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與內容農場再升級?駕到YouTube的政治謠言,層層包裝打造擬真新聞環境。你,真的分辨得出來嗎?

這些內容,大概就是希望可以培養出這樣子的一個討論社羣:他不在乎是不是有更多人知道,越來越多人討論這件事情,他在乎的是如何讓這一羣這樣的人繼續燉煮他們的焦慮,就是煮他們的憤怒——這也是一種輿論操作的手法。

不實訊息好膽嘜走!唯有辯證纔看見真理,收聽節目,跟著臺灣事實查覈中心和鏡好聽來一場思想的碰撞吧!請繼續鎖定節目每週二更新,這一季要帶來更寬廣、也更縝密的查覈故事與媒體省思。

上禮拜,我們從語言學家的角度分析了內容農場常見的語言現象,以及如何影響讀者的信任度,延續上一集的主題,這一集我們要來談談橫空出世、新型態的「影音內容農場」。內容農場的新戰場開始瞄準影音媒介,不實訊息如病毒般擴散!

網路社羣瘋傳的影音內容農場,失控的謠言究竟是如何散播的,每一部片十萬以上的觀看人次,我們該如何拉回這個失衡的傳播環境呢?

破解內容農場(下)影音社羣的病毒擴散?查覈記者疲於奔命

【事實查覈大揭密 S02E06】破解內容農場(下)影音社羣的病毒擴散?查覈記者疲於奔命

小核:在進入正題前,我先分享一個故事。我阿姨有天跟我說:「欸你知道江蕙死了嗎?江蕙跟費玉清有兩個私生子!」我就回覆:「欸怎麼可能,如果真的死了的話,新聞怎麼沒有報?」阿姨卻回我:「真的啦!阿新聞不會報啦,那個YouTube影片上寫的啊,還有照片。」

接下來我當然會跟阿姨說,那個是假的啦,其實是隨便拼湊寫的,但阿姨會認為說,「真的嗎?如果是假的,為什麼要把它寫出來?」那我當然就回說,可能是要騙點閱率之類的,但她又會問:「點閱率要做什麼?」

這話題就會這樣無疾而終。然後每過一段時間,我媽或阿姨就會跑來跟我說,某某人死了、誰跟誰有外遇。除了像這樣的名人死亡與八卦的影片外,也會有政治類內容的影音內容農場,像我們之前查覈過標題寫著「國際法庭投入調查臺灣司法」、「小英慘了!論文證據大突破」等影音內容影片。

內容農場不稀奇 升級成影音YouTube傳播

Q:那就你自己的觀察中,這些影音內容農場有什麼特徵?為什麼它選用了影音,明明這些內容聽起來都是很文字的訊息。

小核:上集我們有分享過內容農場的文字版標題多較聳動、誇大。其實,這個影音內容農場又有同樣的性質,下標非常驚悚,然後又臭又長,一個句子中塞三、四個主題,全部組合在一起。例如,「陳菊完蛋了!中選會⋯⋯?」之類一整串,重點是,它的開頭都會寫說「⋯⋯死了」加上驚嘆號問號,「小英慘了」加上驚嘆號問號,這種比較主觀、情緒性的的發語詞,再加上非常長的問句,那這是標題文字的部分。

在影片的視覺、觀感上,它的其實排版非常雜亂,跟現在較流行的簡潔排版不同,它將很多圖片把拼湊在一起,比如說取用蔡英文、陳菊一些很醜的照片拼湊,將每段影片標題分段,以不同的顏色呈現,字體可能使用新細明體,這樣將所有資訊放在版面上,看起來是非常亂,然後沒有重點。

(統整一下,這些影音內容農場的特徵,第一是標題文字塞入太多主題,並會使用強烈情緒的遣詞,第二是以圖片、幻燈片的方式傳播,第三這些圖片和文字來源不明,可能是胡亂抓取或空口無憑的內容。)

小核:其實點開影片後,多是Google語音在唸臺詞,影片畫面可能是幾張圖片輪播,加上簡單的轉場效果拼在一起,可能兩張圖片重複了二十分鐘,當然整個影片內容他其實也常跟講標題不符。比如說,標題寫「江蕙死了」,可是影片內容根本就沒有提到江蕙死了這件事,影片只處理了江蕙哪一年出生,哪一年得金曲獎,哪年退休,講了一些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可是那些影片真的會有人看嗎?)有,而且據我們觀察,最高都會有十幾萬的點閱,在Facebook上有很多人分享。

Q:其實這樣聽來,整個製作成本很低,有時候就是兩張照片互相輪播,頂多放些文字,他也不需要像專業YouTuber一樣經營關鍵字或是研究下標。而且你剛提到,這些影片很多,甚至多是跟政治類有關嗎?

政治影音內容農場 旁白加主播打造擬真新聞環境

小核:其實,在七月中的時候,查覈中心發佈了一篇報導,標題是:「謠言拼裝車一一內容農場的再進化」。當時我們其實有觀察這些政治類的內容農場,並觀察到它其實不斷在進化。

剛剛提到,有些影音內容農場用Google的語音配音,可是七月中那一波進化,它開始不只是用幾張圖片而是,將畫面insert一個主播,主播前有個麥克風擋住嘴巴,所以觀眾根本不知道聲音是否從主播嘴裡發出,仔細去聽其旁白,其實它也已經不是Google語音了,而是像一般對談非常口語化的旁白,有時可能還參雜臺語、英文。

仔細聽那些旁白,其實很多是從其他的政論節目copy過來的,所以之前我們發現它從某政論節目直接擷取一分鐘,然後擷取了好多個政論節目,拼成一個故事,然後畫面的話任意insert一個是不知是誰的人,模仿新聞主播臺在播報新聞的畫面。

Q:所以會有不知道哪來的主播作為畫面,另外插入從真正的政論節目擷取的對話作為旁白,製作成一個影片,那你們研究這些影片,他們主要是要講什麼,或是這些新型態的進化是為了什麼目的?

小核:其實,我們近發布了大概三到四篇查覈報告,都是關於作票的。其實選舉至今已經八個月了,那在選舉之前,從去年十二月底到大概六月縣市首長罷免,傳出非常多選務不實謠言。可是這些影片,開始把從過去到現在的選務謠言,全部把它接在一起,

所以會讓人覺得,天哪,這是精心策劃罷免的平行時空故事。這樣子像是之前大家熟悉的隱形墨水,或是票匭夾層,這些影片非常有邏輯排列所有謠言,然後你聽取完了後,會覺得說,「天啊,怎麼每一步都在做票?」他打造另外一個平行時空的世界。

其實是非常蠻有意識進行操作,像這樣子的影音內容農場,一般還非常重視聽覺啦,因為畫面沒有什麼內容,只是一直聽、一直聽,一直用聽覺,比如說「隱形墨水」、「票匭夾層」這種關鍵字,透過一直重複,讓你會強化印象認為「好像真的有票匭夾層」那另外一部分因為他直接擷取了真人的談話,所以其實他也一改過去那種機械式的口音,聽起來更口語化、

影片畫面上除了主播之外,其實背景還會一直放著行車紀錄器的畫面,但那行車紀錄器我們也調查過,其實那不是來自臺灣的影像,而是越南的行車紀錄器,背景是是越南街道,一直重複播放,好像在打造一個很擬真的一個新聞環境。

系統化運作 地鼠生態般的頻道嬗替

Q:這些聽起來,其實真的算是滿系統性的進行。然後,你們說這些內容農場其實不只一個,而是好多好多個。

小核:他一天大概會發布兩到三則,非常密集,一直在轟炸。

我們有檢視過某一個頻道,他是在2008年成立在YouTube成立,而在2008年到2020年6月之前,頻道看似沒有發布任何的影片。當然有可能是已經遭到刪除,但我們不知道。

今年,在六月初的時候,首先發佈了幾個外國人旅遊的影片,然後後期,他開始發布跟前幾支影片完全沒有關係的政治內容,因此我們懷疑,是不是原本是某些外國人經營,那頻道後來可能不知道什麼原因轉經營,也就是變成別人在經營這樣子的影音內容農場。

譬如說,他從十五號開始發布,然後他開始每天發布兩、三隻內容,點閱率都非常高,這樣衝、衝、衝一個月之後,就突然消失,但消失之後也不代表他永遠消失,又會出現類似的頻道,經營的模式相仿。他就是一直出來新的頻道,換湯不換藥,名字也差不多,比如說什麼時刻,什麼驚人內幕。

(變成說,就像是在打地鼠一樣,你根本其實找不到它的源頭在哪裡,他隨時都有可能在另外一個洞再出現。)

小核:其實這是查覈中心觀察到一些現象,但其實他背後經營者是什麼樣的模式,我們也不清楚,到底是經營者為外國人後來賣掉頻道?或是轉經營?其實有很多種模式,但是我們並不知道。

進一步檢視影片標題,跟上集內容農場提到的類似,關於政治類內容,他剛開始都會說:蔡英文論文造假、總統大選作票,然後標題一開頭都會是「蔡英文完蛋了,蔡英文認輸了,陳其邁慌了」就是一個名人或是一個政治人物,搭配一個主觀的情緒作為開頭。

我們訪問了一些政治專家。他說,從影片內容來看,其實這樣子的形式好像正在塑造一種情緒,他訴諸的對象,可能就是對於執政當局不滿的一些民眾。標題聳動,直接打中議題的核心,比如說論文,這件事情就是某部分人一直執著的部分。

而以作票來說,其實選舉對於選舉輸了那一方,情緒上也是義憤填膺,所以他這些影片會直接打中那一羣人他們想要的議題。所以,某種程度上,其實它並沒有要跟外界對話,它就是在營造這樣的情緒,讓大家一直處於這種情緒上,然後創造更高點閱率。

(其實這樣聽起來,他大概就是希望可以培養出這樣子的一個討論社羣,他不在乎是不是有更多人獲越來越多人知道這件事情,他在乎的是:如何讓這一羣這樣的人繼續燉煮他們的焦慮,就是煮他們的憤怒——這也是一種輿論操作的手法。

像小核講的,即使大眾社羣不再討論,這些政治類影音內容農場每篇發布,可能都有十萬以上的觀看,代表說是有固定社羣在討論這些影片。)

封閉社羣極化討論 平行時空如何搭起橋樑?

小核:其實之前有一本書,是義大利的政治學家,分析義大利新民粹主義。某種程度有點呼應我們剛剛講的現象,比如說論文、選務做票,這些事情在現在的新聞議題上來講,他可能已經不是最熱門的話題,他可能在一般大眾的邏輯上來講,他不是真實,或是根本沒有證據。

可是像這樣子的荒謬故事,其實他不需要每個人都信,他主打的就不是要每個人信,其實是在找回一種忠誠度與情緒,keep 住他,只要把那些忠誠度保持好,其實他目的就達成了。

但在查覈中心的角度,其實這樣好像是兩個平行世界,希望能有一個橋樑可以打破現況。另外一方面,我們以前講過,過去發布這些內容的查覈報告時,其實底下留言常常嘲笑,「怎麼2020年8月了還在信這些?」

可是,其實說真的,我們做這些查覈報吿,也不是想嘲笑人家。我們是想打破兩個平行世界的溝通冰塊,想要搭起一些橋樑,如果查覈報告能流入這些散播影音內容農場的封閉社羣,其實我們的目的就達成了。

其實就是希望可以看見更多溝通的可能吧。

的確,這對整個公民社會來說,不是一件非常健康的事情。這些社羣瘋傳的影音內容農場,有些時候傳播的是一種仇恨,一種對彼此的不信任,是一種人心惶惶。

我們希望透過這兩集的分享,讓大家重新去省思這個議題,以及就算你是一個會查覈消息的人,也不能去嘲笑那些容易相信這些訊息的人,而是我們深思我們應該如何跟與我們不同的這羣人溝通。今天也很謝謝小核的分享,與我們分享影音內容農場的新動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