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疫情、經濟與營養問題息息相關

  來源: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疫情下,已有多個糧食出口國採取了保護性出口禁令,給全球糧食供應鏈造成衝擊。聯合國近期預警,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全球瀕臨近50年來最嚴重糧食危機。

  在此背景下,2020年9月23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秘書處召開第六期國際經濟形勢分析網路視頻會。本次視頻會的主題是「全球糧食安全的挑戰與對策」。

  發言者之一是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西莫•托雷羅。

  發言要點

  疫情之前,世界上就已經有30億人無力負擔健康飲食。

  經濟衰退與營養問題是正相關的,經濟衰退越嚴重,營養問題越難以解決。

  據預測,疫情可能帶來8300萬到1.32億的新增營養不良人口。2020年底營養不良人口會達到8.2億人。

  全球糧食儲備實際在上升,但收入下滑后降低了糧食的可及性。

  到2050年,全球人口可能會上升到100億,解決100億人口的食品問題,要綜合權衡產能、環境影響、經濟發展等因素。

  全球糧食系統面臨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第一,人口壓力越來越大。

  第二,氣候在不斷變化,現在出現了一些極端的天氣和溫度。這帶來了風險,例如當農民在選擇生產、種植的時候就面臨著許多不確定性。

  第三,生態系統在惡化。

  第四,可能出現突髮狀況。例如當前的新冠疫情,它正影響著世界上所有地區,這對全球的農業體系包括食品安全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世界人口預期增長曲線

  圖片來自聯合國

  糧食系統需要有足夠的韌性來應對這些變化因素,從而更好地面對未來30到50年的挑戰。

  到2050年,全球人口可能會上升到100億,對糧食需求更大。與此同時,要解決營養不良問題,提高飲食質量。糧食系統也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因為世界28%的人口從事農業。此外,農業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約30%,而農業又是最受氣候變化影響的行業之一。

  解決未來100億人的糧食問題,要權衡以上這些因素,做綜合的考慮。

  經濟衰退帶來更嚴重的營養問題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全球大概就有6億多人存在營養不良的問題,55個國家處在糧食危機當中。由於氣候變化、內戰以及經濟方面的原因,很多的中等收入國家經濟增長放緩。

  疫情帶來的封鎖造成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全球GDP將下降4.5%。其中一部分國家可能經歷高達14%的GDP負增長。

  經濟增長收縮,貧困率進而上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會有1800萬人進入極度貧困狀態。

  經濟衰退與營養問題是正相關的,經濟衰退越嚴重,營養問題越難以解決。

  疫情帶來更多新增營養不良人口

  據預測,疫情引發的衰退可能帶來8300萬到1.32億的新增營養不良人口。2020年底,營養不良人口將達到8.2億人。

  除了營養不良,貧困問題也值得關注。疫情影響下,收入不平等正在加劇。

  資源充足的國家可以採取強有力的財政措施來重振經濟,而一些貧困的發展中國家並沒有足夠的資源和資金來應對疫情,所以未來收入不平等還會加劇。

  從事非正式行業的人無法領取到失業救濟金

  圖片來自CNN

  在一些發展中國家裡,70%的就業人口在從事非正式行業。如果是在非正式行業工作的人,失業后無法領取失業保險金。由於疫情隔離措施無法出門工作,他們就沒有收入。這導致貧困國家的狀況會繼續惡化。

  此外,食品行業中35%的工作崗位將會因為疫情受到威脅。其中,食品加工行業受疫情影響最嚴重,這也會使性別不公加劇,因為這些工作中有更多的女性工人。

  如何讓所有人負擔得起健康飲食?

  負擔不起健康飲食的各地區人口平均百分比

  疫情之前,世界上就已經有30億人無力負擔健康飲食。

  改變這一局面,需要以可持續的方式展開,創造協同效應,推動其他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進展。

  由於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都會對健康飲食產生影響,我們需要設定和達成具有可持續性的目標。例如,減少對動物食品的消費,更多選擇植物食品,會大大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同時,促進綠色農業實踐,達到可持續的生產消費一體化。

  此外,衝突、極端狀況和經濟增長放緩也對健康飲食帶來了挑戰。

  疫情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導致各國無法迅速重啟經濟。所以首先要把健康的問題解決,保障人民生計,然後才能解決經濟、糧食和發展的問題。

  具有韌性的經濟能夠幫助應對全球糧食安全與營養問題 

  圖片來自網易

  這些問題是相輔相成的,加強經濟的韌性,有助於保障糧食安全與營養問題。

  短期來看,政府可以通過開展社會保障項目、公共工程項目,推進衛生與健康政策,穩定食品價格。

  長期方面,政府應該避免經濟不穩定與收入不平等,增強應對經濟危機的能力,倡導更健康的飲食環境,從商品依賴的結構中轉型,從而減少貧困。

  在推動這些措施的過程中,採用治理的視角是關鍵,這需要從四個方面進行。

  大數據助力政府政策智能化

  圖片來自網路

  首先,著眼於目前的挑戰,並利用數據分析技術將其排序,選擇應當優先解決的問題,實現收益最大化。

  其次,綜合考慮體制和政治經濟社會中的影響因素,充分了解制度障礙,將利益相關者團結起來,共同商討出最佳解決方案。

  再次,從治理的角度評估與探索潛在解決途徑,加強諮詢與協作,找到技術上和政治上都行得通的方案。

  最後,吸引關鍵參與者。創新的體制安排有助於將每位行動者變為夥伴,而不是競爭對手,從而更好地協調行動,實現糧食安全和營養。

  近幾年全球糧食庫存的趨勢如何?

  中央儲備糧糧倉

  圖片來自人民日報

  全球糧食儲備實際是上升的。

  今年,實際庫存上升了1.7%。之前曾經出現過低庫存的情況,但是現在的庫存量是足夠的。預測最新的產出應該是可以破紀錄的。

  現在的問題在於收入下滑后降低了糧食的可及性。

  科技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

  首先,我們未來會步入自動化時代。自動化不僅可以在收穫糧食時發揮作用,也可以為糧食加工流程如包裝、運輸等方面提供便利。

  未來自動化機器可能代替部分人工生產

  圖片來自搜狐

  自動化正以飛快的速度發展,這可能帶來勞動力需求的更替。這需要我們注意,因為現有勞動力並不一定具備自動化操作技能。

  同時,科技可以讓蔬菜生產更加本地化,減少運輸距離,縮小成本。

  此外,電子商務也是一個機遇,中國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平台、電子貨幣、快遞系統與交通運輸系統的支持,並不是很多國家都像現在中國做得這麼好,因此,我們需要在這方面加快行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