次了,但沒有一次能夠完整地逛完,說真的圓明園太大了,走遍每一個地方大概需要一整天,這也是圓明園公園目前沒有限流的原因,因為大,遊客少,所以不需要提前預約進園,而不遠處的頤和園就需要提前預約購票才能進入,近日想要逛園子的朋友需要注意這條信息。

圓明園拍攝的難度不會很大,因為公園內都是被設計規劃過的,所以很多場景你只需要框進來就行,但是真實的園林是連續設計規劃的,但是相機卻只能框取一部分景色,所以在構圖方面還是要做一定的取捨,這也是攝影的魅力所在。

利用色彩的衝突與互補

現在的手機攝影功能已經比較強大了,大多數照片都可以用手機來拍攝,我們在圓明園拍攝春色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色彩的衝突與互補,不要只拍攝一顆顆綠油油的樹,拍攝綠色樹木的同時可以適當框取一些藍天和灌木,利用灌木的顏色和樹的顏色形成反差或者互補的關係,這樣會使你的照片看起來色彩更加豐富,更有看點。

照片中不要攝入過多的色彩和元素

但是也要切記,不要在一張照片中拍攝到過多的色彩,色彩過多會使畫面失去主次,過多的幹擾元素也會削弱照片的看點,攝影是方寸之間的藝術,你無論如何也不能把全世界都裝進相機取景框裏,所以構圖時進行取捨就成了一件必須的事情。

利用水面

圓明園內水系縱橫,可以巧妙利用水面的倒影來增加照片的看點,有些水面會反射出好看的天色,有些水面會有質感出色的水紋,利用好這些水的元素,不管是水面的鏡像倒影還是水波的柔化,都會使照片更加的靈動有趣。

拍攝小場景

盡量拍攝一些小場景能讓畫面顯得更加純粹,很多人問我拍攝的照片中為什麼看不到人影,這要取決於兩個因素,第一就是遊人要少,如果像故宮那樣遊人如織的景點,想要拍到空無一人的畫面還是有些難度的,需要等待更久的時間。第二個就是拍攝小場景,大場景容易納入更多的幹擾元素,而小場景更能營造出純凈的氛圍,在公園內拍照,需要我們在看好場景後進行等待,等遊人走出畫面後,快速按下快門進行拍攝。

慎重使用濾鏡

由於春天色彩相對比較豐富,所以在照片後期的時候需要準確還原各種色彩的真實顏色,不能通過濾鏡進行簡單後期,因為濾鏡是針對全局的效果,有時候濾鏡在增加天空冷色或者暖色的同時也會使樹木和花朵的顏色發生偏色,所以需要慎重使用濾鏡。

利用明暗對比

所有的亮部都是由暗部對比出來的,沒有暗部的亮部就是一片沒有意義的高光,在拍攝公園的時候,盡量避免在順光的狀態下去拍攝,盡量利用側光和側逆光,通過明暗的對比來營造照片的氛圍。

鏡頭選擇

圓明園可以拍攝的題材很多,建築、人像、風光、紀實、微距、鳥類這些題材都能拍攝,我們在拍攝圓明園的時候要根據不同的拍攝題材去選用不同焦段的鏡頭,我這次主要以拍攝春天的景色為主,因此使用了70-200mm鏡頭。攝友們如何去選擇拍攝的鏡頭我在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總之,4月份的圓明園是春光最美的時候,而且遊人很少,非常適合去拍片,祝願大家多出好片,我們在評論區裏接著再聊。



清朝能代表中華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