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獲得金馬獎和華表獎的梁靜,成為了第一個出局者。

這出乎很多人此前意料,同時更證明:這季節目只是一款大型的真人秀,根本不足以評判演員的真實演技。

梁靜雖然不算大紅特紫,同樣亦是業內到觀眾一致認可的中年演技派女星。

2004年,她搭檔夏雨主演《警察有約》,提名百花獎影后金雞獎最佳女配獲得華表獎最佳新人獎

2012年,她搭檔黃渤主演《殺生》,獲得金馬獎最佳女配獎

2013年,她主演的「大女主電影」《星星的孩子》,提名金雞獎影后,獲得大學生電影節影后

梁靜身兼製片人和出品人身份,出演的電影不算多,但演技從來都有口皆碑。如果說本季節目的八位嘉賓,梁靜、張國立、李冰冰、郭濤、佟大為、秦昊、馬思純、李宇春,梁靜肯定不會是演技最差的,這是一個基本常識。

然而,這次節目,她先是被分配挑戰《夏洛特煩惱》「馬冬梅」這個經典角色。

這部讓沈騰和馬麗雙雙成名的票房大爆電影,原版演員早已深入億萬人心,「先入為主」印象下,其他演員誰演都肯定是吃力不討好,註定起不到「驚艷」的結果。

第二期分配給梁麗的角色「於教練」,完全就是襯托李宇春這個女主角的配角,角色發揮程度有限。而且,現場觀眾打分這種機制,本身是大明星的李宇春本就佔盡上風。

當然,最關鍵的原因,是本季《演員》節目的賽制更改,已經完全放棄了前年《演員的誕生》、去年《我就是演員》這兩季的初衷,不再是給那些默默無聞的新人和無名演員,以呈現自己能力的機會;

反而是讓一群早已功成名就的大咖明星和實力派演員,來表演小品,還要被一群從專業角度,可以說「不著四六」的所謂「評委」,去評判他們的表現……

滑稽,當真滑稽,可笑,實在可笑。

所以,即使是最大牌的嘉賓,金馬獎/百花獎/華表獎三料影后李冰冰,參加過一期節目後,就隱隱表示了自己的異議,並瘋狂吐槽節目組。

當梁靜出局後發表長文:「今天,屬於我的「巔峰對決」之旅結束了,雖然我不認為這樣一個舞台就能簡單分出勝負輸贏,但來到這裡的一定都是勇者!」

李冰冰當即轉發點贊,並評論:「演技有目共睹,無需證明」。

梁靜的丈夫管虎導演同樣評論:「表演,本就是不能用來比賽的」,不止是表達自己對妻子努力的支持,更毫不客氣指出,「能夠點評的人,至少應該是有過一些專業熏陶,綜藝節目,萬不能和電影本體掛鉤」,這個節目只是「大家一樂,眾皆歡喜而已」。

想想前兩季節目,《演員的誕生》《我就是演員》,為何引發業內空前關注,無數實力派演員爭相踴躍報名?只因評委和嘉賓們,都確實有足夠的人脈能量和話語權,來給那些懷才不遇的好演員,那些刻苦努力的新人以一個「鯉魚跳龍門」、參與優秀作品,並讓廣大觀眾所熟知的機遇。

反之,一旦因為主辦方的片面剪輯和不當操作,引發了觀眾質疑,立刻就是千夫所指,萬眾矚目。

比如2017年11月,《演員的誕生》某期,曾是張藝謀導演《我的父親母親》男主角,此後事業一直不順的老演員鄭昊,在幾個評委的刻意偏袒下,竟輸給了「一張白紙」、鬧出「螞蟻競走」笑話的歐陽娜娜,

尤其是某個專拍雷劇著稱的公司老總,在評委席上大罵鄭昊是「戲霸」的嘴臉,也彰顯著業內資本為了各種「利益交換」,力捧台灣新一代女星,「吃相實在難看」。

一向以公正和耿直著稱的評委章子怡,同樣被逼無奈,只能特別申請「一次棄權權利」,以為無聲抗議。〈因為她就算投了鄭昊,多給50分,他還是會被票數差而強行淘汰〉。此情此景也激起了眾怒,無數人大罵節目組的「黑幕操作」。

鄭昊的好友張桐,《亮劍》中飾演過「魏和尚」這個經典角色的另一實力演員,專門寫了一篇長微博,訴說他們這些常年被人忽略的演員的辛苦和艱難。

2018年飛天獎評選時,視帝獎盃並沒有發給那些明星大腕,反而是主演主旋律電視劇《絕命後衛師》的張桐,出人意料得獎。而且,鄭昊恰好就是那部戲的男配,拍攝時給了張桐很多關照。

正如張桐的得獎感言,對他們這樣常年默默地拍著主旋律電視劇、幾乎被流量經濟和粉絲文化充斥的影視圈所遺忘的中青年演員來說,這個獎不是給他的,而是給他們這一批人的【雪中送炭】。

這正是《演員的誕生》彰顯了娛樂資本對影視圈的侵蝕,竟能讓無數從業者或者和光同塵,或者敢怒不敢言,才迎來了一次權威大獎的撥亂反正。

如果沒有那場「螞蟻競走」鬧劇,如果沒有《演員的誕生》這個節目,讓一大批常年默默被資本侮辱和損害的好演員,紛紛走入公眾視野,更引發了高度重視,我們還能看到張桐這樣一位非知名「80後飛天視帝」的誕生么?

透過吉光片羽,不斷地揭露演藝圈表面光鮮下的暗流涌動,從正面和反面去映射種種問題,這就是《演員》系列節目的最大價值了,雖然,這肯定未必是主辦者的初衷。

作為知名演員、成功的製片人和出品人,丈夫又是著名導演,梁靜當然並不像前兩季的參賽演員,如鄭昊、張桐那樣,缺乏機會。恰恰相反,大多數時候,是她在努力發掘各種人才,在給他們參演優秀作品一鳴驚人的機會。

基於《演員》系列前兩季的成功,和在業內巨大的影響力和後續效果,她才會應邀參加這個節目,本以為可以「重新審視自己多重身份的好契機」,然而從結果看,是並未達到預期效果了。

而且,隨著節目的繼續,相信會有類似感受的嘉賓,乘興而來,失意而歸的,肯定還不止梁靜一人。

相反,倒是同期對打的騰訊網播《演員請就位》節目,借鑒了《我就是演員》第二季的成功模式,反而理所當然地更受關注和矚目。

一個王牌節目的口碑豎立起來,並不容易,是兩年來無數嘉賓、選手、評委的群策合力,而《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如今的現狀,也只能「意難平」了。


謝謝邀請。

總結:

張國立怎麼看都是第一沒毛病。

如父如子整體第一沒毛病。

梁靜離場沒毛病。

李宇春綜合第三肯定有粉絲效應。

郭濤排末有些虧。

然後再詳細分析一下吧。

女排: 李宇春 梁靜

女排劇本排場都有毛病。既然李宇春的人設是不能劇烈活動否則很可能視網膜剝落,那麼教練為了讓她不參加比賽而讓她接30球是什麼用意? 讓她視網膜快點脫落早點兒瞎? 教練和醫務人員說話的時候所有運動員的站位都差不多,結果就因為李宇春回頭看著就她一個人聽得一字不拉?

但是排除這些毛病,梁靜還是演得不好。為什麼? 其實他們的劇本設定還是有機會的,一個是沾了中國女排為國爭光的愛國情懷,一個是教練和隊員之間親如母女的一種情感。但是梁靜整場都是情緒,沒有深一層的東西。她從對於比賽的重視,到對於隊員的關懷,到妥協,到不顧一切取得榮耀與勝利,到勝利之餘的難過和愧疚。這一切轉折點不能光用情緒來過渡,而是信仰,信念,信任。而且她要像一個出色的排球教練。但是我什麼都沒看到,只看到了她的舞台表演經驗。李宇春的問題則是單薄。她的人物突出的是性格,不是品格。但是這個獻上雙眼而無怨無悔的球員應該體現的是品格,不是性格。我的確喜歡李宇春的表演多於梁靜,但是她綜合第三就偏高了。

繼父: 張國立 馬思純

張國立的表演有目共睹。自然,流暢,沒有破綻,情緒飽滿但不煽情,清醒和糊塗之間的分寸和變換把握得近乎完美。老年痴呆的狀態非常真實。我會把他的表演排在秦昊之前。

馬思純的陶蘭其實在某些程度上難於繼父的角色,因為她是清醒的,因為她背負著所有的記憶和感情包袱。馬思純盡量去設計了。她設計了情緒上的轉折,也有所表達,但問題和第一場一樣: 缺乏沉澱。她一開始顯然有憤怒,怨恨,但是也應該有愧疚和逃避。她覺得繼父恨她,她也恨繼父,那麼相見不如不見,有家等於沒家。但是繼父對她溫和的態度讓她措手不及,繼而有些病態得堅持自己是陶蘭,幾乎是想喚醒繼父的怨恨。但是更加出乎意料的是繼父對她的愛,居然視她如己出,給她留房子。這是她情感失控崩潰的契機,是她和繼父以家人的身份吃餃子的鋪墊和基礎。人物的情緒有層次和變換,但是絕不單純。每一層都是複雜的,糾結的。馬思純的處理簡化了,顯得單調,從而失真。

如父如子: 秦昊 佟大為

整場表演水平比較高,尤其是兩個小演員,最催淚了。秦昊的角色更加好發揮,而他也把握了人物精華。佟大為再次過於內斂。他是個有錢人,一個老闆,挑剔,追求完美,給員工和家人都造成很大壓力卻不自知,他老婆甚至一度認為他可以拋卻七年的感情。佟大為的冷漠可以,但是他的人物應該是很敏感,很快就捕捉到了自己做為父親的不足,而且為此而懺悔了。這個心理路程,這個願意為了兩個兒子支付500萬的人物是很震撼的,但他沒有表現出來,比較遺憾。

秦昊的人物就簡單一些也更出彩。為什麼我說張國立更好? 第一, 張國立的繼父更難演 - 難理解,難把握,難體現。第二,秦昊的純爺們角色還是不夠"粗"。他喝的是瓶裝白酒,欠的是黑道錢,教孩子打架要贏,玩的是警察開槍打罪犯。秦昊還是斯文了一些。酒瓶子砸人應該帶有一股子野蠻的拼勁和狠勁,火候還缺了那麼一點點。

冬之光: 李冰冰 郭濤

金枝比良仁好,但是民國公子哥比蕭紅好。他們的劇本是挺尬的。不容易。要賦予舞台一種歷史和主題的厚重感。

良仁卻非良人。我覺得郭濤是不是太老實了,不明白這種渣男怎麼做戲的? 顯然他從開始就給金枝下套,一道上欲擒故縱玩得爐火純青,最後下套殺人死不悔改。郭濤壞人的戲做得不足。第二個人物,他到底有多重視孩子? 錢和孩子之間不帶猶豫的嗎? 設定有些問題。而李冰冰的蕭紅有些呆板,我看不出她對當時社會的厭惡,鄙視,和憤恨。我看不到那種要迫不及待去改變世界的心情。有些尬。

現在我怕會忍不住給每一集都寫這麼一篇。。。


這期的話,我就當沒有排球這玩意了,然後劇本我喜歡如父如子,改的挺好,演員我喜歡秦昊,張國立,兩個人有一個共同的優點,因為是舞台表演所以很多時候演的要刻意的放,但兩個人卻都多了絲細膩去中和這個刻意,這也是佟大為和馬思純欠缺的,也是梁靜被淘汰的致命傷。然後說說冬之光,其實問題在於時間太短了,放在話劇舞台上這本子我會買票去看,倆人演的沒問題也都有那絲細膩,但時間實在太趕了,觀眾就像在看一個兩小時的電影三倍速快進,大部分人確實進不去。而且燈光布景也是個問題。

最後再說說關於這個細膩,其實這個舞台對於演員很難,細膩與外放要有個分寸,過於外放就是梁靜,觀眾就覺得假,進不去,沒有同理心,過於細膩就是上期的秦昊,把戲都留給了眼睛,放在大熒幕上的確很出彩,但在舞台上觀眾離得太遠根本看不到,就覺得你像在演一個npc。

然後李宇春還要再單聊,其實他現在所處的位置很尷尬,我實在不明白他為什麼會接這個節目,她地位是夠了,但演技其實更應該去隔壁節目,在那個節目他演技應該就在上遊了,在這就真被其他人爆成渣渣了,上期本子好,還看不太出來,這期我估計本來想法也是想靠本子彌補演技的,無奈本子寫成了 ,問題一下子全暴露出來了,太多我就不一一說了,就說個最讓我難受的,就是台詞,咬字太刻意了,聽的我這個彆扭,上期是用家鄉話,還沒這個問題,這期本來本子就強行上價值,他這一張嘴,我還以為看的是春晚主旋律小品呢,,,

最後再說一下田羽生,我對他的印象就只有前任,拍爆米花的高手,我以為會是隔壁小四的定位,沒想到還挺有想法的。


不明白為什麼《繼父》不是第一名,張國立老師不是第一名很奇怪。

看什麼作品都很難落淚的看了這個真的動容了,想起我外公,一顰一笑,都演的太真了,角色和本人融為一體,讓人並不認為這只是一場戲。

個人覺得馬思純演的也特別好,不知道為什麼投票結果是這樣。


1,張國立演的這個老年痴呆的父親,不封神都難了,你能在他身上看到這16年留下的痛苦印記,喪女,喪妻,衰老,痴呆,他過的每一天都在他顫抖的手,和昏蒙的眼裡。他是絕對的好,絕對的第一。

2,馬思純有演技,但是她內在是空的,她對角色的理解太淺和浮於表面,這使得她的表演顯得有點硬凹,面對她無數的眼淚,聲嘶力竭,和讓人尷尬的笑,讓作為觀眾的我很難共情到她的角色。在她身上看不到她的人物的經歷和故事。所以她演的顧曼楨看不到滄桑,她演的繼女不像坐過16年牢。不是張國立牢牢的豎在那裡把握基調,她會有演成抓馬小言劇的風險。

3,李冰冰早就不適合演少女了,疲憊不堪的眼神和語調像個閱盡千帆的大嬸努力的煥發著第二春。她演的蕭紅太可怕了,那麼激情四射,挺著大肚子都能逃跑還不耽誤跟文青們談戀愛的民國當紅女作家,被她演的暮氣沉沉,念台詞的老氣橫秋聽著足有五六十歲。她總是在吐槽換衣服的複雜和忙亂,可是坐在地主家屋子裡寫小說,用得著戴著帽子和厚圍巾嗎?區別人物不單靠衣飾造型啊冰冰姐。如果兩個看著不一個時代的女人,都有一顆共同乾巴巴的老靈魂的話,刻意的造型只會讓人齣戲。

4,郭濤進入表演舒適區了,隨便揮揮手就能塑造人物,有點不太走心了。

5,梁靜演戲有點盲目自信,內在又不淡定,就容易焦慮急躁,人物表現臉譜化,不用知道劇情都知道她演的人物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果然。理解不深刻,表現就會套路化沒有新意。而這些是要靠經年累月的沉澱和思考才能自我突破的。

6,李宇春並不是個天才演員,以為演戲可以無師自通,可以觸類旁通,但其實要演好而不是滿足於玩票的話,還是要經過專業的訓練。這一課補不上的話,只靠自身的聰明和悟性,只能說人物感覺有,淺淺的一層,不深刻,也不動人。

7,佟大為,西裝再緊,屁股再翹,他演的也只是幾十年如一日的佟大為。這個劇本出場人物太雜亂了,兩個主演性格又太單一,佟大為就是一副面癱冷漠酷,秦昊又活潑開朗躁,呃,可惜了秦昊。

8,秦昊,不明白為什麼會第一。明顯沒那麼好,這個角色對文藝片男神來說實在是人設太簡單了點。性格大大咧咧,內心衝突也幾乎沒有,劇本反轉來去,交代的只是情節的發展,對這個人物本身沒什麼影響。秦昊只能說合格完成了劇本,而已。對人物沒有任何魅力加分。演的好的是兩個小演員,自然樸實,真摯感人。

9,范湉湉,別再演這些性格單一,橫衝直撞的角色了,不然就真的會被定型和固化了。提起來就是個中氣十足的霸道大嬸,你這演藝生涯要是這麼被局限,也是違背了你離開奇葩說的初衷了。不是為了當演技派嗎?不然在奇葩說也能繼續當個撕逼婦女,跟這些小品里的強悍姐姐們區別不大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