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兒時的成長經歷,你對自己的家庭關係是否感到滿意?你理想中的親子關係又是什麼樣的?


說說我自己吧,今天看了狗十三的一個劇推,從頭哭到尾。

我的父母和大多數父母一樣,拿自己以為的最好給我,沒問過我需不需要,只是他們覺得我應該這麼樣去做,這樣做了才會好。小時候上學遇到一隻流浪狗,帶回家想好好養著,爸媽因為怕咬人,一直說要丟掉,掙扎了幾天還是沒留下它。我記得那天天氣特別好,天很藍,狗被爸媽裝在袋子里,讓一個哥哥帶著我提著袋子去丟,當時丟在一個油菜花地裡面的,狗一直在叫,我心裡特別難受,但是帶回去又怕挨罵。後來遇見流浪狗都不敢去認真看他們,我怕他們太像那隻狗子了,後來,也漸漸模糊了狗的模樣。再後來我的玩伴是家裡的小牛崽,它可厲害了,它會用營養快線的瓶子喝水,它眼睛很漂亮,我會用膝蓋抵住它腦袋一起玩……可是後來,它一歲多的時候,賣掉了,哭也無濟於事,那些大人總覺得小孩子嘛,哭一頓就好了。這兩件事我記得特別清楚,在我爸媽所以為的對的世界裡,我過得不快樂。

爸媽會吵架,一吵架就冷戰,當我考好了,他們會開心,我以為我好好學習他們關係會變好,就很努力很努力,拼盡全力了討好他們。初中高中住校不常回家,爸媽也在外面打工,過年時少有的相聚我看他們都挺和美的,大學畢業之後,我才發現一切都是假的,我媽媽在我面前控訴我爸的種種行為,她說她這麼多年要不是為了我早就走了……我爸爸在我面前說我媽在外面有人了想要離婚……可是我畢業的時候爸媽去看我,我看他們還牽手了呀…現在我覺得自己要一個人過完這一生,一個人可比兩個人強多了,沒人嫌棄我這不好那不好。可是我的性格改不了了,人群中我是那個總要想方設法討好所有人的角色,學不會拒絕,擔心有人不喜歡自己……

你看,我從小成績那麼好,年年有獎狀拿回家,大學了拿獎學金,可是畢業了我一點都不好,整天要接爸爸電話,接媽媽電話,聽媽媽嘮叨爸爸,聽爸爸嘮叨媽媽,我有時候想和他們說今天工作中遇到的趣事,卻總是話沒出口,就得咽回去。你看,別人以為我過得多好,可是真的不是很快樂。你看,爸媽以為的給了我幸福,卻讓我長成了長不大的小孩,鬧脾氣想看看他們有沒有可能和好,想要掙很多錢看看他們會不會笑……他們會說你真不懂事,他們會說你是大人了鬧什麼脾氣,他們會以為你過得很好……

所以從小到大,我會自己幻想,幻想自己家庭和睦,爸媽從不吵架,他們尊重我的感受,讓我有做主的權利,會讓我說自己的想法,不壓抑我的天性……從小到大,記住了他們所有的好,把自己的生活,想的很甜。


不會高舉以善為名的大旗卻做著行兇之舉。

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而不是延伸體。

不會打著懂事的名義讓孩子為自己的愚蠢決定買單。


一個家庭的和諧美滿要依靠一個完整的「三角關係」。


在一個貌似完整的家庭裡面,如果爸爸媽媽的形象不能在孩子的心理層面完成,每個階段的成長功能或者在物理上的缺失更糟糕,甚至連幻想的餘地都沒了。

所以像剛剛那個小故事,爸爸為孩子構建了一個理想的媽媽形象,那在孩子的內心就有個完整的三角關係。孩子內心感受到的是父母都在支持著自己,哪怕後來知道了真相,也對她是一個創傷,但是她的人格已經基本形成。


人,作為一個群想居的動物,或者說是一個社會性的動物,我們也勢必呢要活在社會性的人際關係當中。那對人際關係的類型呢,其實也可以用一、二、三,從簡單到複雜來劃分。


好,我們先從關係的一開始。那麼這個一所說的就是一元之愛,就是不分你我,不分彼此,融合在一起,又可稱為融合之愛。那這一部分呢我們可以追溯到嬰兒誕生之前那個階段。當精子跟卵子相遇,產生受精卵,然後產生胚胎,這個胚胎在媽媽的母體裡面不斷地發育成長,10 月懷胎成長為一個孩子。


那這個成長的過程,母子關係從生物學意義上來講是一個一元的關係、融合的關係。就是那種不分你我、不分彼此,同呼吸、共命運的關係。所以這一部分的體驗呢容易在成年以後的性高潮當中體驗到。一種是感官上的融合啊,與這種神性相關的體驗,一種是精神上的融合。嬰兒的臍帶剪斷的一瞬間,媽媽跟孩子一分為二,這是從生理上來說的。但是小嬰兒的心中,他仍舊是跟媽媽處於一個整體的。


孩子心理學意義上的自我還是沒有誕生出來,他跟母親之間仍然是一種不分彼此、不分你我的狀態。他分不清哪裡是來自外在的,哪裡是內在自身的,哪些是媽媽的,哪些是自己本身所有的。

所以在這部分關係當中啊,就是一種融合的狀態。在精神分析的理論裡面,就是零到一歲的時候是一元關係,就是跟媽媽的共生關係。


孩子感覺到的就是媽媽就是我,我就是媽媽的一體感,那我只考慮我自己,我想怎樣就怎樣,我的世界沒有別人,這也是自己跟自己的關係啊。所以,這個時候媽媽身體裡面會分泌一種激素,更好地來照顧孩子,讓孩子覺得安全,無條件地愛著他。孩子處於全能自戀的狀態,以自我為中心啊,甚至要吞沒媽媽,也讓媽媽容易失去自我。


所以當媽媽的我們,一邊初嘗人母的幸福,想做一個足夠好的媽媽,隨時隨地地去滿足孩子,真的也是很累很辛苦的。那這個時候我們說既然分不清,所以我們臉上的情緒是開心的,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好的,如果我們是不開心的,孩子也是不開心的。


騰訊視頻上有這麼一個小視頻,一個媽媽逗自己的孩子,媽媽的臉上微笑,孩子就很開心;等媽媽轉過頭去再回過來,沒有表情,孩子就開始哭。這個時候就是孩子分不清的。那我們說,為什麼說前期媽媽是很重要的呢?這個時候讓孩子知道他是不是被無條件地愛著,讓孩子他確信他自己是不是有安全感。那媽媽的情緒狀態誰來照顧呀?所以這個時候又有了另外一句話啊,孩子的爸爸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爸爸愛媽媽。所以媽媽們很辛苦,也是需要孩子的父親的支持和關愛的。

那如果這個時候父親覺得幫不上忙,退居到工作裡面或者其他的事件裡面,這個媽媽單獨地面對孩子,她是有很多的未知和恐懼——失去自我的恐懼,還有面對新的婆媳關係,甚至因為孩子的出生,婆媳也相處在一起了。所以就很容易陷入這種抑鬱焦慮的情緒狀態裡面,也沒有辦法很好地照顧好孩子。


那我希望在座的夥伴們,如果你是一位成為父親的人,或者以後即將成為父親的人,真的要注意,在這個時候媽媽是尤其需要關注的。孩子更需要媽媽,媽媽也更需要作為愛人的我們,所以共同地努力來養育了孩子。這是一元之愛。


我們講孩子慢慢長大了,他會形成自我。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16 節內容

鹽選專欄

家庭關係維繫:塑造孩子健全人格

歆瑤 婚姻家庭諮詢師

16 小節 | 2 小時

¥29.90 會員免費


在我看來,《狗十三》里反應的中國家庭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太把孩子當回事了。照顧他們的感受,怕他們受到委屈。在他們在呵護下肆意妄為的時候,又希望他們不要那麼自私。

我覺得健康的親子關係就是沒有互相遷就,沒有互相妥協,誰也不是誰的附庸。這樣當彼此背叛的時候,才不會因為誰付出的多一點而感到不公平。


看了許多有關狗十三的回答,突然有些無奈。

父母也是被這樣對待著長大,甚至更殘忍,更艱苦。父母那一代的社會環境和家庭條件大都是不如現在的,而父母們被自己的父母們操控著長大,成長為現在的樣子,終於他們有了自己的孩子,第一次做家長的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對自己的孩子,甚至意識不到應該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因為他們的成長本就沒有獨立空間。

而現在,親手撫養長大的孩子卻對自己充滿了怨言。父母知道的話,他們該有多難過失望。

他們的成長本就殘忍艱苦,現在卻又要被批評成長的太厲害,不懂得年少的孩子們想要什麼。這對家長們而言是不是太過殘忍。

而這些控訴家長的孩子們啊,等你們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你們有信心保證自己不會像自己爸媽一樣嗎?換位思考,當你有一個你自己這個樣子的孩子,遇到了父母遇到的問題,你會怎麼解決。

有些偏題,言歸正傳,相互理解體諒的親子關係算是健康的親子關係了吧。只可惜,很多時候,小孩子都以自己的喜樂為主,從不懂得體諒為何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